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炔酰菌胺防治葡萄霜霉病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考察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不同剂量处理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发现在葡萄幼果期使用该药剂1 500~2 500倍液喷施1次,病指防效达76.30%~82.27%;在果实膨大期增施1次,病指防效达75.67%~84.26%。药后7~14 d药效稳定。  相似文献   

2.
探讨大黄素甲醚对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开展了0.05%大黄素甲醚悬浮剂对草莓、番茄、黄瓜、葡萄4种作物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药剂处理区病指是清水对照区病指的1/3~1/5,防效在70%~80%,可有效控制白粉病的危害。0.05%大黄素甲醚悬浮剂对草莓、番茄、黄瓜、葡萄4种作物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小麦白粉病流行频率增加、危害加重。本文对5种防治小麦白粉病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40g/L氯氟醚·吡唑酯EC(50mL/667m~2)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效果最好,防效高达99.01%,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除三唑酮外的三唑类单剂和复配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效果较好,防效为70%左右;三唑酮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差,仅50%左右。生产上要注意各类防治药剂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周高明 《植物保护》1985,11(5):42-42
目前,在药效试验中,一般以绝对防效或相对防效计算防病效果。绝对防效法计算简单,但不能反映病情的发展趋势,因而多用相对防效法计算效果,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计算保护型杀菌剂对病害的效果,对治疗剂其防效可能超过100%(原因是处理区药后病指比基数病指小,增长率为负数),在理论上就不可理解。1983年,采用粉锈宁防治小麦白粉病就出现  相似文献   

5.
为检验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以当地常用的防治药剂作为对照,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在2014年安徽庐江试验区小麦赤霉病流行较重的情况下,于小麦初花期施第1次药,7 d后施第2次药,至小麦赤霉病病情稳定时调查。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不同用量处理的病穗防效达65.49%~91.45%,病指防效达70.38%~92.66%。其中,600、750 mL/hm~2处理的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36%多·酮悬浮剂2 250 mL/hm~2处理和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600mL/hm~2处理。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处理的增产效果明显,增产率达27.83%~35.94%,高于对照药剂。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在小麦白粉病发生初期,分别使用20%三唑酮乳油、430g/L戊唑醇悬浮剂、5%己唑醇悬浮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0.5%大黄素甲醚水剂、1%蛇床子素水乳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共计7种不同类型的杀菌剂进行田间施药试验。喷药10d后调查各处理区发病情况,并于小麦成熟后测产。试验结果显示,供试杀菌剂中,以5%己唑醇悬浮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病指防效最高,达到98.95%,其处理区小麦增产率也最高,为20.79%;0.5%大黄素甲醚水剂和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效次之,分别为94.37%和93.57%;20%三唑酮乳油防效最差,但也达到85.55%。供试药剂均对小麦白粉病表现出较高防效。  相似文献   

7.
在种植小麦赤霉病高感品种襄麦1321的田间进行施药试验。调查5种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分别喷施1~4次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24h内降雨对氰烯菌酯的防效影响最大;咪鲜胺防效相对较差,不同施用次数的病指防效为42.51%~64.55%;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和氰烯菌酯施用3~4次的处理防效较高,病指防效均达70%以上;福美双的防效随施用次数增多而提高,施用4次的处理防效也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8.
田间试验表明,药后14d,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0g/L乳油对小麦白粉病防效达75.49%.增产效果达36.47%,优于常规药剂三唑酮处理;丙环唑250g/L乳油对小麦白粉病防效达64.53%.增产效果达27.30%,低于常规药剂三唑酮处理.  相似文献   

9.
初步研究了茉莉酸诱导对小麦苗抗病虫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麦在喷施茉莉酸后能够提高植株对麦长管蚜和小麦白粉病菌、小麦叶锈病菌的抵抗能力,可显著降低小麦白粉病、叶锈病的发病级别和病斑数量,对麦长管蚜则在体重和产仔数量上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麦病虫的控制效果达40%~60%。茉莉酸诱导小麦抗病虫性初步研究@尹姣$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  相似文献   

10.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化学防控一直是小麦主产区防控赤霉病的主要措施。为明确几种新型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和对小麦籽粒DON毒素含量的影响,于2018年进行了氰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单剂及其复配剂对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SC)1500 mL/hm^2处理对赤霉病病穗防效达92.40%,病指防效达93.20%,小麦籽粒DON毒素检出量较不用药对照降低80.38%;25%氰烯菌酯SC 2000 mL/hm^2处理对赤霉病的病穗防效达86.80%,病指防效达88.78%,小麦籽粒DON毒素检出量较不用药对照降低88.19%;48%氰烯·戊唑醇SC 900 mL/hm^2和40%丙硫·戊唑醇SC 60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分别为77.20%、78.00%,病指防效分别为80.27%和79.59%,对籽粒DON毒素检出量较不用药对照分别降低73.87%和81.42%。在小麦赤霉病较重发生的情况下,上述4种杀菌剂单剂或复配剂1次用药既能高效控制病情,又能有效控制小麦籽粒DON毒素不超标。本试验研究进一步阐明,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均能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并能有效降低小麦籽粒DON毒素含量;吡唑醚菌酯单剂及其复配剂虽然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和病指防效也较高,但控制小麦籽粒DON毒素含量效果相对较差。研究结果为小麦穗期赤霉病化学防控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30%爱苗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在2009年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30%爱苗乳油对水稻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效,以制剂量26mL/667m~2施药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达67%~87.3%,同时使水稻增产6%~25%。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得出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制剂用量50m L/667m2对水稻纹枯病病株防效达85.35%,病指防效达86.89%,增产率为16.44%。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药械+药剂组合对小麦赤霉病、叶锈病的防效,2020年在浙江省桐乡市的两个试验点开展了田间施药试验。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对赤霉病和叶锈病均具较高防效;肟菌·戊唑醇对叶锈病具较高防效;肟菌·戊唑醇、咪铜·氟环唑对赤霉病防效较高;四霉素对赤霉病的病穗防效与对照药剂多菌灵相近。在药械方面,使用植保无人机的效果更优,用水量少,作业效率高,以无人机喷施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250 g/L丙环唑乳油防治上述两病害效果均较好,适合在桐乡市小麦赤霉病、叶锈病共防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枯草芽孢杆菌对甜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控效果,以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为对照,在甜瓜白粉病初期喷施不同浓度的200亿个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调查应用效果发现,该枯草芽孢杆菌制剂与嘧菌酯防效相当。施药处理后14 d,200亿个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倍液和500倍液对甜瓜白粉病的防效分别达96.72%和81.40%;对甜瓜株高、叶面横径、叶面纵径、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和果实糖度指标的促生作用分别达24.28%~31.78%、36.85%~50.08%、42.42%~52.21%、61.14%~69.14%、39.58%~49.12%、23.29%~29.86%。  相似文献   

15.
75%肟菌·戊唑醇WG防治水稻穗瘟、纹枯病、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全生育期用药3次,每次每亩用药12g和15g 2种处理,对稻穗瘟防效分别达82.11%和84.47%,对纹枯病防效分别达93.86%和96.39%,对稻曲病防效分别达84.05%和91.61%,对水稻穗瘟、纹枯病、稻曲病综合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小麦品种多样性对白粉病及产量和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品种多样性控制小麦白粉病的效果以及对产量和蛋白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利用品种多样性控制白粉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采用SSR技术分析5个小麦品种的亲缘关系;2008年和2009年按组合所含品种数为2、3、4和5个进行组合,在田间种植混种组合和单播小区,人工接种白粉菌,比较各小区中小麦白粉病的AUDPC值、产量和蛋白质变化。结果表明,5个品种亲缘关系相对较近;2个品种混合时以抗感搭配较好,随着抗病品种比例增加控病效果增强;2008年混合种植中有防治效果的组合占54.55%,相对防效为10.02%~47.58%,2009年有防治效果的组合占23.08%,相对防效在1.85% 到18.96 % 之间;在适当的组合中,如京冬8号/轮选987、京双16/京411/京冬8号对小麦白粉病有控制效果,混种不会影响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当有大量能克服本地品种抗性的外来菌源时混合种植的控病效果降低。品种多样性可以用做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冬季用7.5%金马EW 60~100 m l/667m2,对看麦娘的株防效达96%以上,鲜重防效达98%以上,对野燕麦的株防效、鲜重防效均在98%以上。春季用7.5%金马60~80 m l/667m2,对看麦娘的株防效在93%以上,药后25 d的鲜重防效在80%左右。金马对小麦无不良影响,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几种药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2020年在宁波市镇海区单季晚稻上进行了5种药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噻唑锌悬浮剂115mL/667m2、40%春雷·噻唑锌悬浮剂115mL/667m2、20%噻菌铜悬浮剂200mL/667m2三个处理对水稻白叶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以40%噻唑锌悬浮剂防效最高,病指防效达77.7%,其次是40%春雷·噻唑锌和20%噻菌铜,病指防效分别为74.1%、69.6%。  相似文献   

19.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的结果表明:250g/L嘧菌酯SC、325g/L嘧菌酯·苯醚SC、250g/L嘧菌酯SC+43%戊唑醇SC、43%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30%嘧菌酯·咪鲜胺ME、25%咪鲜胺EC、42%咪鲜·甲硫灵WP对小麦赤霉病防效63.29%~79.1%,较CK增产18.6%~32.7%,赤霉病防效和增产效果均优于30%己唑醇SC、40%多·酮WP。小麦赤霉病适时预防是关键,在小麦齐穗至扬花达5%时施第一次药,间隔7d~10d施第二次药,药剂要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高效杀菌剂,研究了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10%氟硅唑微乳剂、20%丙环唑微乳剂、25%腈菌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5%嘧菌酯悬浮剂、62.25%锰锌·腈菌唑可湿性粉剂、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各自高、中、低浓度处理对河南新乡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效。整体上三唑酮对小麦白粉菌群体仍具较好防控效果。试验中该药剂处理也获得了最高的经济效益(产出/投入);锰锌·腈菌唑与腈菌唑的防效无明显差异,均低于其他药剂;而其他6种杀菌剂防效无明显差异。寡糖·链蛋白和三唑酮的高、低浓度处理药效呈显著差异,氟硅唑的高、中浓度处理药效均显著高于其低浓度处理,锰锌·腈菌唑高、中、低三浓度间防效呈显著性差异。产量分析显示,三唑酮处理区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