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目的 研究旨在通过试验观察中草药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疗效,以其为临床应用中草药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参考。方法 将60 头患子宫内膜炎奶牛,随机分成5 组,每组12 头,复方中草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子宫灌注150 mL/头、100 mL/头和50 mL/头)、土霉素组(子宫灌注50 mL/头)和对照组。结果 复方中草药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总有效率为75.00%和83.33%,均高于土霉素组的总有效率66.67%;土霉素组在治疗结束后的平均发情天数缩短了14 d,所有复方中草药组的发情天数也缩短了11~19 d;3 个情期内土霉素组受胎率为50.00%,复方中草药组受胎率介于41.67%~66.67%之间。结论 复方中草药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优于土霉素,其中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巴彦淖尔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及其抗药性,按照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标准,选取巴彦淖尔地区5家规模化养殖场子宫内膜炎病牛60头,采集子宫分泌物,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是引起该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氟苯尼考三种药物对受试致病菌均表现为高度敏感,青霉素和链霉素对致病菌表现为严重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中草药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主要综述了中草药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中草药对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抑菌作用,局部和全身用药的各种不同制剂的配方、治疗效果等,以期为生产优质无抗奶提供中草药理论依据,促进奶牛生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细菌感染是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的主要病因,兽医临床多采用抗菌药物疗法对其进行治疗。但该治疗方法易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兽药残留等问题,因此,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中草药制剂将为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新的治疗手段。设计了8种单提复配中草药配方、6种共煎中草药配方以及12种中西药复合配方,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分别测定了上述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3种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从中优选出了最佳配方7A(中西药复合配方)。该配方对3种致病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有望作为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药物应用于兽医临床。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制剂对泌乳奶牛机体免疫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大青叶、大黄、党参等19味中草药分别组成内服和子宫灌注制剂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并采集颈静脉血测定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和中性粒细胞吞噬力,以观察中草药制剂对奶牛免疫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草药制剂均可提高奶牛免疫力,内服中草药制剂应用效果优于子宫灌注制剂(P〈0.05);复方制剂优于单味中草药制剂(P〈0.05);复方中草药内服制剂可使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和中性粒细胞吞噬力分别提高53.76%和4.58%(P〈0.01);复方子宫灌注制剂可使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和中性粒细胞吞噬力分别提高39.58%和1.98%(P〈0.01)。  相似文献   

6.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养殖业中常见病,影响奶业健康发展。本文根据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初步找到了我市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和药物范围,为今后我市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兰州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区系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笔者对从兰州地区3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的47份奶牛子宫内膜炎样品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同时对分离鉴定出的4种主要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了抗生素耐药性检测。病原菌区系分布结果表明,引起兰州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主要为化脓隐秘杆菌(37.1%)、大肠杆菌(24.2%)、屎肠球菌(22.6%)和无乳链球菌(16.1%)。抗生素耐药性结果表明,4种主要病原菌对大部分抗生素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尤其是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奥复星和杆菌肽耐药性最为严重,其耐药率为60%~100%。对4种病原菌均较敏感的药物主要有头孢他啶、先锋霉素V和氟苯尼考,其敏感度达100%。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抗炎治疗作用,试验选用针对导致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大肠杆菌、沙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研究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高度敏感,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160 9 mg/mL,而对链球菌的MIC为0.321 8 mg/mL。说明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可用于临床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9.
为给山西省雁门关地区舍饲养殖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对该地区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进行药物及消毒剂的敏感性试验。结果发现,90%以上的主要致病菌株对氟苯尼考、左氧氟沙星敏感;80%~90%的致病菌株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敏感;70%~80%致病菌株对多黏菌素B、头孢噻呋、庆大霉素、阿莫西林等敏感;小于60%的菌株对林可霉素、磺胺六甲氧、复方新诺明耐药;过氧乙酸、新洁尔灭、高锰酸钾、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戊二醛等对90%以上的菌株有杀灭效果;100%的菌株(繁殖体和芽胞)对聚维酮碘耐药;100%的芽胞与43.28%的繁殖体对百毒杀耐药。说明氟苯尼考、左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等抗菌药可有效治疗本地区的奶牛子宫内膜炎;过氧乙酸、高锰酸钾、新洁尔灭等消毒剂可有效杀灭环境中的致病菌,从而预防本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复方中药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一种生殖器官疾病,严重影响着奶牛的发情、排卵、妊娠,是造成奶牛不孕症的主要原因。对该病的治疗大多数使用抗生素或其他化学药物疗法,但是随着细菌耐药性增加和药物残留问题的突出,奶牛生产上迫切需要新的治疗药物。中草药具有资源丰富、副作用小、残留少的优点,而且中草药的抗感染作用与单一的西药抗感染作用不同,具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产生多种生理、生化效应,通过强化机体本身对感染性病变产生作用。本课题组通过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中药抑菌试验、中药对子宫平滑肌运动的影响等试验研究出了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复方药物,为验证其临床疗效,进行了如下试验。  相似文献   

11.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子宫内膜炎症。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科慢性、脓性、常发性疾病,是导致奶牛不孕症的生殖系统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奶牛产奶量的提高,牛群扩大,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子宫内膜炎除造成奶牛不孕外,还影响产奶量,增加饲养成本,提高淘汰率,给养牛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奶牛业的发展。自2011年以来,在临床上应用复方中草药制剂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呼市地区某奶牛场的50头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及牛场环境进行采样,采集患牛子宫分泌物50份,环境样65份。并对采集的样本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从50份奶牛子宫内膜炎样中分离出7种细菌共76株,从65份环境样分离出7种细菌共42株。对主要致病菌进行27种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表明,从奶牛子宫内膜炎样和环境中分离的致病菌都对庆大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左氟沙星表现出高度敏感,而对青霉素G、新生霉素和氨曲南表现较强的耐药性。将从奶牛子宫内膜炎样本中分离的病原菌与相应环境中分离的细菌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炎是造成奶牛不孕症的主要原因,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一般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多以化学药物为主,但是随着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问题的凸现,奶牛生产上急需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新型药物.中草药具有资源丰富、不良反应小、残留少的优点.多年来,人们对应用中草药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中药...  相似文献   

14.
奶牛血浆PGFM浓度变化与子宫内膜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多发性疾病之一,产后子宫感染是一种非特异性感染,主要的致病菌有分泌型化脓菌(Arcanobacterium pyogenes)、埃希氏大肠杆菌及其他多种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子宫内膜炎对奶牛业有重要的经济影响,若能早期识别出对子宫内膜炎易感性较高的奶牛,并提高对子宫内膜炎患牛的诊断率,将会明显的减少因产后子宫感染所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常见的产科疾病之一,病牛不仅产奶量下降,还会因繁殖能力丧失而被淘汰。试验根据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理组成复方药物并测定了该药物对奶牛子宫内膜炎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同时还进行了炎症模型试验,旨在为今后开发具有我国特色的原创性新兽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给黄土高原舍饲养殖场科学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地区2市4县13个规模奶牛场和5个自然村,共77头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子宫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致病性不明的主要分离菌进行了大鼠子宫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鉴定出12个菌属、23个菌种、108株细菌,主要细菌为芽孢杆菌(30.56%)、大肠埃希菌(14.81%)、肠球菌(12.96%)、葡萄球菌(9.26%)、乏养球菌(9.26%)、链球菌(6.48%)等;对主要分离菌的致病性研究发现除缺陷乏养球菌外,凝结芽孢杆菌、大肠杆菌(O20)、屎肠球菌等均可引起子宫内膜炎。表明引起该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不动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大肠杆菌(O20)、屎肠球菌,可为有效治疗本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自拟中药复方提供依据,通过提取自拟中药复方"宫炎净"总生物碱、简化复方总生物碱以及益母草生物碱,采用平板打孔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复方"宫炎净"总生物碱抑菌效果最好,简化复方总生物碱次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链球菌抑制作用较弱。益母草生物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抑制作用不强。  相似文献   

18.
复方杨黄灌注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方法对奶牛子宫内膜炎进行细菌学检查;以液体培养基对倍稀释法测定复方杨黄灌注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以双黄连注射液作对照,观察复方杨黄灌注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结果:37例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子宫中共分离到49株细菌,其中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葡萄球菌分别占30.61%、28.57%和24.49%,其他菌的比例较低。复方杨黄灌注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与对照药物双黄连注射液作用相仿。复方杨黄灌注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愈率为88.06%,疗效优于对照药物(P<0.05)。  相似文献   

19.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常见疾病,是导致奶牛不育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中兽医主要是采用内服补气摄血药(气虚型)或活血行瘀药(血瘀型)进行治疗;现代兽医(西兽医)则主要是采用外用(冲洗或注入子宫)具有防腐消毒或抗菌消炎的药物进行治疗。笔者认为,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子宫内膜炎,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气滞和血瘀。气滞血瘀导致湿热注于子宫。湿热(特别是湿热遇风)正是引起子宫内膜炎的主要和直接原因。对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应采取内外兼治的方法,即内补气血(或内调气血)扶正,外清湿热和杀虫止痒(抗菌消炎)祛邪…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清楚锦州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锦州地区奶牛场患子宫内膜炎奶牛55头,采取子宫分泌物,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试验共分离出菌种52株,其中主要病原菌为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且大多数牛为单一感染.[结论]主要病原菌对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