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采用脱袋无间距直立、有间距直立、无间距卧式、有间距卧式覆土与袋内覆土5种栽培模式,结果表明,采用脱袋无间距直立覆土模式占地面积少,产量高,生物学效率达到90.7%,实际规模生产也达到了86.67%,在生产中可推广此覆土出菇模式,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鸡腿菇出菇方式试验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米青山  杜继格 《食用菌》2004,26(3):36-37
本文通过袋栽鸡腿菇4种不同出菇方式的研究.发现脱袋直立覆土出菇产量较高.但杂菌污染较重;不脱袋直立覆土出菇,产量次之,污染较轻.效益最好;脱袋横放覆土出菇.污染严重,效益最差;不脱袋横放覆土出菇,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棉子壳、玉米芯、杂木屑、玉米秸、稻草为主料的培养料对黑鲍鱼菇分别进行常规袋栽和脱袋覆土栽培试验,试验结果:采用培养料棉子壳、玉米芯、杂木屑的进行脱袋覆土栽培可提高其产量、品质,且潮次分明。而以玉米秸、稻草作主料不管是袋栽还是覆土栽培都不具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4.
金福菇熟料脱袋覆土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福菇(又名巨大口蘑,洛巴伊口蘑),是一种高档珍稀名贵的食用菌新品种,其菇体肥厚白嫩、味微甜而鲜美、香郁爽口,营养丰富。又因其属于高温型品种,在夏季菇品市场见缺的情况下,可以作为抢占夏季市场的主栽品种,具极好的经济价值,倍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我所近年从福建省引进该菌株,用熟料脱袋覆土栽培获得成功,目前很多地区栽培金福菇多采用发酵料袋面覆土,相比之下,熟料脱袋覆土具有出菇整齐、菇形好、品质佳、产量高的特点。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以“白灵菇2号”为试材,研究了4种不同出菇方式对白灵2潮出菇期和出菇率、子实体性状和产量及其商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出菇方式对2潮白灵菇出菇早晚、子实体出菇率、商品性能及产量等均有较大的影响.综合分析表明,脱袋地埋覆土和双排墙式覆土方式是较理想的2潮菇出菇方式.  相似文献   

6.
袋栽杏鲍菇覆土方法对比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杏鲍菇三种覆土栽培方法的研究表明:在出菇前脱袋覆土生物转化率最高,出三潮菇后再脱袋床式覆土效果次之,而不脱袋,不覆土生物转化率最低。  相似文献   

7.
李延海 《食用菌》1993,15(3):19-20
用稻草栽平菇的成功,为水稻产区开辟了一条很好的致富门路。1990年以来,我地的平菇生产,普遍采用稻草装袋发菌,脱袋后在半地下室垒墙覆土出菇,生物效率达130%以上,在有限的面积上,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人工栽培鸡腿蘑多采用脱袋覆土出菇,处理大量的覆土和出菇结束后场地的清理,都是费工费时繁重的体力劳动。不仅增加了人力投资,而且菇体根部大;特别是丛生品种,几十个菇体在一起,形成很大的根盘,造成营养消耗而影响产量。温度高时也最易从根盘发生细菌性腐烂病。菇体大小不匀,死菇、小菇多。  相似文献   

9.
试验设计了五种出菇方式,通过对不同出菇方式下杏鲍菇的产量及质量的统计和观察,得出产量最高的出菇方式是墙式双垛全脱袋覆土出菇,质量最好的出菇方式是墙式单垛一头出菇及墙式双垛半脱袋覆土出菇。这五种出菇方式在出菇快慢,空间利用率,以及产量及质量上均有差异,栽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产品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力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常规秀珍菇墙式栽培,采取单排出菇模式,一般宽20 cm,高200 cm,排放菇菌袋15~20层.因为堆放的层数高,容易整排倒塌造成菌袋破损,影响产量.另外,堆放层数高,散热差,菌丝易被烧坏,而且袋内水分蒸发快,使得培养料易因缺水导致秀珍菇质量差、产量低.减少堆放层数可以散热,但单位面积内排放的菌袋就会减少,降低出菇大棚的利用率,还增加生产管理成本.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经过近年来的研究与试验,发现采用双墙式覆土栽培模式可以降低菌袋的温度、保持袋内水分,防止菌墙倒塌,并提高秀珍菇的品质和产量,现将具体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苹果无袋栽培模式下常见的果实病害如苦痘病、黑点病和红点病等严重影响商品果率和经济效益。试验以10年生琴富1号为材料,研究海洋生物功能肥不同施用量对其果实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肥量的增加防治效果更佳,均优于豆粕肥及常规商品有机肥的防治效果。对12年生的中早熟且抗病性不同的苹果品种琴富1号、斗南、名月和绯红验证该肥料的防效,结果表明,处理组的总病果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蔬菜耐热性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从蔬菜耐热性鉴定方法、耐热性遗传规律、耐热材料的引进与筛选、耐热性育种方法以及耐热栽培技术的研究等方面介绍了蔬菜耐热性的研究进展 ,并对今后的蔬菜耐热性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气雾培、水培和基质栽培3种无土栽培方式对上海青生长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长初期,3种栽培方式下,上海青生长量差异不大;而在生长中后期,水培的上海青叶面积、单株质量等指标明显较优,且水培运转成本相对较低,适宜于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4.
甘蓝耐热性鉴定方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比较了在不同高温条件下 6个甘蓝育种材料的热害表现 ,对其进行了幼苗的电解质渗透率测定、人工气候箱高温胁迫鉴定以及夏季日光温室高温鉴定 ,结果表明 ,电解质渗透率测定、夏季日光温室高温鉴定基本能反映甘蓝耐热性差异 ,但难以区分耐热和较耐热品种的差异。而以甘蓝叶片发黄萎蔫为热害指标的人工气候箱高温胁迫鉴定方法可以明显地反映出甘蓝的耐热性差异 ,并确定在 36 .5℃恒温下对甘蓝幼苗进行 6d(天 )的处理是甘蓝耐热性选择的适宜压力  相似文献   

15.
不同出菇方式对平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坤朋  马瑞霞  蔡敏 《北方园艺》2010,(22):172-173
对平菇6种不同出菇方式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出菇方式对平菇的出菇时间、菇形、大小等均有较大的影响;覆土栽培会延迟出菇时间,且子实体商品性状差;不同方式间生物学效率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分析表明,菌墙式出菇及双向卧式出菇是平菇最理想的出菇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以探讨不同储存方式对猕猴桃维生素C(Vc)含量的影响为目的,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不同储存方式下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3种储存方式下,猕猴桃Vc含量及保存率随储藏时间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低温储存对猕猴桃Vc含量和保存率的影响最小,干制对猕猴桃Vc含量及保存率的影响最大,猕猴桃应尽量选择鲜食。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安祖花茎尖于MS 6-BA1.0mg/L IBA0.1mg/L中诱导的愈伤在不切割、切割成片状及糊状三种不同的方式下对其增重倍率、芽分化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蔗糖和IBA浓度诱导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切割成片状的愈伤组织其增殖倍率、芽分化率明显优于其它两种方式;诱导出来的芽在1/2MS IBA0.5mg/L中附加5%的蔗糖最有利于根的分化.  相似文献   

18.
不同保水剂和供水方式对西葫芦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无土栽培基质穴盘育苗,研究不同浓度保水剂与不同供水方式对西葫芦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保水剂在一定范围内可促进西葫芦幼苗生长,提高秧苗质量和生理活性;底部供水明显地优于传统供水方式,减少了供水次数,并且降低了苗期的供水总量。保水剂浓度为2g/L的底部供水处理不但节约用水,还提高了西葫芦秧苗质量。为今后的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靖  段祥生  王珂  尚霄丽  王政  杨帆 《果树学报》2005,22(5):564-566
研究了2种人工辅助授粉方式对桃(Prunuspersica)雌能花品种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工喷雾授粉和人工点授均能显著提高桃雌能花品种的结实率,2者差异不显著;(2)人工喷雾授粉时以花粉、蔗糖、蒸馏水的质量比为1∶37.5∶250结实率最高,可达38.39%;(3)人工喷雾授粉时满足产量要求结实率的花粉、蔗糖、蒸馏水最佳质量比为1∶75∶500,盛果期大树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时,采1000个花蕾的花粉可喷洒18株树。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西方墓园形式的趋于生态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化。"绿葬"作为一种新型的丧葬形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与应用,并迅速发展,前景良好。现对"绿葬"的概念和形式做以简要介绍,列举了树葬、鲜花葬、草坪葬等绿葬形式在墓园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对此种新型丧葬形式的发展前景作出了简要分析,并详细阐述了各种形式在规划设计中植物种类的选择和配置,以期对现代生态墓园建设提供参考和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