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杏鲍菇高产高效栽培料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屑、棉籽壳、玉米芯及其复合物为主料,通过调整麸皮用量,设计了16个杏鲍菇栽培料配方,通过塑料袋栽培,研究了16种栽培料配方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和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栽培料上菌丝满袋时间及杏鲍菇产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以玉米芯为主料的配方9栽培料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丝满袋时间为35.83 d;其次是以木屑为主料的配方6,菌丝满袋时间为37.06 d;棉籽壳栽培料中菌丝生长速度普遍较慢.以玉米芯为主料的配方11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第1潮菇的生物学效率达到67.6%,每袋(250 g栽培料)的经济效益比生产上常用的配方4增加了0.5597元;其次是以玉米芯和木屑为复合主料的配方16,生物学效率为65.2%,每袋的经济效益比配方4增加了0.4874元;以木屑为主料的配方5产量最低,经济效益最差.可以看出,杏鲍菇菌丝生长状况及其产量受栽培料C/N和主料种类的影响均较大,配方11、配方16是杏鲍菇栽培的理想配方,原料来源广泛,价格较低,栽培效益好.  相似文献   

2.
不同木腐菌菌糠对双孢蘑菇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来源的木腐菌菌糠,以编织袋为包装材料,采用常压灭菌的方法生产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培养基。测定各种培养基上双孢蘑菇的产量,以及不同菌糠的蛋白质、木质素、纤维素含量,主要培养基的C:N,研究不同菌糠的生产能力。结果表明,以采收过1潮菇的杏鲍菇菌糠产量最高,料层18 kg·m~(-2),产量14.918 kg·m~(-2);平菇菌糠是很好的基质生产料,以采摘过6潮菇的平菇菌糠生产的双孢蘑菇,虽然产量不是最高,但仍比合成料产量高,且具有出菇集中、周期短的优势;双孢蘑菇产量不仅取决于培养料的含氮量和C:N,还取决于培养料中纤维素的含量。以平菇菌糠、采摘过1潮菇的杏鲍菇菌糠、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菌糠添加5%的麸皮作为栽培培养基,可以生产出具有高产能力的双孢蘑菇。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滑菇液体培养基中不同C/N、pH、硫酸镁和磷酸二氢钾配比对滑菇菌丝产量的影响,从中筛选出四因素的最佳组合为:C/N 20:1、硫酸镁0.08%、磷酸二氢钾0.05%、pH 6,该组合的菌丝产量最高。用该配方进行了滑菇液体培养最适期试验,结果表明,液体培养12d,菌丝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尿素和麦麸为补充氮源,调节栽培基质的C/N,对不同C/N下白灵侧耳(Pleurotus eryngii var.tuoliensis)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发育和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基质的C/N在30:1~51:1范围内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但添加尿素时菌丝生长速度更快;在相同C/N条件下,添加麸皮的配方比添加尿素的配方现蕾时间更短、生物学效率更高;在添加麸皮的配方中,生物学效率随着C/N的降低(麸皮添加量增加)而升高,但当C/N为25:1时出菇率仅为73.3%,最佳C/N为36:1~41.5:1;在添加尿素的配方中,C/N为36:1时,生物学效率最高,达到52.15%,出菇率为96.67%。  相似文献   

5.
从福建、山东等地引进草菇菌株6个,设计以6种以海鲜菇菌渣为主料的栽培配方,研究不同菌株和栽培配方对草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菇菌株V1172、V1296及V5是利用海鲜菇菌渣栽培的适宜菌株;配方3(海鲜菇菌渣55%、玉米芯15%、花生壳15%、鸡粪5%、牛粪5%、石灰5%.)为最佳配方,与CK相比,栽培料的...  相似文献   

6.
姜泽之 《食用菌》1992,14(3):23-24
绝大多数食用菌都是腐生菌,因此长期来人们都是用固体栽培料种菇.如果能够开拓以液体栽培料种菇,则必将大大地增加菇类产量,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菇类食品.笔者根据菇类具有嗜湿性的生物学特点,开展了液体栽培料种菇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产量、质量和固体栽培料基本相同.而且具有菌丝粗壮、生长速度快、出菇时间早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姬松茸制种料与产量相关性研究简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研究了采用五种不同制种料培养姬松茸(Agaricus biazei Murvill)菌种的生物学效率(产量)与菌丝生长速度、平均单朵重,子实体始菇期,子实体个数及污染串的关系。结果表明,生物学效率与菌丝生长速度、平均单朵重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与子实体始菇期、子实体个数。污染率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五种制种料以稻草最好,稻草种发菌快,封面快,不易污染杂菌,成活率达100%,出菇早,生物学效率达40.67%,其次为木屑种及棉籽壳种。  相似文献   

8.
徐晖  刘振国 《食用菌》1999,(2):18-19
我所于1994年引进杨树菇菌种,对其生物学特性、菌种制作、栽培方法、培养料配方、产后加工等多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现将杨树菇栽培基质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配料及制菌袋 鉴于食用菌栽培基质配制C/N为30:1的棉子皮到C/N为90:1的农作物秸秆均能有较好的生物学效率,又根据杨树菇本身为粪伞科、田头菇属的特点,我们选取C/N为30:1~94:1的五种栽培基质,分别为:配方①棉子壳78%,麸皮19%(C/N30:1);②棉子壳52%,木屑26%,麸皮19%(C/N38:1);③棉子壳39%,木屑39%,麸皮19%(C/N45:1);④棉子壳26%,木屑52%,麸皮19%(C/N54:1);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快速生产竹荪母种、原种、栽培种的方法,制种时间分别为20、43、60天。室内栽培,60天可出菇,干品产量平均达145g/m~2。并讨论了制种、栽培的季节安排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平菇生料栽培中,加入不同浓度的6-BA,结果表明:适宜的6-BA作用浓度为2mg/kg料,生物效率高达166%;菌丝生长加快,日生长率提高7%;提前2天出菇,菇体肥嫩、整齐、品质上乘,鲜菇产量提高71%。  相似文献   

11.
姬松茸栽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正交试验设计中Fuzzy分析法.研究了在山西省麦秸栽培姬松茸的最佳栽培工艺。不同培养料处理、播种方式、覆土材料直接影响姬松茸生物学效率的高低,3个因素中覆土材料对生物学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培养料的处理.再次为播种方式.从三因素各水平组合对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看,采用添加0.5%EM菌液的方式发酵培养料,撒播菌种,覆腐叶土或菜园土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2.
谭伟 《食用菌学报》1995,2(1):36-42
比较了短裙竹荪三种室内栽培方法的栽培周期、子实体性状、产量、生物学效率及商品率.三种栽培方法各自具有以下特点:(1)床栽法栽培周期校长(6个月),平均鲜菇产量居中(2.18kg/m~2),生物学效率居中(16.55%),商品干菇产量最高(0.11kg/m~2),商品率居中(37.82%),用种量少(6瓶/m~2).(2)盆栽法栽培周期较长(6个月),平均鲜菇产量最低(0.38kg/m~2),生物学效率最低(2.56%),商品干菇产量最低(0.02kg/m~2).商品率最高(39.02%),用种量少(6瓶/m~2).(3)压块法栽培周期较短(5个月),出菇较集中,平均鲜菇产量最高(2.57kg/m~2),生物学效率最高(25.98%),商品干菇产量居中(0.08kg/m~2),商品率最低(28.77%).用种量大(75瓶/m~2).笔者认为压块法是短裙竹荪室内栽培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5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进行了春季栽培试验,比较了其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及子实体形态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农秀1号菌株在母种和原种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1.01 cm/d和0.61 cm/d;中农秀珍菇生物学转化率最高达50.88%,该菌株具有出菇时间早,产量高,菇形好,潮次明显等优点,适宜在春季栽培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鸡腿蘑对食用菌菌渣的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6个鸡腿蘑菌株分别接种在新料和含30%金针菇菌渣的原种培养基上,比较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势。结果表明,在含菌渣培养基上所有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均更快;且在新料上菌丝长速愈慢的菌株,在含菌渣培养基上生长速率的增加愈明显。出菇试验表明,不同菌株在新料和含菌渣培养料上的产量表现不同,这表明,不同菌株对菌渣的利用能力存在差异。6个菌株中,5号菌株在新料和含菌渣培养料上的产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东北地区常见的农业秸秆与木屑,按照不同碳氮比进行混合,筛选得到5个黑木耳二级菌种培养料配方,这对推进黑木耳二级菌种标准化生产的技术水平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香菇胶囊菌种使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就香菇胶囊菌种在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1)应用香菇胶囊菌种比用传统菌种可节约接种时间50%:(2)胶囊菌种的菌棒接种污染率比传统菌种降低11.65%;(3)胶囊菌种接种至菌丝萌发的时间和菌丝长满全袋时间分别较传统袋装菌种接种方式迟20h、6.33d,但菌丝日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差异;(4)在产量上,两种接种方式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制作成本上,每1000袋菌棒,用胶囊菌种比用传统菌种可节约100.6元。因此,在生产上应用胶囊菌种具有接种方便快捷、接种成活率高、成本降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栽培种培养时间对真姬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研究了栽培种培养时间对真姬菇搔菌后气生菌丝恢复生长、料面转色、现蕾和子实体发育的影响,发现培养75d的处理C和培养83d的处理D的现蕾情况最好,菇形最佳,产量最高,16瓶产量分别达2.261kg和2.364kg;培养61d的处理A和培养67d的处理B现蕾情况不好,子实体发育迟缓,栽培瓶之间差异较大;培养92d的处理E现蕾情况良好,但是在栽培后期易受杂菌污染。  相似文献   

18.
白灵菇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及栽培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白灵菇液体培养条件,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0%(w/v)麸皮,1%蔗糖,0.3%蛋白胨,0.1%KH2PO4,0.05%MgSO4;最佳培养条件为pH7.0,温度25℃,接种量10%(v/v),培养基装量100mL/250mL,培养时间7d。栽培试验表明,液体菌种制种时间比固体菌种的少13~18d,头潮菇出菇时间缩短了10-20d。  相似文献   

19.
药用真菌黄裙竹荪的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药用真菌黄裙竹荪资源调查、标本采集、菌种分离、培养基的筛选、生长温度、酸碱度、覆土土质以及覆土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一级菌种培养基以PDA培养基为主,添加松针浸出汁为黄裙竹荪的最佳培养基;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4℃;适宜pH值为6.5;栽培播种完成后,及时覆盖砂质黄壤土,是黄裙竹荪栽培的最佳方法和最佳土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4个黑木耳栽培品种进行品比试验,观察一级种、二级种到栽培种的整个培养过程,从菌丝长势、菌丝日均生长速度、生物转化率和农艺学性状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本地主栽品种黑20(云菌木耳2号)为对照,筛选出适合云南栽培的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黑24(云菌木耳5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