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福银高速尤溪洋中段森林生态景观示范段不同立地条件进行黄山栾树造林,连续调查造林当年、第二年、第六年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冠幅,分析生长效果,结果表明,黄山栾树在各类立地造林当年和第二年成活率都很高,树冠生长在Ⅲ类地、Ⅳ类地略显缓慢。造林6年的保存率在Ⅰ类地、Ⅱ类地、Ⅲ类地仍然达到95%以上,而在Ⅳ类地仅77. 5%;树高、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在Ⅰ类地和Ⅱ类地生长较大,在Ⅲ类地较小、在Ⅳ类地极小,说明黄山栾树适宜在Ⅰ类地、Ⅱ类地造林,在Ⅲ类地造林生长缓慢,不适宜在Ⅳ类地造林。  相似文献   

2.
郭强 《中国林业》2012,(2):51-51
滇朴材质较细腻,经久耐用,是重要的用材树种之一,可作房屋建筑、胶合板、桥梁、农具、地板、枕木、坑木、造纸等用材。一、滇朴育苗技术1.选择育苗地。为了造林方便,育苗地可选在造林地附近的水源方便而又排水良好的背风当阳、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平整的地块,不能选择背阴的低凹地。2.育苗地预整地。育苗地要进行精耕细耙,开成宽1.5米、长度视育种量而定的带状苗床地,并在苗床地的四周拢起10厘米高的地埂。苗床地与苗床地之间要留出足够的距离,便于播种后搭建简易的塑料保温大棚。  相似文献   

3.
<正>古人造园有"相地"一说,《园冶》更提出"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论断,认为无论园址原来是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还是郊野地、傍宅地、  相似文献   

4.
不同立地条件香椿人工林木材材质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下香椿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和比较分析表明:香椿人工林木材密度和干缩性随着立地级的提高而减小;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硬度:Ⅰ级地<Ⅱ级地<Ⅲ级地,抗弯弹性模量、抗劈力、冲击韧性:Ⅱ级地>Ⅰ级地>Ⅲ级地,顺纹抗剪强度:Ⅱ级地>Ⅲ级地>Ⅰ级地。差异显著性t检验表明:香椿人工林木材密度Ⅰ级地、Ⅱ级地、Ⅲ级地间差异不显著。香椿人工林木材干缩性和力学性质指标Ⅰ级、Ⅱ级、Ⅲ级地3者间有的指标差异极显著,有的指标差异显著,大部分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采用培养法测定紫茎泽兰入侵地和非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自生固氮菌、纤维分解菌、钾细菌和有机磷细菌)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数量,比较其入侵地和非入侵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差异,并对不同类群微生物数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紫茎泽兰入侵地和非入侵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在4个季节变化的规律相似,土壤放线菌的数量在秋季最多,春季较少;其他类群微生物的数量在春季和夏季较多,秋季较少.(2)紫茎泽兰入侵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致使入侵地土壤细菌数量多于非入侵地,非入侵地土壤放线菌、自生固氮菌、纤维分解菌、钾细菌和有机磷细菌的数量多于入侵地;入侵地土壤中真菌数量在春季极显著多于非入侵地,在夏季和冬季分别显著和极显著少于非入侵地.(3)紫茎泽兰入侵影响土壤细菌与其他类群微生物数量间的相关性,入侵地土壤细菌与真菌、钾细菌和有机磷细菌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非入侵地土壤细菌仅与自生固氮菌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6.
杨树因具有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的特点,已成为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造纸、火柴、卫生筷和包装业的重要工业原料。现就杨树栽植问题,给林农朋友几点建议。一、适地适树适地适树包括选地适树和选树适地两层含义。选地适树即在有杨树苗的前提下,选择一块适合其生长的地方栽植;选树适地即如果有  相似文献   

7.
不同地类毛竹移栽母竹造林试验表明,新竹株数由多至少依次为杨梅园、地瓜山、柑桔园、李园、普通山地,新竹质量好坏顺序为杨梅园、柑桔园、地瓜山、李园、普通山地,新竹最大扩展范围由大至小顺序为杨梅因、地瓜山、柑桔因、李园、普通山地。从造林的总体质量看,杨梅园、地瓜坡耕地是最好的毛竹栽植地,柑桔园、李园的毛竹栽植效果也较好,但普通山地造林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8.
地径材积表是林业生产、科研和管理的基础工具,文章结合福建柏标准地的调查,测定样木的地径、胸径成对值,建立地径一胸径回归关系,并利用现有的福建柏树高、材积的回归模型,探讨福建柏地径一元材积表的编制。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经济林生态种植对石漠化区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选取滇东南石漠化地区两种自然修复样地(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两种经济林生态种植修复样地(猕猴桃种植修复地和核桃种植修复地)进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实验。结果表明: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低于猕猴桃种植修复地以及核桃种植修复地,在灌草自然修复地、猕猴桃种植修复地和核桃种植修复地土壤细菌群落中以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最丰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土壤细菌群落主要以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以及拟杆菌门最丰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主要作用菌种是酸杆菌属;灌草自然修复地主要作用菌种是放线菌门和嗜热油菌纲;猕猴桃种植修复地和核桃种植修复地主要作用菌种则分别是芽单胞菌门和绿弯菌纲。将不同修复样地下的土壤细菌与环境因子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钾和速效钾浓度随植被由猕猴桃种植修复地、核桃种植修复地到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的变化呈下降趋势,相比之下,土壤氮、磷、有机质、pH值在自然恢复后呈现出微弱的恢复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山东省肥城市丘明湖竹园生长在深层粉煤灰地、客土回填地、杨树采伐迹地、黄土地、浅层粉煤灰地、堆肥地、黄胶泥地7种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淡竹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淡竹生长指标,研究立地条件对淡竹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淡竹造林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1)淡竹生长表现较好的前3位立地条件位浅层粉煤灰地、黄胶泥地、堆肥地;2)淡竹成活率及生长量与土壤理化因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成活率与土壤中全磷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施加适量磷肥可提高淡竹栽植的成活率,促进淡竹生长。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红松优质壮苗的培育研究中,对平圃地常规移植、平圃地非常规移植、山地移植所生产的苗木,将其苗高、地径、一级侧根数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平圃地非常规移植、山地移植所生产的苗木的一级苗率好于平圃地常规移植所生产的苗木。  相似文献   

12.
《福建林业科技》2015,(3):81-84
对福建省福鼎后坪国有林场不同海拔(300、500、800 m)、不同立地条件(Ⅰ类地、Ⅱ类地、Ⅲ类地)的7年生柳杉人工林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柳杉人工林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总体上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在立地条件较好的Ⅰ类地和Ⅱ类地的生长表现较好。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柳杉人工林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在不同海拔、立地条件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多重比较进一步显示,柳杉人工林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在不同海拔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Ⅰ类地与Ⅱ类地间差异不显着,但均与Ⅲ类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柳杉比较适合在高海拔地区、Ⅱ类地以上的立地条件生长。  相似文献   

13.
温玲 《绿色科技》2021,(6):190-192
指出了对矿业损毁土地的植被恢复是我国当前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紧迫任务,更是实现生态环境恢复、土地生产力恢复的重要手段。采用野外调查、室内试验测试及统计分析研究方法,在调查统计辽西地区矿业损毁地基础上,根据损毁地所在区域自然条件,统计分析归纳损毁地类型,确定各类损毁地植被恢复技术体系,对矿业损毁地的损毁程度、植被恢复适宜性、植被恢复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判断。提出了恢复损毁地生态系统、提高损毁地治理速度与质量、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扩大环境容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地恢复到正常,并超过原有生态系统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4.
对云南樟9个种源39个家系开展了自由授粉子代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地径、树高和冠幅在种源和家系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变异,地径在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地径、树高和冠幅在家系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地径种源遗传力为0.63,地径、树高和冠幅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83、0.89和0.85,地径、树高和冠幅在家系水平上受强度遗传控制;选择出1个优良种源,地径遗传增益为6.38%,选择出7个优良家系,地径、树高和冠幅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9.07%、14.9%和13.35%。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滇西南地区15个县的0.5年生旱冬瓜种源的苗高、地径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不同种源旱冬瓜苗高、地径的生长变异及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苗高和地径2个因子进行逐步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在苗高、地径生长上均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苗高生长表现最好的是孟连种源,平均苗高达31.4 cm;地径生长表现最好的种源是勐海种源,平均地径为0.38 cm。环境因子及地理因素对旱冬瓜种源的遗传变异有影响,苗高、地径与各种源原产地的地理经度呈负相关;采用种源间苗高、地径进行逐步聚类分析,15个种源可分为5类,根据各种源苗期苗高、地径的生长状况,初步筛选出瑞丽、孟连2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6.
对1年生俄罗斯花楸播种苗苗高、地径的年生长量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1 m2产苗量34~178株,最大苗高114.5 cm,最大地径17.36 mm,总体平均苗高为38.24 cm,地径平均为7.24 mm。初步确定俄罗斯花楸1年生播种苗最适宜密度为60株/m2,在此密度下苗高平均为50.28 cm,地径平均为9.38 mm。苗高、地径和密度相关性显著,苗高与地径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49,苗高、地径与密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42、-0.372,密度越大,苗高、地径越小。  相似文献   

17.
淡竹立竹生物量计算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淡竹生物学特征,以1~4年生淡竹立竹为研究对象,拟合了立竹年龄、地径、全高、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经检验,回归方程很好地反映出立竹地径是立竹全高及枝下高的决定因子,立竹年龄、地径及全高是立竹生物量的决定因子。在测算林分生物量时,可只测量地径和竹龄,以立竹地径与其他因子间的相关模型来推算立竹全高、枝下高、竹秆生物量及全林总生物量。  相似文献   

18.
华南地区7种阔叶树种早期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省西江林场的7种阔叶树种幼林内设置标准地,对其幼林期的生长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米老排和灰木莲的地径、树高及冠幅与树高显著相关,地径与冠幅相关不显著;西南桦、火力楠和降香黄檀的地径、树高、冠幅三者间都显著相关;黑木相思的地径与树高及冠幅显著相关,冠幅与树高相关不显著;红花荷的地径、树高、冠幅的生长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试谈渭北地区白皮松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育苗地的选择与苗床制作1、育苗地的选择条件。育苗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便于排水的地方,如塬面平地或沟坡台地。育苗期间需要大量洒水、喷药,应该有清洁的水源作保证。育苗地的选择不能是种过薯类、豆类、瓜类作物或与这些作物地相近,严防猝倒等共同病害的交叉传染。  相似文献   

20.
旅游管理是自然保护地管理的重要内容,适宜的治理模式是自然保护地实现生态保护、社区发展和旅游利用多重管理目标的社会条件。文中在分析自然保护地治理统计数据和自然保护地旅游治理案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全球自然保护地治理及其旅游治理模式,总结模式选择的特征,并提出我国模式探索的建议。研究认为,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地旅游治理应以政府治理为主,分类、分区域探索多样化的治理模式,因时、因地拓展多主体参与治理,旨在为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地旅游管理效率、创新自然保护地多元治理提供借鉴,进而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