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方法,为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FAM荧光标记的核酸适配体与黄曲霉毒素B_1的特异性结合,而与偶联BHQ1的互补序列无法配对,导致荧光值变化而实现检测。【结果】在优化条件下,链亲和素浓度为100μg/mL,核酸适配体浓度为250nmol/L,互补序列浓度为500nmol/L,黄曲霉毒素B_1在0.01~10.0ng/mL范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0.01ng/mL;与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黄曲霉毒素G_2、桔霉素和赭曲霉素A的交叉反应率均较低,饲料样品中添加黄曲霉毒素B_1的平均回收率为91.3%~105.0%。【结论】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选择性好,可用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2.
周芬  陈胜  李杨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3):186-188
[目的]了解安徽省养猪场所用饲料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情况,保证养殖场的正常健康生产。[方法]于2017年5—11月对安徽省内不同规模的5家养猪场共采集饲料391组,其中小猪料134组,大猪料257组。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结果]养猪场饲料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情况较为普遍,污染率高达99.5%,饲料黄曲霉毒素B_1在饲料中的分布与季节也有一定相关,6—7月梅雨季节,黄曲霉毒素B_1超标情况最为严重。同时用料塔储存的饲料,比单纯用饲料库储存的饲料,其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情况更加严重。[结论]该研究为企业正常健康生产和人类的动物性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曲霉毒素是由真菌代谢产生的天然毒素,主要分为B族黄曲霉毒素、G族黄曲霉毒素及M族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对人类和动物具有较高的毒性、致畸性、诱变性和致癌性,其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毒性最高,且黄曲霉毒素B_1和黄曲霉毒素M_1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一级致癌物。因此,黄曲霉毒素的脱毒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主要对国内外黄曲霉毒素的物理脱毒方法、化学脱毒方法及生物脱毒方法进行综述,重点对生物脱毒方法的种类、脱毒机理和降解产物的毒性进行了评述,并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光化学衍生法测定大米粉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方法。色谱柱采用安捷伦C_(18)柱(150mm×4.6mm,5μm),以甲醇∶水=40∶60为流动相,采用荧光检测器测定大米粉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含量。黄曲霉毒素B_1的线性范围为5~100ng/m L,检出限为1ng/m 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6%,相对标准偏差0.74%。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大米粉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测定银杏叶中5种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黄曲霉毒素G_2及黄曲霉毒素M_1)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分析方法。检测结果表明:5种黄曲霉毒素的检测限及定量限范围分别为0.15~0.80μg/kg和0.50~1.50μg/kg;线性范围在0.5~100.0 ng/mL时,R~2≥0.9990;高、中、低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5.98%~95.21%、88.92%~98.15%和75.34%~87.09%,相对标准偏差≤13.55%。该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及回收率高等优点,能用于同时测定银杏叶中5种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不同花生品种对黄曲霉侵染和产毒的抗性,检测侵染后不同品种黄曲霉毒素B_1的含量,采用人工接种法对12种不同花生品种进行接种,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2种花生品种对黄曲霉高抗品种2份、中抗品种3份、中感品种5份、高感品种2份,未发现免疫品种;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检测HH22花生品种黄曲霉毒素B_1含量最高,达378.14μg/kg, SH48花生品种黄曲霉毒素B_1含量最低,为27.92μg/kg。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乳酸菌和纳豆芽孢杆菌对霉菌毒素的吸附作用,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菌浓度、环境温度及吸附时间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和纳豆芽孢杆菌对黄曲霉毒素B_1和伏马毒素B_1的吸附作用主要受菌浓度的影响(P0.05),温度和时间对吸附强度无显著影响。浓度为1×10~9CFU/m L时,乳酸菌对黄曲霉毒素B_1的吸附强度(18.02%)显著高于纳豆芽孢杆菌(13.88%)(P0.05),对伏马毒素B_1的吸附强度(13.45%)显著低于纳豆芽孢杆菌(17.62%)(P0.05)。建议提高菌群数量及种类以去除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通过霉菌培养鉴定、RF—510—TCS—Z薄层扫描、鸭雏饲养毒性观察等试验,对送检料进行了黄曲霉毒素B_1的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料中含有黄曲霉毒素B_1,含量为22—28μg/kg,略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但此量不致于引起鸡的急性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9.
以湖北荆州周边地区3个猪场所使用的饲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吸水纸检测法对饲料中的真菌种类进行了调查,并采用真菌毒素ELISA试剂盒对饲料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_1、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和伏马毒素进行了检测,分析了饲料被污染的程度。结果表明,所检测的配合饲料、全价饲料、玉米和豆粕普遍受到了以上6种霉菌毒素的污染。饲料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的检出率高达100%,黄曲霉毒素B_1和T-2毒素的检出率平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研究建立了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荧光定量检测方法。饲料样品经70%甲醇溶液提取,过滤后,用0.01 mol·L~(-1) pH 7.4 PBS复溶,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_1在5~8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以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料为添加基质,其回收率在80%~120%,检出限为5μg·mL~(-1)。结果显示,本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满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1.
黄曲霉毒素M_1是一种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的真菌毒素,主要由哺乳动物摄入被黄曲霉毒素B_1污染的饲料后代谢产生,主要分布于乳制品中。对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_1污染产生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及时、科学、客观评估,可以为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系统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安全权威管理研究机构及不同学者在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_1风险评估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局限性,分析了该领域未来开展工作的着力点和发展趋势,以期为下一步科学评估、有效管理黄曲霉毒素M_1等真菌毒素引发的食品安全风险,保障消费者健康与安全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土榨花生油因其"纯天然"和"原生态"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对110批次市售土榨花生油的黄曲霉毒素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不合格率为19.1%,黄曲霉毒素B_2、G_1、G_2也有一定比例的检出。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土榨油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同时新闻媒体应加强对植物油知识的科学普及,正确引导人们消费。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引起狐狸和貉子流产的主要原因,确定主要病原体并提出有效防控措施,试验收集了河北省和辽宁省多个流产母狐和母貉的流产病例,通过剖检观察流产母狐、母貉及其胎儿的内脏,观察主要脏器病变情况,通过病原分离鉴定及黄曲霉毒素B_1检测,确定病原菌为黄曲霉毒素。本研究明确了狐狸和貉子流产主要是黄曲霉毒素感染所致,需要在狐狸、貉子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评价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并规范使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进行测定,同时改进了样品的制备过程,对黄曲霉毒素B_1测量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评定,主要评定了样品称量、样液稀释和取用、重复性测定和标准溶液配制四个要素对于不确定度的贡献。结果表明:标准溶液配制对于试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贡献最大。对各个不确定度的分量进行量化计算与合成,得出试验用花生粕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为24.42 ng·g~(-1),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67 ng·g~(-1)(k=2)。  相似文献   

15.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发酵液抑菌实验、薄层层析法以及ELISA法,检测绿色木霉对花生黄曲霉的抑菌活性和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绿色木霉的拮抗作用增大,绿色木霉向黄曲霉扩张逐渐形成包围趋势,拮抗带宽度5.5 mm;不同培养时间和培养浓度的绿色木霉发酵液对黄曲霉均有抑制效果,且能抑制毒素的产生并降解黄曲霉毒素B_1,当发酵液浓度为5%时,降解率达95%;大田试验发现该发酵液能显著降低花生收获前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降低率达97%,同时能较大程度地抑制土壤中黄曲霉的生长。绿色木霉发酵液中可能存在抑制黄曲霉生长及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抗菌活性物质,此研究可为花生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和评价我国花生酱制品的安全性,随机采集全国不同地区商业化生产的10个品牌的花生酱产品,采用ELISA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_1,采用琼脂培养法检测霉菌含量,结果表明:10个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_1含量在1.02~19.93μg/kg之间,均低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限量(20.0μg/kg),但仅有1个样品达到欧盟食品安全标准限量(2.0μg/kg);有1个样品的霉菌总数超过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限量(25cfu/mL)。  相似文献   

17.
启东县是我国原发性肝癌高发区之一。当地畜禽的肝病也极为普遍。鸭子肝癌更有很高的检出率。从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地区的粮食霉变比较严重。自1972年12月起对该县的主粮:玉米、小麦、大米等进行了黄曲霉 B_1毒素的检测和产毒菌株的分离工作。根据对随机采集的711个玉米样品检测的结果,发现该地区玉米受黄曲霉污染的情况非常严重,有90%以上的检样可分离到黄曲霉。经薄层层析和“荧光反应法”证实约有35%左右的样品含有 B_1毒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菜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_1。色谱柱为4.6mm×15cmShimpack CLC—CN柱;紫外可见检测器,检测波长365nm;甲醇为流动相。  相似文献   

19.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霉菌衍生物的总称,多达17种,是世界公认的分布最广、毒性最强、危害最大的一类毒素。已知毒性大小的黄曲霉毒素排列顺序为: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2。其巾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强,长期食人含有此类毒素的饲料可使猪体发生肝癌等病变,对养猪业威胁极大。  相似文献   

20.
刘瑞祥 《饲料博览》1993,5(2):30-31
霉菌侵入谷物内,不仅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用于生长,而且还分泌有毒物质。一些霉菌毒素因植株生长时被霉菌感染出现在植物成熟的果实里;另一些霉菌是在收获后保存过程中被污染产生。真菌还污染工业生产的饲料(鱼粉、肉骨粉、饼粕等)。特别要注意的是曲霉菌和镰刀菌分泌的毒素。黄曲霉毒素是很危险的,它不仅具有毒性,还有致癌和致畸作用。原发性黄曲霉毒素是由曲霉形成。黄曲霉毒素 B_1具有较强的毒性和传播性。它在食品中的最大允许含量是5微克/千克,饲料中是20微克/千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