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覃嘉佳  胡滨  黄焱辉  胡松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693-19694,19697
[目的]研究圆齿野鸦椿种子内含物的成分及作用。[方法]以圆齿野鸦椿种子为材料,对其内含物进行提取、分离,并进行白菜籽萌发试验。[结果]不同时期采集的圆齿野鸦椿种子的内、外种皮及胚含有不同种类及浓度的萌发抑制剂。[结论]圆齿野鸦椿种子外种皮、内种皮及胚中抑制萌发物质的存在是引起其休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陈娜  方炎明  程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038-1040
[目的]对大苞鞘石斛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进行研究。[方法]以MS+0.5~1.0 mg/L 6-BA+0.1 mg/L NAA为培养基,进行大苞鞘石斛种子的萌发试验,并通过光电镜观察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结果]种子的萌发试验表明,大苞鞘石斛种子的萌发经历了由淡黄色转为淡绿色、胚开始膨大、胚胀破种皮、形成绿色圆球茎、产生第1叶原基、呈现明显的根端和形成小叶等一系列过程。通过光电镜观察发现,大苞鞘石斛的种子中间有一个小圆球形的胚;种皮有加厚的环纹。种胚发生过程有2种形式:①直接途径。种子萌发形成原球茎并进一步分化成试管苗;②间接途径。种子萌发形成低比例的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原球茎或直接分化形成芽。成熟的原球茎具有明显的两极性,即膨大的生长点和伸长的胚根。[结论]试验对大苞鞘石斛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为大苞鞘石斛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新波  孙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488-8491,8559
[目的]研究水飞蓟的个体发育形态学特征。[方法]在实验室内培育幼苗发育研究材料,成株形态发育及解剖材料以露地栽培获得,采用观察记录法研究水飞蓟的外部形态和生长发育节律,然后采用徒手切片法和临时装片法观察叶和根新鲜状态下的结构,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研究幼苗、根、茎和叶的形态学特征。[结果]种子的萌发方法为子叶出土萌发,适宜浅播;幼苗及成株营养器官结构为典型的草本双子叶植物结构;聚药雄蕊稍短于花冠裂片;雌雄蕊异熟明显,生育期为125~140 d。[结论]该方法对水飞蓟的个体发育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为水飞蓟规范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川续断种子的生物学特性与萌发特性.[方法]通过对川续断种子的形态特征、解剖结构的观测,并测定了千粒重、吸水率等特征.同时,在不同温度、不同光照条件、果皮去除与否等条件下测定了川续断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川续断种子较小,呈四棱柱型,具有胚乳,千粒重为3.35 g,吸水率约为102%;川续断种子在20℃的条件下发芽率较高,且萌发时需光照,而果皮的存在与否对萌发率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为川续断的扩繁和大量栽培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白刺花硬实种子的休眠机制及解除休眠方法,为改进植物硬实种子播种育苗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开展白刺花种子种皮的吸水性、种胚活力及种胚萌发特性试验,分析其种皮和种胚对休眠的影响;测定其种子内源抑制物活性,利用酸腐、碱腐、激素、沸水和机械处理等方法进行破眠,筛选适宜解除白刺花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结果]白刺花种子剥除种皮后2 d即可充分吸胀,而完整种子吸水5 d后才达到饱和;白刺花种胚活力为73.5%,具有相对高的发芽潜力;剥离种皮的种胚发芽率最高,为72.99%,显著高于完整种子和仅具胚的种子(P<005);白刺花胚乳和胚中均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其中50.0%胚乳浸提液可使小白菜种子萌发率降至75.85%;划破种皮破眠法可使白刺花种子发芽率达72.42%,其次是98%浓硫酸+300.0 mg/L GA3浸泡12 h处理(发芽率为57.42%).[结论]白刺花种皮的透水和透气性、胚乳及胚中所含的抑制物是影响白刺花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机械划破种皮、用98%浓硫酸(酸腐)+300.0 mg/L GA3浸泡12 h处理(激素浸泡)软化种皮能有效解除白刺花种子休眠,提高其萌发率,可在植物硬实种子播种育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黄山花楸种子休眠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山花楸(Sorbus amabilis)种子休眠的解剖结构基础与影响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黄山花楸种子由种皮和胚2部分组成。胚形态发育完全,种皮表面覆一层角质层,胚根端和子叶端的种皮细胞排列明显比中间部位密集;种子透水性障碍不明显而透气性障碍显著;未处理的完整种子萌发率为0,种胚、种胚去除不同量子叶处理萌发率为86.67%~96.67%;种子去除不同部位种皮的萌发率在90%以上。表明黄山花楸种胚无休眠,种皮透性、特别是透气性对休眠有一定影响,种子休眠主要是种皮的机械障碍引起的物理休眠。  相似文献   

7.
NaCl胁迫对海滨木槿种子萌发及Na~+、K~+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海滨木槿种子萌发及种皮和种胚中Na+、K+含量的影响。[方法]用NaCl浓度分别为0、50、100、150、200mmol/LNaCl的1/4Hoagland营养液培养材料,培养5、10d后以FP-640火焰分光光度计测定种皮和胚中的Na+、K+含量;培养15d后,将含有NaCl的营养液未萌发的种子分别转入1/4Hoagland培养液继续培养,测定解除盐胁迫后种子萌发的恢复率。[结果]随着培养液中NaCl浓度的升高,海滨木槿种子的萌发率逐渐降低,在NaCl浓度为200mmol/L时种子的萌发率最低。种皮和胚中Na+含量随着培养液中NaCl浓度的升高和处理天数的延长而增大;在相同的盐浓度下,胚中Na+含量明显低于种皮。随着培养液中NaCl浓度的升高,种皮中K+含量逐渐升高,胚中K+含量逐渐降低,但胚中K+含量明显高于种皮。种皮和胚中Na+/K+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胚中Na+/K+明显低于种皮。[结论]海滨木槿的种皮是阻挡Na+进入种子的一道屏障;NaCl处理下胚保持较高含量的K+和较低的Na+/K+可能是海滨木槿种子耐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影响树莓种子萌发关键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树莓种子进行解剖学观察,发现不同树莓种子具相似的解剖结构,即种子由胚、胚乳层、种皮及内果皮构成。分别剥离种子内果皮、种皮、胚乳后,采用培养皿培养的方法研究树莓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暴露一部分胚的种子在2周内萌发率均可达到100%,内果皮、种皮及胚乳层均显著抑制种子的萌发。研究所采用的树莓试材种子均不存在胚性休眠。  相似文献   

9.
野生中药材资源钩藤种子发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探明钩藤种子的萌发条件及规律。[方法]以清水处理作对照,采用4种化学药剂(NaHCO3、KHCO3、K2CO3、NaClO)不同浓度的溶液浸种,并在光照培养箱内进行发芽试验。[结果]清水处理的钩藤种子发芽数和绝对发芽率(80%以上)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结论]钩藤种子成熟胚不存在休眠现象,种皮也不存在抑制作用,常规保湿处理即可诱导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0.
王松涛  赵杨  王秀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502-4503,4559
[目的]提高单性木兰种子发芽率。[方法]对单性木兰种皮透水性、种皮和胚乳抑制物及浸种催芽进行研究。[结果]单性木兰种皮透水性较好,不是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种皮和胚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大,可能不存在发芽抑制物;温水、双氧水和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均能使单性木兰种子发芽,提高发芽率,其中以400 mg/L赤霉素浸泡12 h效果最佳。[结论]研究结果为单性木兰种质资源保存与栽培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花株木种子的发芽特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在不同温度、不同酸蚀时间、不同GA3浸种浓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温度对种子发芽影响较明显,在5℃低温处理下时长100 d发芽率最好,达72%.[结论]低温处理在一定条件下能提高多花株木种子的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提高构树种子发芽率的方法。[方法]以构树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采种时间对构树种子发芽率特性的影响。[结果]8月份采种,种子发芽率最高,达96.3%,为构树采种的最佳时期;7月份采种,种子发芽率居中,发芽率最差的是9月份采种的构树种子,其发芽率仅为53.3%。[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构树种子发芽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桃儿七种子发芽促进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选择适宜桃儿七种子萌发的发芽促进剂,以提高桃儿七种子萌发率。[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细胞激动素、赤霉素、萘乙酸、6-苄基-嘌呤和2,4-D等7种药剂处理桃儿七种子,通过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等活力指标研究药剂对桃儿七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结果]不同药剂对桃儿七种子的促进作用不同。经方差分析和F值检验,确定适合桃儿七种子发芽的促进剂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结论]该研究为人工种植桃儿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吴晓明  程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836-9837
[目的]筛选适合省沽油种子萌发的最佳方法。[方法]采集当年生成熟种子,设置3个处理,即贮藏于4℃冰箱、用砂层积贮藏、放在木桶内不做任何处理,进行不同贮藏条件下的萌发试验。[结果]3种处理中,省沽油种子贮藏于4℃冰箱发芽率为75%,圃地出苗率为52%;用清水砂层积贮藏发芽率为62%,圃地出苗率为45%;放在木桶内不做任何处理发芽率为3%,圃地出苗率为1%。[结论]综合考虑认为,采用砂层积贮藏方法进行种子贮藏处理发芽率和圃地出苗率较高,该方法简单易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不同处理对膏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适宜膏桐种子发芽的处理方法。[方法]采用人工损伤种皮、剥壳、热水浸种、20%双氧水浸种和清水浸种5种处理方法,研究不同处理对膏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人工损伤种皮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为75.00%;剥壳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85.00%;60℃热水浸种10 min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83.33%,高于其他水温和浸种时间的处理结果;20%双氧水浸种3 min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91.67%,高于5和7 min浸种的结果。[结论]膏桐种子最佳处理方法为20%双氧水浸种3 mi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多功能水对串叶松香草种子的最佳处理时间。[方法]采用室内及田间试验,以串叶松香草种子为材料,用多功能水对其施以不同的处理时间(10、20、30、40、50、60 min),自来水处理为对照(CK),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和种子活力。[结果]用多功能水处理串叶松香草种子30 min时,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和种子活力均达到最高值,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8个百分点、0.46、24个百分点和22个百分点。处理时间为40、50、60 min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均降低。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经30 min处理的串叶松香草种子出苗时间早、苗齐、叶片大且壮。[结论]多功能水对串叶松香草种子的最佳处理时间为30 min。  相似文献   

17.
[Object] The research aimed to find out seed germination conditions and regulations.[Method] Seeds were soaked by clear water and 4 chemical agen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NaHCO3,KHCO3,K2CO3,NaClO)then conducted germination test in illumination box.[Result] Seed germination number and absolute germination rate(above 80%)in water treatment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other treatments.[Conclusion] No dormancy phenomenon in mature embryo and no inhibition in seed coat,so conventional moist treatment can induct seed germin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多根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干旱是限制草原植物种子萌发的主要条件之一。以克氏针茅典型草原的多根葱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纸上发芽法,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培育种子,研究了不同梯度干旱胁迫对多根葱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胚根、胚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PEG对多根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影响,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发芽速度、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与胚芽的长度、胚根的干重逐渐降低,而胚芽干重变化不明显。多根葱能在0-5%PEG干旱条件下较好的萌发和生长,PEG浓度大于10%,多根葱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结论]该研究可为干旱胁迫下多根葱种子的萌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