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技术,提前播种育苗,延长植物生长期,增加光照时间,增加光合作用,保持土壤温度湿度,可有效提高雪莲果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2.
玉米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采用同一品种育苗移栽、地膜覆盖、直播和当地早熟品种直播4种方式栽培,结果表明: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的产量、效益都极显著高于直播,其中育苗移栽极显著高于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3.
不同栽培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高胜  伍琦  曾小林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37-38,43
分析不同栽培方式下棉花生长发育进程和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对棉花的生育进程有较大的影响,地膜覆盖植棉易早熟早发,有效地延长开花结铃期;而棉花的总铃数、子棉产量、株高、果枝数、果节数均为地膜覆盖营养钵育苗移栽>地膜覆盖直播>基质育苗裸根移栽>板地直播,地膜植棉长势旺,结铃多。其中地膜覆盖营养钵育苗移栽的单铃重、衣分、子棉产量均最高,分别为5.12 g、42.8%、5211.6 kg/hm2,是获得棉花高产、高效的栽培方式,适合在长江流域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育苗方法多种,以畦式地膜覆盖扦插育苗最好:一是可充分利用土地,每667米2可育苗22300株;二是省水省工,地膜覆盖保墒好,可比露地扦插少浇2~3遍水,又因地膜下打除草剂,省去大量除草工日;三是成活率高,一般在96%以上.近几年我所周围果农都以此法育苗,效果很好,效益很高.  相似文献   

5.
葡萄利用地膜覆盖育苗,直插建园和成龄葡萄覆盖,各地都获得成功,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生产上已广为应用.地膜覆盖育苗,成活率高,苗木健壮,根系发达,栽植后比露地栽苗定植可提前1年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设计地膜覆盖、营养钵育苗移栽、无土育苗移栽和麦后大苗移栽4个处理,研究了中棉所72适宜的种植方式.结果表明,棉花采用地膜覆盖,结铃较早,成铃较多,产量较高,但种子投入较大;采用麦后大苗移栽,结铃较晚,成铃较少,产量较低,但小麦可以满幅播种,小麦产量高,适合在小麦主产区推广;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和无土育苗移栽,棉花产量居中,种子用毒较少,仍为目前比较适宜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7.
灌区主要造林树种地膜覆盖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地膜覆盖育苗技术,能显著提高苗木成活率,促进高、粗生长,所育苗木都能按标准出圃。尤其是扦插育苗和移植育苗能提前一年出圃,二年生苗木的高、粗生长达三年生标准,缩短了育苗时间。同时,地膜覆盖育苗比不覆膜育苗单位面积多出苗1-3万株(播种育苗)和300-1000株(扦插育苗和移植育苗)。  相似文献   

8.
棉花种子脱绒包衣处理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地膜覆盖和营养钵育苗移栽两种栽培方式。研究了棉花种子脱绒和包衣处理对其生长发育、病虫害发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脱绒和包衣处理均有促进棉株生长发育,抑制苗期病虫害发生,增加棉株现蕾结铃和提高皮棉产量的效应,但以包衣处理效果较为明显。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实践证明,培育葡萄苗木以畦式地膜覆盖扦插育苗最好,一是可充分利用土地,每667平方米可育苗22300株;二是省水省工,地膜覆盖保墒好,可比露地扦插少浇2~3遍水,又因地膜下喷打除草剂,省去了大量除草用工;三是成活率高,一般在96%以上.近几年我所周围果农都以此法育苗,效果很好,效益很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地膜覆盖和营养钵育苗移栽两种栽培方式,研究了棉花种子脱绒和包衣处理对其发育、病虫害发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脱绒和包衣处理均有促进棉株生长发育,抑制苗期病虫害发生,增加棉株现蕾结铃和提高皮棉产量的效应,但以包衣处理效果较为明显,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就不同膜色覆膜的辣椒移植时间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栽培越夏地膜辣椒应于5月上旬晚霜过后及早进行移栽,可选择黑色地膜进行覆盖,同时在垄间间作玉米起到有效的遮阳抗病效果,有利实现辣椒健壮生长,达到抗病丰产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烟叶品质,进行了对植烟土壤不同覆盖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高C/N比秸秆与地膜双覆盖能够协调烤烟生长全过程的土壤温度,并且地温日变化幅度小,蓄水保墒作用显著,有机质积累明显,腐殖化作用强,使得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比例更协调,产值高。秸秆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与秸秆和地膜双覆盖相似,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品质较好,但由于在烤烟生长前期不能提高土壤温度,使得烟叶生长速度较慢,产量下降,产值与地膜单覆盖差异不显著;由于没有新鲜的有机质补充,地膜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不及秸秆单覆盖和秸秆与地膜双覆盖,从而使得烟叶品质较不协调,但产量较高,产值也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覆盖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秸秆与地膜双覆盖能够协调烤烟生长全过程的土壤温度,并且地温日变化幅度小,蓄水保墒作用显著。秸秆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与秸秆和地膜双覆盖相似,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品质较高,但由于在烤烟生长前期不能提高土壤温度,使得烟叶生长速度较慢,产量下降;地膜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不及秸秆单覆盖和秸秆与地膜双覆盖,秸秆和地膜双覆盖使0 ̄20cm土层含水量平均比露地栽培提高16.82%,比秸秆单覆盖提高6.45%,比地膜单覆盖提高5.43%,而且烟叶成分较协调,产量与产值也较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机插秧龄对烟后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秧龄以13~17 d为宜,烟后稻主要性状表现较优,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矮化剂浸种处理对大白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矮化剂浸种处理对大白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矮化剂浸种能显著地抑制大白菜幼苗生长,另外,生长抑制解除后对大白菜也有增收的效果,从而为大白菜培育壮苗及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水稻有序摆、抛栽的生理生态特征及超高产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水稻有序摆栽和点抛超高产形成的生理生态特征及机制,探索水稻超高产轻简化栽培途径。【方法】本试验通过塑盘旱育摆栽、点抛、撒抛3种栽插方式及与机插稻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特征比较,从活棵发苗、分蘖发生、光合物质生产、后期根系活性、群体透光率和抗倒伏性等方面,探究了水稻有序摆、抛栽的生理生态特征及超高产机制。【结果】有序摆栽和点抛群体起点质量好,发棵快,各生育时期群体叶面积、光合势、粒叶比、物质生产积累与转运均显著或极显著优于撒抛,且后期通风透光性好,群体衰老慢,保持较强的物质生产能力,抗倒伏性强,产量高。【结论】有序摆、抛栽群体起点质量高,活棵快,各时期生长优势显著,产量潜力大,是实现水稻超高产轻简化栽培的精良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选择适应水稻机插作业的育秧方式和提高机插杂交中籼稻产量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徽两优6号为供试材料,研究营养土软盘育秧、流水线营养土硬盘育秧、淤泥软盘育秧3种育秧方式对机插秧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流水线营养土硬盘育秧秧苗素质表现出较强的优势,成苗率较高,漏插率较低,茎基部较粗,根系盘接力较高,根系活力较强,缓苗期较短,产量优势明显,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高于其他育秧方式。[结论]在安徽省江淮地区,采取流水线营养土硬盘育秧有利于提高水稻机插秧的秧苗素质,建立合理的群体起点,形成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棉花穴盘育苗移栽高产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比设计,研究了棉花穴盘育苗移栽栽培方式与地膜直播栽培方式(CK)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穴盘育苗移栽栽培方式的棉花生育期较CK长12 d,虽然全生育期整齐度和苗期生长势较CK差,但花期和絮期的生长势好于CK,单株成铃数明显增多,增产显著。棉花穴盘育苗移栽栽培方式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同期播种条件下,前期地膜覆盖直播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明显地早于育苗移栽玉米。植株的干物质累积直播玉米在前期高于育苗移栽玉米,后期以方式1和方式2育苗移栽的玉米赶上、甚至超过直播玉米,而以方式3育苗移栽的玉米则仍低于直播玉米;从根系来看,育苗移栽玉米的次生根系的发育明显优于直播玉米。籽粒产量以方式1、方式2育苗移栽的玉米为最高,其次是前期覆膜的直播玉米,而以方式3育苗移栽种植的玉米显著最低。  相似文献   

20.
水稻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培育适应种植制度特点又适应插秧机作业的秧苗,引进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钵苗穴盘、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培育机插秧秧苗,比较了3种方式的播种量、20~50 d的苗高以及插秧后的漏插率、直立苗率、伤秧率、返青期等数据。[结果]采用钵苗穴盘育秧,具有节省种子、播种精度、出苗率、成苗率高等优点。在20~40 d,叶龄、苗高、根数均较高,40 d以后,生长延缓。20 d时秧苗质量差异小,此后,钵苗穴盘秧苗质量优势逐渐突出。30 d时,插秧质量差异不大;但40 d之后,插秧质量高于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育秧,且返青期明显缩短。[结论]与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培育机插秧秧苗相比,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更适宜于成都平原稻麦两熟种植制度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