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神农架东方蜜蜂的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通过测定神农架6个不同采样点的6群东方蜜蜂,每群15只工蜂,每只蜜蜂样共38个形态特征,并结测定的性状特征数据进行因素分析、集合分析和区辨分析;形态性状与生态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并与周边省份东方蜜蜂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神农架蜜蜂种群内遗传变异丰富,种群中许多形态性状特征表现出较明显的地理变异性;蜜蜂个体增大、体色变深,具体是前翅长、前翅宽、背板3、4宽;后腿长、蜡镜长、蜡镜宽、蜡镜间距、腹片3、6的长和宽逐渐增加;而背板3、4的色素度、小盾片的色素度逐渐加深.神农架东方蜜蜂种群形态性状的多态性、多型性及其生态地理变异式样,均具有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2.
甘肃东方蜜蜂的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定甘肃2个不同样点的4群东方蜜蜂发现,甘肃蜜蜂种群内遗传变异丰富,种群中许多形态性状特征表现出较明显的地理变异性;蜜蜂个体增大、体色变深,具体是:前翅长、前翅宽、背板3,4宽;后腿长、蜡镜长、蜡镜宽、蜡镜间距、腹片3,6的长和宽逐渐增加;背板3,4、小盾片的色素度逐渐加深。这些均具有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东方蜜蜂的形态分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测定海南岛6个不同样点的18群东方蜜蜂,每群15只工蜂,每只蜜蜂标本共38个形态特征,测定的性状特征数据进行因素分析、集合分析和区辨分析,形态性状与生态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并与周边地区东方蜜蜂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海南岛东方蜜蜂种群内如下形态性状特征表现出较明显的地理变异性:前翅长,前翅、背板3,4宽,后腿、蜡镜长,蜡镜宽、间距,腹片3,6的长和宽逐渐增加;背板3,4、小盾片的色素度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东方蜜蜂的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定长白山3个不同样点的3群东方蜜蜂,每群13~21只工蜂,每只蜜蜂共38个形态特征,测定的性状特征数据进行因素分析、集合分析和区辨分析,并与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长白山蜜蜂种群内遗传变异丰富,种群中许多形态性状特征表现出较明显的地理变异性;蜜蜂个体较大,体色深,背板3,4、小盾片的色素度较深。长白山东方蜜蜂种群形态性状的多态性、多型性及其生态地理变异,均具有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5.
陇南东方蜜蜂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测定甘肃陇南地区的岷县、临潭县,甘肃陇东地区的天水、四川西北部阿坝州的九寨沟8个不同样点的16群东方蜜蜂,每群15只工蜂,每只蜜蜂样共38个形态特征,测定的性状特征的数据进行因素分析,集合分析和区辨分析,并就这些数据进行ANOVA比较,发现:甘肃陇南地区的蜜蜂种群中许多形态性状特征比较特别:蜜蜂个体最大、体色最深,具体是:前翅长、前翅宽、背板3、4宽;后腿长、蜡镜长、蜡镜宽、蜡镜间距、腹片3、6的长和宽在目前收集的东方蜜蜂数据库里均为最大值,与天水、四川九寨沟的东方蜜蜂有很明显的差异(P<0.005);背板3、4的色素度、小盾片的色素度很深,与周边省份和亚洲其它国家的东方蜜蜂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初步结论是陇南地区的东方蜜蜂应属于一个新的类群或亚种.  相似文献   

6.
测定本地意蜂(安徽肥东)、西非尼日利亚非洲蜂、本地意蜂与非洲蜂杂交第一代的蜂群工蜂吻长、右前翅长、右前翅宽、肘脉指数、第三背板宽度和第四背板宽度,并对测定的性状特征数据进行数学分析,结果表明,本地意蜂(安徽肥东)(A)、西非尼日利亚非洲蜂(B)、本地意蜂与非洲蜂杂交第一代的蜂群(C)的吻长、右前翅长、前翅面积、前翅肘脉a、第三节背板宽、第四节背板宽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右前翅宽存在显著差异,而三者的前翅肘脉b以及翅脉指数差异不显著。这三种蜜蜂种群内遗传变异丰富,种群形态性状的多态性、多型性及其生态地理变异式样,具有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皖南山区5个不同采样点的15群中华蜜蜂,每群15只工蜂,每只蜜蜂样共8个形态特征,结合测定的性状特征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发现形态特征存在差异,其中喙长、右前翅长、第三节背板宽、第三节背板颜色、第四节背板宽、第四节背板颜色差异显著;皖南中蜂种群内遗传变异丰富,种群中许多形态性状特征表现出较明显的地理变异性.皖南山区中华蜜蜂的前翅长与宽均较大,说明皖南中蜂飞翔能力强,采集能力强.第3 4背板长也较大,而背板长可以反映出蜜囊的的大小,蜜囊越大,贮存花蜜越多,蜂群进蜜就越快.从形态上说明皖南中蜂是较理想的蜜蜂品种.  相似文献   

8.
刘建  吉挺  殷玲  刘敏  余林生 《中国蜂业》2010,61(1):8-10
【目的】本实验选取云南6个东方蜜蜂群体工蜂进行形态指标比较分析,以研究其形态指标的差异显著性及相关性。【方法】分别对所选样本的吻长、右前翅长与宽、翅面积、肘脉指数、第3与4背板总长等指标进行测定,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个东方蜜蜂群体之间在形态指标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云南东方蜜蜂形态指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论】通过对形态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6个东方蜜蜂种群的翅长、翅宽、翅面积与第3、4背板总长均有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9.
云南东方蜜蜂的形态特征数值分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该研究测定了14个不同样点的26群东方蜜蜂,每群15只工蜂,每只蜜蜂样共38个形态特征。通过对测定的形态特征数据进行因素分析、集合分析和区辨分析、形态性状与生态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并与周边国家东方蜜蜂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云南东方蜜蜂种群内遗传变异丰富,从总体上可分为南方和北方两大类群;种群中许多形态性状特征表现出较明显的地理变异性;云南地区是亚洲东方蜜蜂分布的“交混区”和“分化区”,是亚洲东方蜜蜂从南到北分布的中间过渡带区域。  相似文献   

10.
选择浙江省12个样点36群中华蜜蜂样本,每群随机抽取15只工蜂,每只工蜂测定27项形态特征指标。利用SPSS16.0对形态特征数据进行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境内的中华蜜蜂存在较大的形态差异及种群分化。因素分析结果提取3个特征值高(>3)的因素,包括了63.798%的变异。利用提取的主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分为4个类群:永康、义乌、金华、杭州和丽水的样本为第1类;长兴、黄岩、慈溪的样本为第2类;江山、嵊州和舟山的样本为第3类;苍南的样本与其他地区样本的遗传距离最远,单独为一类。变异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12个样点中华蜜蜂除后翅钩数样点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26项形态指标样点间差异较大。其中,舟山中华蜜蜂的翅长、翅宽、第3、4背板总长、第4、7腹板总长及腿相关4项指标平均值最大,与其余地区中华蜜蜂形态差异性较大;苍南中华蜜蜂的蜡镜长、蜡镜间距离和蜡镜斜长指标均值最大,与其它地区中华蜜蜂形态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地理远缘紫花苜蓿品种间杂交后代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花苜蓿杂交组合(云南德钦地区紫花苜蓿为母本,引进紫花苜蓿品种Acrora为父本)的杂交亲本、杂种一代、杂种二代为研究材料,对供试材料的植株高度、分枝数、叶片长宽、干重等的变异幅度和变异规律进行了分析,旨在探索地理远缘的紫花苜蓿材料间杂交后代的性状变异及其规律,为选育出适合云南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提供基础。结果表明:F2的叶形性状发生了分离,出现了多叶性状的变异体。与杂交亲本相比,杂种后代表型性状出现了较大的变异,且各性状间变异幅度存在一定的差异,F1的株高,F2的叶长、宽出现了超均优势。在杂种后代中,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干重〉分枝数〉株高〉叶长〉叶宽。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方蜜蜂分类研究结果和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糜佳霖  谭垦 《中国蜂业》2007,58(7):13-14,16
本文概述了中国东方蜜蜂分类研究的发展概况,并总结了对68个地区188个样点的东方蜜蜂进行多重分析方法对形态测定的数据得出的结果:中国大陆的东方蜜蜂主要分为4个类群:1.生活在吉林、辽宁、北京和山西的东方蜜蜂;2.甘肃天水、四川中部的体型较大的东方蜜蜂;3.云南南部、广东、广西、香港合海南的体型较小的东方蜜蜂;4.中国其它地区的东方蜜蜂。这一最新结果与分子标记鉴定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鸟类形态指标是遗传与环境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鸟类分类学和生态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选取人工救助的小天鹅和洞庭湖不同越冬期的小天鹅进行形态指标测定,首次对生活在洞庭湖的小天鹅形态指标进行了报道,并进一步比较了饲养条件下小天鹅形态指标与野外条件下小天鹅形态指标.通过比较洞庭湖不同时期越冬小天鹅形态指标,显示迁走前期小天鹅体重大于稳定期小天鹅体重,以便为长距离迁徙储备能量.研究讨论了小天鹅古北亚种和新北亚种形态指标,认为二者翼长、爪长、跗蹠、喙长、体重等形态指标不存在明显差异.对小天鹅形态指标的测定为小天鹅理论研究和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对小天鹅生物学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We applied multivariate analyses to an array of body measures of alpine newt specimens derived from 11 local populations in Greece to describe, analyse and detect patterns and putative causes of within‐population and among‐population morphometric variation. The observed morphometric variation was partitioned into several independently varying aspects of the external phenotype, frequently following variation patterns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size and features of the aquatic habitat were found to affect body size, while altitude was found to affect head‐shape variation in both sexes. At the intra‐population level, variation in generalized body size and shape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lower when competitive newt species were present in the habitat, indicating stabilizing selection towards a decrease in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No clear discrimination on body size and shape proportions was detected between the two genetic lineages examined, implying ecogenetic or environmentally induced variation rather than phylogeny.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东方蜜蜂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标本遍及云南省不同地区 ,不同气候条件及海拔高度的14个样点 ,每个样点30只蜜蜂 ,每只蜜蜂的38个形态特征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生物系蜜蜂研究所进行了测定。测定的数据用SPSS软件10.0版本进行因素分析、区辨分析和集合分析 ,并同来自北京、日本、韩国、泰国、印度、缅甸、越南和尼泊尔的东方蜜蜂的形态测定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云南的东方蜜蜂形态学上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横断山不同地区大绒鼠头骨的形变特征,本研究选取5个采样地,自北向南依次为德钦、香格里拉、丽江、剑川和哀牢山,采用几何形态测量技术对5个采样地大绒鼠头骨的背面、侧面、腹面、下颌侧面和上下臼齿的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函数分析显示5个采样地的大绒鼠头骨背面仅哀牢山单独分开,其他4个地区混杂在一起;经过薄片样条法分析显示5个地区大绒鼠的头骨形变多集中在两个位置,分别为:鼻骨处和颧弓处;经多维尺度分析显示5个地区大绒鼠头骨和臼齿均有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经纬度、海拔和气温等变化有关。总之,位于横断山区不同环境的大绒鼠头骨形态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从云南省怒江福贡县和西双版纳勐腊分别采集了大蜜蜂和黑色大蜜蜂的样本,每群测定分析15只工蜂,每只工蜂总共有38个测定的形态特征,测定的性状特征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得出了云南地区的黑色大蜜蜂与大蜜蜂的形态学数据。结果发现:有27个形态特征指标差异性显著,更进一步证实云南西、南部的黑色大蜜蜂与大蜜蜂是独立的一个种。  相似文献   

18.
The mechanisms for the morphological delimitation of species in Carollia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assess variation in size and shape from strictly geometric terms. Both factors are assessed by statistical perspectives of distribution, overlap and relative distances. Despite its overlap, the size of the skull seems to be the most influential character for the discrimination of species, with shape playing a much smaller role. The smallest species seems to be the most distinct in shape, not only in terms of distance among centroids in morphometric space, but also in the overall trend and direction of variation. Contrary to previous studies, sexual dimorphism is not given by size but by distinct shapes of the skull. Characters such as the shape of the maxilla, previously described qualitatively as discrete with sharp boundaries, appear to be truly continuous with fuzzy borders among species. Because morphometric space is a gamut of continuous variation and overlap, the taxonomic error rate for size characters seems to be substantial for the medium-sized species (Carollia brevicauda Schinz, 1821), with approximately 30–40% of individuals erroneously assigned to a different species after a jackknifed discriminant function. This taxonomic error is higher for shape characters. Morphological, systematic and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the observed patterns of shape and size variation are comment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previously proposed arguments and hypotheses.  相似文献   

19.
红河橙(Citrus hongheensis Ye et al.)是云南特有的珍稀柑橘种质资源,仅在元江、红河南岸有零星分布,其单身复叶具有极为发达的翼叶。本研究对红河橙在绿春县、红河县和元江县的11个居群进行调查和取样,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2个叶表型的变异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河橙12个叶表型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表现为极显著差异(P<0.01),其叶表型遗传变异水平较高;同一叶表型性状在不同居群间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翼叶宽/本叶宽这个叶表型的变异程度最大(91.36 %),而叶总长的变异程度最小(8.24 %),其表现相对最为稳定;叶片的绝对大小的变异程度(如叶总长、翼叶长度、翼叶宽度、本叶长度、本叶宽度、叶柄长等)普遍低于叶片形状(如翼叶长/宽、本叶长/宽)和叶片相对大小(如翼叶长/叶总长、翼叶长/本叶长、翼叶宽/本叶宽、本叶长/叶总长、本叶长/翼叶长、本叶宽/翼叶宽等)的变异程度,且表现出叶片形状变异>叶片相对大小变异>叶片绝对大小变异的变异规律;红河橙12个叶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的方差分量百分比分别为12.762%和34.718%,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1.581%,居群内变异是红河橙叶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叶片绝对大小因子、叶片相对大小因子、叶形指数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85.258%。研究结果可为红河橙的群体遗传进化及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等提供形态学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