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阐明放牧和舍饲合作猪屠宰性能及肉品质差异,以放牧(Ⅰ组)、放牧+补饲(Ⅱ组)和舍饲(Ⅲ组)三种不同饲养方式下的12月龄合作猪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体尺、屠宰性能及肉品质,并进行差异性、标准化及相关性等分析.结果 表明:Ⅱ组和Ⅲ组体长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Ⅱ组宰前活重和眼肌面积极显著低于Ⅲ组(P<0.0...  相似文献   

2.
试验组A饲料中添加非常规饲料、试验组B在饲料中添加中药添加剂。试验组C在饲料中添加苜蓿草。测定试验各组胴体品质、猪肉风味和品质等各项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末重、日增重上差异极显著(P〈0.01)。A、B、C3组在中猪期的料肉比和在大猪期的料肉比以及全期的料肉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探讨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60只体重(11.00±3.00)kg的3月龄霍尔巴羊,随机分为放牧组和舍饲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放牧组采取放牧养殖模式,舍饲组采取舍饲养殖模式。结果表明,舍饲组屠宰率、净肉重、肉骨比、眼肌面积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内脏比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舍饲组羊肉中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维生素B6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由此可见,舍饲养殖显著提高霍尔巴羊的屠宰性能。 [关键词]养殖模式|霍尔巴羊|屠宰性能|肉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柯乐猪在不同养殖条件下的屠宰性能及肉质性能,本研究选取圈养组(6头)和放牧组(6头)共12头38日龄保育小猪(公母各半),每头体重均在10 kg左右。圈养组舍饲育肥,饲养期间任其自由采食;放牧组日常补饲日粮,补料营养水平与圈养组相同。2个处理组饲养至10月龄,且体重在100 kg左右屠宰,进行胴体性能及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放牧组小肠(翻后)重、小排部肉重占小排比例显著高于圈养组,左胴体重、前颈部皮重占前颈比例显著低于圈养组,背腰部骨重极显著高于圈养组,右胴体重、脾重方面极显著低于圈养组;放牧组的肉色L*值、滴水损失方面显著低于圈养组;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活重与瘦肉率呈显著正相关,瘦肉率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2组柯乐猪肉质均为优质猪肉,无PSE肉和DFD肉。综上表明,圈养可以提高柯乐猪脾重、前颈部皮重占前颈比例、个体体重和胴体重,提高屠宰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放牧对松辽黑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25 kg左右的松辽黑猪30头,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舍饲和放牧的方式进行生长育肥试验,在松辽黑猪体重达到100 kg时屠宰测定其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放牧组松辽黑猪日增重、料重比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血清中三酰甘油含量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其他血液生化指标稍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后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熟肉率、滴水损失、失水率、嫩度值等指标放牧组与舍饲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放牧能提高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6.
放牧与舍饲饲养方式对小尾寒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放牧和舍饲两种饲养方式对小尾寒羊肉品质的影响。将100只2月龄雄性断奶羔羊随机分为放牧组与舍饲组,至8月龄进行屠宰,比较两组羔羊肉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肉色、pH、嫩度及产肉性能。结果表明,放牧组羊肉粗蛋白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组羊肉(P<0.05)。舍饲组羊肉干物质显著高于放牧羊肉(P<0.05),粗脂肪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1)。舍饲组羊肉蛋氨酸、天冬氨酸和丝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5),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和组氨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1),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也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羊肉(P<0.01)。放牧组羔羊背最长肌黄度值(b*)和亮度值(L*)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肌纤维直径极显著低于舍饲组(P<0.01),肌纤维密度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舍饲组羊肉熟肉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眼肌面积极显著大于放牧组(P<0.01)。综上所述,放牧饲养的羔羊其肉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肌纤维特性较好,舍饲饲养的羔羊其肉脂肪含量和氨基酸含量较高,肉色和产肉性能较好,生产中可结合两种饲养方式平衡养殖。  相似文献   

7.
对自然放牧和均衡舍饲两种饲养方式下细毛羊体侧部毛丛匀度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全年自然放牧的甘肃高山细毛羊体侧部毛丛匀度较差,各部位细度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尖部最粗,与中部和根部差异极显著(P〈0.01),中部与根部差异显著(P〈0.05);全年均衡舍饲的毛肉兼用细毛羊体侧部毛丛匀度较好,各部位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羊毛生长期营养供给的均衡性是影响毛丛匀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牦牛低海拔舍饲是解决藏区草畜矛盾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促进冷季牦牛生长发育,改善牦牛肉品质。旨在探讨低海拔区域开展牦牛舍饲模式对牦牛生长发育、屠宰性能、肌肉品质以及血清指标的影响,初步探索低海拔舍饲影响牦牛肌肉品质的可能因素。选用10头36月龄体重、体况相近的健康公牦牛,随机均分为舍饲组与放牧组,舍饲组于广汉农区(海拔:600 m)进行全舍饲育肥,放牧组于红原县牦牛科技园区(海拔:3500 m)按传统模式天然放牧,试验期150 d。结果表明,舍饲牦牛增重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其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和净肉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舍饲组背最长肌食用品质显著改善:亮度(L~*)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熟肉率和肌内脂肪(IMF)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剪切力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舍饲组背最长肌营养品质显著改善:粗脂肪(EE)含量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舍饲组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含量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饱和脂肪酸(S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反式脂肪酸(TFA)含量均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鲜味氨基酸(FAA)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血清指标分析结果显示,舍饲组血清中血糖(GLU)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β-羟基丁酸(BHBA)含量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1);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活性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由此可见,通过冷季低海拔舍饲可达到牦牛生长肥育的效果;可激活牦牛血清中脂沉积相关酶活性,促进肌肉中脂肪的合成与沉积,改善牦牛肉食用品质及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9.
《养猪》2016,(4)
为研究放牧与舍饲对松辽黑猪肉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选择25 kg左右、去势、驱虫、健康发育良好的松辽黑猪6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头,试验组放牧饲养,对照组舍饲饲养。试验猪体重达到100 kg左右结束饲养试验,每组随机选取5头进行屠宰。结果表明,大理石纹评分、熟肉率、肌内脂肪含量放牧组比舍饲组分别显著提高8.25%、5.48个百分点、0.84个百分点,失水率、滴水损失、剪切力放牧组比舍饲组分别极显著降低11.65个百分点、2.83个百分点、25.96%。谷氨酸、甘氨酸含量以及氨基酸总量放牧组比舍饲组分别显著提高15.07%、9.80%、8.8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放牧组高于舍饲组,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放牧组能提高猪肉品质、风味以及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利用野猪和地方品种猪的优良种质资源,生产安全优质绿色猪肉,以长白山野猪与山东省优良地方品种莱芜猪的杂交1代猪(简称野莱F1代猪)和长×大白猪(各18头,公母各半)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含任何添加剂的绿色玉米、豆粕、麦麸组成的日粮,在舍饲+放牧的条件下饲养至90kg左右时屠宰,对试验猪的肌肉组织学性状、氨基酸、肌苷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及氨基酸评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野菜F1代猪的肌纤维比长×大白猪细,肌小节比长×大白猪长(P〈0.01);除脯氨酸外,F1代猪的其他17种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半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和肌苷酸含量及氨基酸评分,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长×大白猪(P〈0.05或P〈0.01);F1代猪肉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较丰富,除K显著低于长×大白猪外,Ca、P、Fe、Zn、Mg和Cu的含量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长×大白猪(P〈0.05或P〈0.01)。结果提示:野莱F1代猪肉的肉品品质和营养价值比长×大白猪好,可以作为生产安全优质绿色猪肉的原料猪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5-羟色胺(5-HT)受体基因在不同猪种的表达及其与肉质的关系,试验选取淳安花猪与杜长大三元猪各12头,同时饲喂,达上市体重时分别屠宰,测定胴体、肉质性状及肌肉、脂肪中的5-HT受体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淳安花猪、杜长大三元猪的平均屠宰体重分别为88.1、102.4kg;淳安花猪的板油率、背膘厚、肌内脂肪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杜长大三元猪(P〈0.05);屠宰率、眼肌面积杜长大三元猪显著高于淳安花猪(P〈0.05)。5-HT2A、5-HT7受体基因在2个猪种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肌肉组织(P〈0.05),杜长大三元猪的肌肉中5-HT2A、5-HT7表达量显著低于淳安花猪(P〈0.05),而脂肪中表达量两猪种间差异不显著。5-HT2A、5-HT7受体基因表达量与屠宰肉质指标之间基本呈负相关,尤其是肌肉中的5-HT2A表达量,呈较强负相关(杜长大三元猪)或显著负相关(淳安花猪)。研究初步认为,5-HT受体基因在中外猪种之间存在表达差异,并与屠宰肉质性状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运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舍饲型合作猪肌肉中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体重25~30kg,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其值为59.14%、25.70%、24.89%,赖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天门冬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15kg~20kg和20~25kg(p0.05)、极显著高于10~15kg(p0.01),谷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20~25kg(p0.05)、极显著高于10~15kg和15kg~20kg(p0.01);四段体重中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及蛋氨酸+胱氨酸为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EAA/TAA值高于40%,EAA/NEAA值高于60%,属于完全蛋白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欧拉羊群在春秋两季规模化同期发情效果,利用CIDR+PG法及两次PG法对大群体舍饲和半舍饲欧拉羊进行同期发情实验,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同期发情效果、不同季节对同期发情效果及不同饲养方式的发情效果。结果表明:采用CIDR+PG法同期发情率为92.3%,与两次PG法同期发情率78.7%,差异显著(P〈0.05);采用两次PG法在春季、秋季对欧拉羊同期发情处理,春季与秋季欧拉羊的0~48h同期率分别为73.3%、76.5%,差异不显著(P〉0.05);对不同饲养方式的欧拉羊同期发情处理,舍饲养殖的欧拉羊0~48 h的同期发情率为58.0%,放牧+舍饲同期发情率为78.9%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巴玉、长玉二元杂交猪屠宰、肉质性能差异,本试验选取2窝日龄相同、体重接近的巴克夏×玉山黑猪、长白×玉山黑猪作为材料,在相同半放养饲养方式条件下进行饲喂试验,在试验猪只平均体质量达到135kg(平均350日龄)以上级别时按NY/T825-2004方法进行屠宰测定,结果显示:体长、皮厚、皮率、失水率、a﹡(红度)、脂肪含量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眼肌面积、平均背膘厚度、脂率、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硬脂酸、亚油酸、花生酸、花生四烯酸方面,长玉组含量高于巴玉组,其中硬脂酸前者高于后者14.75%,差异明显(P〈0.05),但两者总体差异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2种不同配合料饲喂育肥猪的饲养效果和效益情况,筛选出适合试验猪场生产所需的饲料品种。[方法]选择体重在(47.3±2.5)kg的洋三元猪40头作为试验对象,将其分为2组,并分别饲喂2种配合料55 d,当体重达到90 kg左右后,对其生长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试验阶段结束后,大北农饲料组的实验猪在头均末重和头均总增重上分别极显著高于金格力饲料组11.29%和16.32%(P〈0.01),但其料肉比却极显著低于金格力饲料组13.64%(P〈0.01)。[结论]综合以上因素,并从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出发,可以认为大北农公司的配合料更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酵母培养物和黄霉素对育肥猪饲用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健康、体重约56kg的杜x长×大育肥猪64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头。对照组猪饲粮为基础饲粮加黄霉素20mg/kg,试验组猪饲粮为基础饲粮加酵母培养物O.15%,比较研究酵母培养物和黄霉素对育肥猪的饲用效果。结果表明:①对照组猪腹泻频次为4;试验组猪健康状况良好。②试验组猪日均增重显著快于对照组猪(P〈...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宁乡猪和杜洛克猪的杂交效果,本实验分别测定了91头宁乡猪和76头杜宁二元杂种猪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指标,并对不同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胴体性状方面,与宁乡猪相比,杜宁二元杂种猪的体直长、体斜长、胴体重、肋骨数和眼肌面积极显著提高,背膘厚和皮厚极显著降低;在肉质性状方面,杜宁二元杂种猪的肉色红度(a*)、pH45min和熟肉率极显著高于宁乡猪,pH24h显著低于宁乡猪。相关性分析显示,宁乡猪体斜长和胴体重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71),a*值与黄度(b*)值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r=0.58);杜宁二元杂种猪体直长与体斜长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64),亮度(L*)值与b值极显著相关(r=0.54)。说明杜宁二元杂种猪在导入杜洛克血缘后,其胴体性状较宁乡猪得到较大改善,但肉质性状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紫花苜蓿对杜长大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紫花苜蓿鲜草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择体重60 kg左右健康的杜长大生长肥育猪60头,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不饲喂紫花苜蓿鲜草,3个试验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10%、15%、20%紫花苜蓿鲜草。结果表明,试验各组间的均增重和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20%紫花苜蓿组显著高于10%紫花苜蓿组(P<0.05);每千克增重所需饲料成本,10%、15%、20%紫花苜蓿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3.43%、12.21%、14.24%。干物质消化率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20%紫花苜蓿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粗蛋白质消化率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对照组最高,极显著高于3个试验组(P<0.01);粗纤维消化率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以20%紫花苜蓿组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紫花苜蓿组(P<0.01)。血清总蛋白、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尿素氮,对照组与10%紫花苜蓿组、20%紫花苜蓿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15%紫花苜蓿组(P<0.05);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率、皮率、骨率、3点平均背膘厚、6~7肋背膘厚、眼肌面积、皮厚、胴体斜长、胴体直长及前、中、后躯占胴体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瘦肉率,3个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肥肉率,3个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小肠长和小肠重、大肠长和大肠重、肾重、心重、肺重、膀胱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胃重,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0%紫花苜蓿组、20%紫花苜蓿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重,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肉色、大理石纹、熟肉率、失水率、滴水损失及pH1、pH2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背最长肌粗蛋白质,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0%紫花苜蓿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水分、干物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生长肥育猪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紫花苜蓿鲜草促进了生长肥育猪增重、降低了饲料成本,对血液理化指标无不良影响,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背膘厚、提高了瘦肉率,改善了胴体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紫花苜蓿鲜草适宜添加比例为15%。  相似文献   

19.
4猪种Nramp1基因第6内含子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抗性巨噬蛋白(Nramp)基因是与人、鼠的一些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和抗性有关的重要候选基因。为了研究猪Nramp1基因的多态性,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杜洛克、大白猪、长白猪和合作猪共270头个体Nramp1基因第6内含子NdeⅠ酶切位点多态性。结果表明,4个猪种群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其中AB基因型为杜洛克、大白猪和长白猪的优势基因型;AA基因型为合作猪的优势基因型。经卡方适合性检测,杜洛克、合作猪和长白猪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大白猪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多态信息含量分析显示,Nramp1基因的第6内含子NdeⅠ酶切位点在各猪种表现出中度多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