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9,(9):1691-1696
2009-2017年从广西地区采集了556份发病鸡群气管、肺脏以及肾脏样本,利用RT-PCR和基因测序等方法分离鉴定出64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阳性样品,从检出率、发病日龄、季节、地域、症状和病变、与H120疫苗株的同源性等方面进行详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2009-2017年间IBV检出率为11.5%,IBV单一感染检出率为35.9%,IBV混合感染检出率为64.1%,其中IBV与细菌混合感染率高达39.1%;(2)2~4周龄发病鸡群IBV检出率最高;(3)IB的高发阶段是当年的10月份到次年的4月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4)广西14个地区中IBV检出率较高的地区分别为南宁市、钦州市、玉林市,检出率分别为14.7%、13.0%和9.9%;(5)IB症状和病变分别以呼吸道症状和肾脏肿大为主;(6)大部分IBV毒株(89.1%,57/64,)S1基因序列与H120疫苗株的相似性很低。本试验通过对广西地区近10年IBV流行病学调查,为今后广西防控IB提供科学依据,对国内其他地区制定有效的IB防控措施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病毒(IBV)引起鸡的重要的传染病,可对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了解攀西地区IB流行情况,采用鸡胚接种、RT-PCR以及测序法对该地区采集的病料样品831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013年-2015年四川攀西地区IBV总检出率为15.16%,其中每年检出率分别12.35%、13.23%和20.83%;4周龄~6周龄、17周龄~21周龄的蛋鸡与3周龄~5周龄肉鸡IBV感染率较高,该阶段为感染高峰期;IBV感染在本地区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每年11月份至次年4月份是感染高峰期.研究结果可为攀西地区科学防控鸡传染支气管炎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分离鉴定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及其致病性,本研究通过病料鸡胚接种和鸡胚尿囊液的RT-PCR检测,从四川某养鸡场的发病鸡群中分离出一株IBV.其S1基因测序分析表明,该病毒分离株属于台湾基因Ⅰ型(TWⅠ)IBV,命名为SCTW株,这是中国大陆地区首次分离的TWⅠ型IBV.将该分离株与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分别或混合感染15日龄白羽肉鸡以鉴定其致病性,结果显示:SCTW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而且E.coli的混合感染可明显增加SCTW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使其组织病理变化更加严重.因此,加强IBV的流行病学调查,做好E.coli的防治,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防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0~2013年对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区的规模化肉鸡场采集临床样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111份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 AIV)阳性样品中有74份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阳性,且混合感染鸡群死亡率均高达10%以上,所有IBV毒株经序列分析和毒力测定均为类QX型,未发现疫苗毒株与H9 AIV的混合感染。调查表明,H9 AIV和IBV混合感染的协同作用是导致当前H9亚型禽流感流行严重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NIB)是一种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肾肿大、尿酸盐沉积为主要症状,造成雏鸡大量死亡、蛋鸡产蛋量下降。IBV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代表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流行,经免疫接种的鸡群也时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在我国的流行规律,通过RT-PCR方法,对2019—2021年从我国29个省级行政区送检的38442份疑似IBV感染样品进行病原检测和鉴定,对检出的阳性样品进行S1基因测序分型,然后对检测结果进行时间、空间和群间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共检出6436份IBV阳性样本,阳性检出率为16.7...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目前在鸡群中广泛流行的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此病有明显的区域性,可引起鸡呼吸道、输卵管、肾脏、肠道及腺胃等多部位病变,致使鸡群生产性能和饲料报酬下降,常因继发或并发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病毒血清型众多,且不断出现新的变异株,疫苗免疫后鸡群发病现象仍时有发生,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免疫失败发病的疑似病料进行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RT-PCR,并与市售的IB疫苗毒株进行了序列比对分析,确定了该疑似病料为IBV 793/B型野毒感染,而非疫苗株。  相似文献   

9.
<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病毒病,主要侵袭鸡只的呼吸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临床上发病鸡只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感染、肾脏病变、输尿管病变、产蛋鸡的产蛋率下降及蛋的品质降低等情况。目前该病在各个地区的各品种鸡群中均有流行,影响鸡只的生长发育及死亡率、淘汰率增加,给家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动态传染性支气管炎于1930年首先由Schalk和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V可引起鸡呼吸道、肾脏和生殖道等部位病变,并造成死亡,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不同基因型的IBV在组织嗜性和致病性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且不同血清型/基因型之间交叉保护性低,因此,新IBV血清型/基因型的不断出现给本病的防控带来困难。论文综述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原学、流行与分布、分子遗传变异机制、IBV诱导的天然免疫应答、体外培养、诊断技术和防控措施等的研究进展,旨在为IB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本研究室制备的3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HI试验抗原,分别对100份和80份不同鸡血清进行IBV HI抗体检测,同时用IBV 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显示,特异性试验中80份SPF鸡血清,自制抗原检测均为阴性,IBV ELISA检测79份为阴性,10份其他鸡病血清,两种方法检测9份均为阴性,10份IBV阳性血清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敏感性试验中,74份已知IB疫苗免疫或IBV M41株感染鸡血清IBV HI检测72份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97.3%(72/74),IBV ELISA检测74份均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00%(74/74),SPF鸡血清及其他鸡病血清,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阴性,两种检测方法总符合率为97.5%,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证明,本研究室自制抗原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特异性为100%,抗原同时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但IBV ELISA方法的敏感性要高于IBV HI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江苏省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的主要流行情况,采集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家蛋鸡养殖场鸡群的咽拭子及泄殖腔拭子样品共计625份。除去核酸浓度低于检出下限的120份样品后,通过RT-PCR的方法对余下的505份合格样品进行流行病学检测,并通过病料接种SPF鸡胚分离到1株IBV病毒,对该分离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及S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505份合格样品中,IBV阳性检出率为14.46%(73/505)。IBV分离株全基因组大小为27 689 bp,其中S1基因1 620 bp,编码540个氨基酸,裂解位点为HRRRR,属于GⅠ-19谱系(QX型),分离株S1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GⅠ-19谱系(QX型)参考毒株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4%和95.4%。研究结果初步明确了江苏分离株遗传演化特点,为下一步防控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一个代表种,引起的鸡的急性、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称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我国于1973年由邝荣禄首次在广东省发现肾型IB,1988年分离出肾型IBV。901年代以来,肾型IB在国内相继暴发,且流行十分广泛。血清学的普查和病原学的调研表明,近年来我国各地不同品种的育雏、育成和产蛋鸡群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非常普遍,并常引起传支免疫鸡群发病,表现出不同致病型的临床症状和相关经济损失。由于传支在禽病学中的重要地位,且能给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4.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雏鸡和成年鸡呼吸系统以及泌尿生殖道组织损伤和病变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疾病。虽然临床上广泛使用疫苗免疫防控该病,但由于IBV基因组存在频繁的变异和重组,导致新基因型和血清型不断出现,从而造成我国鸡IB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文章详细介绍了基于IBV S1基因系统发育学建立的分型方法以及我国流行的IBV 4个基因型、18个分支的来源、传播和流行现状,为IB防控和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 4.1 流行(?) 本病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生,但以雏鸡和育成鸡多发。其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 4.2 病原 病原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该病毒有20多个血清型和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变异情况,对2018—2019年多次发生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广西某公司发病鸡群进行IBV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S1基因序列测定、同源性、系统进化树和重组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到5株IBV,其S1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为85.2%~99.9%;5株IBV中3株S蛋白裂解位点为HRRRR,2株为RRFRR;2018年分离的2株IBV属于LX4型中的QXⅡ亚型,与疫苗株QXL87处于同一个分支;2019年分离的3株IBV为LDT3-A型,且均为重组毒株,来源于分离株GX-YL161022(QXⅡ亚型,主亲本)与参考株CK/CH/LSC/99I(次亲本)的重组。研究表明这5株IBV主要为LX4型毒株及其参与的重组株,未及时免疫与流行株基因型相同的疫苗以及重组导致的变异可能是造成该养殖场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由冠状病毒属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所致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在一些养鸡场(户)的鸡群中广泛流行,常常引起雏鸡和幼鸡大批死亡,严重影响成鸡的产蛋性能和蛋的质量,对养鸡业的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18.
正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引起鸡的肾脏损伤,呼吸道感染,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在鸡群间能迅速传播,死亡率较高,用药不当易给养殖户带来重大损失。今年天气反常,春节又是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高发季节,因此对本地区的辛集、郝庄、吕陵、袁庄、大黄集五个肉鸡养殖场进行了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显示养殖户缺乏养殖管理经验,对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认识不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免疫机制和免疫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高度传染的全球性鸡病之一,严重危害养鸡业。IBV众多的血清型及其基因组的不断变异,给IB的免疫防控带来很大的困难。IBV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病鸡出现呼吸困难、产蛋下降、肾炎和腺胃炎等症状和病变。IBV的特点是变异频繁,血清型复杂,所致疾病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因此,IB已成为养禽业最难控制的疫病之一。鸡对IBV的免疫机制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传统疫苗已不能完全保护免疫鸡群,开发IBV基因工程疫苗,从主要免疫原性蛋白的良好表达到免疫策略的不断完善,已成为未来预防IB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宁夏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流行情况,分析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流行毒株的优势基因型,2021年9—11月,在宁夏8个县(区)部分规模化禽场和散养户,随机采集鸡咽喉/泄殖腔拭子646份,采用RT-PC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