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研究生乳蛋白质稳定性评价方法、稳定性体系评价模型。[方法]通过酒精试验、煮沸试验、热冲击试验、安定度试验、磷酸盐试验的原理、检验方法、结果判定、优缺点的研究分析,建立生乳蛋白质稳定性综合评价方案,及酒精、煮沸、热冲击、安定度、磷酸盐试验等多项指标。利用数字化工具建立蛋白质稳定性评价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判定生乳的使用等级,提高优质原料生乳的准确使用率。[结果]模型评价生乳质量,高效准确。[结论]通过质量评价数据共享,指导牧场提升生乳品质,以及乳制品加工厂分级使用,准确用于加工不同类型的产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脱脂乳粉、木糖醇、信阳毛尖茶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一款低脂低糖的保健型风味酸奶,并对产品品质进行检测。[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定为指标,得到茶汤比例、菌种接种量、木糖醇比例、发酵时间的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茶汤添加量为15 mL/100 mL,菌种接种量为0.3%,木糖醇与白砂糖的比例为1∶2,在42℃的恒温条件下发酵8 h,加入0.8%的魔芋粉后熟24 h为最佳工艺配方。[结论]该配方生产的酸奶蛋白质含量为4.3%,脂肪含量为3.9%,酸度为82 oT,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口感细腻,酸甜可口,组织状态均匀,有发酵乳特有的香味和绿茶清香。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提高巨大芽胞杆菌的芽胞形成率及芽胞数量,为巨大芽胞杆菌芽胞制剂的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单因子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巨大芽胞杆菌JD-2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最适培养基组成为:玉米淀粉10.0g/L,蛋白胨5.0g/L,酵母膏5.0g/L,NaCl5.0g/L,CaCO31.0g/L,MgSO4·7H2O0.5g/L。确定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后起始芽胞浓度控制在106CFU/mL,初始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30℃,200r/min摇瓶培养,250mL三角瓶中最适装液体积为25mL。在15L自动发酵罐中扩大培养,控制溶氧在30%以上,培养22h,菌体浓度可达3.50×109CFU/mL,芽胞数量可达3.40×109CFU/mL,芽胞率达97.2%。[结论]试验获得的最佳培养条件可进一步应用于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复原乳为原料,利用甘草提取液、瑞士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制备风味发酵乳。[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甘草液添加量、白糖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试验产品感官品质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甘草风味发酵乳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甘草风味发酵乳的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3%,甘草提取液添加量20%,白砂糖添加量6%,42℃发酵6 h。发酵乳风味良好,凝乳状态均匀,有较好的15天贮藏期稳定性,有较好感官品质,保持活菌数在6.5×108 CFU/mL以上。[结论]本文经过试验研制新口味发酵乳,拓宽发酵乳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讨疯草毒素对瘤胃细菌的生长和发酵的影响;[方法]分别配制含有0.18mg/mL、0.36mg/mL、0.72mg/mL、1.44mg/mL、2.88mg/mL、5.76mg/mL疯草毒素的培养基对瘤胃混合细菌进行体外培养。用分光光度计实时测定培养物的OD值,培养结束后用pH计和凯氏定氮法测定了发酵终产物的pH值和氨氮浓度。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对瘤胃细菌的生长曲线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在培养过程中,不同浓度的疯草毒素对瘤胃细菌的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培养后培养液的pH值、氨氮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研究表明,体外培养条件下疯草毒素对瘤胃细菌的发酵无显著影响。瘤胃细菌的生长曲线为:Y=0.79/(1+7.81*e-0.942*x)(X=t,Y=OD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丙二醇对产后奶牛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含量的影响及牛奶中丙二醇残留情况。[方法]选择18头预产期在5~20 d内的经产牛,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不灌服丙二醇,试验1组产后2 h内灌服丙二醇500 g/头,试验2组产后2 h内灌服丙二醇300 g/头,牛只饲养管理按照场内程序进行。灌服后每天三班次挤奶采样,第2天清晨空腹采集尾静脉血液。测定牛奶中丙二醇含量、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含量。[结果]灌服后8 h内,牛奶中丙二醇含量达到最高,16 h、24 h含量逐渐降低,在32 h时未检出丙二醇。在每个时间点,试验1组牛奶中丙二醇含量均高于试验2组;试验组血浆葡萄糖含量高于对照组,试验1组血浆葡萄糖含量3.49μmol/mL,试验2组血浆葡萄糖含量3.28μmol/mL,对照组血浆葡萄糖含量2.07μmol/mL,灌服丙二醇对血浆葡萄糖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1组血浆葡萄糖高于试验1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血浆中酮体含量低于对照组,试验1组血浆酮体含量1.14μmol/mL,试验2组血浆酮体含量1.47μmol/mL,对照组血浆酮体含量3.20μmol...  相似文献   

7.
菌落总数是衡量生乳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生乳中菌落总数基数越大,其品质越不稳定。但因为奶源产地等原因,生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运输才能到达乳品企业进行生产,运输过程可能由于微生物繁殖导致生乳品质下降。试验选取菌落总数基数不同的两批生乳,通过在2~6 ℃和10~15 ℃条件下存放,模拟生乳在冷藏储运和脱冷储运状态下,分别储存24 h、48 h、72 h、96 h后进行菌落总数、酒精试验、酸度及脂肪酶活力检测。通过对比,找到生乳最佳储存温度和运输时间,为乳品企业和冷链运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2021年从安徽、浙江、福建牧场收集生乳为研究对象,探究季节等因素对生乳体细胞数(SCC)、蛋白质含量、脂质含量及菌落总数影响,及SCC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菌落总数的相关关系。[方法]通过乳成分分析,获得生乳SCC、蛋白质含量、脂质含量及菌落总数。用相关分析法探究乳成分变化趋势及相关性。[结果]SCC、蛋白质含量、脂质含量及菌落总数变化趋势受气候影响较大,生乳SCC与产奶量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显著负相关、与脂肪含量显著负相关、与菌落总数显著正相关。[结论]温度、湿度是影响生乳SCC及乳成分含量的重要因素,应控制生乳SCC,进一步优化牛奶品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乳中添加不同种类的防腐剂对生乳质量安全指标的影响。主要研究指标内容包括《生乳》国家强制执行标准中规定的污染物、真菌毒素和卫生部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明令禁止在生乳中添加的三聚氰胺和碱类物质。试验结果表明,检测生乳中黄曲霉毒素、铅、汞、砷、三聚氰胺等指标时,可以添加硫氰酸钠、叠氮钠、重铬酸钾、溴硝丙二醇和甲醛中的任何一种作为防腐剂使用;检测铬时,不推荐添加重铬酸钾作为防腐剂使用;检测碱类物质时,不推荐添加溴硝丙二醇作为防腐剂使用。  相似文献   

10.
建立Soleris微生物实时光电检测法检测生乳中菌落总数的快速测定方法,并将该方法与国标的平板计数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oleris法检测生乳中菌落总数的标准曲线为y=-0.651 5x+8.263 9(y为菌落总数(lg(CFU/mL)),x为胶体栓变色时间(h)),相关系数R2=-0.939 6,表明标准曲线相关性良好;重复性实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Soleris法与平板计数法测定结果的比较表明,2 种方法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本研究的实验条件下,Soleris法检测生乳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导致原料乳变质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产蛋白酶活力。[方法]对广东省恒远市某规模化牧场提供的蛋白水解、脂肪上浮的变质原料乳稀释,涂布在MPC琼脂平板上。将平板于6.5 ℃恒温培养箱培养10 d,挑取形态不同的单菌落在LB液体培养基复壮增菌,提取其DNA,利用16S rDNA方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该菌株的蛋白酶活力及高温钝化后酶残留率进行测定。[结果]MPC琼脂板菌落形态单一,原料乳中分离鉴定出的两株菌均为霍氏假单胞菌,该菌株在28 ℃下对乳平板的水解圈为(15.35±0.56)mm,经135 ℃处理5 s,其蛋白酶残留率为43.63%。[结论]变质原料乳中分离到两株霍氏假单胞菌,并且该菌可产生热不敏感的蛋白酶,该酶的存在会造成原料乳中蛋白质水解,导致UHT乳在货架期内出现蛋白水解、胀包等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以羊乳为原料,结合奶酪工艺初步探讨了羊奶酪的主要技术参数。[方法]通过对羊奶的杀菌温度、发酵剂添加量、CaCl2添加量、凝乳酶添加量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以产品质构、综合感官评价为指标,得到最佳用量配比。[结果]羊奶奶酪的最佳工艺为:杀菌条件75~78 ℃,15 s,发酵剂添加量为1.4 %,CaCl2的添加量为0.03%,凝乳酶添加量为0.01%,在传统奶酪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以此技术参数生产的羊奶奶酪口感、风味良好。[结论]本研究为完整羊奶奶酪技术的开发加工奠定了基础,为探寻适合中国羊乳原料及口味要求的羊奶奶酪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奶牛养殖发酵床不同深度的菌群结构特征,并对奶牛养殖发酵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比较应用和未应用发酵床养殖模式下垫料中3种常见致病菌的菌落数。比较2年监测期内,应用和未应用发酵床养殖奶牛的肢蹄病发生率、产奶量、乳体细胞数,以及使用3种发酵床垫料补充料(稻壳和干牛粪渣、锯末屑、稻壳粉)的奶牛所产生鲜乳的细菌总数。采集发酵床表层(5 cm)、中层(25 cm)、深层(45~50 cm)样本,测定使用2年后发酵床的基本理化指标;分别利用基于16S rDNA和ITS1的高通量测序法,分析发酵床不同深度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征;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发酵床微生物菌群代谢功能。[结果] 发酵床养殖管理模式下,垫料中大肠埃希菌、链球菌、克雷伯菌的菌落数均低于未使用发酵床的垫料。在2年监测期内,应用发酵床养殖的奶牛肢蹄病发生率低于未应用发酵床的奶牛,平均产奶量显著(P<0.05)高于未应用发酵床的奶牛,而生鲜乳体细胞数平均值低于未应用发酵床的奶牛;使用稻壳和干牛粪渣为垫料补充料,奶牛生鲜乳中的细菌总数最少。以稻壳和干牛粪为垫料的发酵床基础参数(温度、含水量、pH值、氨气、硫化氢)在持续稳定运行2年后仍能满足生产需要;发酵床微生态群落以细菌菌群为主,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多集中在发酵床中层和深层,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多集中在发酵床表层;发酵床不同深度样品具有相似的真菌群落组成,发酵后真菌多分布在深层;KEGG 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细菌群落对整个发酵床的微生态系统影响较大,垫料中细菌代谢最为活跃,仍有大量真菌菌属有待注释说明。[结论] 应用该发酵床养殖技术,奶牛健康状况和生鲜乳品质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脱脂乳和椰浆为原料进行风味发酵乳的制备。以感官评定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UHT椰浆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进行试验,利用响应面法对椰子风味发酵乳的最佳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风味发酵乳的影响程度最大的因子是UHT椰浆添加量,其次为发酵时间。椰浆发酵乳的最佳配方为椰浆添加量16.5%,发酵温度45℃,发酵时间8h。以此配方制成的椰浆发酵乳,感官评分为45.56,产品颜色均匀,口感顺滑细腻,有浓郁的奶香、椰香风味和滋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13 家婴幼儿配方羊乳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原辅料中高氯酸盐的污染水平进行测定,并就检测结果进行评估。方法 使用过程分析法对不同生产工艺的婴幼儿配方羊乳粉(简称“婴配羊乳粉”)各个环节生产过程及原辅料进行检测分析,确定婴配羊乳粉中高氯酸盐的主要来源及其贡献率。结果 共检测过程样本104 份及原辅料样本81 份,确定婴配羊乳粉的三种生产工艺均不会产生高氯酸盐,婴配羊乳粉中高氯酸盐的主要来源为原料奶的带入,辅料中高氯酸盐对婴配羊乳粉的贡献率低于26%,辅料中高氯酸盐的高风险因素为含乳原料。结论 婴配羊乳粉三种生产工艺对高氯酸盐的产生没有影响,原料奶是婴配羊乳粉中高氯酸盐的主要来源,辅料中高氯酸盐会带入婴配羊乳粉中,其中含乳原料贡献率大,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6.
在奶牛乳房内灌注头孢噻呋钠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测定牛乳中头孢噻呋的浓度,对其消除动力学进行了研究。3头实验奶牛按每个乳房0.3g头孢噻呋灌注,牛乳中药物达到的最高浓度Cmax=107.89μg/mL,达峰时间Tmax=8h,药物半衰期T1/2=13.97h。在乳房内用药后的最初56h内,头孢噻呋浓度快速下降;最后一次给药88h后,所有乳腺中头孢噻呋的浓度都低于允许限量(0.1μg/mL)。故建议头孢噻呋在牛奶中的休药期为4d。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当前高原散养牦牛因缺乏电源、处理技术和装备,无法实现生鲜牦牛乳产地保鲜贮藏而造成浪费的问题。[方法]对牦牛乳热处理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后,采用加热到60 ℃以上、保持30 min的巴氏高温杀菌工艺,研究了供电系统、杀菌保鲜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等。[结果]最终集成设计出加工鲜牦牛乳量达40 L/d的移动式太阳能牦牛乳产地保鲜贮藏设备。[结论]该设备能够延长牦牛乳保鲜时间,减少因不能及时产地保鲜牦牛乳造成变质损失,同时可提高牦牛乳商品转化率,促进藏区畜牧业生产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蓝莓果酱研制蓝莓搅拌型酸奶,通过利用正交设计法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搅拌型蓝莓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蓝莓果酱与牛奶的配比为1∶9,蔗糖量6%,菌种接种量3%,43℃发酵6 h。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规模化奶牛场粪污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奶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将牛粪作为奶牛卧床垫料,是实现牛场粪污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方法]对不同干物质含量(30%~35%,35%~40%,40%~50%)的固体牛粪进行堆垛发酵,通过对比不同干物质牛粪垛的温度、有害微生物的变化趋势及堆垛完成后理化性质,建立起最优的牛粪卧床垫料安全制备流程,并评估其对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结果]35%~40%干物质含量牛粪堆垛成高1.2 m,底宽1.5~2.0 m,顶宽1.2 m,长20~30 m的梯形发酵垛,发酵第4天后,发酵垛表层、中层温度达60 ℃以上;发酵温度60 ℃以上保持24 h,可以将乳房炎致病微生物100%灭杀;发酵后的牛粪经过晾晒,使其干物质含量达到45%~50%后,拌0.1%~0.2%的生石灰可用作卧床垫料。[结论]35%~40%干物质含量牛粪经过发酵,发酵温度60 ℃以上保持24 h,可将乳房炎致病微生物100%灭杀,发酵后经过晾晒使其干物质达到45%~50%后,拌0.1%~0.2%的生石灰可用作卧床垫料,牛粪垫料制备时间最短,使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