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肠杆菌是引起猪、牛、羊腹泻常见的病原菌之一。特别是由毒素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毒素原性大肠杆菌(ETEC)产生两种肠毒素:即耐热肠毒素(ST)和不耐热肠毒素(LT)。ST是小分子的无抗原性毒素。而LT除在理化性质上与霍乱毒素(CT)相似  相似文献   

2.
猪源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一般具有产生耐热性肠毒素(ST),不耐热性肠毒素(LT)和菌体表面抗原如K_(88)等。肠毒素直接侵犯肠粘膜细胞,形成水泻,K_(88)抗原则使病菌粘着于小肠前段粘膜绒  相似文献   

3.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主要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包 括黏附素,肠毒素,水肿病毒素,内毒素,溶血 素以及EatA。其中黏附素和肠毒素无论是 从发病学还是免疫学角度来讲,都扮演着很 重要的角色。猪源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的黏 附素抗原主要有K88(F4),K99(F5),987P (F8)和F41,肠毒素包括耐热肠毒素与不耐 热肠毒素。  相似文献   

4.
正仔猪水肿病又称猪大肠杆菌性病毒血症,大肠杆菌抗原主要分为三种,分别为H抗原、O抗原和K抗原。大肠杆菌的血清型种类很多,但可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不多。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会导致人和幼畜腹泻。大肠杆菌大多数是没有致病性的,但一定条件下可导致大肠杆菌病(Colibacilosis)。少数大肠杆菌与人和动物的大肠杆菌密切相关,把它们称为病原性大肠杆菌。该病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多为散发,传染性不强。仔猪、保育猪、育肥猪和种猪均易发生本  相似文献   

5.
肠病原性大肠杆菌是仔猪黄痢和白痢的病因之一。1980年我们通过肠毒素测定,业已证实致病性大肠杆菌在我省猪群中的存在。本文报道大肠杆菌中具有K_(88)、K_(99)的O_9、O_6、O_(149)菌株,是我省仔猪黄痢和白痢的主要致病菌群。  相似文献   

6.
某些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可致仔猪黄痢病,危害养猪业。猪源性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有两种致病因子,其一为肠毒素,其二为粘附因子(即纤毛抗原)。后者有K_(88)、K_(66)、987P和F_(41)四个血清型,但以K_(88)纤毛抗原产生菌居多。现已知道K_(88)基因和肠毒素基  相似文献   

7.
抗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中药方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毒素是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在体内或体外生长时产生并分泌到胞外的一种蛋白质性毒素,按其对热的耐受性还可分为热敏感肠毒素(LT)和热稳定肠毒素(ST) .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ST)由分子量不足5 000的多肽组成,无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8.
猪大肠杆菌病 猪大肠杆菌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其主要通过菌毛黏附素牢牢地黏附在仔猪黏膜表面,并产生肠毒素,继而破坏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正常的吸收和排泄的动态平衡,使肠管中的液体蓄积而导致腹泻.大肠杆菌是猪消化道内的常在菌,自出生至断乳均可引起发病.但因仔猪的生长期和病原菌血清型不同,其引起腹泻症状有2种  相似文献   

9.
定居在人和幼畜小肠的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enterotoxin),是引起腹泻的直接原因。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二种肠毒素,一种是热稳定肠毒素(Heat-Stable enterotoxin—ST),另一种是热敏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在产肠毒素的菌株中,有的菌株只产  相似文献   

10.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主要致病因子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腹泻是畜牧业养殖的主要问题之一,每年在世界范围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escherichia coli,ETEC)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1〕。肠毒素大肠杆菌致病因子包括:粘附素(adhesion)、肠毒素(Enterotoxins)、水肿病毒素(edema disease princ  相似文献   

11.
致病性大肠杆菌能产生一种或多种肠毒素,称为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ETEC是导致人畜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借助于所产生的菌毛抗原黏附于动物小肠粘膜定居并产生作用于肠壁的外毒素称为肠毒素。主要有两类肠毒素:一类是不耐热性肠毒素,即热敏感性肠毒素(LT);另一类是耐热性肠毒素,即热稳定性肠毒素(ST)。仔猪的黄、白痢,牦牛的腹泻症及人的旅游者腹泻病通常是由毒素型  相似文献   

12.
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的结构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引起人和动物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其危害在发展中国家尤其突出.引起腹泻的根本因素是ETEC分泌的耐热肠毒素(Heat-stable enterotoxin,ST)及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现已清楚,ST单独或联合LT即可引起重症腹泻[1].LT是一种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在人源菌株与猪源菌株高度同源,免疫原性好,已研究得比较深入.ST为小分子肽,免疫原性很弱或缺少,对其研究颇受重视.  相似文献   

13.
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是由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引起的哺乳仔猪急性肠道传染病,现已证实大肠杆菌的粘附因子和肠毒素是引起新生仔猪肠毒素性腹泻的关键因素,。用含有粘附因子和肠毒素的疫苗免疫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们通过应用大肠杆菌多价苗,分别给孕母猪和初生仔猪注射,旨在比较两种疫苗使用方式哪种兔疫效果更好。现将试验过程介绍如下。1.材料和方法:试验时间为1998年4月中旬至1998年11月中旬。试验用猪为吉林省农校神内猪场40头母猪及所产的313头仔猪。试验药物为:①仔猪大肠埃希氏菌三价灭活疫苗,批号9704,农…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调查浙江省猪源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和毒力基因特征。采用标准细菌学方法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2014-2021年共分离到137个携带ETEC黏附素或肠毒素基因的大肠杆菌菌株,其中禁抗后平均每年分离到的菌株数量是禁抗前的2倍。肠毒素基因检测结果表明,STb (129/137,94.2%)最常见,其次是STa (64/137,46.7%)和LT (62/137,45.3%);黏附素基因以F18 (56/137,40.9%)最占优势,其次为K88 (28/137,20.4%),未检测到K99和987P及F41等黏附素。上述137个临床分离株中共检测到16种不同的毒力因子模式,平均每8.6个菌株产生一种不同的毒力因子模式;其中39.4%的菌株仅携带肠毒素基因,检测不到经典的黏附素基因,而1.5%的菌株则与之相反。共有81株菌同时检测到肠毒素和黏附素基因,占检出总数的59.1%。在所有被检测的生长阶段,肠毒素STb均为检出率最高的肠毒素,且随着日龄增加检出率逐渐降低。黏附素F18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检出率不断提高;K88黏附素在各...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06,(1)
新生仔猪腹泻可由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传染性胃肠炎(TGE)病毒、猪流行性腹泻(PED)病毒、A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等引起,7日龄至断奶前仔猪的腹泻有时还可由轮状病毒和猪等孢子球虫(球虫病)引起(图1)。1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1.1病原ETEC是新生仔猪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之一。该菌引起疾病(仔猪黄痢)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细菌在小肠内吸附、增殖和定植以及产生肠毒素的能力。ETEC可产生热敏感肠毒素(LT)和/或两种热稳定毒素(STa和STb)。产LT菌株可引起严重急性腹泻和高死亡率,而产ST菌株则引起温和型的腹泻,其死亡率较低。定植因子又称…  相似文献   

16.
细菌性腹泻细菌性腹泻的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大肠杆菌病 猪大肠杆菌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其主要通过菌毛黏附素牢牢地黏附在仔猪黏膜表面,并产生肠毒素,继而破坏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正常的吸收和排泄的动态平衡,使肠管中的液体蓄积而导致腹泻.大肠杆菌是猪消化道内的常在菌,自出生至断乳均可引起发病.但因仔猪的生长期和病原菌血清型不同,其引起腹泻症状有2种  相似文献   

17.
<正>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可引起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等多种大肠杆菌病,是初生仔猪和断奶仔猪腹泻的常见和重要的病原菌,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徐州地区猪大肠杆菌目前流行的主要血清型及耐药情况,2012—2013年,采集了徐州市11个县(区)30多个猪场发病猪的直肠拭子、肠系膜淋巴结等样品,进行大肠杆菌的细菌分离、血清型鉴定及耐药性检测,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以防控该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预防幼畜大肠杆菌性腹泻双价基因工程菌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引起新生幼畜(仔猪、犊牛、羔羊等)腹泻在国内外都很普遍,是导致幼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ETEC具有两类致病因子:一种为肠毒素,即不耐热性肠毒素(LT)和耐热性肠毒素(ST)。另一种为粘着素(定居因子),已知的粘着素抗原有K88、K99、987P、F41和F42等。ETEC借助这些粘着素定居于肠道粘膜的上皮细胞上,在那里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肠毒素,导致幼畜发病。据国内统计资料表明,幼畜大肠杆菌性腹泻在腹泻中的比例,猪为35%,牛为26%,羊为17%,其死亡率在10~30%左右,流行面广,死亡率高,即便幸免于死的幼畜亦常生长滞缓,难以育肥,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对家畜饲养业危害甚大。加上近几年抗药菌株大量增加,致使治  相似文献   

19.
肠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E.co1i)的粘附因子K_(99)抗原,是一种易热蛋白质,从形态上看是一种纤毛结构,这种纤毛可以粘附于小肠上皮细胞,使细菌在小肠中聚集产生肠毒素而致病。这种纤毛的致病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兽医研究方面,现已发现猪的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带有K_(88)、K_(99)和987P三种纤毛抗原,在引起新生仔猪腹泻  相似文献   

20.
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一种或多种肠毒素称为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ETEC是引起幼畜腹泻的重要病原菌。ETEC能借助于所产生的菌毛抗原粘附于动物小肠黏膜。定居并产生作用于肠壁的外毒素,称为肠毒素。主要有两类肠毒素:一类是不耐热性肠毒素即热敏感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