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极端暴雨洪涝灾害缺乏全流程系统性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基于GIS的城市暴雨洪涝模拟分析方法,在划分子流域的基础上,以降雨—径流—淹没为序,对河南省郑州市“7·20”特大暴雨灾害进行了推演模拟,并对试验区内的建筑及交通进行了受灾评估。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卫星影像数据对比,表明其与洪涝的实际范围、深度基本吻合,可见本文所提模型能够在数据精度不高或缺失的应急情况下,快速地推演与模拟郑州市石佛镇大范围洪水淹没情况,为城市极端雨洪灾害模拟提供参考,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精准掌握农田信息越来越重要。目前,传统的地面农田信息监测设备不能准确快速获取农田的空间信息、农田区域边界的划分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状态等,部分采用遥感技术的无人机虽然可以获取农作物的倒伏状态,但是经常会出现数据判断错误的情况,导致将本来生长正常的农作物判断成伏地农作物。基于此,研究小组采用智能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作为农田信息采集的核心,分析了智能无人机在农田中对农作物信息采集的简便性和快捷性,介绍了智能无人机在农田工作的操作步骤以及与相机数据采集通信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农田面积检测和面积划分方面具有超高的精度,为农业科学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我国更精细化、更智能化的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通过对环境保护舆情的多维度特征分析,为当地政府、水电开发企业提供掌握、防范和规避水电开发环境保护舆论风险的有效方法。国际河流水电开发环境影响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民众的广泛关注。开展国际河流水电开发环境保护方面的舆情监测是开阔政府及水电开发企业的视野,倾听民众的利益诉求,掌握、防范和规避来自国内外水电开发环境保护舆论风险的重要途径。构建了国际河流水电开发环境保护舆情监测理论框架,以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为例,使用Meta Seeker采集了舆情信息经筛选后构建了2005-2014年澜沧江水电开发环境保护舆情数据库。使用内容分析法对舆情信息进行分类、编码、处理,构建了环境保护舆情特征分析框架,从舆情生长度、舆情热度、舆情倾度、舆情强度等4个维度对环保舆情生命周期、覆盖范围、情感倾向、舆情热点等特征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  相似文献   

4.
杨文华 《农业工程》2018,8(2):77-80
针对当前农业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加强对区域农业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危险区域划分,进而提出相关的农业防治措施,是解决当前农业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结合上述的需求,提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加权法构建农业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然后以陕西关中农业洪涝灾害为例,以GIS为基础对陕西关中洪涝灾害风险区域进行划分,进而直观地呈现关中地区农业灾害的严重程度。通过计算与历史数据的比对发现关中洪涝灾害发生风险分布与历史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农业灾害风险的预防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电商平台的发展带动了在线消费,人们在购物的同时,可以对商品进行评价。利用用户对产品的评价数据进行情感分析,可以帮助商家知悉用户的关注点和产品的优劣势。课题组通过文本挖掘的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首先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某酒业50度产品,获取该产品的评论数据,再对文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文本去重、机械压缩去词、短句过滤、文本分词、去除停用词5个步骤。在获取有效的评论分析数据后,建立基于LDA模型的评论数据情感分析模型,针对正面和负面评论分别获取了4个潜在主题,基于主题分析结果,讨论了商家在产品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余市在打造智慧城市重点信息化工程时,在市气象局建设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该平台具有综合协调、统一发布、运作高效、覆盖全市的预警信息,能使新余市辖区群众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了解突发事件,有效消除公众疑虑,或事先掌握灾害预测信息,解决新余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消除新余预警信息发布"盲区",把新余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促进新余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文章就新余市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在服务"三农"中的应用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洪涝灾害愈加频繁,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变化环境下对城市洪涝灾害的评估及成灾机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不同学者对灾害的认知和定义不同,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仍未形成统一标准,相关指标评估体系的客观性与一致性有一定限制。以沿海地区——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为例,提出一种基于k-means聚类和Apriori算法的洪涝灾害评估与成因分析框架,首先利用kmeans对各洪水影响因子进行聚类,其次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来识别评估洪涝灾害的最佳降雨指标,最后选取高程、坡度、不透水率和距河距离等环境因素作为洪水影响因子,并结合最佳降雨指标与历史洪涝灾害数据提取关联规则,用以分析不同等级洪涝灾害的成因。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最大24 h降雨是评估该区域洪涝灾害的最适宜降雨指标。洪涝灾害多发生于不透水率高的居民区,地势平缓低洼地区容易引发更严重的洪涝灾害。其中,0.20~0.55 m范围淹没水深的中度内涝中,距河距离小于284.61 m致灾效果最显著;0.55~1.00 m范围淹没水深的重度内涝中,坡度小于1.72°和-7~8 m范围高程致灾作用更为明...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多样,电网供电范围大,所处区域气候多样、气象多变,遇特大暴雨等强降雨天气时,部分地区会遭遇山洪、泥石流等洪涝灾害,受灾区域各电压等级线路、设备的稳定运行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电网甚至出现大面积停电。为最大限度保证受灾区域电网的稳定运行和供电可靠性,快速恢复灾后电网供电能力,使强降雨天气后的灾后复电工作由被动抢险向主动防御转变,笔者现从灾前防范、降雨期间抢修、灾后抢修复电3个方面阐述供电企业应对强降雨天气灾害的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洪水灾害前后两个时期的HJ卫星影像,对“7.21”北京市房山区特大暴雨灾毁农田识别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监督分类方法,获取灾毁前后的农田分布图。然后将两个时期的农田分布图叠加,提取农田变化信息,统计受灾农田的分布面积。研究结果显示:房山区“7.21”水毁农田面积4 103.82 hm2,主要分布在拒马河、大石河和夹括河流域。验证了利用HJ卫星影像结合监督分类方法进行洪水损毁农田识别的可行性,可为相关动态监测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BiGRU_ MulCNN的农业问答问句分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技推广"问答社区每天新增提问数据近万条,对提问的有效分类是实现智能问答的关键技术环节。海量提问数据具有特征稀疏性强、噪声大、规范性差的特点,制约了文本分类效果。为了改善农业问答问句短文本分类性能,提出了BiGRU_MulCNN分类模型,运用TF-IDF算法拓展文本特征,并加权表示文本词向量,利用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获取输入词向量的上下文特征信息,构建多尺度并行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多粒度的特征提取。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混合神经网络的短文本分类模型可以优化文本表示和文本特征提取,能够准确地对用户提问进行自动分类,正确率达95. 9%,与其他9种文本分类方法相比,分类性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传统温室大棚生产中存在人工获取农作物巡查数据不方便、覆盖率小等缺陷,急需智能巡检装备实时准确获取管控信息。通过对温室大棚结构环境和生产需求调研分析,设计了一种温室大棚巡检机器人,在实验室环境搭建巡检机器人平台进行了性能试验研究,该机器人能够执行全天候自动巡检任务,快速高效获取蔬菜生产过程的实时管理监控信息。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农业物联网信息应用层及数据处理部分进行研究,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挖掘、融合和应用来制定科学的管理决策,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控制。通过在南宁市灌溉实验站火龙果实验田安装农田物联网系统,长期对实验田空气温湿度,CO_2浓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土壤温度进行实时监测。首先对试验田获取的数据进行清洗,然后根据火龙果生长环境需求,将每组环境数据进行类别标记,分为"适宜"和"不适宜"两种类别,最后通过决策树方法对数据进行自动分类,并采用正确率评价模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决策树分类模型测试集的正确率为99.04%,验证集的正确率为100%。表明决策树在数据分类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小流域地区是山洪灾害高发区,同时这些地区资料缺乏,给山洪灾害预警造成极大障碍。针对以上问题,选取松岗河小流域为研究区域,探索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山洪灾害空间影响范围的快速提取方法。首先,利用DEM提取小流域河流分级信息和各等级河流出水口的分布情况;然后,运用分布式水文模型,推演特定降雨量时各出水口山洪最大淹没水位;利用GIS技术,将离散的水位数据与数字高程数据叠加获取山洪最大淹没水深数据,并运用空间插值方法模拟山洪淹没信息的空间分布,计算不同降雨量条件下山洪最大淹没水深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而实现小流域地区山洪灾害易发区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模拟特定降雨量条件下小流域山洪淹没信息的空间范围,其直观的范围显示可快速为决策者提供预警信息,为山洪灾害预警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时序NDVI的关中地区冬小麦种植信息遥感提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申健  常庆瑞  李粉玲  王力 《农业机械学报》2017,48(3):215-220,260
快速而准确地获取和掌握冬小麦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种植信息对该区域粮食生产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迭代滤波技术重建MODIS NDVI时序序列,结合当地典型地物的NDVI曲线特征和二次差分技术,建立冬小麦像元的识别规则,提取了该地区2014年冬小麦种植信息。结果显示2014年关中地区冬小麦集中分布于渭河两岸的河谷地区以及泾河以东的渭北平原,北部黄土台塬则呈星状散布。总体种植面积8.882×10~5hm~2,与统计资料相比,各地市遥感提取结果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在1.08%~9.02%之间,总体误差为3.70%。抽样验证结果显示分类精度为90.28%。该研究为关中地区制订种植计划和相关政策等提供了客观的数据参考,同时也为西北地区的农作物种植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卷积模型的农业问答语性特征抽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农技推广社区每秒增衍问答数据近万组,这些海量数据具有隐性的词性、情感和冗余向量特征,实现数据聚合与数据块消减是该领域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农业问答情感极性特征抽取分析模型,结合农业分词字典,对数据集进行分词后使用Skip-gram模型转换为256维的词向量,利用批规范后的卷积神经网络对数据集进行训练,从而得到用于识别农技推广社区问答词性情感相似性的神经网络模型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测试样例集中的冗余队列,与其他5种文本分类方法进行比较,各项指标优势明显,针对测试集的语性特征抽取准确率达到82.7%。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的农业管理自动化水平低、信息获取效率低、数据不全面,对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缺乏实时、可视化监控,影响农作物质量和产量的提高。为此,引入了BIM设计思维,深入研究分析BIM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将BIM技术的全寿命管理、协同性和可视化等特点应用到农业生产管理中,完成了农业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同时,对农业智能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进行研究,通过传感器、主控制器、通信模块等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寿命管理、可视化管理和协同作业,实现农业智能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测试结果表明:基于BIM设计思维的农业智能管理系统能够准确获取农业生产的各类信息,保证信息数据的实时性、有效性,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指导农业生产高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频繁的城市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从城市水文学和水力学的角度,结合遥感数据、城市规划数据和水文资料,通过耦合气象、水文和城市雨洪模型SWMM,模拟研究区域暴雨洪水产生过程,利用ArcGIS和地形资料预警淹没范围和水深,分析洪涝风险的时空分布,结合地下管网排水能力分析对管道进行优化设计,进而为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提供可靠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分析江西省历史山洪灾害资料发现,各地受灾程度与地形地貌有很大联系。故山洪灾害风险区划主要是基于DEM数据,对影响山洪灾害发生的地形、坡度、河网分布等因子进行权重叠加,得到江西省山洪灾害危险程度图。本着山洪灾害防治保人的原则,以人口为指标进行易损性分析,将危险性程度图与易损性图进行叠加,得到江西省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图。对比历史山洪灾害资料发现,基于DEM的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具有一定的精度。据此结果可对山洪灾害危险区进行规划和防治,从而减轻山洪灾害的影响,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灾害的风险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降水变化波动与区域旱涝灾害特性间的关系,采用降水集中指数(PCI)、降水异常指数(RAI)、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降水集中度(PCD)、降水集中期(PCP)和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LDFAI)等表征降水特性和旱涝急转特征的多个指标对湖北省区域内旱涝急转特性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旱涝发生规律和年代际变化进行了系统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降水具有季节性,主要表现为PCI值一般介于11~19,个别年份大于20,RAI值高低值分别发生在7月份和12月份左右;受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省内和不同分区内近年SPI呈现波动和上升趋势,旱涝灾害发生具有持续性;全省及各区PCI,PCD值偏大,PCP值越大即雨季出现越早,则越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指示洪涝灾害风险不断增加,尤其鄂西南最为突出;全省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全省按旱涝急转频率及强度各年代际结果依次为1960s,2010s,1970s,2000s,1990s,1980s, 同时与夏季降水百分率结果表现一致.文中所得的研究成果对了解区域旱涝灾害变化特性和防治自然灾害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面向叶类蔬菜病害识别的温室监控视频采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满足温室叶类蔬菜病害准确识别的视频数据需求,结合温室叶类蔬菜病害发生的特点,采用物联网技术,基于传感器感知的环境信息与摄像机监控视频信息,构建了一种面向叶类蔬菜病害识别的温室监控视频采集系统。该系统将案例检索与模糊推理方法相结合,设计温室监控视频获取方法,将传感器实时采集的数据与知识库中的病害产生环境条件相匹配,以匹配结果作为视频采集的依据,实现了监控视频的智能采集;并利用模糊推理方法,弥补案例检索结果不够全面的问题,确保了数据的准确获取。同时,该系统还提供了实时数据显示、实时视频监控等功能。系统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温室叶类蔬菜病害识别的视频数据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