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9个燕麦品种在晋北地区的生产性能及饲用价值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晋北农牧交错区,以9个燕麦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观测其产草量、株高、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等,并利用常规分析技术对3个营养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草莜1号、牧乐思、远杂一号3个品种在孕穗期至开花期的鲜、干草产量较高,开花期草莜1号的干草产量达9 000kg/hm 2以上;草莜1号的穗长最长,为24.56cm;牧乐思的穗铃数最大,达到84.64;远杂一号的穗粒数最多,为621.00;牧乐思和坝莜18号的穗粒重最大,分别为17.16和16.28g,与其他品种间差异显著;甜燕麦的千粒重最大,为44.03g,与其他品种间差异显著;9个燕麦品种的可消化干物质为63.62%~69.05%,干物质采食量为1.91%~2.22%;白燕2号的饲料相对值较高,为114.89,与甜燕麦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燕麦品种。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GL381、牧乐思和甜燕麦适宜作为牧草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晋北高寒区不同燕麦品种生长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中国燕麦品种生长特性的整体表现,收集了近年来国内燕麦主产区7 个燕麦样品,比较了其重要营养组成及品种间的差异,并初步筛选了燕麦优良品种。2014 年在山西大同地区,对7 种燕麦品种的物候期、株高、分蘖数、产量等考种指标等进行比较研究。综合分析各指标可知,不同燕麦品种在大同试验点的饲草和籽粒产量差异较大,其中‘坝莜13 号’籽粒产量为3.22 t/hm2,与其他品种间差异显著(除‘坝莜14 号’外)(P<0.05),最适于进行籽粒生产;‘燕科2 号’和‘白燕11 号’的干草产量分别为51.96 t/hm2和49.54 t/hm2,与其他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最适于进行饲草生产。  相似文献   

3.
燕麦是耐盐碱的粮饲兼用作物。在内蒙古盐碱地选择国内外饲用燕麦品种,采用田间试验法,通过燕麦的株高、叶面积、鲜干重生长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籽粒产量性状,将33个燕麦品种在饲草刈割关键期指标和成熟期产量性状分别进行系统聚类,综合得出长势好、草产量突出、籽粒产量高的品种是远杂1号(QP 3)和坝燕6号(QP 6)。适宜内蒙古土默川盐碱地种植。本研究为内蒙古盐碱地燕麦的饲用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种子》2019,(5)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16个燕麦品种中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定燕1号的K、Ca、Mg含量显著高于定燕2号的;晋燕系列品种的Fe、Zn含量差异不显著;冀张莜系列品种的Ca含量差异显著;坝莜系列品种的K、Mg含量差异不显著,坝莜8号的Ca含量显著低于其它燕麦品种的。研究结果可为燕麦营养价值的研究及饮食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比施氮量对饲草产量、品质的影响,为内蒙古农牧交错地区燕麦饲草增产提质提供理论依据。在旱作条件下对2个燕麦品种‘蒙燕1号’和‘8202’分别设低氮(30 kg/hm2)、中氮(90 kg/hm2)和高氮 (150 kg/hm2)3处理,比较其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施氮量显著影响2个燕麦品种饲草产量,‘蒙燕1号’在高氮处理下鲜、干产分别较其他处理增加8.42%~10.73%、9.30%~13.38%,显著高于低氮处理(P<0.05),且分别较‘8202’高氮处理下增产17.58%、19.28%。2品种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8202’粗蛋白含量在高氮处理下较其他处理提高4.24%~14.14%,较高氮处理下‘蒙燕1号’提高29.85%;‘8202’高氮处理下粗脂肪产量较其他处理提高0.44%~6.43%,较‘蒙燕1号’提高6.94%,2品种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在高氮、中氮处理下差异不显著,却与低氮处理差异显著(P<0.05)。施氮后品种间草产量和品质有差异,若以草产量为目标,应选‘蒙燕1号’,施高氮,可获鲜草40891 kg/hm2,可获干草7801 kg/hm2;若以品质为目标,应选‘8202’,施中氮,整株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可达17.66%,2.88%,可获粗蛋白1080 kg/hm2,粗脂肪166 kg/hm2。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大麦、小麦饲草产量与品质的差异,明确适宜刈割次数,以具代表性的2个饲用大麦(95033、盐丰1号)与2个小麦(扬麦18、1331)品种(系)为材料,设置不同刈割次数(1、2、3次),比较不同大麦、小麦品种(系)饲草产量与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大麦饲草产量高于小麦,其中盐丰1号鲜重、干重最高,分别为5.68、1.37kg/m~2;1次刈割的饲草产量最高,鲜重、干重分别为5.49、1.52kg/m~2,显著高于2、3次刈割。除粗蛋白、钙含量变化因品种(系)而异,其他饲草品质指标在品种(系)间无明显差异。扬麦18的粗蛋白含量最高(29.23%),95033的钙含量最高(1.13%);大麦粗蛋白产量高于小麦,1次刈割高于2、3次刈割。不同茬次饲草品质存在差异,再生茬饲草的粗蛋白、粗灰分、钙含量显著下降,磷含量以2茬次饲草最高,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上升,说明多次刈割后饲草品质下降。结果显示,大麦饲草产量及粗蛋白产量均高于小麦,更适宜用作饲草,以乳熟末期1次刈割最佳。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氮量对裸燕麦产量品质及叶面硒肥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N肥对于裸燕麦产量和品质及硒吸收的影响,从而为冀北坝上裸燕麦高产优质富硒栽培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以裸燕麦品种‘坝莜1号’为试验材料,分别在三叶期和拔节期施6个不同量的尿素,并且所有处理在三叶期和拔节期2 个时期、抽穗期和成熟前10 天2 个时期分别喷施相同量的2个型号硒肥。成熟期田间取样,室内测定裸燕麦的经济性状、产量构成、子实产量和生物产量。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籽粒粗蛋白含量;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籽粒粗脂肪含量;利用酸水解法测定籽粒粗淀粉含量;利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籽粒硒含量。随着施N量的增加,裸燕麦的生育期有逐渐延长的趋势,裸燕麦的小穗数、穗粒重、穗数、穗粒数、籽实产量和生物产量以及籽实粗蛋白含量都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N肥增加了裸燕麦对硒肥的吸收,两年均是在三叶期施尿素210 kg/hm2拔节期施尿素240 kg/hm2时籽粒硒含量最高;N肥对于裸燕麦的穗长、粗淀粉、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两年对于裸燕麦的株高和千粒重影响不同,2013 年不同处理对于裸燕麦的株高和千粒重影响都不显著,而2014年有增加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核不育莜麦ZY基因为桥梁品种,采取多亲本聚合杂交法,培育成丰产、抗旱、耐瘠、品质优粮草兼用裸燕麦新品种张莜7号.该品种千粒重24.60 g,生育期100 d左右,株高131 cm,粗蛋白含量13.72%,粗脂肪含量6.06%,一般旱地种植籽实产量为2 553.45 kg/hm2,比同类主栽品种坝莜3号增产509%,秸草产量比坝莜3号增产9.64%,2015年通过国家鉴定(国品鉴杂2015020).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土地闲置问题,在晋北地区开展春播燕麦复种马铃薯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燕麦品种产量以坝莜8号最高,达3 466.67kg·hm~(-2);草莜1号产量最低,为2 933.33kg·hm~(-2);马铃薯产量以"早大白"最高,为11 683.33kg·hm~(-2),且无退化现象。复种模式具体为:燕麦品种坝莜8号和白燕2号复种马铃薯品种早大白,第一茬在4月中旬播种,第二茬在8月中旬播种。  相似文献   

10.
莜麦是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坝莜六号是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利用皮裸燕麦种间远缘杂交、裸燕麦品种间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备荒救灾型的莜麦新品种.省级区试和生试结果表明,该品种生育期122 d,千粒重27.4 g,穗粒数64.6粒,穗粒重1.78g.平均产量5 230.5 kg/hm2,高产抗倒,适宜在湟中县山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为云南冬播燕麦选择优良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应用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方法对国内42份燕麦材料在云南冬季种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42份燕麦材料的10个农艺性状遗传变异存在明显差异,变异系数范围为5.43%~42.92%,其中生育期变异最小(5.43%),主穗粒重最大(42.92%),各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9.637%,其中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44.037%,与主穗粒重密切相关;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25.466%,与生育期密切相关;第3主成分贡献率为10.135%,与株高密切相关。综合得分排名结果显示,饲用燕麦材料得分比食用燕麦材料得分高,占据了排名前10位中的7位。42份燕麦材料在遗传距离为20时可划分为4大类,第Ⅰ类包括28份食用燕麦资源;第Ⅱ类包括12份饲用燕麦资源;第Ⅲ类仅为白燕1号,表现为千粒重和产量最低;第Ⅳ类仅为定燕2号,表现为主穗长最长、株高最高。云南冬播燕麦,饲用燕麦比食用燕麦更具有优势,生产上可优先引种定燕2号、青引2号、冀张燕4号、加燕2号和坝燕6号等饲用燕麦材料,优先引种燕科2号、白燕1号、坝莜4号、坝莜9号、固燕1号、定莜9号、坝莜13号、远杂2号、白燕11号和定莜1号等食用燕麦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不同施氮量下饲用燕麦在晋北地区光合特性及氮素光合利用效率的差异,以4个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饲用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其生物产量、光合特性及氮素光合利用效率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4个参试品种的干草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均在施氮量180kg/hm2时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品种净光合速率和氮素光合利用效率呈持续增加的趋势。综合各项指标可知,晋北地区蒙燕1号、甜燕麦、KONA和坝燕7号4个燕麦品种生产时,田间施氮量可控制在180kg/hm2水平。  相似文献   

13.
用GGE双标图分析燕麦区域试验品系产量稳定性及试点代表性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为准确评价燕麦品系的稳产性和适应性,采用GGE双标图对2006—2008年国家燕麦区域试验10个试点的12个裸燕麦品系及6个参试地点的6个皮燕麦品系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坝莜8号、坝莜3号和张燕2号属于高产、稳产性较好的品系;科燕1号和保罗具有特殊适应性,在局部地区有推广价值。在10个裸燕麦试点中,河北张北最具有代表性,吉林白城、新疆乌鲁木齐、河北崇礼、宁夏固原和内蒙古武川的鉴别力较好,而甘肃会宁和山西右玉的鉴别力较差。在6个皮燕麦试点中,内蒙古武川最具有代表性,青海西宁的鉴别力最好,河北张北的鉴别力较差。本研究为客观评价燕麦参试品系的高产性及稳产性提供了简便、有效的分析手段,也为国家燕麦品种鉴定与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田普除草剂对燕麦的胁迫及燕麦除草剂胁迫下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燕麦在不同田普除草剂浓度胁迫下的生理反应和不同燕麦品种对于除草剂胁迫的反应,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田普处理燕麦根尖,观察根尖有丝分裂状态;并通过田间播种6个品种燕麦,观测除草剂对于植株生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抗氧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田普除草剂处理下,燕麦分生组织细胞会出现染色质凝集、染色体移动滞后、染色体加倍、出现双核细胞几种不正常分裂现象;当处理浓度高于0.01μg/mL时,不正常分裂细胞的比例会急剧增加。2250mL/hm2田普除草剂对坝莜6号、坝莜9号两个品种株高没有影响,对坝莜1号、坝莜3号、白燕2号、坝燕4号四个品种的株高有影响,且不同品种的产量变化也不一致;1650mL/hm2、3000mL/hm2两个处理4种抗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燕麦在田普除草剂的胁迫下,根尖分生组织会出现不正常分裂现象,不同燕麦品种对于田普除草剂的应答程度不同,在田普除草剂胁迫下,燕麦的抗氧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燕麦通过这些变化来降低、组织田普除草剂对于燕麦自身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为探知云南冬燕麦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以白燕15号、坝莜6号和远杂2号3个不同生育期的燕麦品种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3个播期和3个种植密度对云南冬播燕麦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白燕15号和坝莜6号两品种的主穗小穗数、穗轮层数影响显著(p﹤0.05),对3个供试材料其余的经济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密度对3个供试材料的单株分蘖数和单株有效分蘖数影响显著(p﹤0.05),对其余的经济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产量结果显示:白燕15号适宜播期为10月29日,密度为64万株.hm-2;坝莜6号适宜播期为10月14日,密度为64万株.hm-2;远杂2号宜适宜播期为10月14日,密度为48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施氮量对花生产质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不同品种花生产质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豫南砂姜黑土区花生高产优质和氮肥高效利用提供合理的施氮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同花生品种荚果产量均呈增加趋势,施氮量为180 kg/hm2时,豫花23、远杂9102和远杂6的花生产量均最高,分别比不施氮的增产30.45%、25.96%和21.46%;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豫花23花生仁中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均呈抛物线变化趋势,而远杂6和远杂9102花生仁中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粗脂肪含量呈降低趋势;除了施氮降低远杂6和远杂9102花生仁中蛋氨酸含量外,施氮均能增加其他花生蛋白质组分的含量;远杂9102的氮利用率最高,为36.7%;豫花23的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最大,分别为6.9 kg/kg和36.9 kg/kg。本试验条件下,豫花23、远杂6适宜的施氮量为180kgN/hm2,花生产量分别为5330.36 kg/hm2、5002.98 kg/hm2,远杂9102适宜的施氮量为135 kgN/hm2,花生产量为5199.40 kg/h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和方法】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施肥水平对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豫南花生主产区砂姜黑土上花生高效施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结果表明,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常规施肥条件下,远杂9102、远杂6和豫花22的产量分别为5958.1kg/hm2、5437.1kg/ hm2、6008.6kg/ hm2,比不施肥分别增加18.4%,14.9%和13.7%;施肥能提高远杂9102、豫花22花生仁中油酸含量、油酸/亚油酸的比值,降低远杂6花生仁中油酸含量、油酸/亚油酸的比值;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对花生仁中粗脂肪含量及产量有明显的影响,远杂6花生仁中粗脂肪的含量最高,粗脂肪的产量最小,平均分别为50.3%、1873.3 kg/hm2,豫花22花生仁中粗脂肪的含量最低,粗脂肪的产量最高,平均分别为48.6 %、1895.2 kg/hm2。【结论】在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50 kg/hm2、90 kg/hm2、150 kg/hm2条件下,豫花22的荚果产量和粗脂肪产量均最高,分别为6008.6 kg/hm2和2059.7 kg/hm2。  相似文献   

18.
花生新品种远杂9102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5种种植密度和4种施肥水平下,对花生新品种远杂9102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对远杂9102产量和叶面积指数影响不同,远杂9102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8.0万株/hm2,最佳施肥水平187.5 kg /hm2施磷酸二氢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