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Thunberg)人工育苗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通过几年的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对亲贝催产、浮游幼虫与稚贝培育、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技术要点进行初步的探索,总结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海湾扇贝的加温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大卫 《齐鲁渔业》2002,19(1):36-36
海湾扇贝的加温育苗包括亲贝促熟、采卵、受精与孵化、幼虫培育、采苗和稚贝培育,均在人工控制温度下进行。1 亲贝入池前的准备工作与亲贝入池 每年1~2月份,是培养饵料(单胞藻)的时期。同时,要清池、消毒,为引进种贝作准备工作。亲贝的引入需在春季繁殖期前移入室内,控温促熟,以达到早育苗,延长生长期的目的。一般3月上、中旬引入种贝。 尽量选择壳高 5~6cm个体大的1龄贝作亲贝。清除附着生物,洗去浮泥,在水体中密度一般为80~100个/m3,利用网笼吊挂在池中或者置于浮动网箱中蓄养。蓄养初期采用网笼吊养或浮…  相似文献   

3.
华贵栉孔扇贝人工育苗关键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华贵栉孔扇贝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就其人工育苗过程中的亲贝的选择、亲贝的育肥促熟、亲贝的催产、精子的控制、浮游幼虫培育、人工采苗、稚贝培育、换水和药物防病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1976年,我所对栉孔扇贝的室内人工育苗进行了初步的探讨。1977年作了亲贝的运输、孵化期、室内人工育苗、幼虫培育密度、稚贝出池规格及初期养育密度等项试验工作,取得了初步效果,并在4个1.78米。和1个10.6米。的水池里,培育出1毫米左右的稚贝1,100,000个。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青蛤工厂化育苗工艺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蛤工厂化育苗包括亲贝催产、采卵、受精、孵化、幼虫培育、变态、稚贝中间培养几个过程。除海涂和中间培养外,均在室内人为控制下进行。现将工艺操作规程(图1)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马氏珠母贝激光育苗,其产量比常规育苗增加10倍以上,激光能增强精子的活力,提高精液品质,可影响卵子的通透性,使卵子新陈代谢中的某些反应发生良性变化。激光能抑制中致病菌及霉菌的生长,使受精卵发育成健壮的胚胎、幼虫、幼苗。所以,激光育苗是一种投产少,效益极高的育苗方法。  相似文献   

7.
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的若干关键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讨论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人工育苗的若干关键技术。马氏珠母贝育苗的关键是要做到亲贝优、幼虫优、饵料质量好数量足、水环境稳定。育苗的最高成活率可达31.1%,单位水体的出苗量可达62.3万个/m^3。  相似文献   

8.
李世英 《水产科学》2000,19(2):40-42
对海湾扇贝人工育苗中常见的亲贝死亡、孵化率低、“面盘解体”等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认为通过选择亲贝 ,提高亲贝培养的成熟度 ,加强水质控制等措施 ,可避免或减少育苗过程中以上问题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人工促熟青蛤亲贝是青蛤早繁的关键,模拟自然环境室内蓄养青蛤亲贝,亲贝成活率达90%以上;采取控温、控光、强化投喂饵料等技术措施,成功促熟青蛤亲贝,获得优质受精卵7.27亿粒,较当年青蛤自然繁殖期提早产卵一个月。孵化D型幼虫6.73亿粒,培育出壳长0.5 mm稚贝2.83亿粒。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亲贝的强化促熟,突破青蛤自然繁殖期对人工育苗的制约,为北方地区青蛤早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缩短了苗种到商品贝的培育时间。  相似文献   

10.
柯继 《水产科技》1996,(1):23-23
自1994年以来,湛江市水产局根据养殖业发展的需要,组织了栉江珧人工育苗技术攻关。1995年11月催产的栉江珧亲贝,共育出400万D型幼虫,到1996年2月初,获得平均体长8毫米的幼贝8.7万多只,初步总结出栉江珧人工育苗技术。最近,湛江市科委组织了对该项技术的鉴定。与会专家在实地考察后一致认为:该项成果把栉江珧的亲贝培育,  相似文献   

11.
海湾扇贝亲贝人工育肥促熟的若干技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亲贝人工育肥促熟是当前海湾扇贝育苗生产的必由阶段。我国开展海湾扇贝人工育苗研究与生产虽然已有近十年的历史,但在一些地方,亲贝死亡率高、培育周期长、性腺生长发育不良、产卵不集中,对人工育苗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优质高效搞好亲贝培育工作,仍然是当前人工育苗的重要课题。几年来,我们在亲贝人工育肥促熟工作中,重点抓好温度、饵料和病害防治工作,顺利完成亲贝的培育,不仅适时为人工育苗提供数量充足的优质亲贝,而且在实践中形成  相似文献   

12.
自溶面包酵母在马氏珠母贝育苗中的饵料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车间内利用120L的塑料箱作为实验容器,采用自溶面包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作为单细胞藻的辅助饵料,研究其在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育苗中的饵料效果,以期解决该贝育苗过程饵料供应不稳定、易培饵料品种小球藻(Chlorella sp.)利用率低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在温度(30.0±0.5)℃、NaCl质量分数3%、pH6.5~7.0的自溶条件下,用经过18h自溶的酵母投喂D形幼虫,其平均日壳长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他自溶时间酵母投喂组效果,单独投喂非自溶酵母时D形幼虫不能存活;(2)D形幼虫期单投自溶酵母,幼虫成活率与金藻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生长速度比金藻组提高8%(P<0.05),说明自溶酵母可以完全替代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 Hu﹠Liu),但在壳顶幼虫期和稚贝期单投自溶酵母不能使幼虫和稚贝正常发育和存活;(3)壳顶幼虫期及眼点幼虫至稚贝期投喂"自溶酵母 小球藻(Chlorella sp.)"或"自溶酵母 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Wille)]",其生长速度及存活率或稚贝育成率均显著高于单投扁藻或小球藻(P<0.05),单投小球藻的饵料效果最差;(4)自溶酵母与小球藻混投对眼点幼虫至稚贝培育效果较单独投喂影响显著,可显著(P<0.05)提高稚贝的育成率、生长速度和耐干露能力。研究表明,使用自溶酵母可以优化马氏珠母贝健康苗种规模繁育中的饵料供应工艺及提高易培饵料品种小球藻的利用价值,从而提高该贝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丽 《科学养鱼》2002,(12):13-13
提高海湾扇贝的孵化率是育苗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莱州市水产研究所的有关技术人员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以下提高海湾扇贝孵化率的技术措施:一、亲贝的选择与越冬1.选择生殖腺饱满,个体大,外观完整的亲贝。亲贝入车间后先稳定2天,水温为自然温度3℃,;暂养密度为90~100个/米3。2.建议采用室内越冬,每天换入1/3或1/2的自然海水,5~6天吸污一次。二、亲贝的暂养促熟亲贝的培养是基础,亲贝生殖腺发育的成熟程度直接影响获卵质量的高低。1.注意有效温度的积累,控制水温升降的速度。亲贝前期每天水温提高1℃,…  相似文献   

14.
马氏珠母贝简化式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永 《水产养殖》2006,27(5):36-38
进行了面包酵母、小球藻、扁藻、金藻在马氏珠母贝幼虫不同发育阶段的饵料效果试验,以及不同投饵量在不换水育苗方式中的育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中D型幼虫期使用面包酵母、壳顶幼虫期使用小球藻,并通过控制投饵量,在不换水的情况下可成功地幼虫培育至变态附着,并进一步培育成商品规格的稚贝,幼虫的附着变态率可达6.5%。  相似文献   

15.
海湾扇贝亲贝高密度暂养育肥性腺促熟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湾扇贝人工控温育苗技术经过20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生产技术,但由于在海湾扇贝育苗中对亲贝高密度暂养育肥性腺促熟的关键技术尚未被育苗生产单位普遍掌握,造成每年仍有许多育苗生产单位因亲贝培育不理想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亲贝产卵量低、产卵不集中、孵化率低,严重影响了海湾扇贝的育苗生产,甚至直接导致育苗生产的失败。  相似文献   

16.
海湾扇贝育苗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亲贝的选购和培育。据不完全统计,山东、河北、辽宁海湾扇贝育苗的场家,每年大约有50%左右的场失败或出苗量较低,其中多数失败于室内育苗的前期,即附着以前(10天以前),D形幼虫成活率低或附着前下沉,多数属于面盘解体病。实践证明,此病与亲贝生殖腺成熟度、卵的质量优劣有关。一、亲贝的选择好的亲贝应具备下面的条件:1.肥满:鲜出肉率>40%,生殖腺指数≥7%;2.健壮:外套膜边缘紧贴壳口,个体死亡率<10%;3.壳高:≥5厘米,附着物少。要选择生活在水清、流量大、水温较高…  相似文献   

17.
对华贵栉孔扇贝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就其人工育苗过程中的亲贝的选择、亲贝的育肥促熟、亲贝的催产、精子的控制、浮游幼虫培育、人工采苗、稚贝培育、换水和药物防病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侯传宝 《齐鲁渔业》2007,24(12):49-50
亲贝是扇贝育苗的基础,亲贝的好坏关系到育苗的成败,近年来不少育苗单位的亲贝发生不同程度的死亡,严重者到育苗时已所剩无几,给育苗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有的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生产。研究亲贝死亡的原因并进行有效预防,是众多育苗单位及养殖户的普遍心声。现  相似文献   

19.
尤颖哲 《福建水产》2016,(6):481-485
在人工育苗的过程中,对亲贝进行促熟培育获得高质量受精卵是开展规模化育苗的关键。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亲贝存在性成熟同步率低、产卵不集中的问题,研究对波纹巴非蛤亲贝分别进行室内水泥池和室外土池人工暂养促熟培育,经5、10、15、20 d的暂养促熟培育后,采用阴干、流水刺激的方法诱导产卵,比较不同的暂养促熟方法和促熟培育时间对亲贝的性腺发育及催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室外土池人工促熟法,波纹巴非蛤亲贝性腺发育的成熟情况比室内水泥池促熟法好、死亡率低;且经室外土池人工促熟培育10 d,亲贝的性腺发育情况及催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获悉,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1980—1982年先后4次从日本引进虾夷扇贝亲贝,进行人工育苗获得成功。最近几年经过科学试验,突破了虾夷扇贝人工育苗和增养殖的一系列技术关键。育苗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每立方水体培育稚贝为70万个,壳高600微米,每台筏挂养9,00个饲养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