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养殖模式(规模场、养殖小区、散养户)奶牛群3 631头奶牛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与试管凝集试验(SAT)法)试验,布病阳性率分别为:5.3%、4.7%、0%,同一奶牛养殖模式布病的阳性率差异较大,应围绕布病防控"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奶牛",建立"检、免、杀、消、管"等综合防控措施成为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2.
用病原学分离与血清学鉴定的方法,对青海省2009—2011年全省畜间牛羊布病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近几年,我省畜间布病防控工作总体逐年见效,除种公牛外,其他畜种布病发病数和阳性率都有所下降,其中羊布病发病数和阳性率下降明显;牛布病感染阳性率(1.07%)高于羊(0.81%),奶牛最低(0.28%);种畜布病感染阳性率高于同种其他牲畜,是最危险的传染源。防控:全面实施"检疫、监测、效果考核、消毒、免疫、扑杀"等综合防控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增加资金投入,落实扑杀补助,扩大监测范围,坚持自繁自养。同时,加强布病防控知识宣传和技术推广,群防群治。  相似文献   

3.
为预防临泽县牛羊布氏杆菌病的发生,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的方法对临泽县7个乡镇的奶牛和肉羊养殖情况以及布氏杆菌病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本县养殖方式主要是圈养或圈养及放养,养殖户对布病危害和相关法规政策认识不足,防护消毒措施不重视。在采集的1280份奶牛血样和23115份羊血样中,牛阳性率达0.23%,羊阳性率达0.52%。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布病防控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牛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发生、流行状况,统计分析了2018—2021年兽医系统实验室的牛羊布病检测数据。结果显示:4年累计检测样品31 050份,检出阳性样品49份,平均阳性率为0.15%。2018—2021年,个体阳性率分别为0.39%、0.12%、0、0.08%,整体呈下降趋势;场点阳性率分别为4.40%、0.81%、0、3.88%。奶牛个体阳性率和场点阳性率均高于黑山羊,奶牛规模场个体阳性率高于散户,黑山羊散户个体阳性率高于规模场。分析表明,当前金堂县牛羊布病总体呈低流行水平,但奶牛规模养殖场污染较重。提示该地区的布病防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应加强家畜调运检疫监管,提高农户防疫意识,强化综合防控与监测,切实推进布病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次牛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2010年大通县年布病感染抗体阳性率为0.25%,2011年阳性率为0.18%,2012年阳性率为0.14%;牛布病阳性率逐年有所下降,说明大通县在牛布病防控上,通过采取监测、及时淘汰阳性奶牛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后,已取得了一些成  相似文献   

6.
采集440头奶牛血清,分别采用 RBPT、SAT 和 cELISA 检测布病非免疫抗体情况,结果采用 RBPT 和 SAT检测的阳性率为2.5%,两种方法的结果符合率为100%,采用 cELISA 检测的阳性率为4.1%,其 RBPT 的结果符合率为98.4%。本结果表明 cELISA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本研究可为本地区奶牛布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河南省某奶牛养殖小区布病监测为例,对目前奶牛布病的防控措施与效果进行了探析,认为防控效果差强人意的主要原因是检疫申报制度落实不力、小区建设及管理不规范,布病防治技术规范难以落实等。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奶牛布鲁氏菌病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省2000-2009年奶牛布病现状调查,全省共发病313头,发病数由4头上升到177头;检疫奶牛417 418头,阳性311头,阳性率0.075%,阳性率由0.01%上升到0.17%.结果表明:发病数量与感染率均呈上升趋势,局部疫情回升明显,存在较大的潜在威胁.对流行因素进行了分析,探索布病流行与防控工作的关系,提出了综合性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以下简称“师市”)近5年奶牛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控效果,2018—2022年每年对师市14个农牧团场的14个免疫规模奶牛场、5个非免疫规模奶牛场、22个非免疫奶牛散养户(有固定的养殖场),随机抽取不同数量血清样品进行布病抗体监测。本次监测共采集919 449份血清样品,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阳性样品用试管凝集试验确认,并对检测结果进行阳性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8—2022年各年份的免疫规模奶牛场抗体个体阳性率分别为33.17%、46.55%、51.76%、57.27%、59.12%,各年份间的个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份非免疫规模奶牛场个体阳性率分别为2.21%、0.87%、0.70%、0.29%、0.13%,非免疫奶牛散养户个体阳性率分别为0.87%、0.72%、0.29%、0.08%、0.03%,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结果表明:近5年师市采取的布病防控与净化措施积极有效,奶牛布病总体流行率逐年下降,出现大规模流行的风险较小。今后应继续坚持当前的布病防控策略,对高感染率奶牛场实施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布病感染情况,本研究对2020年河南省未免疫牛群布病监测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统计。对来自459场次的17 207份牛血清样品进行了布病抗体检测,检出布病感染抗体阳性场群8个,阳性样品19份,平均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分别为0.11%和1.74%。结果表明:存栏量小于500头养殖场户的布病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分别为0.08%和1.86%;存栏量介于500~3 000头奶牛场的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分别为0.16%和1.83%;存栏量大于3 000头的大规模奶牛场无布病阳性样品检出。8个阳性场群在河南省不同区域均有分布,其中豫中地区4个,豫东、豫西、豫南和豫北地区各1个。调查结果说明河南省奶牛布病感染情况具有一定的群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应依据不同地区和场群的流行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西安市临潼区是陕西省重要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基地,特别是奶牛养殖在全省独具特色,奶牛存栏居全省第二,鲜奶产量居全省第一,也是西安市奶牛产业板块的重要区域。为了全面了解临潼区奶牛畜间布病现状,科学研判奶牛畜间布病流行趋势,保障奶牛畜间布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及时有效控制布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2015年9月~10月间,区动物疾控中心在全区开展了奶牛布病现状及防控措施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分析总结2018年辽宁省布病监测情况,并与前四年的布病监测情况对比,从三间分布和动物种类分别分析,结论是各市牛羊均有布病感染抗体阳性检出,商品代场的群体阳性率高于种场和散养户,群体阳性率整体呈下降态势,奶牛布病群体阳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总结研究布病分析流行规律和范围,指导布病防控。  相似文献   

13.
奶牛布鲁氏菌病危害及防控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布病是我国规定的二类人畜共患病,严重危害奶牛养殖和从业人员健康,给我国奶牛养殖业带来极大的危害。布病在世界范围内,呈地区性流行;经过几十年的防控,仍有些地区流行。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死灰复燃的趋势,给布病防控和畜牧业带来威胁和挑战。一些牛场疏于防范,在引种时不重视现场检疫和隔离制度,对牛群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为此,本文对布病的危害、流行情况及其防控做一综述,以期加强认识,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六盘水市羊群布鲁氏杆菌病的感染情况,为我市防控布鲁氏菌病提供参考,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全市98个乡镇413个村的1 128个养羊场(户)共采集8 177份羊血清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经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布病阳性血清样本285份,阳性率3.49%。285份疑似样本经试管凝集试验复检布病阳性血清为219份,符合率76.84%,总检出率为2.68%。从调查结果可见,养殖规模越大,阳性率越低,母羊阳性率高于公羊,六盘水市羊布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建议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1 人畜共患病防控面临的新形势 血防工作通过多年的努力,进入了由传播控制转向传播阻断的新时期. 1.1 结核、布病防控多年,形势依然严峻.奶牛的移动监管采用陈旧的检测方法导致假阳性偏多,加之奶牛养殖数量的增加,奶牛布病、结核病的有效防控,已成为目前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1.2狂犬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全面掌握阎良区牛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牛羊布病)分布状况和流行态势,加强牛羊布病疫情风险分析评估,为牛羊布病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7-2018年对全区牛羊规模养殖场户和部分散养户组织开展了牛羊布病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辖区畜间布病个体阳性率为0.07%,群体阳性率为0.19%;2018年辖区畜间布病羊只个体阳性率为1.54%,场群阳性率为4.31%;牛个体阳性率5.45%,场群阳性率28.57%。结果表明,辖区内牛羊布病点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牛羊布病净化工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应进一步加大牛羊布病防控工作投入,切实落实畜间布病以净化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追踪近年来川东北地区布病防控现状,研判畜间布病流行趋势,笔者历时两年,对四川广元、巴中、达州3个市进行了畜间布病防控情况调查。1 3市布病防控基本情况1.1畜间布病监测情况3个市牛平均阳性率为0.002%、羊平均阳性率为0.25%。对比两年牛羊监测情况,除巴中羊的阳性率有上升外,其余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牛结核r-干扰素ELISA试验分别对奶牛布病和结核病进行了检测,结果为:奶牛布病阳性率为3.26%;奶牛结核病阳性率为0.72%;结核菌素变态反应与牛结核r-干扰素ELISA试验阳性符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控制奶牛结核病流行,保证奶制品卫生安全,新疆乌鲁木齐市在近郊的6个奶牛养殖小区,通过制定和宣传消毒、隔离检疫、无害化处理等技术规范,开展了结核病净化工作。为了解6个奶牛养殖小区结核病的防控效果,从2012年开始进行了连续7年的奶牛结核病流行病学监测。结果显示,7年累计检测奶牛56 668头,奶牛结核病平均阳性率由2012年的1.49%下降到2018年的0.33%,且有2个奶牛养殖小区达到了国家净化标准,取得了预期的防控效果。但仍有少数小区阳性率偏高,需要继续采取严格控制措施,最终实现所有奶牛的结核病净化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动物及动物产品调运日趋频繁,我国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情呈持续上升态势,根据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2017年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牛羊布病个体阳性率分别为4.8%、1.8%,群体阳性率分别为15.3%、8.4%。重庆市渝北区认真落实监测、监管、联防联控、宣传等措施,布病防控取得成效。一、强化组织领导渝北区农委成立了牛羊布病防控工作联络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区畜牧水产站站长任副组长,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