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合理的留果量是提高果实质量的重要途径。以一窝蜂杏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留果量(果间距3~5 cm、5 cm和10 cm)对杏扁质量(纵径、横径、侧径、单核重、单仁重)及翌年花芽质量(花芽、花瓣和雌蕊重量,雌蕊败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果处理增大了杏扁果实的纵径、横径和侧径,提高了单核重、单仁重以及翌年花芽、花瓣和雌蕊的重量,降低了雌蕊败育率,但不同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降低了单株产量和经济效益,其中果间距为3~5 cm时与CK差异不显著。认为一窝蜂杏较适宜的留果间距为3~5 cm。  相似文献   

2.
不同留果量对大丰杏果实裂果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丰杏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疏果处理对果实裂果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果间距的增大,大丰杏果实的裂果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不疏果处理(对照)的裂果率最低。此外,疏果处理可显著提高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VC含量,降低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和钙含量。  相似文献   

3.
合理负载是改善果实品质的重要途径。以生产上的主栽杏品种金太阳杏为试材,以不疏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负载量(果间距5 cm、10 cm、15 cm和20 cm)对翌年花器官质量(花芽、花瓣和雌蕊重量,花瓣大小,雌蕊败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果可以显著提高单花芽、单花瓣和单雌蕊的重量以及雌蕊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花芽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雌蕊败育率。生产上,金太阳杏疏果间距保持在15~20 cm,对提高翌年杏花器官质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疏果和套袋是果树生产中提高果实品质常用的农艺措施,蓝莓疏果和套袋技术研究目前未见报道.为探究疏果与套袋对蓝莓果实生长及品质是否有促进作用,以南方广泛推广的南高丛品种密斯提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程度疏果及是否套袋对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果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单果重、硬度、纵径、横径,同时提升了果实的内在品质.疏果率为40%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花青素含量最高;疏果率为60%时,果实糖酸比和Vc含量最高.套袋处理对果实单果重、果实纵径、横径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果实硬度.套袋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糖酸比显著提高,可滴定酸含量和Vc含量降低,但果袋高温导致日灼果和烫伤果等问题.综合考虑蓝莓果实品质评价指标,以40%疏果率和不套袋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疏果对红地球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单穗留60、80和100粒果不同的疏果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粒大小、果形指数、果穗性状和等级果率等相关品质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0和80粒处理对提高单果质量作用效果极为显著。3种处理都能显著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0粒效果最为显著。3种处理均能促进果实生长,增大了果个,纵径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2 %、8 %、4 %,横径分别增加了4.4 %、6 %、2.4 %。果穗的形状和紧密度以80粒留果量为适中。留果量与红地球葡萄果形指数、果实着色和等级果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不同留果量对杏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产中主栽品种金太阳杏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疏果处理,研究其与果实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从而找出保持较高经济效益的最适宜的留果量。试验结果表明,普通园盛果期金太阳杏合理的果间距为5~10 cm;而观光采摘园由于顾客需求的果实品质较高,因此一般果间距控制在15~20 cm。  相似文献   

7.
叶面喷施海藻磷钾肥对金斗香番石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金斗香番石榴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等单位选育的番石榴新品种,通过叶面喷施海藻磷钾肥对其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为提高金斗香番石榴正造果的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斗香番石榴为试验材料,对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海藻磷钾肥,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喷施处理后,统计产量,测定果实质量、横径、纵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总糖和蔗糖含量。【结果】海藻磷钾肥可明显促进金斗香番石榴果实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海藻磷钾肥浓度为1 500倍液时,单果重、果实横径、纵径分别为126.35 g、5.49 cm、5.83 cm,较对照分别增加39.81%、14.85%和14.99%;产量较对照增加35.75%;同时也明显提高了果实品质,Vc、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蔗糖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20.1%、39.4%、64.3%和72.7%;可滴定酸含量降低14.2%。【结论】叶面喷施海藻磷钾肥提高了金斗香番石榴正造果的单果重、横径和纵径,同时也提高了果实的Vc、可溶性固形物、糖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选用海藻磷钾肥1 500倍液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不同花粉供体对贵长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猕猴桃高效授粉和品质提升提供依据。【方法】在贵州省修文县精品猕猴桃试验园,在开花期选用17个花粉供体(d-1~d-17)对贵长猕猴桃雌株进行授粉,花后统计坐果率;果实成熟采收后对果实单果重、纵径、横径、侧径、干物质、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色泽、风味及可溶性糖、总酸、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经不同花粉供体处理后,贵长猕猴桃坐果率以d-4处理最高,达98.5%;就贵长猕猴桃果实品质性状而言,d-3处理单果重达90.89 g,d-11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26%、果实横径48.63 mm、侧径40.10 mm,d-6处理果实纵径76.98 mm,d-10处理果形指数1.74,d-15处理果实硬度1.51 kg/cm2,d-16处理果实色差45.37,d-5处理果实色泽比-0.57、色度角119.36°、可溶性糖含量12.79%,d-1处理果实总酸含量1.11%、糖酸比10.19,d-12处理果实维生素C含量101.78 mg/100 g,以上性状各处理显著优于其他花粉供体授粉处理(P0.05,下同)。但不同花粉供体对贵长猕猴桃果实的干物质含量、横侧比、果肉颜色、果皮剥离难易程度、果实风味、果实质地及中柱软硬等影响不显著(P0.05)。贵长猕猴桃关键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与纵径、横径和侧径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横侧比显著负相关,色泽比与色度角、硬度极显著负相关,色度角与硬度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糖酸比极显著正相关,总酸与糖酸比显著负相关。综合考虑坐果率、单果重、侧/横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色度角、总糖、总酸、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等贵长猕猴桃关键指标,以d-5花粉供体授粉表现最佳。【结论】花粉供体对贵长猕猴桃品质关键指标影响显著,不同花粉供体影响不同,在生产上应慎重选择。d-5花粉供体授粉果实适宜作为贵长猕猴桃的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调查遮阳网颜色和设置高度对‘金菠萝’日灼率的影响,以0、20和40 cm高度(离植株顶部距离)的黑网、绿网、蓝网3种颜色的遮阳网,对‘金菠萝’进行遮光处理,测定‘金菠萝’的产量、单果重、可食率、外观性状和主要内在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采用高度20 cm的蓝色遮阳网防菠萝日灼效果优于其他处理,且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高度40 cm的蓝网处理菠萝果实VC含量最高;高度20 cm的绿网覆盖的菠萝单果重最大,果实纵径、横径、果眼数、果形指数和果实硬度最高,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可食率也优于其他处理。由此表明,在菠萝的栽培生产中,选择蓝色或绿色遮阳网能有效提高菠萝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以大果黄菇娘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磷酸二氢钾喷施浓度对其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可以促进菇娘生长、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等指标的提高。4个处理中,以0.1%磷酸二氢钾处理的菇娘茎粗、单株收果数最大;0.3%磷酸二氢钾处理的果实横径、抗坏血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大于其他处理;0.5%磷酸二氢钾处理的折合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果实纵径均最高。  相似文献   

11.
控释肥与水分耦合对红丽海棠品质及树体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丽海棠为试验材料,研究控释肥与水分耦合对其生长指标(新梢长度、叶片面积、干径)、花朵中的花色苷含量、果实品质指标(横径、纵径、果柄长、单果重、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叶片中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膜水肥耦合能够明显促进红丽海棠的生长,增加花朵中的花色苷含量、提高果实品质以及叶片中的氮、磷、钾含量,而包膜控释肥与适量的水分协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爱媛28’橘橙是杂交柑橘品种(Citrus nanko × C. amakusa),因其优良的果实品质,受到人们的青睐。疏果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提高果实品质的技术,不仅能使果实体积明显增大,而且还能够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是,疏果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具体机制仍然不清楚。目的 本研究以枳(Poncirus trifoliata)为基砧、椪柑(Citrus reticulata)为中间砧的4年生‘爱媛28’橘橙作为试验材料,探索疏果影响果实糖酸含量变化的具体机制。 方法 在‘爱媛28’果实幼果期进行疏果,每隔半个月左右测定疏果果实与未疏果果实的横纵茎,采样并测量单果重与糖酸含量,选择糖酸含量差异明显的时期测定糖酸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及其对应编码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疏果显著增加‘爱媛28’果实在生长中后期的横纵茎和单果重,显著加快果实柠檬酸含量的降解速度,但并未影响果实成熟时最终的柠檬酸含量;显著增加了果实的葡萄糖和蔗糖含量,但对果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疏果显著增强蔗糖代谢过程中的蔗糖合成酶SSⅡ(合成方向)、蔗糖合成酶SSⅠ(分解方向)、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柠檬酸分解代谢过程中的胞质顺乌头酸酶(Cyt-ACO)、胞浆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疏果显著促进蔗糖代谢过程中CitSS3在早期的相对表达量和CitSPSs在所有时期的相对表达量,以及柠檬酸分解代谢过程中CitACO3CitNADP-IDH1CitACLα1/βCitGAD1CitGSs在早中期的相对表达量。结论 人工疏果主要通过增强蔗糖合成代谢过程中蔗糖磷酸合成酶的酶活来促进果实可溶性糖的积累,提高柠檬酸分解代谢过程中相关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水平,加快柠檬酸降解,从而在提升果实品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连木果实生长动态及内含物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黄连木果实生长动态及内含物积累规律,以便制定合理栽培措施,提高黄连木种子产量和质量,以黄连木(Pistacia chinesis Bunge)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黄连木果实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的生长动态及可溶性糖、淀粉、总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脂肪等内含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黄连木果实发育过程中千粒重呈"双S"...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沿海地区避雨棚栽培对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王健  谷纬  朱芙蓉 《现代农业科技》2012,(4):140-141,144
以维多利亚、白罗莎里奥、魏可为研究对象,研究避雨栽培对葡萄品质的影响。以露地栽培为对照,测定葡萄的粒重、横纵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含糖量、维生素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的粒重、横纵径显著优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条件下3个葡萄品种的含糖量略低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含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避雨棚栽培可提高葡萄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以鲁星油桃和春雪桃为试材,采用果园覆膜处理研究其对果实品质和糖酸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鲁星的果实单果重、纵径、横径、侧径、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较对照均显著升高,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覆膜处理对春雪果实的影响趋势与鲁星类似,但程度较小,各项指标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在鲁星和春雪果实中分别检测到4种糖组分:葡萄糖、果糖、蔗糖和山梨醇;3种有机酸组分:苹果酸、柠檬酸和琥珀酸。2个品种糖酸组分均以蔗糖和苹果酸含量最高。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较高是造成鲁星果实酸含量显著高于春雪果实的主要原因。覆膜鲁星和春雪果实蔗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苹果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6.
以‘无核1号’君迁子为样品,以有核君迁子作为对照,研究无核君迁子果实品质及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可为君迁子果实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无核君迁子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果实颜色不断加深,糖含量不断积累,酸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单宁逐渐降至可食用阈值以下;与有核君迁子相比,果实成熟后可溶性单宁和酸含量较低,可溶性糖和黄酮含量较高,糖酸比高达136.36,为有核君迁子的2.9倍;鲜果重、横径、纵径均与不溶性单宁和糖酸比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黄酮、可滴定酸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果实12个品质指标可以缩减为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0.56%。与有核君迁子相比,无核君迁子无核或少核,果实成熟后呈黑色,糖、糖酸比和黄酮含量高,可溶性单宁和酸含量低,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俱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系统研究北京地区主栽鲜食枣品种的果实品质,对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营养组分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方法】以6个北京地区主栽鲜食枣品种为试材,用《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范·枣》(NY/T2326-2013)中的方法测定果实外观品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蒽酮比色法测定总糖含量,NaOH中和滴定法测定总酸含量,高效液相色谱仪测糖组分和有机酸成分。【结果】6个枣品种的果实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果实形状、果皮颜色、果肉颜色、果形指数差异明显。红螺脆枣的果个最大,果实纵径45.15mm,横径29.55mm,单果重最高,单果重18.94g。总糖含量、糖酸比、Vc含量差异明显,蜂蜜罐枣的含糖量最高,总糖含量37.15%,糖酸比最高,糖酸比值464.38。鸡心脆枣和郎家园枣每100g果肉中Vc含量分别为618.43mg和604.36mg。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且均以蔗糖含量最高;有机酸组分有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琥珀酸,苹果酸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张家口坝上错季草莓果实发育规律的研究,为制定草莓错季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坝上地区错季草莓果实纵、横径生长曲线为单S型;有机酸含量前期增加缓慢,中期增加较快,成熟前又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呈上升趋势,近成熟时达最高;同一品种,不同时期采收的果实品质不同,9月采摘的品种‘卢比’(Ruby)果实可溶性糖含量达14.6%,糖酸比达到15.73,风味极佳。  相似文献   

19.
庞观胜  袁晓丽  杜丽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196-6196,6212
[目的]研究果实发育前期喷施低浓度乙烯利对菠萝[Ananas comosus(L.)Merr.]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方法]每株叶面喷施40μg/L乙烯利溶液,测量菠萝果实的单果重、横径、纵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结果]在花后喷施40μg/L乙烯利溶液,对果实的纵径、横径、单果重、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可滴定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科学合理地使用乙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