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自然气象环境对蚕儿饲育的不良影响,提出了解决方法。针对宁南县各季养蚕气候特点,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养蚕小环境气象调控技术,在不增加较大投资的情况下,满足蚕儿正常生长发育,达到防除蚕病,减少损失,节约用桑,促进蚕茧单产、质量、效益“三提高”。  相似文献   

2.
陈燕梅  凌荣 《广西农学报》2010,25(4):61-62,86
适宜的环境温湿度是蚕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异常温湿度天气会降低蚕茧产量和蚕种质量。蚕业生产中经常遇到低温干燥、低温多湿、高温干燥、高温多湿等4种异常温湿度天气。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养蚕生产实践,阐述这4种异常温湿度天气对蚕儿生长发育的危害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任何生物都不能脱离环境条件而生存.生物体要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营养,供给自身组织器官生长需要,同时向周围环境排出新陈代谢的废物.因此,周围环境的面貌也因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而改变.这种长期存在的相互关系构成了环境条件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在环境适合蚕各发育阶段的生长发育要求时,蚕生长发育正常,养蚕生产可望获得高产,否则,蚕生长发育不良,蚕体虚弱而多病,甚至死亡,从而使养蚕生产受损.因此,从蚕业生产的目的性来看,依据蚕的各个时期生理特性而对环境进行力所能及的控制,为养蚕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控制并创造良好的蚕的生长发育环境,对蚕茧的优质、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养蚕生产的外延和内涵2个方面阐述养蚕生产中的环境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春季小蚕共育中,采用上盖打孔塑料薄膜,下垫防干纸,一日三回育的饲育方式,促使蚕儿群体发育整齐,体质强健,养蚕经过缩短到1~3 d。实践证明,采用该法养蚕可降低生产成本,小蚕共育单张产量提高约2%,这是对农村养蚕具有指导意义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5.
特殊用途桑蚕品种渝黔绿茧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加快特殊种质资源的利用,按桑蚕普通种品种区试设计要求,对绿茧品种进行室内品比与生产区域试验.品比结果表明,蚕种孵化整齐,蚕儿发育整齐度高,健康性好,壮蚕食桑快,食桑活泼,踏桑少,老熟整齐,营茧快,茧型整齐匀正,茧色内外层一致,淡绿色,茧丝长1 100 m左右,解舒率80%左右,出丝率16.5%,解舒丝长900 m左右;蚕丝淡绿色,整根丝深浅一致.生产区试结果表明,蚕种孵化整齐,蚁蚕体色黑色,小蚕共育蚕儿发育整齐,健康性好,抗逆性强,张种产茧量较高,适应贵州中海拔以下蚕区的养蚕环境.  相似文献   

6.
<正> 小蚕共育是把一定数量的蚕儿集中在一起饲育,使其在消毒较为彻底的环境下不受病源感染,发育快、整齐,蚕体健壮,为养好壮蚕打下良好基础。 为提高小蚕共育的养蚕水平和养蚕工效,必须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建好共育室及配套设施 1、共育室选点共育室要与化肥、农药、砖瓦、发电等厂矿以及经常  相似文献   

7.
小蚕炕床育养蚕从温度、湿度、空气、营养等方面,都为小蚕的生长发育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炕床的加温、补温、保湿装置较为完善,即使在外温较低,气候干燥的春蚕期,也能保持蚕儿最适的温湿度。在外温较高的夏、秋蚕期,也能起到隔热、防止高温侵袭的作用。炕床育采取密闭方法.不仅能经常保持桑叶新鲜、充分满足蚕儿食桑要求,而且也促进了蚕的新陈代谢。小蚕炕床育采用间接加温。  相似文献   

8.
随着养蚕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养蚕农户经济效益的增加,养蚕农户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把"树"和"蚕"同时养殖,加强了生态型柞蚕场地建设,改变了以往的生产格局,有效地促进了柞树的生长发育,充分发挥和保护了有限的蚕场柞林资源,保证了柞蚕这一传统、密集、特殊产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9.
孙海印 《河南农业》2019,(22):12-12
河南蚕区一年一般饲养4次蚕,主要以春蚕、夏蚕、中秋蚕和晚秋蚕为主。其中,晚秋蚕蚕期气温由高逐渐向低发展,正好适应了小蚕要高温、大蚕需低温的特点,是4次养蚕时期中最适合蚕儿生长发育的时期。因此,我们更应做好晚秋蚕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 小蚕(即1—3龄蚕)蒸笼一日一回育,是根据小蚕喜高温多湿环境和对二氧化碳抵抗力强的生理特点,结合农村分户养蚕面广、条件差、饲养规模小等实际情况,探索出来的一种简易养蚕新法。主要特点是将小蚕饲养在专用的蒸笼内,每日只给桑1次。给桑后把蒸笼密闭起来,使桑叶长时间保持新鲜,以提高蚕的食叶量和消化率,促其良好地生长发育。实践证明,这种饲养新法能很好地满足小蚕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气候、营养、卫生环境,蚕生长快、发育整齐、蚕体健壮、产茧量高。对提高工  相似文献   

11.
在养蚕过程中,当蚕儿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传染,就会引起蚕病的发生,造成蚕茧生产的欠收和茧丝质量的下降,严重时甚至无收.为了避免蚕病的危害,减轻损失,在养蚕生产中,经常、及时地检查蚕病的发生征兆,迅速、正确地诊断蚕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夏秋季节进行养殖蚕儿,蚕龄期短、见效快、成本低,是提升植桑效益、养殖蚕儿的有效时间段,但是由于夏秋季节又是一年当中温度最高的季节,对于养蚕而言具有很大的挑战,并且夏秋季节害虫多、病菌多,容易引发蚕儿之间的互相感染,稍有疏忽就极其容易造成蚕群的死亡。本文着重分析夏秋季养蚕失败的原因,对夏秋季养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栽桑养蚕是淮阴区一项传统的副业,蚕桑生产效益是淮阴区农民主要收入之一。过去淮阴区的养蚕方法不科学,导致蚕儿体虚多病,产量不高;上蔟方法不科学,次茧多,导致产量虽高而质差价低,直接影响栽桑养蚕的效益。经过推广科学养蚕、科学上蔟和正确出售等关键措施,提高了淮阴区蚕桑生产效益,稳定了蚕桑生产,扩大了生产规模。1科学养蚕保蚕头  相似文献   

14.
简易活动蚕台比普通蚕箔养蚕节省投资省工便于操作,消毒彻底有利于蚕儿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增加收入。介绍了简易活动蚕台安装和省力化养蚕技术。  相似文献   

15.
姜虹 《农技服务》1995,(5):33-35
<正> 实行小蚕共育规范化管理,是蚕桑生产达到“两高一优”的主要措施之一。在笔者多年小蚕饲育经验基础上,结合养蚕气候、农村目前共育的物质条件及养蚕技术水平等实际因素,以及小蚕生长发育迅速,适宜高温多湿环境,但抗病力弱,对叶质、饲  相似文献   

16.
正历史养蚕以来,把1~3龄蚕分为小蚕期,4~5龄为大蚕期。而今推广多批次养蚕,实行小蚕共育,从蚕种孵化至3龄给1~2次桑叶后,就将蚕儿发放给蚕农饲养。秋季是一年中蚕饲养量最大的时期,合理安排出库时间、抓好饲养技术、饲养管理等方面对秋季养蚕的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和推广,具有很好的效果。蚕儿从生理角度仍处在小蚕至大蚕阶段过渡期,蚕农领回小蚕后,饲养管理混乱,有的按小蚕标准生理温湿度饲  相似文献   

17.
推行标准化养蚕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准化养蚕是蚕业发展的必然之路,既能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提高蚕茧产量与质量,又可适应市场需求,促进蚕业健康发展。论述了推行标准化养蚕的必要性,以促进蚕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徐瑛  何君 《湖南农业》2012,(8):19-20
在养蚕生产中.蚕的眠起处理是一个非常重婴的技术环节,眠起处理的好坏将关系到蚕儿的正常发育,直接影响到发病率及产茧量的多少.对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养蚕中应按照眠起处理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张芳秋 《河南农业》2008,(21):15-15
蚕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切营养,均来自桑叶。桑叶的质量对蚕的生长发育和蚕茧的产量影响极大。提高桑叶的质量可使蚕儿吃得好,吃得饱,体健茧大.蚕农收益增加。因此,在蚕桑生产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桑叶质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小蚕共育是把蚕儿集中在一起饲育,然后分给蚕农饲养的一种分段养蚕方法.小蚕共育有利于消毒防病、小蚕护理、蚕体强健,为养好壮蚕打下基础.同时,可节省劳力、房屋、工具燃料及消毒药品等,从而降低养蚕成本,增加蚕农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