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彦  周小容  罗文秀 《兽医导刊》2011,(Z1):232-233
鸭疫里默氏菌(RA)病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等多种禽类的急性或慢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又称为新鸭病、鸭疫综合症或鸭传染性浆膜炎。本病多发于2~7周龄的雏鸭,且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用药物治疗的耐过鸭,常生长迟缓、体重减轻,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最早由Riemer于1904年报道在鹅群中发生。美国学者于1932年首次在鸭场发现该病。在我国,郭玉璞(1982年)在北京郊区某鸭场首次分离到鸭疫里默氏菌(RA)。随后许多省市相继报道此病。  相似文献   

2.
<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ifdr RA)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传染性浆膜炎等,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鸭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的传染病,是当前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的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上各养鸭国家。我国自1982年郭玉璞在北京首次报道该病后,我国各地相继报道了该病的发生。2011年5月份山东省诸城市某养鸭专业户饲养的肉鸭,相继发生一种传染病,经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3.
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 er)感染是鸭、鹅和火鸡等禽类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该病最早见于1904年Riemer报道的鹅渗出性败血症,Hendrickson等于1932年首次报道了商品鸭感染[1].郭玉璞等于1982年首先确诊我国商品鸭群中存在本病[2].目前该病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养鸭、地区,几乎所有的商品鸭场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成为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3].临床上以商品肉鸭感染最为常见,主要侵害1~8周龄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性过程,病变特征主要表现为心包炎、肝周炎,脾脏肿大,呈斑驳状,偶尔可引起局部皮肤感染[4].有关成年种鸭自然感染鸭疫里默氏菌的报道少见.本试验对一肉用种鸭群中患关节炎的病例进行了诊断,通过病原分离和鉴定,确定为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同时对感染鸭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了检查,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为鸭疫里默氏菌性关节炎的防治及进一步研究其感染机制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鸭疫里默氏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infection),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 Serositis in Duckling),由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所致的传染病.1932年于美国首次报道鸭疫里默氏菌病,尔后相继报道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德国等多个国家.我国郭玉璞等于1982年首次报道,随后,全国各地相继有本病报道.由于本病感染死亡率及淘汰率高,给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颇大,为当前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刘文华  苏敬良 《中国家禽》2004,8(Z1):233-235
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主要侵害雏鸭,也可感染雏鹅和雏火鸡等其它禽类。由该菌引起的鸭疫里默氏菌病呈世界范围分布,目前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近年来发现一种能引起鸭鹅呼吸道感染的新细菌,该菌的临床症状与RA相似。1994-1995年期间,在德国北部从30%以上的败血症死亡的商品鸭中分离到一种类RA菌,这些菌株大多是从患病鸭鹅的呼吸道和脑组织等处分离得到。这些病例的症状和病变与RA引起的渗出性败血症感染很相似。其实早在1978年就曾在德国的番鸭中分离到该类细菌,此后又相继在德国的北京鸭、番鸭、鹅分离到。我国目前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6.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 erella anatipestifer,RA)主要侵害2~7周龄雏鸭,也可侵害雏鹅、雏火鸡以及野鸡等多种雏禽。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可引起感染鸭发生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及干酪性输卵管炎、结膜炎、关节炎;该病的发病率在5%~90%,病死率高达80%。RA最早发现于1904年,我国自1982年郭玉璞等从北京郊区鸭场分离到RA以来,广东、福建、上海、四川、广西、江苏、河南、河北等地均相继报道了本病。1材料与方法1.1病料采集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的19个鸭场采集发病…  相似文献   

7.
幼肉鸭混合感染鸭疫里默氏菌和大肠杆菌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鸭疫里默氏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anatipestfer,RA)引起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引起1~8周龄的小鸭,特别是2~4周龄的鸭发病和死亡,并以心胞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为病理特征,死亡率一般在10%以上。该病自1932年美国报道以来,许多国家先后报道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我国郭玉璞于1982年在北京首次发现该病。鸭大肠杆菌病可引起各种年龄鸭感染发病,而小鸭感染发病后的病变特征常与鸭疫里氏菌病相似,并常与鸭疫里默氏菌病混合感染,临床上很难将两者区分。本文报道两例鸭疫里默氏菌和致病性…  相似文献   

8.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infection)是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又称为鸭疫败血症(Anatipestifer septicaemia)、鸭疫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 infection)和鸭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 serositis),鹅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曾被称为鹅渗出性败血症(Septisemia anseru exsudative)。Hendrickson等首次报道了该病在美国纽约长岛的三个鸭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20 0 0年 4月 ,武汉青山地区某个体养鸭场发生一起 1 5日龄幼鸭腹泻 ,精神不振 ,共济失调 ,鼻眼分泌物增多 ,剖检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以及偶有败血症病变为特征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细菌分离鉴定 ,确诊为鸭疫里默氏菌( RA)。由于鸭疫里默氏菌病在武  相似文献   

10.
<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1932年纽约长岛首次报道该病,以后各国相继报道,我国于1982年首次报道,目前我国多地已陆续有本病的发病报道。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是危害全世界养鸭业的一种主要疾病[1]。  相似文献   

11.
鸭疫里默氏菌病是一种危害家鸭、鹅、火鸡及其他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传染病,病原为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主要侵害雏禽.该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发病率为5%~90%,死亡率高达80%,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是目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各种家禽的一种细菌性疾病.本病临诊上有多种病型,其中以雏鸭的败血症和产蛋母鸭的卵黄性腹膜炎危害最为严重.鸭疫里默氏菌病与败血型大肠杆菌病是侵害雏鸭的两种主要传染病,在实际生产中,这两种病常互为继发或混合感染,造成2-6周龄雏鸭的大批死亡,使药物防治的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12.
鸭疫里默氏菌病(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传染性疾病,是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规模养殖的禽群一旦染疫发病常以高死亡率给养鸭生产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已经成为很多地区养鸭业的头号杀手.笔者长期从事养殖生产技术推广,对于规模场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预防与控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1-7周龄雏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由于本病的高死亡率、致感染鸭体重减轻和高淘汰率,使其成为目前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最早发现于美国纽约州的长岛,现几乎各养鸭国家和地区均有该病的存在,世界范围内公开报道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共有21个血清型。我国1982年郭玉等首次报道了北京郊区的北京鸭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我们自1997年以来,在镇江市郊的谏壁、大港、  相似文献   

14.
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无运动力,不形成芽孢的球杆状细菌,主要侵害家鸭,也可感染鹅、火鸡等禽类。自Hendrickson和Hibert于1932年首次报道纽约长岛三个鸭场的北京鸭发生感染以来,  相似文献   

15.
正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是危害全世界养鸭业的一种主要疾病~([1])。在我国,除感染鸭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外,其对鹅的感染也已成为阻碍养鹅业发展的主要疾病~([2,3])。鸭疫里默氏菌血清型复杂、各血清型间缺乏交叉免疫保护,对抗菌药物极易产生耐药性、普遍存在多重耐药,在鸭、鹅等禽类养殖过程中如何有效防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鹅的养殖模式发生明显改变,规模化养殖场越来越多,群体规模越来越大,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导致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严重。本文就  相似文献   

16.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制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鸭的主要细菌性疾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已在我国流行了30多年.上世纪80年代,我国发生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主要由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e anatipestifer,RA)引起.但1996年以来,陆续在我国发现了血清2型、6型、7型、10型、11型、13型、14型、15型、17型等血清型RA所引起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因此,RA血清型呈多样化分布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养鸭业所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粤北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该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简称鸭疫里氏杆菌.该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常见症状为精神沉郁、流眼泪和流鼻液、轻度咳嗽和打喷嚏、排绿色稀粪、共济失调、头颈震颤和昏迷.其特征性病理变化是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许多国家均有此病报道,我国郭玉璞等于1982年在北京首次发现此病以来,在全国许多省区均有此病发生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主要侵害2~7周龄的雏鸭,也可侵害雏鹅、雏火鸡及野鸭等多种雏禽。该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常见症状为精神沉郁、流眼泪和流鼻液、轻度咳嗽和打喷嚏、排绿色稀粪、共济失调、头颈震颤和昏迷。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急性病鸭死亡率高,慢性病鸭消瘦,死淘率高。到目前为止,美国、英国、西班牙等均有关于本病的报道,我国郭玉璞等自1982年在北京首次发现本病以来,全国许多省区相继有此病发生的报道。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发病率5%~90%,  相似文献   

19.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fer,RA)引起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1~8周龄的小鸭,特别是2~4周龄的鸭发病和死亡率较高.此病以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为病理特征,死亡率一般在10%以上.目前该病是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对养鸭业的危害极大,我县引进外来各种品种的鸭均发生,但本地品种"融水香鸭"首次发现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樱桃谷鸭鸭疫里默氏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引起,主要侵害2~6周龄各品种雏鸭和雏鹅,在水禽生产中除引起急性败血症、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发生死亡造成严重直接经济损失外,也可引起结膜炎、关节炎等,导致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发育迟缓,造成较大的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