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畜禽业》2016,(5)
利用阴道栓CIDR、氯前列醇P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促卵泡素FSH等激素,按5个不同的组合处理努本杂山羊,处理后观察母羊发情效果和配种受胎率。结果同期发情率和受胎率以组合5阴道栓CIDR+FSH+PG的处理效果最好、组合4阴道栓CIDR+PMSG+PG效果次之、组合2阴道栓CIDR+PMSG效果第三、组合1阴道栓CIDR+PG效果第四、组合3二次PG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7,(3)
选择健康的酉州乌羊160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40只),即一个对照组和三个试验组。对照组按CIRD(孕酮阴道栓)+PMS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药物剂量按以往的经验注射;试验组以不同剂量的PG(氯前列烯醇)+PMSG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综合试验酉州乌羊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羔率和产羔数,CIRD+PMSG处理酉州乌羊的同期发情效果并不比PG+PMSG的处理效果更具优势,而且其处理的药品成本高,建议以PG+PMSG的方式处理酉州乌羊同期发情,计量以PG 2 m L,PMSG 200 IU为宜。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01,(12):25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学系张居农等采用注射氯前列烯醇法(一次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每头0.4mg)、口服孕酮法(每头体重350~400kg的黄牛口服MAP(甲孕酮)40mg,连用8d同时隔日注射PMS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250~300IU,共注射3~4次)两种处理对黄牛进行同期发情试验,在山地牧场半放收半舍饲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采用口服孕酮+间歇性小剂量促性腺激素同期发情处理方案(发情配种同时静脉或肌肉注射100μg.LRH-A),明显缩短了母牛配种期(P<0.01),处理后20d内母牛发情率达到75%,第一、二情期受胎率分别达到58%和23.93%,均高于氯前列烯醇处理组.表明口服孕酮法对母牛进行发情控制,可以作为山地牧场黄牛改良的配套技术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4.
细鳞裂腹鱼人工繁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5~2006年,分别用4种不同的催产剂组合对经人工驯养的180余尾性成熟的野生细鳞裂腹鱼(Schizo-thoraxchongi)进行了人工催产,共获得受精卵50余万粒,孵化出仔鱼9万余尾。催产效果较好的催产剂组合为:鲤鱼脑垂体(PG)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联合二次注射,第一次注射剂量为(5 mg+600 IU)/kg鱼体重,第二次注射剂量为(12 mg+1000 IU)/kg鱼体重,在水温13~18℃效应时间为85~98 h。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肌肉品质的影响,实验以初始体质量为(10.51±0.13)g的黄颡鱼为研究对象,南极磷虾粉替代基础饲料(30%鱼粉)中0%(KM0,对照组)、2.5%(KM2.5)、5.0%(KM5)、7.5%(KM7.5)和10%(KM10)的鱼粉,共配制5组等氮等脂的饲料,每...  相似文献   

6.
王磊  李响  柳峰松  刘利平 《水产学报》2015,39(5):609-617
为评估不同激素诱导花鳗鲡卵巢发育的效果并探究促性腺激素在花鳗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实验比较了不同激素组合处理后花鳗鲡性体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的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雌鱼脑垂体中促性腺激素基因GtHα(促性腺激素亚基),LHβ(促黄体生成素亚基)及FSHβ(卵泡刺激素亚基)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发现,鲤脑垂体萃取液(CPE)与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组合能够有效促使雌性花鳗鲡性腺发育成熟,GSI平均达22.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单独注射雄烯二酮(ADSD)和注射ADSD、CPE、hCG混合制剂诱导效果不明显,GSI仅为1% ~3%.荧光定量发现,经CPE与hCG处理的亲鱼LHβ和GtHα的表达量不断上调,其中发育早期GtHα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而FSHβ的表达量呈现下调趋势.研究表明,CPE与hCG组合注射能够成功诱导花鳗鲡卵巢发育成熟,而ADSD对花鳗鲡卵巢发育无明显促进作用.LH在花鳗鲡卵巢发育整个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FSH在花鳗鲡性腺发育早期作用显著,可能是诱导鳗鲡性腺早期发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黄尾鯝人工繁殖的催产剂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温在22℃-26℃的条件下,分别给性腺发育成熟的黄尾鯝亲鱼一次性注射不同组合的催产剂,其效应时间为8.6-12 h,平均催产率、受精率及孵化率分别为86.66%、89.02%和88.44%。其中注射HCG+LHRH-A3+DOM(1000IU/kg+5.0μg/kg+3.0 mg/kg)组合效果最好:催产率达100%,受精率为95.24%,孵化率90.43%。不同催产剂对雄鱼精液的质量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注射HCG+LHRH-A3+DOM组合的精子活力最好,效应时间内精子快速运动时间为42-44 s,寿命73.5-75.2 s。  相似文献   

8.
<正>超数排卵是指在母畜发情周期的适当时间,注射外源性促性腺激素,使卵巢上比在自然情况下有较多的卵泡发育,并排卵的一项技术。超排就是在外源性生殖激素的作用下,对家畜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分泌活动和卵巢本身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  相似文献   

9.
2007-2008年对39尾,4~5龄,雌鱼体长36~41 cm,体质量 2.5~2.9 kg,雄鱼体长 32~35 cm,体质量 1.5~1.6 kg的缺帘鱼亲鱼用 HCG、PG、LHR-A_2、DOM 4种催产药物,按5种组合(设置每千克体质量:HCG 300 IU + LHR-A_2 2.5 μg + DOM 2 mg、 HCG 3500 IU +PG 2 mg + LHR-A_2 3 μg + DOM 3 mg、PG 4 mg + LHR-A_2 6 μg + DOM 2 mg、HCG 700 IU + DOM 2 mg、LHR-A_2 5 μg + DOM 4 mg)进行催产试验,催产水温27~28 ℃,采用两针注射,效应时间 9~10h.5种组合的平均催产率分别为75.2%、75.4%、75.5%、60%、60.3%;平均受精率为76.6%;平均孵化率为68.5%;平均出苗率为72.2%;出膜时间为17~18 h;孵化水温27~28 ℃,20尾雌鱼共产卵59 560粒;共获苗种23 469尾.  相似文献   

10.
王滨  柳学周  徐永江  史宝 《水产学报》2016,40(2):278-287
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是2000年由日本学者首次从鹌鹑脑中分离出的一种新型下丘脑神经肽,通过其受体介导参与机体的生长、生殖以及摄食等生理过程。迄今,只在金鱼、斑马鱼、星点东方鲀、罗非鱼以及斜带石斑鱼等几种鱼中鉴定出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目前,鱼类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的生理学功能研究相对较少,且存在争议。鱼类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及其受体的表达调控以及其他生理学功能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简要总结鱼类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并对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的生理学功能进行概括讨论,旨在加深对鱼类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的认识和了解,为进一步研究做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