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1974—1987年间在31个猪瘟疫点共剖检了178例非典型猪瘟病例,其临床流行病学、病理变化与典型猪瘟的表现有所不同。据此提出了对非典型猪瘟病猪的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猪瘟病毒流行病学、病原致病特性及猪瘟综合防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也是我国计划要消灭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近年流行态势十分复杂,本文就CSF的流行情况、病原致病特征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概述,井为猪瘟的防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致病原是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E2囊膜糖蛋白是CSFV的主要抗原蛋白.本文对E2蛋白的分子结构、抗原特性、对病毒毒力的影响和在进入靶细胞过程中的作用等4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半个世纪的回顾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猪瘟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毁灭性传染病。20世纪50年代中国首创了举世闻名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即C株),随后创制了不同的疫苗制造工艺,如细胞培养苗、乳兔组织苗和牛体反应组织苗等。C株是一株非常安全的弱毒疫苗,对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都没有副作用,并且有良好的免疫效力,它能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对不同基因型的猪瘟病毒株均能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免疫母猪通过母乳可对仔猪提供被动免疫保护,但过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会影响仔猪对C株疫苗的主动免疫应答。目前已经完成了包括C株及其亲本株在内的几十株猪瘟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注释,建立了猪瘟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初步解析了猪瘟病毒主要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并构建了不同的反向遗传操作标记疫苗,赋予了C株疫苗新的生命和内涵。C株疫苗可以用于猪瘟的控制和根除,借助于C株疫苗密集接种和综合控制措施,有关国家有效地控制了猪瘟,甚至消灭了猪瘟。尽管如此,要在全球范围内根除猪瘟,今后依然有漫长的路要走,这可能有赖于对C株进行进一步改造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猪瘟抗体水平的6个试验组的24头猪及4头对照组猪用已建立的“ELISA间接法检测猪瘟抗体”法进行血清猪瘟抗体ELISA效价的测定,用石门系猪瘟强毒攻击受试猪测定保护力.研究结果表明,血清猪瘟抗体ELISA效价在1:30以上多数能够抵御猪瘟强毒的攻击.该临界线的确定为“ELISA间接法检测猪瘟抗体”技术在猪群免疫监测及防疫注射质量考核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喻霞 《北京农业》2014,(27):127
现如今,我国仍然采用百分之百高密度免疫作为防控猪瘟的主要手段,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猪瘟免疫的情况也会时有发生。所以说,深入探究猪瘟免疫抗体的现状,对防控该类疾病有着重大的意义。基于此,选取了某市里面不同大小的养猪场里面各类猪群作为实验原料,对猪瘟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统计,然后对现在防治猪瘟的实际效果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8.
内蒙古猪瘟流行病学调查及猪瘟病毒的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内蒙古部分地区猪场进行了猪瘟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区在较大范围内以非典型的猪瘟为主,发病多见于3月龄以下的仔猪,且以局部流行为主,母猪多呈隐性感染,部分母猪表现出繁殖障碍;个别地区仍有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急性典型猪瘟,发病猪场不同程度上存在免疫程序不合理和免疫抑制性疾病。在此基础上对疑似病例进行了病理学检测和兔体交互免疫试验进行确诊,并对猪瘟野毒进行了分离。本研究不仅为内蒙古地区进一步作好猪瘟的防制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猪瘟野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农田除草剂的施用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多种除草剂也被广大农民朋友所接受。但有些农民朋友由于对化学除草剂的知识还不太了解,一些农户由于超量喷施和施药方法不当,造成当年瓜果蔬菜不能正常生长,还给下茬作物造成减产。特别是部分农户在用含“莠去津”成分的除草剂给玉米地除草时,由于喷药过量对下茬小麦造成第二次药害。  相似文献   

10.
我国确诊猪瘟至今有半个多世纪,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探索防治猪瘟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近年有了新的进展,即普遍应用疫苗防病,深入研究感染机理和免疫技术。  相似文献   

11.
 采用RT-PCR技术扩增了HCV 10个野毒株、4批不同厂家生产的兔化弱毒疫苗株和1个标准SM株Erns基因的cDNA片段并对其进行了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序列分析软件对所测的15个HCV毒株与国内外6个参考毒株Alfort、Ald、Brescia、Gpe、C、CW株的相应片段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分析。15株HCV Erns基因长度均为696 bp,其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3.0%~100.0%和87.9%~100.0%。系统发生分析可将这些毒株分为Ⅰ和Ⅱ两大基因群及4个亚群,Erns基因与E2、  相似文献   

12.
采用ELISA对湖南省规模猪场送检的953份血清进行了猪瘟抗体的检测,对305个病例(场次)进行了猪瘟抗原的检测。结果表明未免疫猪的抗体阳性率仅为2%,免疫猪的抗体阳性率为55.59%;305个病例(场次)其猪瘟抗原的阳性率为61.97%。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PPA-ELISA测定的猪瘟弱毒抗体OD值来决定猪瘟免疫程序.配种前母猪接种猪瘟细胞苗2头剂(300兔感量),到产仔后哺乳期母猪体内抗体OD值平均为0.56,其仔猪3、10、15、20、30、40日龄的母源抗体OD值分别为0.34、0.30、0.25、0.21、0.18、0.15.20日龄接种2头剂猪瘟细胞苗,其OD值在30、40、50、60、70日龄时分别为0.32、0.34、0.35、0.29、0.25.在断乳后60日龄左右接种2头剂,到70、80、100、130、160、210日龄时的OD值分别为0.368、0.432、0.397、0.407、0.409、0.424.至出栏不再接种.后备种猪配种前进行第三次接种2头剂,以后每半年接种一次.  相似文献   

14.
应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豫南地区 2 0个猪场的 85 7份血清进行了猪瘟、口蹄疫的抗体水平检测 ,猪瘟免疫合格 (≥ 1∶ 16 ) 6 34份 ,合格率为 73.98% ;口蹄疫免疫合格 (≥ 1∶ 12 8) 4 33份 ,合格率为 5 0 .5 3% ;跟踪监测2 0组猪瘟、口蹄疫母源抗体 ,结果显示 ,断奶前仔猪的猪瘟、口蹄疫抗体水平与对应母猪保持一致 ,断奶后 2 0~ 30日 ,其抗体水平逐步衰减至免疫保护临界线上  相似文献   

15.
2个猪瘟野毒株E2基因主要抗原区域的扩增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T-PCR技术对华东地区2份猪瘟病料的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域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毒株的棱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321%、氨基酸序列同湃性为100%,但2个毒株的序列与我国的标准强毒Shimen株、疫苗毒HCLV株的差异较大,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均只有80%左右,与法国Alfort、意大利C1W株棱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4%~87%和91%。参考国内外对猪瘟病毒基因组的分型方法,将这2株猪瘟病毒归为基因Ⅱ型。  相似文献   

16.
对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到底是变相现货,还是变相期货的多方质疑,凸现出对这种远期交易商业模式的现实及理论的困惑,以生猪电子盘为例,参照现货交易、期货交易,从市场结构、市场功能、市场合约、市场监管、市场目标五个方面对这种商业模式进行了定位分析,得出结论: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是以现货交易为基础、以远期交易为主体、以期货交易为机制的一种B2B的电子商务平台;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猪瘟伪狂犬病重组病毒SA215(A)疫苗株的构建(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磷酸钙转染系统 ,将伪狂犬病三基因缺失疫苗SA2 15株DNA与PP6 3LacZE2DNA共转染Vero细胞 ,获得SA2 15 (A) 1、SA2 15 (A) 2和SA2 15 (A) 3等 12个重组病毒株。以光生物素标记的HCVE2基因为探针进行初步鉴定后 ,挑选SA2 15 (A) 1株作BamHⅠ酶切和southern转印杂交鉴定 ,结果表明构建是成功的 ,将其命名为SA2 15(A)。直接荧光抗体检测、SDS -PAGE电泳和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表明HCVE2基因在重组病毒内获得表达 ,产生大小约 5 1kd的蛋白。对SA2 15 (A)株进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培养特性观察试验表明该毒株可适应Vero、BHK2 1和鸡胚成纤维细胞等多种细胞 ,但对不同细胞系表现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从产业链角度分析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猪肉食品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在整条产业链中考虑提高生猪养殖业产业化和集中度的问题。并且以国外经验为借鉴,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生猪养殖业整合的主体和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生猪进口量逐年上升,国际生猪市场和国内生猪市场的联系日渐紧密。欧盟生猪市场成为中国生猪市场的主要关联市场。本文基于2011年1月至2020年11月的欧盟生猪价格和国内生猪价格数据,建立国际生猪价格和国内生猪价格的动态多元GARCH模型,考察国际生猪和国内生猪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和动态关联性,并加入外部因素,探讨外部因素对国内外生猪市场联动性的介入效应。结果发现:欧盟的生猪价格与中国生猪价格长期来看具有部分同步性,更多阶段存在反向变化,且差距程度自2019年起明显扩大。中国生猪价格和欧盟生猪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双向溢出效应,但不具备长期持续性。中国生猪市场和欧盟生猪市场之间的动态相关程度均值约13.15%且波动较大;整体上外部冲击会降低中国生猪市场与欧盟生猪市场之间的动态关联性,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使中国生猪市场与欧盟生猪市场之间的动态关联性略有下降,国际原油价格波动降低了中国生猪市场与欧盟生猪市场之间的动态关联性,影响幅度较大,而美元货币政策使中国生猪市场与欧盟生猪市场之间的动态关联性略有加强。据此本文提出加强生猪产业规模化、健全生猪安全防控机制、增强生猪抵抗风险能力等相关建议,从而保障国内生猪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国内生猪市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