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如何提高母猪年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母猪的生产中,母猪年生产力的指标主要是指平均每头母猪一年所能提供断奶仔猪头数(母猪的实际繁殖力)与体重。虽然影响母猪年生产力的因素很多,但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增加母猪年产仔窝数;二是提高母猪平均窝断奶仔猪数和断奶体重。1提高母猪年产仔窝数一头母猪的一个生产周期包括妊娠期、哺乳期、空怀期(断奶到再发情的时间),而母猪妊娠期是相对固定的(平均为114d)。因此要增加母猪的年产仔窝  相似文献   

2.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就是缩短母猪哺乳期和母猪断奶到再配种的间隔时间,提高母猪的窝产活仔数和仔猪成活率,以便达到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目的,进而达到提高饲养母猪经济效益乃至整体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母猪的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的能力,是影响养猪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只有提高母猪的繁殖生产力,才可以为以后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打好基础。制约母猪生产力的因素很多,关键控制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母猪群体年龄结构年龄结构对母猪群体繁殖力的影响很大,尤其表现在对排卵数影响上。母  相似文献   

4.
德宾  艳秋 《油气储运》2008,(2):24-24
母猪的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的能力,母猪的生产力是影响规模化猪场生产全局的重要指标,为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养猪目标,必须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制约母猪繁殖力的因素很多,关键控制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母猪年生产力常用每头母猪一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或肉猪头数来表示。母猪年生产力提高后,可在不减少断奶仔猪出栏的条件下,减少母猪饲养量,从而节省饲料、圈舍、设备和劳力等,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母猪年生产力是一个综合指标,它受妊娠期、哺乳期、断奶至配种的间隔时间、窝产活  相似文献   

6.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是养猪生产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根据长期生产实践提高母猪年产胎数、母猪胎产仔数、仔猪育成数等综合技术措施,是提升养猪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斌 《四川农业科技》2023,(3):71-73+77
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直接反映猪场母猪的繁殖能力,也是衡量猪场综合管理能力的关键指标。影响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的因素很多,其中母猪妊娠早期胚胎损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大量的研究表明营养限饲可以改变妊娠早期输卵管内环境从而提高胚胎存活率,但是早期营养限饲改变输卵管内环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文章将妊娠早期营养限饲对输卵管生理功能的影响作综述,旨在归纳输妊娠早期营养限饲对母猪输卵管生理功能的影响,促进通过调控营养水平提高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史荣猛 《新农业》2009,(6):23-24
仔猪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的基础,直接影响养猪效益。现在猪场一般实行21~28日龄断奶,与传统养猪生产的45~60日龄断奶相比,母猪年均产仔胎数可增加0.1~0.2胎,每头母猪年提供商品猪可增加1~2头,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仔猪的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养猪场的养猪效益。为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养猪生产普遍采用早期断奶技术,一般实行21~28日龄断奶,与传统养猪生产的45~60日龄断奶相比,母猪年均产仔胎数可增加0.1~0.2胎,每头母猪年提供商品猪可增加1~2头,效  相似文献   

10.
母猪年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一年能提供多少断奶仔猪数,繁殖母猪生产效率是决定养猪场(户)经济效益的基础。本文从培育后备母猪、选择繁殖母猪、精细化饲养繁殖母猪、饲养哺乳仔猪、建立高产母猪群和缩短经产母猪的繁殖周期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实现繁殖母猪高产高效养殖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1.
靳国旺  蔡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768-2769
[目的]探讨猪人工授精技术的实用性。[方法]通过测定母猪情期受胎率、受胎母猪分娩率和平均窝产活仔数等生产指标,比较本交与人工授精2种配种方式的生产效果。[结果]采用人工授精共配种母猪323头次,其母猪情期受胎率为84.2%,受胎母猪分娩率为90.8%,平均窝产活仔数10.3头;对照组本交共配种母猪156头次,其母猪情期受胎率82.7%,受胎母猪分娩率91.0%,平均窝产活仔数10.2头。2种配种方式的生产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人工授精技术的生产水平已达到或超过猪场本交配种水平。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liminated the breeding pigs with unqualified CSFV antibody on sow’s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and pig’s growth performance so a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eliminating of the breeding pigs with unqualified CSFV antibody in large-scale pig farms.[Method] Serum samples from three scale pig farms were collected and tested with HerdChek CSFV-ELISA kit,then provided a certain scientific basis for scale pig farm to eliminate the unqualified(antibody blocking rate<50%)breeders after booster immunization.[Result ] After eliminating the breeding pigs with unqualified CSFV antibody,the average litter number of piglet in three pig farms(A,B,C)were increased by 0.29(P<0.05),0.40(P<0.01),0.39(P<0.01)respectively;the average number of survival piglets were increased by 0.54(P<0.01),0.35(P<0.01),0.62(P<0.01)respectively;the average litter number of weaned piglets were increased by 0.65(P<0.01),0.71(P<0.01),0.81(P<0.01)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in weight gain of piglet at 30-60 d of age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P<0.01),but inconspicuousness for the swine pregnancy rate,the survival rate of weaned piglet and piglet at 30-60 d of age.[Conclusion] The eliminating the breeding pigs with unqualified CSFV antibod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breeder and piglets.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NS复合乳酸菌对猪生长性能及其肠道菌群平衡的影响,为进一步推广使用NS系列复合乳酸菌制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30头重胎母猪及其所产342头仔猪随机分成3组,其中A组饲喂添加0.2% NS复合乳酸菌制剂的基础日粮,B组饲喂加0.2%六味酸制剂的基础日粮添,C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间对猪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成活率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检测仔猪肠道中大肠杆菌和乳酸菌的含量。【结果】试验后期(63~150日龄),A组猪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5);但从整个试验过程(0~150日龄)来看,各组间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除仔猪回肠内容物中的大肠杆菌数量是C组略低于A、B组外,其他肠道各段的大肠杆菌数量均是C组高于A、B组;在乳酸菌方面则恰好相反,仔猪肠道各段的乳酸菌数量均是A、B组高于C组。经济效益评估分析,发现A组的平均毛收益较C组高16.7元/头,较B组高6.7元/头,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NS复合乳酸菌通过改善仔猪生长前期胃肠道的菌群平衡,增强仔猪抵抗断奶应激能力和提高成活率,在中后期能有效提高饲料转化率,显著促进肉猪增重,提高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选择长白猪、杜洛克猪和可乐猪3个猪品种为父本,以大约克猪纯繁(大约克×大约克)和杜洛克猪纯繁(杜洛克×杜洛克)组为对照,研究大约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可乐猪为父本时,大约克母猪的妊娠期缩短了2d,仔猪的有效乳头数略有下降,但产活仔数(11.0±1.41)头/窝、断奶仔猪数(9.7±1.45)头/窝、断奶育成率(94.41±2.826)%均为最高(P〈0.05),死胎数(O.3±0.25)头/窝和死胎率(3.25±3.250)%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总产仔数最高(11.3±1.81)头/窝,说明有良好适应性的可乐猪为父本可明显提高后代的成活率;从窝重上采看,可×大杂交组的初生窝重(14.850±2.4432)ks/窝、20日龄窝重(45.700±12.3641)ks/窝、断奶窝重(67.500±9.5657)kg/窝均高于其他试验组。相关性分析显示,死胎数影响仔猪的初生窝重、20日龄窝重及断奶窝重。这些结果说明以可乐猪为父本,可明显改善大约克猪的繁殖力,值得在毕节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选用14日龄和28日龄断奶杂交仔猪研究早期断奶应激对仔猪血液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日龄断奶均使仔猪在断奶1周内遭受严重的应激反应,SOD和GSH-Px的活力明显下降(P﹤0.05或P﹤0.01),断奶日龄越早,仔猪血液SOD和GSH-Px活力下降幅度越大。在实际生产中SOD和GSH-Px活性可以作为判断仔猪应激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工厂化养猪中的生产静态分析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各分场(分区)各项养猪指标上的对比分析,是猪群生产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种猪存栏对比、各类猪存栏对比、公母猪配种对比、母猪产仔断奶对比、乳仔猪死亡对比、大中猪死亡淘汰对比、种猪死亡淘汰对比等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17.
温热环境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猪养殖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母猪作为生猪养殖场的核心猪群,其生产性能是决定生猪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我国是世界生猪养殖的第一大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和商品猪出栏量均超过世界总量的50%,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母猪饲养管理水平较低,在生产性能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实际生产中母猪的生产性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母猪的营养摄取、机体特性、饲养空间环境及胎次等,其中温热环境是影响母猪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温热环境包括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动、辐射及热传递等因素,他们共同作用于动物,使动物产生冷或热、舒适与否的感觉。适宜的温热环境有利于保障母猪的机体健康,提高其生产性能,反之,不适宜的温热环境会引起母猪的热环境应激,破坏体热平衡,甚至导致生产停止,使机体进入病理状态,引发疾病甚至死亡。因此,掌握母猪的温热环境需求并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对提高母猪生产性能和生猪养殖场经济效益至关重要。文章从温热环境对母猪的影响和温热环境调控技术两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生猪养殖场母猪生产管理的温热环境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1)温热环境对母猪的影响方面。温热环境对母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行为、生理和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变化。在行为方面,高温环境下,由于侧卧时母猪体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更大,可增加机体散热量,母猪会通过行为姿势改变进行热调节,如增加侧卧时间、减少站立和俯卧时间,而母猪姿势行为的频繁改变会增加仔猪压死率。在生理方面,热应激时母猪会通过减少采食量、增加呼吸率和皮肤血流量等途径来减少代谢产热、增加散热,同时母猪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会增加、甲状腺素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这些生理变化会破坏母猪机体内分泌和能量平衡,进而导致胚胎早期死亡、流产和泌乳量下降。在生产性能方面,热应激会对母猪发情间隔、产仔数和泌乳量等生产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妊娠前期热应激主要影响返情率和产仔数,妊娠后期主要影响产活仔数和死胎数,分娩后则主要影响仔猪存活率,环境高温通过影响母猪的泌乳量对哺乳仔猪生产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影响母猪的采食量、泌乳期母猪失重和体内生殖激素的分泌,导致母猪断奶后发情延迟。(2)温热环境调控技术方面。母猪温热环境调控技术主要包括猪舍整体降温和局部降温两种,整体降温以"湿帘-风机"蒸发冷却降温技术为代表,通过风机排风造成舍内负压,迫使舍外未饱和的空气流经湿润的多孔湿帘,引起水分蒸发吸收大量潜热,降低进入舍内的空气温度,从而达到降低舍内温度的目的,该技术具有设备简单、经济高效的优势。猪舍局部降温主要是针对猪只躺卧区地板、两侧猪栏、猪栏上方等区域进行温度调控,主要有风管喷气嘴蒸发冷却、冷水覆盖降温和猪舍地板降温等方式,具有降温效果良好和节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冷静  朱仁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853-1854,1880
[目的]研究不同断奶日龄仔猪的血液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用14日龄和28日龄断奶杂交仔猪,于断奶次日和断奶后每隔7d采血直至42日龄,测定仔猪血液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和免疫指标IgG、IgM、IgA的含量。[结果]不同日龄断奶均使仔猪在断奶后7d内遭受严重的应激反应,LDH活力明显上升(P﹤0.05或P﹤0.01),IgG、IgM、IgA和TP、ALB、GLOB水平迅速下降(P﹤0.05或P﹤0.01)。14日龄和28日龄断奶仔猪分别在断奶后21和14d与对照组相比,LDH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仔猪42日龄时(除28日龄断奶仔猪ALB外),IgG、IgM、IgA、TP、ALB和GLO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仍然差异显著(P﹤0.01或P﹤0.05),但28日龄断奶仔猪与14日龄断奶仔猪相比免疫球蛋白水平和血清蛋白水平下降较平缓。[结论]不同日龄断奶仔猪断奶后均遭受断奶应激,相对14日龄断奶仔猪而言,28日龄断奶仔猪遭受的应激程度较小;血清LDH活性可作为判断仔猪应激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将12窝长×内杂交一代仔猪分成四组,分别在21、35、49和60日龄断奶,饲粮以玉米、豌豆为主,增重结果表明:21日龄断奶,第一周日增重只有34克,前两周内平均日增重(101克)仅为未断奶的其他三组均值(201克)的50%,第三周增重速度与未断奶组相同。35日龄断奶,第一周日增重(238克)为未断奶的其他二组均值(325克)的73%,第二周即赶上未断奶组的增重速度。49日龄以后断奶对仔猪生长几乎无不良影响。74日龄对各组平均体重无明显差异。屠宰结果表明:断奶时间对仔猪内脏器官形态发育无明显影响。四川目前条件下,养猪生产上可试行35—49日龄断奶。  相似文献   

20.
为合理调整猪群生产结构,最大限度地利用杂种母猪的生产力,利用SPSS 10.0软件中的相关模块,对510头杂交母猪繁殖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及繁殖性状对胎次的回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活仔数(Y2)与总产仔数(Y1)、断奶仔数(Y3)、窝重(Y4)表现强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3、0.893和0.845,并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总产仔数与断奶仔数和窝重也表现较强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3和0.796,并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繁殖性状对胎次(X)的回归方程如下:Y1=9.416+1.473 X-0.306 X2,Y2=9.416+1.636 X-0.333 X2,Y3=9.416+1.811 X-0.355 X2,Y4=9.416+4.865 X-0.834 X2。研究为合理利用二元或三元杂交母猪,提高商品猪生产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