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稻田生态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与性腺发育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调控饲养条件下、幼蟹生长和性腺发育速度明显下降、幼蟹个体生长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水温、营养与密度对幼蟹的性腺发育有直接影响。稻田的主要理化因子基本符合养蟹要求。  相似文献   

2.
扣蟹性腺发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关河蟹性早熟原因及防治对策的基础研究甚少,1997年我们研究了当年幼蟹(以下称扣蟹)不同生长阶段性腺的发育过程。1材料与方法试验用扣蟹取自盘锦二界沟顺达蟹场和本所试验场稻田养蟹池。选取不同生长发育期的雌雄扣蟹各20只,解剖取其性腺和肝胰脏,测定其性...  相似文献   

3.
1993-1994年利用鱼池、稻田改造成的池塘培育中华绒螯蟹扣蟹,采取塑膜围栏防逃、调节水质、科学投饵、抑制幼蟹性腺发育等技术,52亩鱼池改造池亩扣蟹105kg,规格100只/kg;595亩稻田改造池亩产扣蟹55kg,规格180只/kg。  相似文献   

4.
池养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测量和数理统计分析,确定池养条件下幼螯(中华绒螯蟹幼蟹,下同)背甲长与年龄呈直线关系,体重与年龄为幂函数关系,并计算出它们相应的回归方程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饲养条件下,幼蟹生长率略有差异,并揭示出幼蟹个体生长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在营养和溶氧相似的条件下,动蟹在适温范围内的生长与水温呈正相关。根据对185只不同时期幼蟹的测量,计算出幼蟹背甲长对体重的关系式为W=0.4209L~(3.1150)。  相似文献   

5.
曹明远 《水产养殖》2009,30(8):11-12
稻田具备河蟹生长的良好生态条件,稻田培育幼蟹既能稳粮又可增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都十分明显。2008年安徽省霍邱县石店镇走以公司加农户的路子,大力发展稻田培育幼蟹,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石店镇稻田培育幼蟹养殖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早熟幼蟹的鉴别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熟幼蟹的鉴别与控制技术丁雷宋憬愚岳永生(山东农业大学动科院,泰安271018)早熟蟹,俗称“老头蟹”,性腺早熟,但又达不到上市规格,且不再生长,在养殖中,会因蜕壳困难而死亡,影响养殖效益。1早熟蟹的鉴别1.1规格规格在5—10g/只的蟹种中早熟蟹极...  相似文献   

7.
随着河蟹人工养殖技术的普及 ,成蟹的市场价格迅速下调 ,但是大规格商品蟹的市场价格依然坚挺 ,为了适应河蟹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为河蟹养殖户提供性腺发育正常的大规格幼蟹。 2 0 0 0年 4月~2 0 0 1年 3月我们在淮南施家湖进行了分级培育大规格幼蟹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  相似文献   

8.
中华绒螯蟹种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我国在中华绒螯蟹形态学、养殖性能、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种质研究的主要成果 ,归纳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在形态、细胞、生化、分子等层次上的遗传差异。在形态学研究方面 ,运用形态多元分析 ,建立不同种群绒螯蟹从幼蟹到成蟹的量化判别函数 ;在生化遗传和分子遗传研究方面 ,找到中华绒螯蟹区别于其他绒螯蟹的生化遗传标记和分子遗传标记 ,以及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由南到北的分子遗传渐变标记 ;在养殖性能方面 ,阐明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在幼蟹和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 (包括蜕壳、生长、性腺发育、性成熟及生殖洄游等 )差异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刘必美 《科学养鱼》1995,(12):35-36
稻田人工培育幼蟹试验我经过两年的稻田培养幼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收成,其成活率从大眼幼体到一龄幼蟹回捕达率25.8%,试验经过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田试验田设在串场河旁,面积0.6亩,其中;0.28亩一个水塘深2米,另三面小环沟深70厘米宽1米,面...  相似文献   

10.
蔡九锡 《水产科学》1994,13(2):30-31
北方地区稻田蟹种养殖技术蔡九锡(盘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近年来北方地区大力开发稻田种植面积,这给农村发展蟹种养殖提供了方便条件。稻田养殖蟹种优于坑塘养殖.稻田定期上水,水质新鲜,溶氧充足,稻秧均匀的布满田间,给蟹种生长和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稻田通...  相似文献   

11.
赵仁宣 《科学养鱼》1999,(10):20-21
稻田培育蟹种在辽宁盘锦市已是多年来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每年利用稻田培育出大批幼蟹,销往全国各地,成了全国有名的稻田养蟹之乡。一亩水稻田可收水稻500公斤,放蟹苗0.5公斤,培育成二龄扣蟹种50公斤,产值1万元,亩利润5000元。为此,要选好稻田。1....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的饵料模式,本研究分别采用配合饲料和传统饵料(豆粕、麸皮、玉米和小麦)投喂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152 d,每种投喂组各3个重复,比较2种饵料模式对幼蟹养殖性能、蛋白质代谢、消化酶、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的雌蟹和雄蟹体质量均高于传统饵料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就养殖性能而言,2种饵料模式下,配合饲料组正常幼蟹的平均体质量及产量、1龄早熟蟹平均体质量及其产量、总产量和成活率均略高于传统饵料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P<0.05);就蛋白质代谢而言,配合饲料组雌蟹和雄蟹血淋巴中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而传统饵料组雄蟹血淋巴中的尿素氮含量和肝胰腺中的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雌蟹和雄蟹肝胰腺中的脂肪酶均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而雄蟹的α-淀粉酶活力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配合饲料组的雌蟹血淋巴中总抗氧化能力、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力和肝胰腺中酸性磷酸酶活力均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综上所述,投喂配合饲料可以提高稻田扣蟹的养殖性能、促进蛋白质沉积和脂类吸收、增强幼蟹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提高蟹种质量。  相似文献   

13.
稻田幼蟹无公害培育指选择符合无公害养殖产地要求的稻田,根据稻田互利共生原理,通过人工改良并维持稻田内小生态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殖程序,达到幼蟹无公害化的一种健康养殖模式。该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稻田单位面积效益,能迅速带动农民致富。2002年,安徽省五河县双忠庙镇訾湖村推广面积13.3公顷,实现产值141万元,产值7050元/667米2,是此前单纯种植业效益的近10倍。1稻田选择1.1无公害幼蟹产地环境的优化选择是整个生产的前提。产地渔业水源水质要求各项指标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水质标准》的规定,产地大气环…  相似文献   

14.
成蟹养殖是指将幼蟹养成商品蟹的过程。目前我国的河蟹人工养殖发展较快,技术趋于成熟。以养殖水域的类型来划分,主要有池塘养蟹、湖泊养蟹、稻田养蟹、河沟养蟹等。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长江和黄河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黄河流域生长性能,本实验2021年3-11月在东营黄河口地区以长江和黄河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为实验对象,对两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和性腺发育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在相似或相同养殖环境下,养殖前期(3-5月),两水系中华绒螯蟹平均体质量变化无明显差异。但在养殖后期(7-9月)长江蟹雌体的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黄河蟹。两水系中华绒螯蟹特定生长率(SGR)和增重率(WGR)的变化趋势类似,长江蟹雌体在5-7月SGR和WGR均显著高于黄河蟹。(2)就生殖蜕壳而言,黄河蟹生殖蜕壳要提前长江蟹10~15 d左右,但两水系成蟹雌、雄个体生殖蜕壳高峰期相似,分别出现于8月底和9月初。(3)长江蟹最终成蟹规格显著大于黄河蟹,但黄河蟹成活率高于长江蟹,故两水系中华绒螯蟹的最终成蟹产量基本一致。综上,在黄河口地区养殖的长江蟹具有成蟹规格大,性腺成熟略晚等特点,而黄河蟹则具有性腺成熟较早,早上市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华绒螯蟹体内的雌二醇对性早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魏薇 《水产学报》2005,29(6):862-865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大规模人工养殖生产中存在1龄蟹种的性早熟现象。性早熟蟹是指幼蟹培育过程中性腺当年发育成熟,比正常的性成熟年龄提早1年,在生产上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性早熟蟹当年即加入生殖洄游的行列,第2年生长缓慢,甚至停止,死亡率高,并且不可能再继续饲养到2秋龄成蟹规格,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限制了成蟹养殖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7.
在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亲蟹生殖洄游期间,对比研究了不同性腺发育时期的长江口中华绒螯蟹雌性亲蟹自然群体和放流群体9项血淋巴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洄游亲蟹在性腺发育的不同时期,放流群体与自然群体血淋巴总蛋白、血蓝蛋白、甘油三酯、肌酐、Ca2+及Mg2+含量水平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放流群体亲蟹在性腺发育到Ⅳ、Ⅴ期时的血淋巴白蛋白含量和性腺发育到Ⅳ期时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自然群体(P<0.05),总胆固醇含量在性腺发育到Ⅵ期时显著高于自然群体(P<0.05)。在性腺发育过程中放流群体的大部分血淋巴生化指标与自然群体都无显著差异,仅在性腺发育到Ⅳ期后少数指标存在一定差异,表明放流群体通过自身调节能够很好地适应长江口环境并完成性腺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8.
将中华绒螯蟹长江种群人繁早苗经塑料大棚培育至Ⅴ~Ⅵ期幼餐后放养于池塘,在适当的密度和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投喂一定量的动物性鲜活饵料,当年幼蟹可育成商品蟹,且效益较佳。  相似文献   

19.
2015年6月上旬,将3个家系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分别饲养在面积为40m2(6.50m×6.15m)的稻田围隔中,每个围隔约2500尾。2015年7月中下旬,随机从中选取各3个家系的幼蟹,放入室内300L的养殖缸(30只/缸)中对比养殖。2015年8—10月连续测量了幼蟹的头胸甲宽、头胸甲长、体质量,用多重方差分析了环境、家系及生长阶段的性状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养殖环境对A家系幼蟹生长性状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B家系则极显著(P0.01),对C家系,除了初始的生长性状影响不显著外(P0.05),其余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表明A家系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家系因素对幼蟹生长性状参数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表明遗传对于幼蟹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相关分析表明,蟹种的头胸甲宽、头胸甲长在两种养殖环境中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14、0.305;体质量呈不显著正相关(r=0.146,P0.05),表明以头胸甲宽、头胸甲长为选育指标得到的后代对两种养殖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熊美海 《水产养殖》2011,32(2):52-52
在选择蟹种的时候,要避免性早熟蟹。河蟹性早熟就是在其尚未达到商品规格时,已由黄蟹蜕壳变为绿蟹,性腺发育成熟,早熟蟹个体规格约为每千克20~30只,其大小与大规格蟹种差不多,难以将它们区分开来。而如果将这种早熟蟹作为蟹种第2年继续养殖时,不仅生长缓慢,而且易因蜕壳不遂而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