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食品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维菌素类药物作为一种高效的抗生素类生物杀虫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畜牧业和水产业,属于高毒农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高毒化合物,其在食品中的残留问题不容忽视。综述了阿维菌素类药物在农业、畜牧业和水产业中的残留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2.
阿维菌素类农药的残留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维菌素类农药作为抗生素类杀虫药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畜牧业。作为高毒化合物,其在动植物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综述了阿维菌素类农药在不同基质中的残留检测技术,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液质联用、免疫亲和柱色谱及酶联免疫法等。  相似文献   

3.
对阿维菌素在棉花和土壤中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为该农药在棉花上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建立阿维菌素在棉籽、棉花叶和土壤中的前处理方法和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的仪器方法,对阿维菌素进行定量分析;通过两地的残留试验,研究阿维菌素在棉籽、棉花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棉籽、棉花叶及土壤中的空白添加平均回收率为80%~95%,相对标准偏差为2%~7%,其最小检出量为0.01ng,在棉籽、棉花叶及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kg。2011年和2012年河南省和湖南省两地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棉花叶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0.78~1.3d、1.1~2.9d;阿维菌素在棉籽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1mg/kg,说明该药为低残留、易消解农药。建议采用阿维菌素防治棉花红蜘蛛时,最高用药量为16.2g/hm2,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21d,其在棉花上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糙米、小麦、玉米等谷物类农产品中阿维菌素(ABA)、埃玛菌素(EMA)和伊维菌素(IVM)的多残留分析方法。选择乙腈作为提取溶剂,以三氟乙酸酐/N-甲基咪唑/乙腈法对农药进行柱前荧光衍生,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D)上完成多残留分析。结果表明,HPLC-FD对3种阿维菌素类有很高的灵敏度,它们在样品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可达1~2μg.kg-1;在保留时间12 min内3种阿维菌素类农药得到很好分离效果;ABA、EMA和IVM在糙米、小麦和玉米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5.1%~109.3%,精密度分别为2.04%~12.44%,准确度分别为-14.9%~9.3%,表明该方法完全满足阿维菌素类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5.
由于油菜害虫持续暴发,农药施用量、施用次数剧增,油菜籽油安全性问题令人关注。鉴此,对筛选出的2种防治春油菜生长期内主要害虫(小菜蛾、蚜虫、菜青虫等)的低毒、低残留农药阿维菌素、吡虫啉进行农药安全间隔期试验,检测不同农药、不同施用次数在植株、籽粒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相同使用次数和使用剂量的情况下,供试的2种农药残留量表现为阿维菌素>吡虫啉。油菜施用吡虫啉后,植株、籽粒中的农药残留均未检出。油菜施用2%阿维菌素后籽粒中的农药残留量随施药次数增加而递增,但没有超过最高残留限量0.05 mg/kg。农药在油菜主要器官中的残留趋势为油菜植株>油菜籽,油菜植株比油菜籽农药残留量高46.15%。在油菜植株中的农药残留量也随施药次数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海南产区豇豆中多菌灵、啶虫脒和阿维菌素的残留水平及膳食暴露风险情况,为豇豆风险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采自海南省的295份豇豆样品中多菌灵、啶虫脒和阿维菌素残留进行检测,通过风险商(HI)对3种农药残留膳食风险进行评估.[结果]295份豇豆样品中有242份(82.0%)样品农药残留为阳性,多菌灵、啶虫脒和阿维菌素在样品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5.8%、64.4%和28.8%,残留值范围分别为0.016~3.049、0.015~1.710和0.011~0.312 mg/kg.通过食用豇豆摄入多菌灵、啶虫脒和阿维菌素残留的最高HI分别为0.200、0.262和0.718.[结论]海南产区豇豆中多菌灵、啶虫脒和阿维菌素的膳食暴露风险在可接受水平,不会给公众健康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7.
为吡虫啉、阿维菌素在甘蓝和花椰菜上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田试验和农药残留定量检测方法,研究了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g/667m~2、1.8%阿维菌素乳油40mL/667m~2推荐使用剂量下的残留降解动态和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施药后14d甘蓝和花椰菜中的残留量稍微高于国家标准限量值,吡虫啉施药后7d甘蓝中的残留量稍微高于国家标准限量值;甘蓝和花椰菜上市前16d不能施用阿维菌素,甘蓝上市前9d、花椰菜上市前10d不能施用吡虫啉。  相似文献   

8.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土壤中阿维菌素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并研究了5 mg·kg-和20 mg·kg-1两个浓度下的2%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2%阿维菌素颗粒剂、1.8%阿维菌素乳油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样品经超声波提取,抽滤,旋转蒸发浓缩后,采用反相HPLC-UVD方法测定.三种剂型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3.3%~ 109.6%,变异系数为1.46%~4.30%,最低检出浓度为0.001 mg·kg-1,最低检出量为1.0×10-10g.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剂型阿维菌素在土壤中降解速率,乳油>颗粒剂>微囊悬浮剂,同种剂型低浓度的降解速率快于高浓度;5 mg·kg-1和20 mg·kg-1的2%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88.86 d,157.52 d;5 mg·kg-1和20mg· kg-1的2%阿维菌素颗粒剂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7.76 d,111.79 d;5 mg·kg-1和20 mg·kg-1的1.8%阿维菌素乳油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2.14 d,82.51 d.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1.8%阿维菌素乳油在枸杞果实内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枸杞果实内消解较快,在6和12 m g/L浓度下,施药后7 d枸杞果实内的阿维菌素残留分别为0.008和0.010 m g/kg,7 d后均未检出阿维菌素残留,半衰期为1.34~1.50 d,在使用推荐浓度6 m g/L、施药2次的情况下,最后一次施药7 d后,在枸杞果实内未检出阿维菌素,说明阿维菌素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枸杞果实的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SPE-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甘蓝和土壤中阿维菌素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研究阿维菌素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C18固相萃取(SPE)小柱净化,经N-甲基咪唑(NMIM)和三氟乙酸酐(TFAA)衍生化,用乙腈定容,最后用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为365 nm,发射波长为475 nm)进行测定。[结果]阿维菌素在甘蓝中半衰期为1.5~5.4 d,在土壤中降解的半衰期为6.7~8.8 d。建议45.5%阿维菌素.丁醚脲悬浮剂防治十字花科蔬菜中的小菜蛾,在推荐剂量下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4 d。[结论]建立的分析方法操作简单,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都符合农药残留标准要求,适用于基质复杂的甘蓝和土壤中阿维菌素的残留测定。  相似文献   

11.
甲氨基阿维菌素与阿维菌素对5种农业害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浸渍法、饲料混药法和药膜法分别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与阿维菌素对棉铃虫、杂拟谷盗、斑潜蝇、棉红蜘蛛、蚜虫等 5种重要农业害虫的毒力。结果表明 :甲氨基阿维菌素对棉铃虫的毒力均高于阿维菌素。饲料混药法测定 ,甲氨基阿维菌素对菊酯类杀虫剂敏感的棉铃虫毒力分别是阿维菌素的 2 .0 (初孵幼虫 )、3.6(三龄幼虫 )和 8.4(四龄幼虫 )倍 (LC50 比 ) ;浸渍法测定 ,甲氨基阿维菌素分别是阿维菌素的 78.5 (卵 )、2 5 .9(二龄幼虫 )和 3.7(三龄幼虫 )倍。甲氨基阿维菌素对菊酯类抗性棉铃虫毒力分别是阿维菌素的 2 5 .5 (二龄幼虫 )和 3.9倍 (三龄幼虫 )。甲氨基阿维菌素对蚜虫、斑潜蝇幼虫、棉红蜘蛛的毒力分别是阿维菌素的 1 .9(甘蓝蚜 )、2 .4(棉蚜 )、2 .7(桃蚜 )、5 .7(斑潜蝇幼虫 )和 3.6(棉红蜘蛛 )倍。阿维菌素对斑潜蝇成虫触杀毒力是甲氨基阿维菌素的 37.1倍。甲氨基阿维菌素对杂拟谷盗毒力高于阿维菌素 ,但二者都没有辛硫磷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阿维菌素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其消解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阿维菌素通过土壤穴施施药方式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制定阿维菌素缓释粒剂防止黄瓜根结线虫的安全间隔期。【方法】阿维菌素消解动态试验采用推荐高剂量的1.5倍(5.62 g·m-2)为施药剂量,在黄瓜移栽时通过土壤穴施方式施药1次。分别测定施药后2 h、1 d、3 d、5 d、7 d、10 d、14 d、21 d、28 d和45 d的阿维菌素残留量的变化。阿维菌素的最终残留试验设置高低两个不同施药剂量:低剂量按推荐剂量3.75 g·m-2,高剂量按推荐剂量的1.5倍(5.62 g·m-2),分别于黄瓜移栽时土壤穴施1次,于黄瓜成熟期采样测定阿维菌素的最终残留量。样品中阿维菌素残留量的测定采用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法,在10 g粉碎均质的黄瓜、植株或土壤样品加入4 g 无水硫酸钠和 1 g氯化钠,用10 mL乙腈提取2 min后,离心并移取上清液2 mL,通过50 mg N-丙基乙二胺吸附剂(PSA)和50 mg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吸附剂(C18)进行分散固相萃取(DSPE)净化,离心上清液过0.22 µm滤膜后上机测定。【结果】本文所建立的阿维菌素残留量的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法简单快速,阿维菌素在10、50 和100 μg·kg-1 3个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78%-101%,相对标准偏差1.9%-9.4%;方法定量限为10.0 μg·kg-1,该方法能够满足现有限量标准的要求。北京和哈尔滨两个试验点消解动态试验中,采用土壤穴施施药方式,阿维菌素在黄瓜中未检出,这表明阿维菌素是非内吸性农药;而在土壤中检出了阿维菌素,其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模型,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7.9-18.7 d。在黄瓜最终残留试验中,成熟期的所有黄瓜样品中均未检出阿维菌素。在土壤最终残留试验中,2012年北京试验点的3个样品检出阿维菌素,检出浓度分别为10、30和170 μg·kg-1;哈尔滨试验点的2个土壤样品检出阿维菌素,检出浓度均为10 μg·kg-1。与喷雾施药方式相比,土壤穴施方式下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残留期更长。【结论】在黄瓜种植中,1%阿维菌素缓释粒剂以推荐剂量3.75 g·m-2采用土壤穴施方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华南地区桔小实蝇对几种农药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广东、海南、福建、广西等4省(区)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种群对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性.结果表明,除了部分地区的种群已达到低水平的抗性外,如福州种群对阿维菌素抗性达到5.01倍,澄海、闽南桔小实蝇种群对敌百虫抗性达到4.56和4.07倍,大部分地区桔小实蝇种群对上述3种杀虫剂抗药性尚处于敏感阶段.2003~2004年监测了广州郊区桔小实蝇成虫对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乐斯本、印楝素的抗药性变化,结果显示除敌百虫外,桔小实蝇对其他4种药剂抗药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菜豆中阿维菌素残留量的方法,以乙酸乙酯为提取剂,液液萃取净化,经N-甲基咪唑和三氟醋酸酐衍生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65 nm,发射波长为470 nm)进行测定。同时,为确定1%阿维菌素水乳剂在菜豆中的施用安全性,通过两年两地田间试验和样品室内检测试验,研究了其在菜豆上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在0.05~5.0 μg/mL浓度范围内,阿维菌素的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γ为0.9997。添加浓度在0.0044~0.44 mg/kg 时,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4.35~99.42%,相对标准偏差为4.81~5.84%;以1%阿维菌素水乳剂0.45 g/m2喷药,阿维菌素在菜豆上的消解半衰期为1.4~1.7 d;施药7 d后采集的菜豆样品中阿维菌素含量均低于0.05 mg/kg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1500.1.3-2007规定阿维菌素在豇豆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即MRL值,本文以此作为菜豆中阿维菌素的推荐MRL值)。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阿维菌素在菜豆上的残留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桔园几种适用杀虫剂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几种适用于桔园的杀虫剂在浙江省柑桔园施用后的残留与降解情况。结果表明:杀扑磷、敌灭灵、害极灭及莫比朗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柑桔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0.3,6.2,24.4,12.7d和5.4,9.0,34.1,9.2d。并对其作出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学学报》2023,22(6):1809-1819
Many populations of the two-spotted spider mite, Tetranychus urticae Koch, have developed high levels of resistance to the pesticide abamectin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This study developed a near-isogenic line to understand better the inheritance, cross-resistance, and fitness costs associated with abamectin resistance in the field population of T. urticae in China. We introduced the trait that confers extremely high abamectin resistance in a field-collected population of T. urticae into a susceptible laboratory strain (IPP-SS) to generate an abamectin-resistant near-isogenic line (NIL-Aba). This process was carried out through multiple backcrossing to IPP-SS and via parthenogenesis and abamectin screening. Compared with IPP-SS, the NIL-Aba strain had a 25 147-fold resistance to abamectin and a high level of cross-resistance to bifenthrin (288.17-fold), an intermediate level to emamectin benzoate (42.57-fold), and low levels to bifenazate, chlorfenapyr, cyflumetofen, cyenopyrafen, and cyetpyrafen with resistance ranging from 3.18- to 9.31-fold. But it had no cross-resistance to profenofos. The resistance to abamectin in NIL-Aba was autosomal, incompletely dominant, and polygenic. Based on two sex life table parameters, no fitness cost was found in NIL-Aba. Establishing the NIL-Aba strain provides a reliable basis for an in-depth study of abamectin resistance in T. urticae. New information on toxi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itness cost should facilitate the management of abamectin resistance in field populations of T. urticae.  相似文献   

17.
华南地区桔小实蝇抗药性动态监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省(区)部分地区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种群对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性.结果表明,这些地区桔小实蝇种群中,对敌百虫的抗性有5个地区种群达到了中抗水平,抗性倍数高达27.42~16.42倍;4个地区种群抗性为低抗,抗性倍数为8.04~4.33倍,2个地区种群仍处于敏感水平;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有3个地区种群抗性达到了中抗水平,抗性倍数高达33.82~12.19倍,4个地区种群抗性为低抗,抗性倍数为9.27~4.14倍,4个地区种群仍处于敏感水平;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则有6个地区种群达到了中抗水平,抗性倍数高达24.00~10.52倍;4个地区种群抗性为低抗,抗性倍数为8.41~7.39倍,仅1个地区种群仍处于敏感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