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于2015—2016年,在陕西汉中市开展了小麦病虫害自然危害损失率测定。试验研究表明,2015、2016年汉中小麦病虫害综合自然危害损失率分别为20.19%、20.56%;其中,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的自然危害损失比重及危害损失率较高。专业化防治区病虫害综合防效在各试验区中最高,2015、2016年的病虫综合防效分别为85.30%和83.51%。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水稻主要病虫综合危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2010~2012年在合浦县采取7个不同防控病虫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以及运用不同方法测算各处理水稻产量损失。结果表明:不同的试验处理对水稻产量具有很大的影响,以完全不防治损失最大,平均损失率为40.8%~74.4%;以科学综合防治损失最小,平均损失率为2.2%~3.8%;其他处理因不同年度间病虫发生程度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农民习惯防治区的平均损失率为13.3%~20.2%;防虫不防病区平均损失率为31.2%~52.9%;防病不防虫区平均损失率为15.3%~59.1%;不防稻飞虱区平均损失率为12.6%~49.9%。病虫防治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以科学综合防治效益最大,为426.6元~1013.8元/666.7㎡,其他处理因不同年度间病虫发生程度有很大的差异,病虫发生越重,病虫防治挽回的损失越大,效益越高。  相似文献   

3.
2016年云南昭通苹果病虫危害损失评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云南昭通苹果主产区开展病虫危害损失测定试验,明确了试验区内苹果褐斑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金纹细蛾、蚜虫、害螨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并计算出各病虫害的自然危害损失率分别是23.6%、21.5%、3.37%、6.53%、3.03%、1.47%.结合收获期产量分级测定结果,综合防治区的产值在各试验区中最高,据此估算自防区、防病区、防虫区、非防区较综防区的综合病虫危害损失率分别为19.60%、19.36%、38.77%、69.09%.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的农作物病虫5级自然损失率大多在15%~45%之间,客观证实了不同病虫发生级别相同时自然危害损失率之间存在差异。一方面病虫发生量与其自然危害损失率之间理论上为逻辑斯蒂曲线关系,另一方面病虫发生级别的判定存在着人为的经验感知比较,加之病虫5级自然损失率一般低于50%,为统一简化关系且便于计算,我们将病虫1~5级相邻发生级别间自然危害损失率近似确定为倍率指数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设立病虫防治区与不防区进行对比试验,表明不防治病虫时,其籽棉产量每667m2可损失118.66kg,损失率44.69%,防治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6.
中稻主要病虫为害损失和防治效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病虫害偏重发生年份,在病虫害基本控制的常规防治区稻谷单产达611.2 kg/667m2情况下,完全未打药防治区病虫为害损失稻谷245.4 kg/667m2,损失率40.15%.单种病虫不防治区,稻飞虱、纹枯病、稻纵卷叶螟、螟虫未防治的损失率分别为28.88%、27.49%、15.31%和7.33%.由此可见,在水稻生产中,加强病虫害监测,科学指导农民防治病虫害,是减少粮食损失,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过去统计水稻病虫混合危害造成的损失,都是把单虫单病造成的损失简单地相加.实际上水稻病虫混合会危害时造成的损失相互之间是有干扰的,这样的统计方法势必造成较大的误差.本文利用F.C.T(Fuzzy Contingency Tably)综合评判水稻病虫混合危害时造成的综合损失率,结果历史拟合率达100% .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吉安市的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程度首先取决于迁入蛾量,其次是发生期的降雨和温湿度。2008年年初冰冻雪灾对越冬地的稻纵卷叶螟有打击作用,2008-2009年迁入的蛾量大大少于2007年,发生危毒也轻于2007年。另外,水稻主要病虫防治与不防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005-2009年稻纵卷叶螟危害水稻平均损失率14.04%,早稻平均15.42%,晚稻平均12.66%,重发时损失率超过20%。  相似文献   

9.
感想和祝愿     
这次“全国农作物病虫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学术讨论会”开的是成功的。病虫综合防治新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考虑,要求将病虫发生数量控制在造成经济损失水平以下。绝非“有虫必治。”显然,通过对农作物病虫危害造成农产品量和质的损失精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作者进行了水稻用药减量控害增产技术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40%防治二化螟示范试验,示范区达到减少农药用量15%,水稻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水稻产量增加5%~10%。  相似文献   

11.
系统地研究了中华稻蝗发生动态与危害损失。结果表明,中华稻蝗在浙江年发生1代,主要危害早稻和早播单季晚稻。水稻分蘖期接入虫量10~50头/m2,叶被害率为52.61%~78.81%,叶被害指数为14.51~25.00,产量损失率为2.31%~27.42%,孕穗至破口期接入虫量1~17头/m2,叶被害率为56.63%~88.00%,叶被害指数为14.69~31.32,产量损失率为1.28%~32.74%,随着虫口密度增加,危害程度上升,产量损失率加大,两者具有密切相关性,建立了危害损失关系式。水稻叶片受害、光合能力减弱、幼穗分化不良、实粒减少、秕谷增加和粒重下降是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模拟测试表明,随着水稻受害生育期推迟损失增大,且分蘖期危害具有一定的补偿能力。在现有生产条件下,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为2.5%~3.0%;2~3龄蝗蝻为防治适期,氟虫腈、三唑磷等有较好防治效果。提出水稻分蘖期和孕穗至破口期防治指标分别为10头/m2和5头/m2。  相似文献   

12.
2012—2013年,在全国11个省(自治区)对2574户农户开展了害鼠对储粮危害及其防治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主要粮食仓储期间鼠类造成的危害损失率为1.14%。其中,海南省的损失率最高,户均达2.93%,山西和四川的损失率都超过2%;堆放方式仓储的粮食鼠害损失率最高达5.51%,简易粮仓为3.79%,专用粮仓损失率为1.08%,其他方式储粮损失率1.49%;农户对害鼠的防治户年均投入为34.37元。我国需切实组织推进防鼠粮仓使用及储粮区域的科学灭鼠研究与示范。  相似文献   

13.
(一)我省,由于气候适宜,耕作栽培制度复杂,病虫发生种类繁多,仅水稻就有180余种,其中害虫150余种,病害30余种,棉花病虫150多种,其中害虫130余种,病害20余种。所以,历年来,主要作物的主要病虫,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水稻因各种病虫综合危害的产量损失,经我省1980—1982年3年,计183丘,225.271亩,分未施药对照和施药防治稻田对产量影响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4.
正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预计2016年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将明显重于常年。3月下旬开始,多种病虫相继发生,逐步进入危害阶段。为打好防控战役,实现"虫口夺粮",农业部启动了2016年防病治虫夺丰收行动。要求各地坚持分类指导、科学防控原则,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关键环节,大规模推进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科学用药,力争实现病虫综合防治、农药减量增效,小麦、水稻、玉米重大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马铃薯晚  相似文献   

15.
百合主要病虫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合原产于东亚,在欧美各国作为花卉栽培,我国则采收鳞茎作为食用作物栽培。百合病虫种类不多,但为害严重,重病年份损失率达30%~60%。为作好百合病虫防治,我们于1993~1998年对邵东地区百合主要病虫作了种类初步调查、药剂防治试验、综合防治措施考察...  相似文献   

16.
铜仁地区豆野螟发生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野螟别名豇豆荚螟 (MarucatestulalisGeyer) ,俗称豇豆钻心虫。目前发现有 6种钻蛀性害虫危害豇豆 ,且以豆野螟危害重 ,损失率高 ,是豇豆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约占豇豆害虫种类 30 %~ 5 0 % ,常造成豇豆的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近几年来 ,随着蔬菜产业结构的调整 ,品种的调优补缺 ,大棚蔬菜业的迅猛发展 ,一大批春播、夏播和秋播豇豆基地的形成 ,大大丰富了城乡人民的菜篮子。同时由于种植方式的改变 ,病虫种类也相继发生变化 ,主要体现在 2个方面 :一是常发病虫继续危害 ,新的病虫不断出现。二是主要病虫变为次要病虫 ,次要病虫上升为主要…  相似文献   

17.
对2014—2016年东北三省水稻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特征、危害损失、变化趋势以及防控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负泥虫和稻秆潜蝇是目前东北地区最主要的病虫害。2014—2016年该地区水稻病虫草害的年均发生面积和防治面积分别是696.49万hm~2次和1 319.07万hm~2次,水稻病虫草害3年累计造成实际损失157.83万t,年均实际损失率是1.58%,防治后累计挽回损失911.13万t。目前主要的防治措施仍是化学防控,绿色防控还处于较薄弱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2006—2007年,在桃江县稻瘟病重发区应用超级杂交中稻主要病虫药剂防治新技术防治两优0293大田生育期主要病虫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防控超级杂交中稻主要病虫危害,对大部分病虫防效好于常规施药技术,且比常规施药技术减少农药用量42.38%~68.59%、增产2.46%~118.00%;其中施用52.5%丙环唑•三环唑悬乳剂处理对稻瘟病的防效高、增产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闽南菜田黄曲条跳甲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striolata)是闽南菜区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之一,成虫、幼虫均为害.为害损失最严重的蔬菜主要是白菜类,为害率高达100%,损失率35%~60%,甚至绝收;甘蓝、花椰菜发生相对较轻,主要在苗期为害.严重影响蔬菜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20.
广西200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实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200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总体为中等偏重程度发生,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为1552·8万hm2,防治面积为1 462·6万hm2,占发生面积的94·2%,经防治后挽回损失757·0万t,实际损失118·5万t。水稻病虫为偏重局部大发生,与上年持平,发生面积577·4万hm2,防治面积618·9万hm2,占发生面积的107·2%,经防治后挽回稻谷损失193·5万t,实际损失26·5万t。主要病虫是:稻瘟病、稻纹枯病、稻细菌性条斑病、稻飞虱、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瘿蚊等。玉米病虫为中等局部偏重,发生面积67·1万hm2,防治面积55·4万hm2,经防治后挽回损失13·2万t,实际损失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