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评价奶牛乳房炎多联菌苗对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的防治效果,构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小鼠模型,确定使试验小鼠100%发病的最小剂量。采用奶牛乳房炎多联菌苗免疫雌性小鼠,共免疫2次,首末免疫间隔14d,首免后第7天免疫组雌鼠与雄鼠合笼,分娩后第10天对免疫组雌鼠进行攻菌试验,24h后观察雌鼠体征和乳区外观变化,进行乳腺内细菌计数,测定发病率。结果表明,奶牛乳房炎多联菌苗免疫后可使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发病率降低83.3%。  相似文献   

2.
为研制用于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奶牛乳房炎的免疫疫苗,使用4株血清型为外膜多糖336型(336PS)、荚膜多糖5型(CP5)和荚膜多糖8型(CP8)强毒力金黄色葡萄球菌试制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价疫苗,并通过抗体水平监测、攻毒保护试验以及两个牧场的田间试验对免疫效果进行了评价。抗体水平监测显示,首免后30 d即可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二次免疫后有效抗体水平可持续到产后210 d;人工攻毒保护试验显示,疫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临床型乳房炎的保护率为89%;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保护率在75.2%~83.3%之间,对隐性乳房炎的保护率在49.9%~52.2%之间,免疫组日产奶量较对照组平均提高1.26 kg以上。上述结果表明,所试制的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泌乳牛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并提高产奶量。  相似文献   

3.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多发的一种疾病。该病不仅降低了奶牛产奶量和奶的品质,而且还影响奶牛发情和妊娠,病情严重者因产乳量明显减少或失去泌乳能力而被淘汰。因此,防治该病具有重要意义。1免疫防制1.1乳腺炎疫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奶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菌。目前研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苗或类毒素已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通过采集呼和浩特不同的地区的不同养殖模式(牧场、小区、奶站)的奶样,进行实验室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分析引起呼和浩特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病的主要致病菌,为针对性预防和治疗乳房炎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地区乳腺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以环境性病原微生物感染为辅。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乳腺炎仍是困扰呼市奶牛养殖业的主要问题,环境性病原菌感染引起的乳腺炎也是影响奶牛养殖的大难题。  相似文献   

5.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奶牛乳腺炎的主要传染性病原菌.本实验采用分子克隆及蛋白表达技术,成功的表达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纤维素结合蛋白A(FnBPA)D片段并对其免疫学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表达产物免疫实验动物后,获得较高效价的抗体.用制备血清进行吞噬调理试验,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等一系列试验,证明 抗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吞噬调理作用,也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的作用,这将为制备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素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对陕北白绒山羊和关中奶山羊乳房炎阳性率调查的基础上,以乳房炎山羊乳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制成二联灭活疫苗,对处于妊娠期的陕北白绒山羊进行免疫接种,观察制备的灭活疫苗对陕北白绒山羊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陕北白绒山羊乳房炎发病率(11.5%)显著低于关中奶山羊(66%),说明山羊乳房炎发病率受不同经济用途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免疫试验结果显示,免疫后14d和28d,免疫山羊抗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免疫前的水平(P<0.5),表明制备的乳房炎二联疫苗能有效激发山羊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刺激机体产生高水平的抗体,研究结果对不同品种山羊乳房炎的防控和乳房炎疫苗的研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开展兰州地区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及病原菌的调查研究,试验应用LMT诊断液对兰州地区4个中等规模奶牛场的344头泌乳牛的1 237个乳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测,并对临床型乳房炎乳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为58.43%,乳区阳性率为36.86%;临床型乳房炎的头发病率为5.52%,乳区发病率为2.91%;主要病原菌检出率为无乳链球菌30.0%、大肠杆菌27.1%、金黄色葡萄球菌21.4%。说明兰州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较高,病乳中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自制乳房炎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以乳房炎山羊乳中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为材料,经甲醛灭活后与铝胶盐-转移因子佐剂混合,制成奶山羊乳房炎二联灭活疫苗。对泌乳期奶山羊进行2次间隔为15 d的颈部皮下注射接种,每次剂量均为2 mL。在二免后第0、15、35、60天检测乳清和血清中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体效价,并统计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结果显示,两次免疫后奶山羊乳清和血清中的抗体效价均显著升高(P<0.05),在二免后第15天达到峰值,约为对照组抗体效价的32倍;隐性乳房炎检出率显著下降(P<0.01),由免疫前的50%,在二免后第35天下降到了6.25%。结果表明,制备的奶山羊乳房炎二联灭活疫苗不仅能刺激免疫羊产生较为强烈的体液免疫应答,而且对隐性乳房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腺炎是世界奶牛养殖业中发病率最高、流行最快、造成损失最大的疾病之一,引起奶牛乳腺炎的原因很复杂,但主要是病原菌的感染,能引起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有100多种,但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提高乳房炎多联苗免疫效果及评价疫苗免疫后的抗感染效果,试验从临床型乳房炎患牛奶样中分离、筛选出毒力及交叉免疫原性强的无乳链球菌(W271)、停乳链球菌(T253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J84184)3株优势血清型菌株,制备每剂量(5 mL)中含3种菌的抗原浓度分别为2.5×109CFU、5×109Cfu、1×1010CFU和2×1010CFU的4种氢氧化铝灭活多联苗,将每种疫苗于肩胛部肌肉免疫4头牛,每头牛免疫2次(0天和14天),每次5 mL,分别于免疫前后第28天采血,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免疫前后血清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免疫剂量与抗体效价具有显著相关性,随着菌苗中3种菌抗原浓度的增加,免疫后的3种菌血清抗体水平亦增加;用检验用的无乳链球菌(W117)、停乳链球菌(T103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J88014)进行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血清抗体效价与免疫攻毒保护效果具有显著相关性,当免疫后抗体水平达到免疫前的2倍以上时,免疫后的奶牛即具有较好的保护效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河北地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试验采用乳房炎体细胞数间接测定法(BMT)和细菌培养技术对河北地区6个牛场的720份奶样进行隐性乳房炎筛查和病原微生物诊断。结果表明:720份乳样中有182份为隐性乳房炎乳样,发病率为25.3%;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引起河北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的主要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大,为20.9%。  相似文献   

12.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随着奶牛产业的蓬勃发展,乳房炎已经成为制约该产业的瓶颈之一。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5个奶牛养殖场采集了1 000头荷斯坦奶牛共计3 991份奶样,对临床型和非临床型(隐性)乳房炎分别通过临床症状和兰州隐性乳房炎诊断液(LMT)进行诊断。结果显示:该地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18.20%,亚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36.50%,总阳性率54.70%,总阳性乳区率54.72%。从阳性奶样中分离纯化得到的主要病原菌为链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且在不同类型乳房炎中的分布情况不同,临床型中链球菌属最多(54.37%),亚临床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48.56%)。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治疗凉州区奶牛乳房炎的最佳药物应为喹诺酮类和庆大霉素类。  相似文献   

13.
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奶牛乳房炎是对世界奶牛业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疾病之一,它不仅直接导致乳品工业的经济损失,而且由于患乳房炎的奶牛其乳汁中经常含有大量的毒素、病原微生物以及治疗后残留的抗生素,使得该病日益引起公众的关注。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由于其极易产生耐药性,使得治疗变得相当困难,因此使用预防或治疗性疫苗防治乳房炎就成为首选。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上皮细胞的黏附和侵袭力被认为是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机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涉及到许多不同的毒力因子,如黏附素、荚膜、各种毒素和酶类等。研究表明,以这些毒力因子为靶位进行疫苗研究,可能是预防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前徐州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生范围广,发病率尤其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临床用药治疗效果不理想,严重制约了该地区奶业的健康发展。本试验通过SMT法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并对阳性乳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33.4%,乳区阳性率为17.97%;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头孢噻呋对3种菌株均高度敏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不同佐剂的奶牛乳房炎多联苗对小鼠免疫机能的影响,笔者将小白鼠分为3个组,每组30只,分别为蜂胶苗组、铝胶苗组和空白对照组。用制备的氢氧化铝胶和蜂胶2种乳房炎佐剂多联苗分别免疫小鼠,分别于免疫后的7、14、21、30和45 d采血,进行2种多联苗免疫后E-玫瑰花环率和淋巴细胞转化率测定。结果表明,蜂胶和铝胶2种佐剂苗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能显著提高小鼠的细胞免疫水平,2种苗的细胞免疫水平均在免疫后30 d左右达到最高峰(P<0.01),但在免疫后第30和45天时E-玫瑰花环率和淋巴细胞转化率,蜂胶苗组均极显著高于铝胶苗组(P<0.01),说明蜂胶佐剂比铝胶佐剂能更强地增强多联苗抗原对小鼠T细胞的致敏程度。该研究为进一步明确乳房炎多联苗免疫机制及筛选更好的免疫佐剂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一起群发性急性临床型奶牛乳房炎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致病性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乳房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混合感染引起,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小鼠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三株菌对兽医临床常用抗生素均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上海地区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型,本文采用ERIC-PCR分型方法,对从患有乳腺炎的奶牛乳汁中分离所得的7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基因分型。结果显示,7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可扩增出4~9条带,共分为4个聚类群,亲缘关系相同或相近的菌株占97.7%。发现在同一牛群中的分离株可以是相同的基因型,也可以存在不同的基因型,而不同牛群中的分离株也可属于同一基因型。但总的来说,上海地区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为同一基因型,在某个或某些牛群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优势基因型,而不同地区、不同环境和条件下同一种病原菌的基因型也存在一定差异,可能存在多个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型。  相似文献   

18.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乳房炎动物模型和系统性的乳房炎病理变化研究是深入研究乳房炎的基础。本研究以分娩后7~12 d的C57BL/6小鼠为模型动物,将从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乳汁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50μL(1×107CFU)或等量的无菌生理盐水通过乳导管将缓慢注入小鼠第4、5对乳腺,分别于感染后2、4、8、12、18、24、36、48、60 h和72 h处死小鼠,对乳腺的病理变化进行了系统性的观察。结果显示,对照小鼠乳腺结构完整,连接紧密,腺泡腔充满乳汁,而试验组小鼠2 h即有免疫细胞出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乳腺内的免疫细胞数量逐渐增加,60 h时小鼠乳腺组织开始脂肪化退变。本研究结果,对奶牛乳房炎乳腺病理变化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也为进一步进行乳腺免疫机制研究奠定了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奶牛乳腺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影响奶牛业发展的重要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奶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至今还没有有效的方法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乳腺炎.虽然已经研制了许多金黄色葡萄球茵疫苗,但是试验表明,这些疫苗的免疫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仍将继续搜索有效疫苗.目前,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成为研究热点,研究集中在金黄色葡萄球茵的表面抗原上.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茵分泌的免疫原性蛋白而制成的疫苗可能具有高免疫效力,这些抗原将成为高效疫苗的候选者.同时,应用低毒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突变株,也可能成为预防乳房炎的一种新工具.  相似文献   

20.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奶牛泌乳量和奶品质,增加奶牛淘汰率。饲养条件、环境因素及病原菌等都可诱发奶牛乳房炎,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导致的奶牛乳房炎最难治愈。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具有高致病性、高耐药性且能通过自身分泌的酶、毒力因子介导免疫逃避作用的致病菌,其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可导致长期慢性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笔者首先从奶牛乳腺免疫防御方面揭示奶牛乳腺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入侵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免疫防御手段;其次从金黄色葡萄球菌依靠自身表达的毒力因子、生物膜、表面蛋白及进化过程中产生小菌落变种、持留菌等不断增强其致病性和高耐药性方面进行阐述,揭示金黄色葡萄球菌高致病性和高耐药性的原因,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奶牛乳房炎难以治愈的原因;最后进一步阐明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如何在宿主强大的免疫防御作用下存活,以及通过荚膜多糖和纤维连接蛋白在乳腺定植并逃避吞噬,分泌中性粒细胞丝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葡萄球菌蛋白A、产生细胞外囊泡等毒力因子逃避机体的免疫吞噬作用,揭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高度环境适应力及众多免疫逃避手段。笔者从以上三方面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