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段晓宇  汪维双  杨红  唐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422-8423,842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硝酸镧和硝酸铈对细茎石斛组培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硝酸镧和硝酸铈添加于细茎石斛培养基中,观察其对组培苗生长、生根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确定培养基中添加稀土硝酸盐的最佳浓度。[结果]低浓度稀土硝酸盐能促进组培苗生长,其中0.2 mg/L硝酸镧和0.2~0.4 mg/L硝酸铈的促进效果最佳。高浓度稀土硝酸盐对细茎石斛组培苗生长表现为负效应,甚至导致死亡。两稀土硝酸盐对叶绿素含量影响差异较大,硝酸镧(除0.2 mg/L)降低了石斛组培苗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含量,且对叶绿素a的促进仅见于0.2 mg/L;低浓度硝酸铈(0.2~1mg/L)均能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高浓度则抑制。[结论]低浓度稀土硝酸盐能促进组培苗的生长;高浓度稀土硝酸盐抑制组培苗的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2.
稀土元素对银杏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次级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硝酸铈铵对银杏细胞的生长影响不大,高浓度则抑制细胞生长,10.0mg/L的硝酸镧对促进细胞生长的效果最好;硝酸铈铵和硝酸镧对银杏黄酮积累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但能促进银杏萜内酯的积累,硝酸铈铵的添加浓度以1.0mg/L为好,硝酸镧的适宜添加浓度则培养当天为10.0mg/L、培养第10天为1.0mg/L。  相似文献   

3.
郭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022-1302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稀土化合物硝酸铈对组培苗的影响,为稀土化合物硝酸铈在农业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南瓜组培苗培养在舍不同浓度硝酸铈的MS培养基上,通过对组培苗的叶片数、株高、鲜重、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的测试,来研究稀土化合物硝酸铈对组培苗的影响。[结果]当硝酸铈浓度不高于10.0μg/ml时,对南瓜组培苗的生长无明显影响,南瓜组培苗的鲜重和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略有提高,并且在硝酸铈浓度为10.0μg/ml时,叶绿素含量、鲜重、株高均达到最大值;当浓度高于10.0μg/ml时,硝酸铈对南瓜组培苗产生毒害作用并随着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浓度为200.0μg/ml时,3组组培苗全部死亡。[结论]稀土化合物硝酸铈对组培苗的影响具有浓度依赖性,低浓度(10.0μg/ml)有助于组培苗的生长发育,而高浓度对组培苗有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不同浓度的硝酸镧对细叶石斛试管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的硝酸镧对试管苗的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硝酸还原酶、过氧化物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CO2浓度、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硝酸镧浓度为0.2~7mg/L时,能有效提高细叶石斛试管苗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种类的稀土对观赏植物球兰组培苗生根的影响,为稀土元素在植物生根上的运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植物组培培养技术,建立球兰的无菌系,在生根培养阶段添加不同浓度的氯化镧、硝酸镧,并以零添加为对照,确定生根培养基中添加稀土的最佳浓度。结果:0.2毫克/升氯化镧和0.4~0.6毫克/升硝酸镧促进球兰根系生长效果最佳。结论:氯化镧和硝酸镧对球兰根系的作用在浓度上有所区别。氯化镧促根作用浓度较低;而硝酸镧的浓度则相对高一些,而当两者浓度达到峰值时,其浓度越高,抑制生长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6.
以水培的方式探测了地枇杷在不同浓度磷处理下的生长特点和生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磷在30~60 mg/L时能够促进地枇杷叶干物质的累积,此时地枇杷的干物质累积最高。磷对地枇杷叶片数和分枝数影响不大,但高浓度磷(180 mg/L)对地枇杷分枝总长度有抑制作用。磷对地枇杷磷的吸收累积有促进作用,但对地枇杷体内氮含量而言,仅在浓度为15、30 mg/L时增加根对氮的吸收,其他部位和磷浓度中氮的含量变化不大。此外,中低浓度磷对地枇杷体内钾含量影响不大,但在高浓度(180 mg/L)时降低茎和根中钾的累积。磷对地枇杷叶绿素a含量有促进作用,但是磷对地枇杷叶绿素b含量存在低浓度(15 mg/L)抑制,中高浓度(60、180 mg/L)促进的规律。低浓度磷(15 mg/L)处理能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比值,而高浓度磷(180 mg/L)能够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不同浓度磷处理下,地枇杷根和叶中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不同。在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低浓度磷时增加,而在中高浓度时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适中浓度磷时升高,而在高浓度和低浓度时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磷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叶中,SOD活性在所有磷处理下增加,而POD活性降低;但CAT活性在缺磷或高磷时增加。  相似文献   

7.
镧对镉胁迫下豌豆幼苗生长状况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兰芳  王立新  张艳  卢亚娟  王欢婧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16-6718,6720
[目的]研究镧对镉胁迫下豌豆幼苗生长状况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开白花的豌豆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镧不同浓度(0.05、0.1、0.2、0.4、0.8 mg/L)对镉不同浓度(0.1、0.5、1.0、2.0、5.0、10.0、20.0、40.0、80.0 mg/L)胁迫下的豌豆在种子萌发、植株生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种子萌发时0.1 mg/L镧能较好地缓解镉的毒害,提高镉胁迫下豌豆种子的萌发率;幼苗生长中0.05 mg/L镧能较好地缓解镉的毒害,促进幼苗根系的生长,但镧仅对低浓度镉胁迫豌豆幼苗茎的生长有解毒效应。当镉浓度较高(80.0mg/L)、镧浓度(0.8 mg/L)也较高时,镧不仅无解毒效应反而与镉协同胁迫豌豆种子的萌发、幼苗根、茎的生长。镧浓度为0.1 mg/L时,POD的活性和数量达到最大。[结论]0.1 mg/L的镧对低浓度镉胁迫下豌豆幼苗的缓解效应较明显,提高了萌发率,促进了根和茎的生长,增强了POD的活性;高浓度镧则协同镉发生毒害效应。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培方法进行了Zn(0、0.2、0.4、0.8、1.6、3.2mg/L)对白菜种子萌发抑制率、幼苗茎生长抑制率、根的耐性指数、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紊含量的影响,以及幼苗对zn的富集能力和耐受能力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白菜幼苗对高浓度的zn具有富集能力,根是主要的富集器官,最高富集量为27.61mg/L。随着zn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抑制率增加,影响白菜根的伸长,根的耐性指数下降,差异性明显。低浓度的zn可促进白菜茎的生长,而高浓度的zn抑制白菜茎的生长,茎的抑制率增加,差异性明显。高浓度的zn显著影响与抑制白菜体内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紊的含量,对叶绿素b的抑制作用最明显。zn影响白菜幼苗的正常生长,白菜对zn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水杨酸(SA)和铁在调控植物生长中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揭示SA的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以草莓组培苗为试材,用0.05—0.8mmol·L-1系列浓度的SA处理生长于含0.05—0.8mmol·L-1FeSO4培养基上的草莓组培苗,通过草莓苗的生长状况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及顺乌头酸酶(aconitase,ACO)3种含铁酶的活性,分析SA和铁的相互作用。【结果】低浓度铁培养的草莓苗对SA的反应比高浓度铁敏感,SA处理的最适宜浓度随铁浓度的升高而升高。SA抑制根的生长;低浓度SA增加株高和叶绿素含量,高浓度SA抑制植株生长,降低叶绿素含量。0.4mmol·L-1SA处理对组培苗造成伤害,但随FeSO4浓度(0.05—0.4mmol·L-1)的增加,根长、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增加,存活率增加。0.05—0.2mmol·L-1SA增加CAT和ACO的活性,0.4mmol·L-1SA降低其活性;0.05—0.4mmol·L-1SA提高POD的活性。【结论】水杨酸调节草莓组培苗生长的过程和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稀土镧(La3+)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幼苗生理特性和品质的影响,在温室里用5~120 mg/L的镧溶液分别对铁皮石斛幼苗进行了喷施试验。结果显示,随着镧溶液浓度的升高,幼苗叶片和茎秆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多糖、石斛碱的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丙二醛的含量先降低、后增加。综合而言,用20 mg/L镧溶液浓度喷施铁皮石斛幼苗为最佳处理浓度,此时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比空白对照增加54.37%、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53.64%、脯氨酸含量增加99.20%、丙二醛含量降低44.71%、多糖含量增加56.60%、石斛碱含量增加14.06%;茎秆中叶绿素的含量比空白对照增加17.48%、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56.57%、脯氨酸含量增加253.64%、丙二醛含量降低74.91%、多糖含量增加88.73%、石斛碱含量增加24.54%。表明20 mg/L的镧溶液浓度处理能有效的促进铁皮石斛的光合作用、增强抗逆性和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11.
稀土镧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稻幼苗2叶1心期,采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镧溶液处理水稻幼苗,考察其对水稻幼苗生长、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0.3 mg/L硝酸镧处理在促进水稻幼苗地上部的生长效果最佳,表现在幼苗高度、干重及鲜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7.27%、24.83%和19.30%;而硝酸镧处理浓度为0.6 mg/L时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效果最佳,根系长度、干重及鲜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8.87%、46.36%和10.07%.0.9~1.5 mg/L硝酸镧处理后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水稻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而0.3~0.6 mg/L硝酸镧处理能较大程度地提高水稻根中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与SOD活性提高趋势一致.0.6 mg/L硝酸镧处理能降低叶绿素荧光参数Fo、提高Fm和Fv.不同的硝酸镧浓度处理能提高ETR、ΦPSⅡ和qP,减小NPQ,提高光合作用中PSⅡ的运行效率.因此低浓度(0.3~0.9 mg/L)硝酸镧处理对水稻幼苗的生长发育有利.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叶面喷施不同稀土处理矮牵牛,研究稀土对矮牵牛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稀土叶面喷施处理矮牵牛,矮牵牛植株生长情况均普遍优于对照组,其中以混合处理(20mg/L氯化镧+20mg/L硝酸铈+20mg/L硝酸钕)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富营养条件下不同氮源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生长及水质的影响,旨在预防氮肥对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方法】将备用菹草分成2组栽种,第1组按0.2、0.4、0.6、0.8、1.0 mg分别加入氯化铵,第2组按同样梯度加入尿素。每6 d取一次样,监测水体各项水质指标(pH、DO、氨氮和硝态氮)及菹草的生理指标(叶绿素a和可溶性糖)。【结果】氮源浓度越大,菹草叶绿素a含量越少;尿素组0.8 mg/L和1.0 mg/L试验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氯化铵组(P0.05);氯化铵浓度越高,水体pH值越低,而尿素浓度越高,pH值越高;尿素组0.8 mg/L和1.0 mg/L试验组氨氮含量显著高于氯化铵组(P0.05);氯化铵组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尿素组(P0.05)。【结论】低浓度尿素更适宜菹草生长,高浓度氯化铵和尿素均抑制菹草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Cd、Pb污染对中草药白花蛇舌草生长状况的影响。【方法】通过人工控制性水培实验,研究在Cd、Pb单一及复合胁迫下白花蛇舌草幼苗生长的变化趋势。【结果】Cd-Pb复合处理对白花蛇舌草主根长、株高、生物量的胁迫作用比同水平单一处理更强;Pb单一处理时,白花蛇舌草的主根长、生物量、叶绿素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Cd单一处理时对幼苗叶绿素有显著抑制作用。重金属胁迫下,使白花蛇舌草各项生长指标不低于正常生长的Pb最大浓度位于100~200 mg/L范围内,Cd最大浓度位于10~20 mg/L范围内。【结论】在Pb胁迫浓度大于200 mg/L,Cd胁迫浓度大于20 mg/L时均会不同程度的抑制白花蛇舌草幼苗的主根长、株高、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且复合胁迫的抑制作用强于单一胁迫。  相似文献   

15.
铁皮石斛茎段离体培养一次成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简化铁皮石斛繁育流程,缩短育苗周期.【方法】以铁皮石斛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铁皮石斛茎段组织培养一次成苗技术.【结果】70%的乙醇30s+1‰升汞10min消毒效果较好,外殖体污染率为43%,诱导率达97%;一次成苗培养基1/2 MS+NAA 0.5mg/L+6-BA 3mg/L+香蕉泥100g/L+琼脂7‰+蔗糖25g/L增殖及生长情况最好;在该组培系统中铁皮石斛适宜的继代周期为50d,成苗率100%,平均根数5.4,繁殖系数5.6;铁皮石斛丛生芽移栽以腐叶土和腐叶土∶河沙(1∶1)两种基质的成活率高,且生长健壮.【结论】本技术简化了铁皮石斛组培工艺流程,缩短了育苗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适用于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蓝莓外植体采集时间、不同外植体、玉米素核苷浓度对蓝莓初代培养的影响及细胞分裂素种类对组培苗继代生长的影响,为蓝莓组培无菌体系建立提供参考。【方法】以北高丛蓝莓品种布里吉塔为试验材料,依托组织培养技术建立无菌体系。【结果】蓝莓4—5月均可进行外植体采集,其中5月最佳;最佳外植体茎为中下段和茎下段;初代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 MS+1/2 WPM+ZT 1.0 mg/L;与1.5 mg/L ZT相比,培养基中添加1.5 mg/L反式玉米素核苷(tZR)初代诱导新梢的继代生长更好。【结论】通过组培快繁技术,建立了蓝莓布里吉塔的高效组培无菌体系,初代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 MS+1/2 WPM+ZT 1.0 mg/L,继代培养基为1/2 MS + 1/2 WPM+1.5 mg/L tZR。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稀土化合物硝酸镧对丹参组培苗生根的影响,以期改善其生根质量,克服根系畸形现象,促进幼苗生长发育。[方法]将丹参组培苗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硝酸镧的MS培养基上,以未添加硝酸镧的组培苗为对照,调查各处理组培苗生根情况和植株发育情况。[结果]硝酸镧对总根长、平均根直径、株高、单株叶面积均存在显著影响。硝酸镧用量为0.4 mg/L时,丹参组培苗平均根直径达最大值,用量为0.6 mg/L时株高、总叶面积都为最大值,这时的成活率和生根率也都最高。本试验中总根长随硝酸镧用量增大而递减,都显著小于对照,但硝酸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硝酸镧对改善丹参组培苗生根质量、提高幼苗生长发育有一定作用,能有效克服根系畸形现象,利于丹参组培苗的移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不同外植体建立蜈蚣草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技术体系,并进行组培苗对砷的富集研究。【方法】以蜈蚣草的孢子、幼芽,以及无菌苗的幼叶、幼茎和顶芽为外植体,以不同浓度的蜈蚣草混合匀浆配比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优选出蜈蚣草组培快繁的最适条件。【结果】幼叶为最佳外植体,其次是孢子,顶芽和茎最差。1/2MS+2,4-D 2 mg/L+蜈蚣草茎叶匀浆混合液(PVCLM)60 g/L为最佳的愈伤诱导培养基,愈伤诱导率可达100%;1/2MS+6-BA 2 mg/L+NAA 0.2 mg/L+PVCLM 200 g/L为最佳分化培养基,分化率达98.3%;1/2 MS+6-BA 2 mg/L+NAA 0.2 mg/L+PVCLM 200 g/L为最佳的丛生芽增殖培养基,增殖系数达1.1;1/4MS+NAA 0.2 mg/L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生根率98%,以上涉及的培养基中琼脂浓度为7.8 g/L,蔗糖浓度为20 g/L,p H为5.8~6.0。组培苗移栽至尾矿库栽种,成熟后检测蜈蚣草中富集的砷的量达到3318 g/hm~2。【结论】摸索出一套适合工厂化的蜈蚣草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组培苗对砷的富集量较野生型高。  相似文献   

19.
以薄甲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锶(Sr)、镧(La)对薄甲藻生长速率和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独La处理和单独Sr处理以及La和Sr混合处理时,薄甲藻生长速率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浓度促进薄甲藻的生长,10 mg/L和50 mg/L的处理效果最为显著(P<0.05),高浓度的(100 mg/L) La和Sr处理又抑制了薄甲藻的生长.(2)低浓度的La和Sr可以促进薄甲藻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的提高,高浓度则抑制薄甲藻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并且单独La处理的效果最好.(3)薄甲藻SOD和POD的活性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单独的La和Sr处理时,10 mg/L的效果较显著(P<0.01).研究表明,低浓度的稀土元素La、Sr可以促进薄甲藻的生长和提 高薄甲藻的抗氧化能力,高浓度则抑制薄甲藻的生长,适宜浓度为10~ 50 mg/L.  相似文献   

20.
以台湾大肥姜为试材,进行了茎尖组培、组培快繁、生根培养、组培苗移栽等探索,成功获得了茎尖组培苗,筛选出适宜茎尖组培诱导培养基为MS 6 BA 1.5 mg/L NAA 0.5 mg/L,适宜组培快繁培养基为MS 6 BA 1.0 mg/L NAA 0.2 mg/L,适宜生根培基为MS NAA 0.2 mg/L.田间试验明确了组培姜二代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对姜瘟的抗病性,组培姜二代比普通姜增产2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