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张锐  周若红  张庆国  丁瑜  秦斌 《畜禽业》2006,(12):30-31
生殖激素是直接作用于生殖活动,并以调节生殖过程为主要生理功能的激素。在生殖过程中具有直接调节母畜的发情、排卵、生殖细胞在生殖道内的运行、胚胎附植、怀孕、分娩、泌乳、以及公畜精子的生产、副性腺分泌等功能。在奶牛繁殖中的运用更是广泛,笔者在临床解决奶牛繁殖障碍病的治疗上运用生殖激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生殖激素的分类及其生理功能1.1释放激素1.1.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它可能促进垂体前叶释放促卵泡素(FSH)及促黄体素(LH)。其常用的类似物质主要有促排2号(LRH—A2),促排3号(LRH—A3),促黄体生成素…  相似文献   

2.
鱼类芳香化酶活性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洪万树 《水产学报》2000,24(3):285-288
鱼类的生殖活动受外部环境因素和神经内分泌的双重调节。下丘脑、脑垂体和性腺通过相互调节 ,促进和制约着鱼类生殖细胞的发生、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成熟及其繁殖活动。如下丘脑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可刺激脑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 (GtH)作用于性腺 ,促使性腺组织产生类固醇激素直接作用于生殖细胞 ,引起生殖细胞发育成熟和排卵。同时 ,类固醇激素也会反馈抑制GnRH和GtH的分泌。在类固醇激素的代谢过程中 ,需要多种酶参与催化 ,其中一种酶称为芳香化酶 (aromatase) ,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 ,芳香…  相似文献   

3.
丘脑下部激素的发现、提纯和综合,是近30年来内分泌学研究的又一重大成果.它进一步阐明了神经和内分泌这两种调节系统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丰富了生殖生理学的基础理论,使激素在医学、家畜业及渔业生产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就所见到的有关生殖内分泌学的研究材料,结合鱼类生殖的一些实验和生产效果,试述有关鱼类生殖生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洪野 《畜禽业》2010,(6):86-87
<正>在奶牛饲养过程中,其利益决定取决于生产性能(产奶性能),生产性能又取决于繁殖性能。所以奶牛的生殖机能是至关重要。然而生产中经常出现奶牛发生不孕的情况,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在此对造成奶牛发生不孕的疾病做一些分析和总结。常见疾病有  相似文献   

5.
孙明  段妍  柴雨  董婧  王一彤  邢勤旺  李楠 《水产学报》2020,44(12):2007-2016
无性繁殖是水母螅状体有效补充种群数量及扩展栖息地的重要方式,为正确掌握海月水母的无性繁殖方式进而深入了解其生活史,在显微镜下常年观察并详细描述了海月水母螅状体进行匍匐茎生殖、芽体生殖、足囊生殖、繁殖体生殖、纵向分裂生殖和破裂生殖等复杂无性繁殖方式的过程,发现繁殖体生殖可产生浮游态繁殖体芽,在水中漂浮并生长发育成螅状体,新发现一种破裂生殖方式,仅发生在螅状体极度饱食的状态下。对6种无性繁殖方式的行为特征和功能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匍匐茎生殖和破裂生殖有利于螅状体种群快速增加个体数量,芽体生殖和纵向分裂生殖有利于子代幼体生长,足囊生殖有利于种群抵御不良的环境条件,繁殖体生殖有利于种群随水流进行长距离迁移,以扩展或转移栖息地。研究表明,不同的繁殖方式是海月水母应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繁殖对策。  相似文献   

6.
刘兰平  何亚维 《畜禽业》2004,(11):42-42
波尔山羊以生长快、肉质好、适应性强、性情温顺好饲养而闻名于世,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公认的肉用山羊品种。为了加快波尔山羊在我国的繁殖速度,许多单位都进行了波尔山羊的胚胎移植工作,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波尔山羊发情不明显,往往错过配种时间,对激素超排反应差,受体羊受胚率低等。因此研究波尔山羊发情周期和妊娠期生殖激素  相似文献   

7.
鱼类的生殖和苗种繁育是鱼类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关键技术基础之一,是海洋生物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近年来,我国北方沿海鱼类繁殖生理主要围绕鲆鲽类“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组织结构特征、性腺发育规律、性类固醇激素、生殖相关功能基因内分泌调控机制等方面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本文重点介绍主要养殖鲆鲽类“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中表达的重要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并综述了鲆鲽类生殖相关组织的结构及其内分泌系统特征、性腺发育的生理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和激素诱导的关系、性类固醇激素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与水温及光周期调控关系等.旨在为鲆鲽类生殖活动的精准调控和建立苗种繁育新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下丘脑激素的发现,是近30年来内分泌学研究的重大成就之一,它丰富了生殖生理学的基础理论.使性激素在医学、家畜业及渔业生产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神经和内分泌这两种调节系统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本文拟以内分泌学的研究理论,试述与鱼类生殖生理有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动物繁殖生理活动与多种生殖激素的作用密切相关。其中,一些激素直接参与生殖生理活动,而另一些激素则是间接地通过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来保证正常的繁殖机能。一旦缺乏某种激素或分泌量不足,将会导致繁殖功能障碍。由于生殖激素的种类很多,该实验主要选定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孕酮(P4)三种激素,测定其分泌量多少来检测母犬在发情期的排卵情况。排卵检测,诱发超排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营养对鱼类生殖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亲鱼阶段的营养不仅影响亲鱼的性成熟、配子产生、繁殖力、受精率、受精卵的孵化率和胚胎发育,而且还影响仔稚鱼的质量和存活率;适当的营养可促进鱼类的繁殖性能,而营养缺乏或者过量将降低其繁殖性能。本文总结了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和钙磷等矿物元素的含量和来源等因素对亲鱼生殖活动各个环节的影响,对饲料中一些关键营养素的供应提出了建议,并结合陆生动物的研究结果,对能量、脂肪及必需脂肪酸等调节鱼类繁殖性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概括和推断。  相似文献   

11.
自然界鱼类的繁殖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它们的性腺基本结构是相似的。性腺的机能也与高等脊椎动物相似,除产生生殖配子(精和卵)外,另一个补充性的机能是在垂体激素的作用下,合成和分泌各种类固醇激素,以调节生殖细胞的发育。近十余年来,由于组织化学技术,电镜技术,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免疫化学,离体研究和类固醇激素测定技术的应用,使鱼类性腺内分泌研究得以迅速、广泛、深入地进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近10余年来我国海水养殖鱼类生殖调控机理研究的现状:生殖内分泌器官的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外源激素对鱼类性腺发育的影响,血液中主要性类固醇激素含量及其与生殖的关系,性别决定与性别控制研究,部分激素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目前我国海水鱼类内分泌机理的系统研究主要以石斑鱼为主,今后研究的重点:在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齐头并进,深入阐述生殖内分泌调控机理;在石斑鱼研究的基础上,加强比目鱼内分泌调控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生殖是一切动物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动物为了种族延续的一种本能。鱼类同样具有这种本能,每种鱼类发育到一定阶段和年龄之后,就要进行生殖活动。从养鱼生产的角度来说,了解一些鱼的生殖和发育知识,很有必要。解决养殖鱼苗的来源,必须懂得养殖鱼类的繁殖和鱼卵的孵化;从鱼苗培育成鱼种、由鱼种养成大鱼(商品鱼),在鱼类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4.
紫彩血蛤的性腺发育和生殖周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彩血蛤的性腺发育过程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阶段,紫彩血蛤一年即性成熟,一年一个生殖周期,5月上旬是繁殖高峰,影响其生殖的因子有水温潮汐与露空等,紫彩血蛤长年很肥,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种类,尤适与对虾混养。  相似文献   

15.
内刺盘管虫的性腺发育与生殖周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彦敏  王琦 《水产科学》1996,15(6):13-15
内刺盘管虫的性腺发育可以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排放期、衰退期、休止期5个阶段,内刺盘管虫1年1个生殖,7至8月为其繁殖盛期,水温是影响生殖周期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栉孔扇贝的生殖周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介绍了栉孔扇贝生殖细胞的发生、生殖腺成熟度和生殖周期的研究结果。作者把栉孔扇贝的卵细胞发生分为卵原细胞期、无卵黄期、卵黄形成前期、卵黄形成后期和成熟期五个阶段;把精子的发生过程分为精原细胞期、初级精母细胞期、次级精母细胞期、精细胞期和精子期五个阶段。对于栉孔扇贝生殖腺的发育过程,作者根据生殖细胞在滤泡中所占的比例,把它分成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生殖期和休止期五个阶段。栉孔扇贝的性腺发育在青岛海区为一年一个周期,但其繁殖高峰则有二次,这表明栉孔扇贝的成熟期和生殖期二者是相互重叠的。此外,作者也观察到了栉孔扇贝的雌雄同体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前所有鲟形目鱼类均处于不同程度濒危状态,物种保育形势非常紧迫。鲟鱼生殖内分泌生理学研究是研究鲟鱼类生殖特性和人工繁殖的理论基础,对于物种保护和水产养殖均具有重要价值。与硬骨鱼类比较,目前人们对鲟鱼生殖内分泌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集中在下丘脑-脑垂体-性腺轴所调控的生殖生理特性,已经对生殖轴上关键内分泌激素(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类和性类固醇激素等)和环境因素对鲟鱼生殖内分泌的影响开展初步研究,生殖内分泌学研究手段已经成为评估野生和养殖鲟鱼类的生殖发育状况的重要工具。对鲟鱼生殖内分泌学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鲟鱼的生殖特性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瘦素与动物生殖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瘦素是一种调节哺乳动物脂肪代谢的蛋白。最近发现瘦素对调节动物的生殖活动有重要的作用。瘦素蛋白能够启动初情期,调控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通过影响内分泌系统来调节动物的生殖活动。  相似文献   

19.
辽河鲇种群生殖调节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辽河流域鲇种群生殖适应性,即个体生殖力及其调节机制、生殖过程及其适应性。结果表明:鲇个体生殖力低于鲤科鱼类而与乌鳢和胡子鲇相近,卵质优于鲤科鱼类;鲇产卵期长,有利于亲鱼充分利产卵场和仔鱼利用铒料资源;产卵后卵巢内有大量的卵母细胞残留是对不稳定生殖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20.
以转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鲤和普通鲤鱼肉(受试物)作为小鼠的饲料基础蛋白成分,以10%、5%、2.5%的比例掺入饲料喂饲小鼠,并以常规大鼠饲料为阴性对照,采用二代繁殖试验法观察受试物对实验动物生殖周期全过程的影响,检测转基因鲤作为食物对实验动物小鼠生殖过程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对各代各剂量组试验小鼠全部生殖毒性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