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王庭章 《科学养鱼》1997,(11):37-37
蚯蚓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蚯蚓遍布世界各地,多达2500多种,我国已发现和定名的蚯蚓有150种左右,但可供养殖的种类不多,主要养殖种类是正蚓科爱胜蚓属的赤子爱胜蚓。蚯蚓性喜温暖潮湿。在自然条件下,除严冬或干旱外,一般在暖和季节都能繁殖。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一年四季都能繁殖。蚯蚓从卵茧产下至发育成熟并开始产卵作为一个生育周期,其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笔者于1980年开始养殖的大平二号,本地俗名太湖红蚯蚓,原称美国红正蚓和日本花蚯蚓的杂交种。此蚓一般体长50~70毫米,体腔直径3~6毫米,个体…  相似文献   

2.
蚯蚓又称地龙、蛐蟮,是属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蚯蚓富含蛋白质,据对赤子爱胜蚓分析,蚯蚓干体含粗蛋白质61.93%,粗脂肪7.9%,碳水化合物14.2%。养殖蚯蚓,可以作为畜、禽及一些水产动物的蛋白质饲料。同时,蚯蚓可作药用,蚓粪是优质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3.
就黄鳝饲养中的饲料问题,笔者设计出“土池网箱,串联微流、鳝蚓合养”技术路线,动物饵料选择黄鳝特别喜食的太湖红蚯蚓。着重介绍了鳝蚓合养的养殖结构、饲养管理和蚯蚓培育。  相似文献   

4.
蚯蚓和蚯蚓粪对改良鲫生长和肌肉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分别选用赤子爱胜蚓、赤子爱胜蚓粪为添加剂,配制成7组饲料,在网箱中投喂初始体重为(90.99±1.41)g改良鲫,100 d,每组3个重复.研究赤子爱胜蚓或其蚓粪对改良鲫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添加蚯蚓组和添加蚓粪组中,改良鲫特定生长率分别在5.0%和4.0%处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71±0.12和0.71±0.18.鲜蚯蚓的添加对改良鲫特定生长率影向不显著(P>0.05).添加4.0%的蚓粪可以显著提高改良鲫的特定生长率(P<0.05).饲料系数在添加蚯蚓组和添加蚓粪组中,分别在5.0%和4.0%处达到最低值分别为2.14±0.12和2.07±0.06.蚯蚓的添加对改良鲫饲料系数影响不显著(P>0.05).4.0%蚓粪的添加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显著降低改良鲫的饲料系数.在饲料中添加蚯蚓和蚯蚓粪皆可以提高改良鲫肌肉营养成分,但添加蚯蚓的效果更佳.赤子爱胜蚓和蚯蚓粪在改良鲫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5.0%和4.0%.  相似文献   

5.
三、太湖红蚯蚓的日常管理与采集加工要十分重视蚯蚓的日常管理,因它与最终能否取得高产有很大关系。须注意以下几点:1.蚓粪清除在适宜气温清除蚓粪,对蚯蚓繁殖有利,以晴天气温在15~25℃左右较理想。有的养殖户未做好高温和寒冷季节的控温措施,使一部分蚯蚓潜伏休眠,甚至钻到生土层,在早春或高温时清除蚓粪会造成蚯蚓损失,适宜温度可让休眠蚯蚓全部到蚓床上吃食。无锡地区一般在四月下旬到五月上、中旬及丸月下旬到十月上、中旬清除蚓粪,一年二次。工厂化养殖按蚓粪厚度增加清除次数。具体方法是将蚓床上面约15~20厘米厚度的饵…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及蚓粪对改良鲫(Carassius auratus)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分别以赤子爱胜蚓及蚓粪为添加剂,配制了蚯蚓浆添加量分别为2.5%、5.0%、7.5%和蚓粪添加量分别为2.0%、4.0%、6.0%的6组饲料,进行了为期100 d的投喂试验。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在饲料中添加5%的蚯蚓可极显著提高改良鲫整个肠道脂肪酶、后肠胰蛋白酶、后肠胃蛋白酶的活性(P0.01);显著提高后肠淀粉酶、前肠胃蛋白酶、中肠胰蛋白酶的活性(P0.05)。在饲料中添加4%的蚓粪,可极显著提高前肠和后肠脂肪酶、后肠胃蛋白酶的活性(P0.01);显著提高前肠胃蛋白酶的活性(P0.05);但可极其显著降低中肠脂肪酶的活性(P0.01)。(2)饲料中添加蚯蚓不会影响淀粉酶、脂肪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在肠道和肝脏中的分布规律,试验组鱼的肝脏中未检测出脂肪酶活性。饲料中添加蚓粪不会影响胃蛋白酶的活性分布,但对脂肪酶、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的分布规律有影响。(3)从提高改良鲫消化酶活性的效果看,蚯蚓的作用优于蚓粪。  相似文献   

7.
王庭章 《科学养鱼》1997,(12):32-33
二、太湖红蚯蚓高效养殖技术1.场地与放养蚯蚓在室内外均能养殖。南方夏秋季节气温高,室内养殖较好。但室外可进行大面积养殖,低温时可利用太阳能增温。但场地一定要选在靠近水源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农村可利用村旁成林间空隙处。养殖面积大时要装水管或自动喷水器。蚓床一般5米宽,中间走道70~80厘米,但如用车送料,则宽度均应增加。走道填高30厘米以上,两边两条蚓床各宽2米,在两条蚓床的外侧开沟以利排水。蚓床做好后,把发酵好的饲料横放在蚓床上,成20~30厘米宽的条形,间隔10~15厘米。放蚓种前先浇湿蚓床,然后把蚓种放入无饲…  相似文献   

8.
浅谈蚯蚓及其在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低成高效饲料,是当今养殖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向。蚯蚓(Earthwarm)俗名“曲蟮”,在动物分类学上隶用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蚯蚓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无脊推动物。其营养丰富,繁殖迅速,食性杂,容易养殖,产量高,已在养殖业中显示出良好的养殖效果及经济效益,因而近十多年来人工养殖蚯蚓在国内外蓬勃发展。一、常见的人工养殖的蚯蚓1.陆生蚯蚓 陆生蚯蚓主要的养殖品种有参环毛蚓、白茎环毛蚓、湖北环毛蚓、赤子爱胜蚓等。2.水蚯蚓 水蚯蚓是水栖寡毛类的一大类群,又名水丝蚓,俗称红线虫、沙子虫等。它是虾、蟹、鱼、鳖等在苗种阶段的好…  相似文献   

9.
翘嘴红鲌的养殖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翘嘴红鲌又名“翘嘴”,在环太湖地区统称为太湖翘嘴红鲌,是远近闻名的“太湖三白”之一。该鱼为鱼中上品,肉质细嫩,鲜食或腌食都十分可口。目前,翘嘴红鲌的市场价格较高,而且随着近年来苗种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和人工饲料投喂技术的解决,翘嘴红鲌的养殖已经成为特种水产养殖的又一个新热点,池塘混养、池塘专养和网箱养殖技术都已十分成熟。翘嘴红鲌体长、侧扁,头背面平直,口上位,下颌坚厚、上翘、竖于口前,眼大,鳞小,侧线鳞80~93枚,背鳍具强大而光滑的硬刺,臀鳍长大,不分支鳍条3,分支鳍条21~25。该鱼生活在敞水区的中上层,行动迅速,善跳跃,…  相似文献   

10.
投喂蚯蚓对中国明对虾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比例的鲜活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和人工饲料配合投喂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虾,测定各种饵料配比对其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人工饲料中配合投喂1/4以上的赤子爱胜蚓(干重比)可显著提高中国明对虾幼虾的生长速率(P〈0.05),但对对虾的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随着蚯蚓投喂量的增加,对虾肌肉水解氨基酸的总量以及其中的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谷氨酸Glu、天冬门氨酸Asp、甘氨酸Gly、丙氨酸Ala)和促摄食氨基酸(蛋氨酸Met、赖氨酸Lys、甘氨酸Gly)的含量都呈增加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投喂蚯蚓对对虾肌肉中促摄食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最大,鲜味氨基酸次之,对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最小。氨基酸营养价值的评价结果表明,投喂蚯蚓可提高对虾肌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改善对虾肌肉品质。随着蚯蚓投喂量的逐渐增加,对虾肌肉脂肪中的必需脂肪酸、∑n-3相对含量及其表示脂肪酸营养价值高低的∑n-3/∑n-6的比值都呈降低的趋势,且在蚯蚓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1/4以上时达差异显著;对蚯蚓肌肉脂肪酸的分析结果表明:蚯蚓脂肪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相对含量较低,因此,以蚯蚓作为对虾饲料,特别是亲虾的DHA饲料来源时,应配合投喂DHA含量较高的其他饲料。  相似文献   

11.
1.小袋运输法:通常采用的办法是,将250~500克(约500~1000条)活蚯蚓,连同7倍于蚯蚓重量的基料,一起装入有许多小孔(孔径不宜超过2毫米)的塑料袋中,袋口用钢绳扎好,然后放进用厚纸板制成的蚯蚓盒内,蚯蚓盒的容积至少要比袋装蚯蚓的体积大1/6以上。包装的蚯蚓基料要发酵完好、没有臭气,其含水量为75%左右,温度不得超过25℃。这种包装方法,可使袋内全部蚯蚓存活50天左右。此法适合于长途运输种蚓、特种水产饵料、药用蚓和垂钓用的鲜活蚯蚓,邮寄蚯蚓时一般都采用此法。 2.组装运输法:一般采用养…  相似文献   

12.
邓厚群 《畜禽业》2001,(12):65-65
蚯蚓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生物之一,特别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上意义重大.在养殖业中,蚯蚓是畜禽和水产动物的优质天然饲料. 蚓体营养丰富,含蛋白质60.4%(绝干物质),仅次于秘鲁鱼粉(70.12%),而富于饲用酵母(56.7%)和豆饼(52.4%),为玉米的6倍.世界各国的畜禽饲养和水产养殖都因蛋白质饲料原料严重短缺受到制约,部分国家将开发蚯蚓生物饲料列为重点课题优先发展.同时蚯蚓的脂肪含量也高,每千克代谢能约13.23MJ,优于秘鲁鱼粉、饲用酵母、豆饼等.由此可见,蚯蚓的营养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杂交鳢(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hanna maculata♀)生长及肉质的影响,在杂交鳢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0、5 %、7.5 %、10 %)的鲜赤子爱胜蚓浆进行饲养试验,试验时间为100 d。结果表明,基础饲料中添加7.5 %蚯蚓浆能显著促进杂交鳢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P<0.05),但对杂交鳢成活率没有影响;添加5 %、7.5 %的鲜蚯蚓浆,能显著提高杂交鳢肌肉中粗蛋白的含量(P<0.05),并能相应增加杂交鳢肌肉中总氨基酸(TAA)、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和丙氨酸Ala)、必需氨基酸(EAA)和半必需氨基酸(HEAA)的含量;添加7.5 %、10 %的鲜蚯蚓浆,能显著提高杂交鳢肌肉中粗脂肪的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鲜蚯蚓浆,均能显著降低杂交鳢肌肉中灰分的含量(P<0.05)。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彭刘村农民梁自发,1993年3月参加乡组织赴华中农业大学学习特种水产养殖技术,学成甲鱼养殖技术后,投资2万元,建成甲鱼池800m^2,购种甲鱼40只,50kg。为了解决甲鱼饲料问题,一是养殖蚯蚓,他引进日本红蚯蚓0.5kg.该种繁殖力极强,平均每条每天产小蚯蚓7条,二是用20对牛蛙种蛙繁殖蝌蚪,  相似文献   

15.
蚯蚓俗名“曲蟮”,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类,据查迄今已知的蚯蚓约200种左右。蚯蚓营养丰富、繁殖快、食性广,作为鱼类的动物性饲料,效果颇佳。本文就蚯蚓及蚓粪的营养价值与鱼类养殖关系作初步分析,以期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水、陆蚯蚓资源,解决鱼类养殖中动物性蛋白饲料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水蚯蚓又名丝蚯蚓、红线虫等。其营养全面,干品含粗蛋白达62%,多种必需氨基酸含量达35%,是饲养多种水生动物的理想饵料。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是国内最早从事水蚯蚓开发研究的单位之一,大面积人工养殖水姐蚓已有10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利用水蚯蚓作水产品的饵料,水产品生长快、疾病少、成活率高,能节水省工,缩短养殖周期,降低养殖成本,显著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名优特水产品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水蚯蚓饵料越来越受到广大养殖者的青睐。因此,积极开发养殖水饭蚓很有前途。水蚯蚓地养、田养均可,以他养产量最高,每亩年…  相似文献   

17.
快速高产养殖蚯蚓,既可解决甲鱼、鳝鱼、牛蛙等名优新水产养殖中所需的活性饲料,也可解决其它养殖业所需的高蛋白动物性饲料,实现养殖业的低本高效。蚯蚓快速高产养殖技术是:1 选用良种。大平2号和北星2号这两种蚯蚓食性广、适应性强、易饲养、个体大、肉质好、生长周期短、繁殖快、产量高,是特种水产品和名优动物饲养的理想的活性饵料。采用人工快速饲养技术,每平方米可年产蚯蚓3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8.
大平二号蚯蚓,是日本前田古彦利用美国红蚓和日本花蚓杂交育成的一个良种,它具有体厚肉多、寿命长、繁殖快、适应性强,易于饲养等优点。一、大平二号蚯蚓试养情况养殖环境:我们采用室内饲养,选择一间安静而阴凉的房子,水泥地面,用砖围成20公分高的饲养槽,铺置饲料10公分左右。  相似文献   

19.
<正>蚯蚓,隶属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在农业生产中有改土肥田的作用。其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已被广泛开发利用。研究表明,蚯蚓具有适口性好、诱食性强的特点,可提高饲养动物生长发育以及抗病害能力。目前,已有许多关于蚯蚓在水产动物以及一些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应用的相关报道近年来,为了提高草鱼的生长和抗病力,目前已有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有关蚯蚓和蚯蚓粪对草鱼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且不够深入。本实验在草鱼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蚯蚓和蚯蚓粪,研究蚯蚓和蚯蚓粪对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为蚯  相似文献   

20.
蚯蚓是一种高蛋白动物,含有多种氨基酸,不仅可饲喂各种经济动物及名贵水产品,还可用来开发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及入药,尤其是发达国家对蚯蚓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应用面越来越广,其利用价值随之越来越高。根据国际市场对蚯蚓产品需求的增长,我国近几年在引进日本蚯蚓良种,开始发展人工蚯蚓业,多为农家小规模经营,尚未形成大的批量生产。由于蚯蚓在医药、保健品方面的深入开发和应用,以及特种动物养殖和特种水产的迅猛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