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为减轻森林资源调查的工作量,满足蓄积量调查的精度要求,利用广西276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标准地资料,选用理查德函数变型的固定参数式和可变参数式建立杉木林分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综合考虑模型拟合决定系数(R2)、均方误差(MSE)、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相对误差(MRE)、平均百分比误差(MPE)和预估精度(P)等指标,选择表现较好的模型。结果表明,最佳的杉木林分相对树高曲线模型为理查德函数变型固定参数式模型。将利用模型估算的林分蓄积量与利用二元材积表估算的林分蓄积量形成成对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法对二者均值差异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二者无显著差异,精度达到99.46%。利用理查德函数变型固定参数式模型建立的杉木相对树高曲线方程预估精度高,可在广西区内应用,整体区域模型函数为■,中心产区模型函数为■,一般产区模型函数为■。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配方施肥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生长、叶片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8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施肥处理,对不同处理后马尾松的树高、胸径、叶片营养、土壤养分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马尾松人工林叶片营养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林地配方施肥具有促进8年生马尾松人工林树高和胸径生长的效果。施肥2年后,最佳的施肥处理T2(N:P2O5:K2O=8:10:12)的树高、胸径年均增长量达1.25 m、1.29 cm,分别比不施肥处理CK高61.54%和35.79%。而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肥力和叶片营养含量的促进效果大小顺序分别为:T2(N:P2O5:K2O=8:10:12)﹥T4(N:P2O5:K2O=10:10:10)﹥T3(N:P2O5:K2O=12:8:10)﹥T1(N:P<...  相似文献   

3.
在武夷山马尾松人工林中,结合伐区调查设计采集613株胸径树高测定值的成对数据,分析树高曲线变化规律,并用9个非线性方程进行拟合对比,残差平方和、决定系数、F统计量及平均误差来衡量树高曲线模型的优劣。结果表明:用理查德方程拟合武夷山马尾松人工林的树高曲线,效果最佳,其次为逻辑斯谛方程和科夫方程,拟合效果最差的是双曲线函数和指数函数。建模对比结果在武夷山市森林资源调查,尤其是伐区调查设计中有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湖南省主要树种模型研建项目中50块马尾松样地的每木胸径和树高实测数据,经数据预处理后,构建了马尾松固定参数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和可变参数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基于构建的树高曲线模型,计算林木材积和样地蓄积,并以二元材积公式计算蓄积作为真值,将基于树高曲线模型计算的蓄积、二元材积公式计算蓄积和一元材积公式计算蓄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固定参数和可变参数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44和0.857,体现了较好的拟合精度;两种方法统计的总体蓄积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满足林业行业标准要求的允许误差范围;分径级组或分起源统计样地蓄积相对误差,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均较一元材积公式表现出更高的精度,能有效避免产生较大偏差。构建的马尾松相对树高曲线模型能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5.
以阴山山地苏木山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43株解析木数据,基于Richards方程构建差分地位指数模型。结果表明:差分模型拟合结果明显优于基础模型,R2均在0.96以上,RMSE在0.86~0.96之间,MAE在0.42以下。ADA法推导的模型,以b或c为自由参数拟合结果要好于以a为自由参数;GADA法推导的模型,假设自由参数c与变量X0成线性关系更合理。通过统计分析、残差分析和地位指数曲线簇比较,采用GADA法,假设自由参数a=eX0,c=c1+c2X0所推导的差分模型为最佳模型,满足生物学和统计学两方面的要求。地位指数越大,优势木树高及其连年生长量的极值也越大,到达拐点的时间也越早。研究结果可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科学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连城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5种分布模型分析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结果表明最佳的直径结果模型为威布尔分布;同时通过多模型选优,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得到马尾松树高曲线为幂函数,通过适用性检验,为森林经营者设计间伐方案、管理抚育连城马尾松人工林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湖南省溆浦县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优势木树高与年龄关系的常用数学模型,研制马尾松人工林立地指数导向曲线模型。结果表明:导向曲线方程H=439.93×(1-exp(-0.001×AGE))0.914是最适合的导向拟合曲线;马尾松人工林的标准年龄应定为20年,优势高在11~29 m范围内可划分为9个立地指数级。选用相对优势高法展开导向曲线编制形成立地指数表,检验结果表明所编立地指数表精度高、适用性强,能够客观评价溆浦县马尾松人工林的立地质量。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人工林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标准地调查数据 ,建立马尾松人工林相对树高曲线模型 ,结合二元材积表测算标准地蓄积量。误差分析表明 :应用相对树高曲线模型测定林分蓄积量 ,精度高于一元材积表 ,可达到接近用二元材积表的测算水平 ,且不增加野外调查工作量 ,在实践上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选用吉安地区湿地松栽培区10个县(市)的385株具有代表性的平均优势木.以理查德(Richards)函数为基本模型.采用标准差法、变动系数法、相对树高法、比例法,差分方程法和多形曲线等展开成地位指数曲线。通过拟合精度检验.结果表明:由于不同地位指数优势木树高的生长过程曲线簇存在着多形特性.多形模型的预估精度明显高于单形模型。因此.以建立多形模型为宜。  相似文献   

10.
应用孟家岗林场2011—2012年17块固定样地中85株解析木资料,根据经验方程选择单木树高曲线的基本模型,应用选定的模型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落叶松人工林进行树高曲线拟合,再用参数化的方法确定参数与各个林分调查因子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单木树高曲线模型。结果表明:Richards理论模型可作为落叶松人工林单木树高曲线基本模型,其参数与林分的地位级指数(SCI)呈线性关系,而与年龄和密度的关系不明显;最终建立的树高曲线方程为H=(12.380 25+0.740 79 SCI)(1-e~(-0.05D))0.665 29+1.3,其优点是,当0≤H≤1.3时,D的取值可以为零,符合林木生长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的基本群落外貌,基于Raunkiaer的分类系统,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密度相对较大的D1林分(1156株/hm2)和密度相对较小的D2林分(820株/hm2)林下木本植物的生活型谱与叶相.结果表明,两种林分中的林下木本植物均以常绿小高位芽植...  相似文献   

12.
桂西南地区擎天树人工林生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树干解析的方法对桂西南地区擎天树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2年生擎天树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23.1 m、23.4 cm0、.516 53 m3。树高、胸径连年生长曲线和平均生长曲线均出现多次相交,且变动幅度剧烈,连年生长量在24年前后均出现明显的下降过程。而材积的变动幅度相对要小,在数量上还未达到成熟。胸径的高生长期、低生长期与树高的年份基本一致,反映了从西双版纳地区引种的擎天树在桂西南地区生长对当地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所拟合的生长预测模型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其中,树高、胸径的最优生长模型是理查德模型,材积最优生长模型为考尔夫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桂西南不同林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及其分布格局,为该区域马尾松人工林丰产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广西宁明县马尾松桐棉种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林龄(5、10和15年生)马尾松桐棉种源人工林各器官5种营养元素(N、P、K、Ca和Mg)含量,对不同林龄马尾松桐棉种源人工林营养元素含量、积累量、年净积累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马尾松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以树叶最高,干材最低;各器官中不同营养元素含量表现为N>Ca或K>Mg或P。5、10和15年生马尾松桐棉种源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量分别为552.68、868.65和1 164.71 kg/hm2,其中乔木层分别占87.14%、87.70%和86.36%,林下植被层分别占7.30%、6.68%和6.45%,凋落物层分别占5.56%、5.62%和7.29%;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分别为96.32、76.18和66.95 kg·hm-2·a-1,林木每生产1 t干物质分别需要的5种营养元素含量为13.95、8.15和6...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主要树种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的研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东省范围内收集了254块样地资料,建立了广东省马尾松、杉木、湿地松、尾叶桉、藜蒴、软阔类、硬阔类等7个树种(组)的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经检验,7个树种(组)的相对树高模型预估精度相当高, 用于材积估计的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均在±1%以内,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都在3%以内,最大误差也不超过±5%。用7个树种资料合并建立多树种混合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分树种进行材积估计检验,效果也相当理想。所建模型可广泛应用于广东各类森林资源调查。  相似文献   

15.
以海南南渡江流域木麻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木麻黄人工林林分结构的特点及规律。运用Weibull分布函数和正态分布函数进行直径、树高拟合,并结合χ2检验方法对拟合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木麻黄人工林中、小径阶的林木数量居多,林分平均胸径为11.6cm,在3.421.3cm变动,林分平均树高为13.6m,在5.221.3cm变动,林分平均树高为13.6m,在5.223.5m变动;2种分布函数对木麻黄人工林的拟合效果均可,且Weibull分布函数的拟合精度略优于正态分布;木麻黄人工林林下植被组成简单,多样性较低,且草本层生长较灌木层茂盛。  相似文献   

16.
闽东柳杉人工林林分出材率表的编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希英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105-107,115
利用柳杉人工林样木各部位直径测定数据,建立可变参数削度方程,配合威布尔分布函数、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及其他辅助方程,编制了柳杉人工林林分出材率表,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利用形高表测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分蓄积量,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326块样地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与形高值的关系,分别拟合得到一元形高模型[FH=■]和二元形高模型(FH=■)。结果表明,在不同产区及不同胸径、树高分段五折交叉检验中,一元、二元形高模型检验结果均理想;其中,一元形高模型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系统误差均在±3%范围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均小于4%,预估精度达98%以上;二元形高模型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系统误差均在±1%范围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均小于2%,预估精度达99%以上。以一元形高模型和二元形高模型为基础,分别编制马尾松人工林林分一元形高表和二元形高表,可为准确计算广西马尾松人工林蓄积量和评价人工林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马尾松人工林健康评价体系,为马尾松健康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84块马尾松人工林样地为例,选取13个评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计算森林健康指数(FHI)并对FHI值进行Ward聚类,以划分健康等级。此外,研究分析评价了马尾松样地的健康状况,并用判别分析建立Fisher判别函数对健康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调查的马尾松人工林中,健康林占32.1%,亚健康林占35.8%,不健康林占32.1%,且不同龄组马尾松人工林健康水平排序为: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幼龄林。判别分析与聚类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自身验证法正判率为97.8%,交互验证法正判率为94.3%。因此,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科学客观地反映广西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马尾松人工林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引进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良种营造的示范林生长结果表明,8~9 a生示范林平均胸径8.8~15.0 cm,平均树高8.4~12.4 m,林分蓄积量90.0~141.0 m3/hm2;蓄积年生长量10.5~18.0 m3/hm2,超过重庆马尾松人工林1倍以上;6 a生扦插苗和实生苗的生长差异不显著;8~9 a生林分的胸径和树高呈偏正态分布;平均胸径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明显下降,林分密度为900~1 050株/hm2时平均胸径最大,1 200~1 350株/hm2时平均树高最大,2 044~2 850株/hm2时林分蓄积生长量最大;培育纸浆材,8~9 a生林分的最佳保留密度为2 400株/hm2;营造速丰林的海拔以300~700 m为宜。广西马尾松良种在重庆引种成功,可进行规模化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苏南丘陵地区的马尾松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树干解析及各测树因子(即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模型拟合,并依据该区域森林资源历史调查数据中的森林起源信息对马尾松天然林与人工林生长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的胸径和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年左右,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5年左右;马尾松天然林的胸径和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8年左右,平均生长量的最大值同样出现在15年左右;马尾人工林数量成熟龄为47年,天然林数量成熟龄为50年;选用Richards生长模型对区域内马尾松各测树因子进行拟合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