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Point)体系在网箱养殖中应用很少,还没有制定为养殖场实施认证用的各类水产养殖品种HACCP操作规程、危害分析指南及认证程序.随着斑点叉尾鮰生产的发展,其养殖卫生质量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出口的主要因素.应用HACCP的基本原理,在江西樟树店下水库开展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的应用研究,通过项目实施从而使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按无公害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生产健康鱼,以满足人民群众和水产品加工出口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就我国斑点叉尾(鱼回)出口受阻谈水产品质量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FDA于2007年6月28日作出决定,鉴于近来多次在中国输美水产品中发现违禁药物残留,FDA于当日起严查包括斑点叉尾(鱼回)在内的四种中国输美水产品,美国的这一举动导致国内水产加工厂对斑点叉尾(鱼回)的收购一度处于停滞状态,到年底或者明年,美国方面若不"解禁",加之10~11月份是斑点叉尾(鱼回)大量上市的季节,如无出口消化,国内市场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将严重打击我国正日渐兴起的斑点叉尾(鱼回)养殖产业。对此,我刊就斑点叉尾(鱼回)药残问题采访了农业部渔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京)副主任吴光红研究员和朱晓华工程师。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水温(18±1)℃和(28±1)℃下,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鱼回)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以20 mg/kg鱼体重连续口灌斑点叉尾(鱼回)5 d,于停药后第1、3、5、7、9、12、15、24、30、40天分别将斑点叉尾(鱼回)处死后取肌肉(加皮)、肝脏、肾脏3种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斑点叉尾(鱼回)组织中强力霉素.结果表明,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鱼回)体内的消除速度与水温有密切关系,不同水温下相同组织,相同水温下不同组织中强力霉素的消除速率不同(P<0.05).高水温时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鱼回)体内消除快,表明水温对斑点叉尾(鱼回)体内的药物代谢有明显的影响,强力霉素残留的消除速度随水温降低而减慢;与其他组织相比,强力霉素在肝脏中的消除最慢.因此,若将肝脏作为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鱼回)体内残留的靶组织计算休药期,在(18±1)℃和(28±1)℃时,按欧盟和中国规定的动物组织中强力霉素在肝脏中最高残留限量300μg/kg计算,从食品安全角度来分析,建议休药期分别为55 d和30 d.若按强力霉素在可食组织肌肉(加皮)中最高残留限量300 μg/kg计算休药期,建议休药期分别为22d和19 d.本研究旨为不同水温条件下制定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鱼回)体内的残留限量和休药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斑点叉尾(鱼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没有细刺,嫩滑爽口,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脂肪水平4.7%、蛋白质水平13.7%,是淡水鱼中的优质品种。推广斑点叉尾(鱼回)养殖可满足市场需求、保供民众的“鱼兜子”,推广斑点叉尾(鱼回)健康养殖技术,将斑点叉尾(鱼回)整个养殖生产过程规范化,有利于提高斑点叉尾(鱼回)的品质,质量安全水平,促进斑点叉尾(鱼回)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降低养殖生产对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HACCP的全称是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它是一个以预防食品安全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生产、质量控制的保证体系 ,由食品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两部分组成。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为它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随着我国加入WTO ,中国的水产品加工业必将与世界接轨。对虾的“氯霉素”风波以及鳗鱼的“恩诺沙星”事件 ,使我国的水产品加工尤其需要HACCP系统的支持。1水产品加工中HACCP的应用现状按照HACCP体系的原理得出水产品加工中的七大原则 :( 1 )引出合理可能发生且必须控制的危害。 ( 2 )列出每一种危害的关键管制 ,包括两个方面 …  相似文献   

6.
斑点叉尾(鱼回),原产于美洲,义称沟鲶、美洲鲶、河鲶.该鱼由于具有生长快、适温范围广、抗病力强.斑点叉尾(鱼回)有三大优点:肉质细嫩、味鲜美、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摄食颗粒饲料,饲料系数低(1.3~2.0),适于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无肌问刺、适于机械加工、宜作快餐原料.斑点叉尾(鱼回)可池塘单养、混养、以及网箱等方式的养殖.随着出口加工(鱼回)鱼的项日实施,对生产环节无公害要求更加严格,现将无公害斑点叉尾(鱼回)养殖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HACCP及HACCP在国际和国内应用简介HACCP是目前国际普遍认可的用于控制食品安全的先进控制体系,在食品加工行业中的应用得到国际广泛认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资料显示,HACCP运用极大地防止了有水产品携带的各种疾病。在水产养殖方面引进并消化应用国际上先进HACCP体系,就是要在亲体-幼苗-养成-销售整个过程中确定养殖种苗、饲料和养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找出关键控制点,建立控制程序并有效监管这些控制程序。将可能发生的食品危害消除在养殖过程中,而不是靠  相似文献   

8.
为了示范斑点叉尾(鱼回)从鱼种至成鱼阶段生长性能,本试验在江西省吉安市通过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80:20池塘养殖模式和豆粕型成鱼饲料进行了养殖试验。试验在3口2.0亩的鱼池中进行,每亩放养斑点叉尾(鱼回)600尾和白鲢100尾。经187天饲养,斑点叉尾(鱼回)从52克/尾长至平均710克/尾。斑点叉尾(鱼回)和白鲢的平均毛产量分别为415千克/亩和72千克/亩,它们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97.6%和100%。斑点叉尾(鱼回)对该豆粕型全植物性蛋白饲料的平均饲料系数为1.31:1。养殖试验的平均净利润为人民币1154元/亩,平均投资回报率为41.2%。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80:20池塘养殖技术和豆粕型饲料进行的本试验,展现了斑点叉尾(鱼回)生长快、主动摄食和饲料系数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一面积为5.4亩的池塘中,主养斑点叉尾(鱼回),亩放养斑点叉尾(鱼回)冬片鱼种730尾,规格18.8克/尾,经270天养殖,取得亩产斑点叉尾(鱼回)成鱼420kg,规格650克/尾,成活率88.5%,亩产值8895元,亩效益4604.8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又称沟鲶,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是目前美国饲养规模最大的淡水鱼类,也是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中的一个优良新品种.河南省商丘鱼类良种场在虞城县北部的沿黄低洼盐碱地池塘中进行了斑点叉尾(鱼回)养殖试验,并获得成功,为沿黄低洼盐碱地池塘推广养殖斑点叉尾(鱼回)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江西省吉安市进行了斑点叉尾(鱼回)的示范养殖试验,旨在示范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80:20池塘养殖模式和豆粕型鱼苗和鱼种饲料养殖斑点叉尾(鱼回)鱼种的生产情况。试验在3口2亩大小的池塘内进行,放养密度为斑点叉尾(鱼回)鱼苗8000尾/亩(即120000尾/公顷),并搭配放养白鲢鱼苗1000尾/亩(或15000尾/公顷)。经109天饲养,斑点叉尾(鱼回)苗从平均1克/尾长至39克/尾。养殖的平均毛产量为斑点叉尾(鱼回)269千克/亩(4038千克/公顷)和白鲢50千克/亩(750千克/公顷)。斑点叉尾(鱼回)和鲢鱼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6.8%和6.4%。投喂豆粕型鱼苗和鱼种饲料,斑点叉尾(鱼回)的平均饲料转化率为0.96:1。养殖的平均净收入为人民币1646元/亩,平均经济回报率为62.3%。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豆粕型饲料和80:20池塘养殖技术,斑点叉尾(鱼回)展示了良好的生长、摄食和饲料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在江西峡江和赣州进行了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体系在斑点叉尾(Ictaluruspunctatus)人工繁殖中的应用研究。应用HACCP的基本原理,对整个斑点叉尾人工繁殖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立了亲鱼培育池的选择、亲鱼种质选择、亲鱼产卵池的选择、受精卵孵化、苗种培育、水质监测、饲料供应、日常管理等8个关键控制点,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关键限值、监控措施以及超过关键限值时的纠正措施,使各关键控制点处于人为控制之下。实现了斑点叉尾人工繁殖按无公害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健康斑点叉尾(鱼回)肠道及其与养殖池塘水体中菌群结构的关系,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考察其肠道和养殖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鱼回)肠道菌群丰度和菌群多样性均较养殖水体低。斑点叉尾(鱼回)肠道中有69.57%的运算分类单元与水体中一致,水体中优势菌群主要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蓝藻门,而肠道中的优势菌群为拟杆菌门、梭杆菌门和厚壁菌门,说明肠道和养殖水体中的优势微生物种群的组成和丰度无明显的相关性,肠道中菌群组成有一定的独立性,其优势菌群结构几乎不受养殖环境菌群的影响。PICRUSt预测细菌表型发现,斑点叉尾(鱼回)肠道中以厌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为主;从生物膜形成和致病潜力表型可知,肠道和水环境中均存在大量条件致病菌。试验结果表明,池塘养殖健康斑点叉尾(鱼回)肠道微生物中的优势益生菌主要为鲸杆菌属和拟杆菌属,平均相对丰度高达36.60%和15.82%。本试验将为斑点叉尾(鱼回)的健康养殖和益生菌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饲养斑点叉尾Hui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属鲶形目(Sflurifouormes)(鱼回)科(Icaaluridae).1984年引入我国,1987年后逐渐形成规模养殖.该鱼在水产品市场中属中档品种.其肌肉纤维细且短,肉质细嫩,久煮不老,可作席上佳肴.但在广西,由于受鱼种(指全长8-15厘米的幼鱼)来源限制以及饲养成本(尤其是饲料成本)偏高,制约着成鱼养殖的发展.近来年,广西市售的斑点叉尾(鱼回)食用鱼,绝大部分从区外经长途贩运调入.本试验以豆粕为主要蛋白源,探索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对网箱培育斑点叉尾(鱼回)鱼种的饲养效果,以期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5.
斑点叉尾(鱼回)又称沟鲶、河鲶、美国(鱼回),隶属鲶形目,鲶科。斑点叉尾(鱼回)个体大,含肉率高,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生长快,适温范围广,抗病力强,出肉率高等特点。我们于近年进行了斑点叉尾(鱼回)成鱼池塘高产养殖试验,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各地渔事     
斑点叉尾鱼回产业研讨会暨养殖加工技术培训班在南昌圆满结束为了更好地促进和保障我国斑点叉尾鱼回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应中国渔业协会鱼回鱼分会(筹)广大会员要求,2005年4月13日-15日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主办,中国渔业协会鱼回鱼分会(筹)承办的“斑点叉尾鱼回产业研讨会暨养殖加工技术培训班”在南昌举办。来自湖南、湖北、江苏、安徽等十多个省(市渔业主管部门、水产技术推广站、鱼回鱼养殖、加工销售等企业的代表和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期间,魏宝振站长介绍了中国渔业协会鱼回鱼分会的筹备情况;美国PR…  相似文献   

17.
斑点叉尾(鱼回)又名沟鲶,自1984年引进国内以来,以其适应性强,范围广,易养殖,产量高,效益好,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广大生产者、消费者的青睐.为了探索斑点叉尾(鱼回)的有效养殖方式,我们于2001年在小浪底水库进行了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鱼回)试验.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市场逐渐打开,斑点叉尾(鱼回)国内养殖面积稳步增加,(鱼回)鱼苗种需求旺盛。为了更好地满足(鱼回)鱼养殖需求,解决养殖生产中苗种短缺问题,2020年,江苏省(鱼回)鱼产业技术体系养殖与环境创新团队开展了斑点叉尾(鱼回)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选择与准备  相似文献   

19.
几个月来,美国对中国产斑点叉尾(鱼回)、鲮鱼、虾和鳗鱼实行自动扣留。一时间,美国主流媒体纷纷指责中国水产品的安全问题,价廉物美、具有比较优势的中国水产品一夜间变成有毒、有害残次品的代名词。给对外依存度很高的斑点叉尾(鱼回)、虾和鳗鱼产业以严重打击,从养殖到加工业,几近停滞,一片萧条!水产从业者从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憧憬、向往被震惊、错愕所代替,继而变成不知所措的茫然!人们不禁要问,在监管越来越严、水产品生产越来越来规范的今天,中国的水产品到底怎么啦?  相似文献   

20.
斑点叉尾(鱼回)亦称沟鲶,属鲶形目(鱼回)科鱼类,杂食性,喜群食,多栖息于水体底层,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杂食性名贵经济鱼类.其适温范围0~38℃,正常生长溶氧2 mg/L,最适3.5~7 mg/L,pH值5~8.5,盐度范围0.1%~8%,试验考虑到斑点叉尾(鱼回)耐低温,经济效益好的特性,开展了斑点叉尾(鱼回)高密度流水养殖,首创了新疆地区斑点叉尾(鱼回)高密度流水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