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肉汤稀释法和牛津杯法观察了蛇莓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菌标准菌和临床菌株体外抗菌活性;影印培养法观察亚抑菌浓度作用下,水提物对以上3种临床菌株质粒的消除作用;用微量滴定板法检测不同浓度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临床菌株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蛇莓水提物对大肠杆菌等不同临床菌株均有抑菌作用,当质量浓度≥125g/L时对菌株累计抑菌率达100%;蛇莓亚抑菌浓度作用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4h后,质粒消除率分别为1.4%,5.1%,2.2%;不同浓度蛇莓水提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膜形成量均有影响,且存在浓度依赖关系。由此可见,蛇莓水提物对大肠杆菌等兽医临床常见病原菌有抗菌作用,对质粒有消除作用,能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  相似文献   

2.
采用肉汤稀释法和牛津杯法观察了蛇莓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菌标准菌和临床菌株体外抗菌活性;影印培养法观察亚抑菌浓度作用下,水提物对以上3种临床菌株质粒的消除作用;用微量滴定板法检测不同浓度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临床菌株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蛇莓水提物对大肠杆菌等不同临床菌株均有抑菌作用,当质量浓度≥125g/l。时对菌株累计抑菌率达100%;蛇莓亚抑菌浓度作用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4h后,质粒消除率分别为1.4%,5.1%,2.2%;不同浓度蛇莓水提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膜形成量均有影响,且存在浓度依赖关系。由此可见,蛇莓水提物对大肠杆菌等兽医临床常见病原菌有抗菌作用,对质粒有消除作用,能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  相似文献   

3.
用煎煮法制备了黄芩、黄连、鱼腥草中药原液,并测定了3种药液对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耐药质粒(R质粒)消除试验,并用美国国立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颁布的标准进行消除效果判定。结果表明:黄芩、黄连、鱼腥草3种中草药原液对2株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质粒具有不同程度的消除作用,消除率分别达到15.27%,14.58%,6.25%及5.56%,0.00%,3.47%。  相似文献   

4.
研究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中药对大肠杆菌耐药性消除作用。选择22种抗生素采用Kirby-Bauer法对山西省部分地区分离的20株致病性鸡源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检测,对分离菌株进行质粒分析和耐药质粒转化试验,并分析多种中药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消除作用。结果显示,20株试验菌对测试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5耐及5耐以上的菌株占分离菌株的90%,试验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90%),其次为恩诺沙星(85%),而对黏杆菌素和呋喃妥因的耐药性最低;分离出12种质粒谱型,同一地区、同一鸡场菌株的质粒图谱相同或相似,不同地区菌株的质粒图谱不同,仅有部分相同或相近的流行质粒共存;对其中5株菌株进行耐药质粒的转化试验,发现同一质粒可编码1个至数个耐药性基因,不同质粒可以携带相同的耐药性基因;中药单剂或合剂对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有一定的消除作用,其中黄芩的消除效果最好,中药处理后部分菌株质粒图谱无变化,只有黄连和双黄连造成2条质粒带丢失;对中药提取物作用后的消除子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发现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等多种抗生素恢复了敏感性。研究结果提示联合使用中药治疗鸡源大肠杆菌病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复方紫花地丁制剂为消除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对照组消除剂,以鸭大肠杆菌耐药菌株为靶细菌,进行耐药质粒体外消除试验,通过质粒DNA抽提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观察紫花地丁注射液对该耐药菌株质粒的影响。结果提示:复方紫花地丁制剂对耐药鸭大肠杆菌作用24 h,其1/2 MIC、1/4 MIC、1/8 MIC的消除率分别为6.9%、8.6%、10.2%;延长作用时间至48 h,其1/2 MIC、1/4 MIC、1/8 MIC的消除率分别为7.1%、8.9%、11.3%。结果表明:复方紫花地丁制剂对鸭大肠杆菌耐药质粒有消除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剂量与功效呈反比。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抗炎治疗作用,试验选用针对导致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大肠杆菌、沙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研究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高度敏感,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160 9 mg/mL,而对链球菌的MIC为0.321 8 mg/mL。说明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可用于临床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抗炎治疗作用,试验选用针对导致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大肠杆菌、沙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研究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高度敏感,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160 9 mg/mL,而对链球菌的MIC为0.321 8 mg/mL。说明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可用于临床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8.
通过细菌形态学和细菌生化特性,分离和鉴定了新疆地区患子宫内膜炎的21头奶牛子宫分泌物中的病原菌分别为蜡样芽孢杆菌(24.5%)、非溶血性链球菌(18.4%)、大肠杆菌(14.3%)、溶血性链球菌(10.2%)、表皮葡萄球菌(10.2%)、金黄色葡萄球菌(10.2%)、胎儿弯曲菌(10.2%)和不动杆菌等.其中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较高(73.5%).子宫内膜炎病原菌以单一菌株感染为主(47.6%).采用Kirby-Barer法测定了鉴定菌株对13种抗微生物药的体外药物敏感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不敏感,而对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性较高;大肠杆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全部耐药(100%),对四环素和多西环素耐药率较高(均为83.3%);溶血性链球菌对青霉素和四环素全部耐药,对链霉素耐药率为80%;相对而言,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较低;氟喹诺酮类对各种分离菌株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多黏类芽孢杆菌为试验对象,以豆粕、麸皮、玉米粉、碳酸钙等为发酵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以家禽养殖生产中常见的3种有害菌(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目标菌,通过测定不同发酵时间发酵液的抑菌圈大小,研究发酵液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多黏类芽孢杆菌发酵液对3种目标菌的抑制效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菌,且经加热处理后的发酵液抑菌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禽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临床样品中分离鉴定得到18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监测其对2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表明,18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24种抗菌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常用的青霉素类、磺胺类药物及甲氧苄啶严重耐药,耐药率高达81%以上;其中检测出MRSA42株,检出率为22.95%。94.0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呈现多重耐药,耐药谱型主要分布在3~8耐之间,以7耐菌株所占比例最大(15.30%),共有119种耐药谱型。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奶牛乳房炎乳汁中的主要病原菌及其敏感性药物,试验采用规模化奶牛场16头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的乳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选择了31种抗生素和11种单味中药、1个复方中药制剂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35份乳样中分离到8种细菌43个菌株。鉴定出葡萄球菌23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占分离菌的46.51%;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各1株,均占分离菌的2.32%;大肠杆菌16株,占分离菌的37.20%;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伤寒沙门杆菌各1株,均占分离菌的2.32%。从乳房炎乳汁中分离的几种主要致病菌对氧氟沙星、氟哌酸、头孢噻吩、先锋必、氟罗沙星、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药物具有高度敏感性;对连翘、柴胡、红藤和皂角刺等单味药和复方中药制剂敏感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广东省动物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现状、分析耐喹诺酮类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分子特征,本研究从2010—2011年广东33个养殖场的不同动物来源的样本中分离鉴定出4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二倍琼脂稀释法测定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耐喹诺酮金黄色葡萄球菌grlA、grlB、gyrA、gyrB基因在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的突变特征、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qnr、aac6′-Ib-cr、oqxA和qepA)的流行分布特征,同时还检测了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blaCTX-M、blaCMY和blaSHV)、质粒介导金黄色葡萄球菌耐氟苯尼考的基因(cfr和fexA)和万古霉素耐药基因(vanA、vanB和vanC)。结果表明,4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耐药率最高为67%,对环丙沙星和氟苯尼考耐药率为52%,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在40%50%之间,对苯唑西林和氯霉素耐药率为28%,对妥布霉素耐药率为13%,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在10%左右,有2株耐万古霉素。20株耐环丙沙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grlA和gyrA基因的QRDR发生了碱基突变并导致编码的氨基酸发生改变,GrlA氨基酸只有1种突变模式,Ser80→Phe,而GyrA氨基酸存在3种突变模式:Ser84→Leu,Ala或Phe。PMQR基因中,oqxA检出率最高(80%),其次是aac6′-Ib-cr占13%,qnrS1检出3株、qnrD检出2株。检测到2株菌株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blaSHV-12;23株氟苯尼考耐药菌株全部携带fexA基因,其中3株同时携带cfr基因;2株耐万古霉素菌株未检测到相关耐药基因。广东省动物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现象较为普遍,本研究首次在动物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测到超广谱质粒编码的喹诺酮耐药基因流行分布广泛,大多数菌株同时携带2种以上质粒编码的耐药基因,提示养殖过程或治疗过程中使用任何一种药物(尤其是动物促生长剂)都可以筛选出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五倍子、黄芩、黄连、艾叶、鱼腥草5种中药提取物恢复耐药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性的作用,采用1/2 MIC中药提取物对耐药菌株进行耐药性消除,通过影印培养法筛选出耐药性消除菌落,观察耐药消除率和消除子MIC值变化,并检测质粒及耐药基因rmt B的携带情况。结果表明:5种中药提取物对耐药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耐药菌经1/2 MIC作用48 h后,五倍子、黄芩、黄连、艾叶、鱼腥草的耐药消除率分别为20.67%、21.33%、17.33%、16.67%、9.33%;消除子对庆大霉素(GEN)、卡那霉素(KAN)、阿米卡量(AMK)、新霉素(NEO)的MIC值均由高度耐药(512μg/m L)降至敏感(2~4μg/m L);5种中药提取物不能使耐药菌质粒丢失,却能导致耐药基因rmt B丢失。5种中药提取物可能是通过使高度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细菌丢失耐药主效基因来恢复对药物敏感性的。  相似文献   

14.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为调查引起新疆石河子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情况及其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于石河子地区部分奶牛场采集85份临床型或隐性乳房炎奶牛的奶样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从85份奶样中分离到9种共计127株细菌,经选择性培养基培养、生化试验和16S rRNA PCR鉴定,其中60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7.24%;还有腐生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属、假单胞杆菌属、肠球菌属等。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对杆菌肽、青霉素、头孢氨苄和强力霉素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100%、71.67%、66.67%和76.67%;对氯霉素、氟苯尼考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分别达80.00%、83.33%和66.67%;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菌株对新霉素表现为既不明显耐药也不敏感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为调查四川省凉山州健康奶牛肠道不同细菌的耐药情况,课题组成员从2013年起采集不同奶牛场健康奶牛粪便样本,按细菌常规分离、鉴定方法对粪便样本中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及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各分离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198份粪便样本中共获得294株菌株,其中大肠杆菌1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1株、肠球菌105株;分离菌株中大肠杆菌、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呈低水平耐药(耐药率低于30%);金黄色葡萄球菌则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说明凉山州健康奶牛胃肠道主要的共生菌(大肠杆菌、肠球菌)耐药情况不严重,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状况比较严重,应加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监测,奶牛养殖业应谨慎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内蒙古地区奶牛中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表型及其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采用生化鉴定法结合PCR方法对奶牛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1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制菌浓度(MICs)。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1%和75.5%;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也较高,均在60%~70%之间;对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40%~50%之间。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对3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均小于30%;对庆大霉素也比较敏感,耐药率13.2%。以上分离菌株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联合用药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高度敏感,耐药率仅9.5%。多重耐药表型结果显示,75.5%的菌株耐2~7种药,24.5%的菌株耐8~13种药。通过PCR方法对奶牛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携带的耐药表型及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中有3种四环素耐药基因组合在流行。分别是tet M+tet L1株(4.76%)和18株分离菌携带bla Z耐药基因,检出率为85.7%。由此可见,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5种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多重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分离菌株中有tet M、tet K、tet L和bla Z耐药基因在流行,分别编码了对四环素类和β-内酰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金银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杆菌等致病菌的抑菌活性,试验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金银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相同浓度致病菌灌注小鼠,然后再用金银花提取物灌注治疗,测定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中肠道菌群数量。结果表明:无论是体外还是体内,金银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杆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弱;灌注金银花提取物后,可显著降低各致病菌致病后小鼠的死亡率。说明金银花提取物对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杆菌等致病菌具有较明显的体内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取长春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谱系统资料,并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提高奶牛乳房炎的治愈效果提供理伦依据。本试验研究对长春地区多个奶牛场采集患乳房炎奶牛的231份奶样进行传统细菌生化实验培养,分离鉴定和做药物敏感试验。一共分离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3种病原菌208株,其中大肠杆菌54株,耐药菌株为41株,耐药率为17.75%;金黄色葡萄球菌101株,耐药菌株为92株,耐药率为44.23%;无乳链球菌53株,耐药菌株为39株,耐药率为18.75%,其中耐三种以上抗生素的菌株为126株,耐药率为60.58%,且产生了多重耐药性。3种主要病原菌对磺胺类药物、头孢唑林、链霉素、大观霉素、多西环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对青霉素、卡那霉素产生了完全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大肠杆菌耐药基因定位及耐药质粒消除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对采集的9株野生型大肠杆菌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耐药基因定位。结果表明,4个菌株的氨苄青霉素耐药基因位于质粒上,不同畜群来源菌株之间耐氨苄青霉素质粒存在差异。用中草药艾叶的乙醇提取物和蒸馏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庆大霉素耐药性及耐药质粒进行了消除试验,结果艾叶乙醇提取物的消除率最高可达69.4%。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出对貉源耐药性大肠杆菌菌株具有明显抑制和消除耐药性作用的单味中药,本研究采用平板琼脂打孔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5味中药水煎剂对3株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观察比较5味中药的抗菌活性;将各分离株在5味中药水煎剂中培养,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变化;采用PCR法检测五味子、黄连和诃子分别作用大肠杆菌后耐药基因的变化;并采用琼脂平板培养计数法筛选中药作用后耐药性被消除的菌落。结果显示:苏木、诃子、秦皮、五味子和黄连对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抑菌圈的直径≥14 mm,其中抑菌效果较强的是五味子、诃子和秦皮,其MIC为31.25 mg/mL~62.50 mg/mL;5味中药对貉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均有一定的消除作用,消除率为2.8%~11.6%,其中秦皮的平均消除率最高为8.8%;五味子、黄连和诃子作用后大肠杆菌丢失2~3个耐药基因,并且在中药作用后大肠杆菌恢复了对头孢拉定等抗菌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5味中药对貉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并且具有消除耐药基因和逆转耐药性的作用,其中效果较强的是五味子、诃子和秦皮,可作为抗菌药的替代品应用于貉养殖业,不仅对防治貉大肠杆菌病起到一定作用,同时也能降低貉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对解决貉养殖业的貉大肠杆菌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