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与自然交配相比,猪人工授精技术应具有提高种公猪的利用率,减少饲养种公猪数量,能大量节省饲养管理费用,公母猪不直接接触,有利于防疫和减少疫病的传播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笔者根据几年在学院种猪场的生产实践,总结了提高种猪人工授精效果的几项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生猪饲养量接近4亿头。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人工授精不仅可以减少公猪的饲养头数,加大公猪的选择强度,充分发挥优秀公猪的遗传潜力,同时,通过人工授精还可以减少性传播疾病,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另外,人工授精技术  相似文献   

3.
杨永琼 《畜禽业》2008,(7):26-27
<正>1人工授精的主要优点1.1人工授精进行杂交改良,可以充分利用优良种公猪,减少种公猪的饲养数,节约饲料。从杂交优势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2引入新品种时可防止疾病传播。人工授  相似文献   

4.
鹤壁市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禽业》2014,(3)
<正>近几年来,鹤壁市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全市能繁母猪128 424头,人工授精20.692 3万胎次,人工授精覆盖率达到91.56%。1主要做法1.1指导发动猪人工授精技术是进行猪品种改良的最有效手段,可以加速品种更新和提高商品猪质量。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可以减少公猪的饲养数量,提高优秀公猪的配种效率,减少疾病的传播,提高猪场的繁殖效率,克服体格大  相似文献   

5.
母猪通过人工授精可有效的促进养猪业饲养模式的改变减少疾病传播和提高优良种猪的利用率,避免因个体差异耽误母猪配种及及早淘汰公猪。通过母猪人工授精对繁殖性能的研究,找到最佳输精时间,提高受胎率和产子数以及健子数。  相似文献   

6.
郭苓 《畜禽业》2013,(7):57-59
<正>宝应县年饲养能繁母猪2.5万头。2001年以来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大力推广生猪人工授精技术特别是仿生输精技术,生猪人工授精普及率达到90%以上,生猪人工授精受胎率从原来的54%提高到86%,窝均产仔10.8头,育肥到100kg比本交平均缩短了20d。生猪良补项目实行免费供精,社会劣质种公猪由于收费高而被自然淘汰,大中型养殖场停止了饲养种公猪  相似文献   

7.
吴建峰  李敏 《畜禽业》2008,(3):60-60
<正>人工授精技术的普及使养殖场中饲养公猪的数量在减少,而单头种公猪的作用在加大,从而对公猪的质量要求在增高。为了保证猪群的高生产性能,就需要定期引进外来血源,然而,新引进的公猪容易出现多种问题,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8.
猪人工授精技术的几个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养猪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已普便推广,尤其是集约化养猪场的推广与应用日益显示出它在降低公猪饲养成本、提高母猪繁殖力、减少疾病传播以及提高良种普及速度,进而提高良种进程等方面的作用。现大部分个体养猪户也摸索着开展简易的人工授精,但存在着授精效果差,母猪受孕率低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在操作过程中欠规范,下面就猪人工授精的几个重要环节作一简要介绍,供大家参考。1母猪的发情鉴定1.1试情公猪应选择行动缓慢、唾液分泌旺盛、性欲好的成熟老龄公猪(至少12月龄以上),平时不要与母猪…  相似文献   

9.
陈宽友  曹进 《畜禽业》2006,(12):16-17
养猪生产的工厂化、集约化和规模化.促进了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普遍应用.也把公猪的生产管理提高到一个重要位置。公猪饲养水平的高低。对猪场效益的突破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多方优化公猪的饲养管理意义很大。  相似文献   

10.
张登辉 《畜禽业》2007,(6):21-22
<正>猪的人工授精具有提高优良种公猪的利用率,减少种公猪饲养量,节省养猪成本;增加遗传性能优良的公猪的利用率,扩大良种覆盖面,加快猪的改良速度;克服时间和区域差异,可以异地配种,减少种猪生殖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的传播;提高母猪的受胎率;节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6,(3)
正俗话说"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种公猪的好坏,决定着猪场生产水平的高低,在实行常年产仔的情况下,如果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1头成年公猪每年可以繁殖上万头仔猪。1头母猪1年内最多繁殖20~30头仔猪,可见养好公猪在养猪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种公猪的饲养1.1种公猪的合理饲养为使公猪经常保持种用体况,体质结实,精力充沛,性欲旺盛,精液品质好,必须实行合理饲养。适宜的营养水平是符合公猪正常生理状况的,水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4,(5)
<正>猪人工授精技术是家畜人工授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广大基层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普及的程度,对发挥优秀种公猪的作用,不受地域限制,增加配种头数等取得了很好效果。但是,在人工授精的同时,也存在种公猪利用时间短的问题,笔者根据长期的工作经验,将影响种公猪利用而被迫淘汰的几种因素总结如下。1影响种公猪利用期短的几种因素1.1精子质量差的公猪经过精心选择,体型外貌都很优  相似文献   

13.
猪人工授精技术具有提高种公猪的利用率,减少疫病传播等很多优点。从1985年开始,辽宁省凌源市在三道河子等22个乡镇筹建猪人工授精站,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并实行送精到户,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从种公猪的保健、精液处理、运输、输精适宜时间的判定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得到了养猪户的认可,送精半径不断扩大.到2006年实现了猪人工授精统一供精.即网络化体系建设。猪网络化体系建设是个链条工程,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前功尽弃或事倍功半。现将保障猪人工授精网络体系建设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猪人工授精技术具有提高种公猪的利用率,减少疫病传播等很多优点。从1985年开始,辽宁省凌源市在三道河子等22个乡镇筹建猪人工授精站,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并实行送精到户,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从种公猪的保健、精液处理、运输、输精适宜时间的判定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得到了养猪户  相似文献   

15.
李连敏  裴爱民 《畜禽业》2006,(12):37-37
近年来.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养猪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已普便推广.尤其是集约化养猪场的推广与应用日益显示出它在降低公猪饲养成本、提高母猪繁殖力、减少疾病传播以及提高良种普及速度.进而提高良种进程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5,(9)
<正>人工授精开展多年以来,优势凸显,如减少疫病的传染和漫延,大大提高种公猪的利用效率,有利于生猪品种的改良等。下面主要谈一下影响母猪人工受孕率的几个关键点,供大家参考。1种公猪的精液要求必须保质保量,这是提高人工受精率前提。1.1种公猪必须是健康的,整体结构匀称,不能过肥,面相好,体格高大健壮,后退肉型好;睾丸发育良好,性机能旺盛,精液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7.
刘刚 《畜禽业》2006,(8):28-32
因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可节省5~10倍以上的公猪的饲养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栏舍的利用率;可以扩大的优良公猪的利用率,有利于优良基因迅速扩展到种群,加速猪群的改良,同时可以将优良公猪应用到商品群,防止本交的局限性;可以减少因本交而导致的生殖疾病的传播;保证了每头母猪配种所用精液的合格,提高了母猪的繁殖成绩;可解决育种需要,不必引入公猪所带来的成本及防疫风险,实现了异地交配;可避免公母猪体格差别太大而难以完成的配种任务;有利于大量母猪同期发情配种,适合于工厂化管理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各大中型养殖场及个体养殖户的欢迎和采用,但同时人工授精技术也有相对不足的一面,如公猪患有不良的隐性基因就会在种群迅速扩散;公猪如患有可能经精液传播的疾病如伪狂犬,猪瘟,非洲猪瘟,布氏杆菌等就会经精液迅速传播,人工授精技术人员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各个环节应严格的卫生操作等。生产中常因对精液的质量把关不严,不正确的输精操作过程使得各养猪场对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效果普遍不理想,有的甚至对实施人工授精技术以后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反而低于采用本交,使得部分养猪企业和个人最终又选择了采用本交。综其原因:对人工授精技术不足的一面应用的不够好,其主要表现在后备公猪的选留、公猪站的管理、精液生产的质量检控、人工授精设备及用品的管理与应用、输精技术及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就针对上述原因探讨如何加强人工授精站的管理及母猪输精管理来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  相似文献   

18.
周红军 《畜禽业》2012,(11):50-51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以种猪培育和商品猪生产为目的,而采用的简单、实用、有效提高猪的繁殖性能、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有减少公猪饲养量、提高优秀公猪配种效率、减少疾病传播和提高猪场繁殖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等优点,但也受到母猪生殖系统疾病发病高、受胎率低、产仔少等因素制约。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母猪人工授精失败的原因,提出处理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军  张良 《畜禽业》2007,(7):21-21
<正>猪的人工授精技术经过30年的推广应用,已经被广大养猪户所接受。送精到户不但方便了养猪户,节省了饲养种公猪的费用,减少疾病的传播,更重要的作用是加快了猪品种的改良。由此而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猪的人工授精技术目前已被广大技术员所掌握,并且已达到了熟练操作的程度,现仅就在猪人工授精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并值得注意的环节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种公猪死精症或无精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养猪配种实践中,不论是进行人工授精或者是自然本交交配,常常会发生种公猪死精症或无精从而导致受配母猪屡配不孕,不能按计划配种繁殖,不仅增加了种公猪和受配母猪的饲养成本,而且对保障当地养猪业的繁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