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3 毫秒
1.
巴彦淖尔市现有天然梭梭林面积近100万亩,主要分布在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和磴口县。为了使梭梭林和肉苁蓉资源尽快恢复,大力发展肉苁蓉产业,巴彦淖尔市采取自然恢复和人工种植相结合的办法,鼓励广大农牧民在种植梭梭后,进行人工接种肉苁蓉。截至目前,全市人工种植梭梭达30多万亩,肉苁蓉人工接种面积约1.5万亩,年产肉苁蓉净重15万公斤。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肉苁蓉需求的增加和人工接种肉苁蓉技术的不断完善,以接种肉苁蓉为主的沙产业正在西北地区快速发展。在沙漠地区,人工栽植梭梭接种肉苁蓉开发前景广阔,可获得可观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新疆作为沙漠面积最大的省区,做好沙产业的开发和利用,对当地农牧民增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沙雅县漠鑫  相似文献   

3.
民勤沙区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种子采收、种子处理、接种技术、病虫鼠害防治、采挖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民勤沙区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在张掖市五泉林场开展人工梭梭林接种肉苁蓉相关性研究,从2种植物种间相互影响的相关性入手,对梭梭细根密度的分布情况,肉苁蓉寄生对梭梭树高、地径、冠幅及生物量的影响,梭梭接种肉苁蓉的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梭梭水平距主干20~40 cm处垂直40 cm深的土壤环境利于细根生长,肉苁蓉接种成功率高。接种后的梭梭树高、地径和冠幅,普遍小于未接种的梭梭,寄主梭梭的生物量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5.
肉苁蓉是列当科植物苁蓉的干燥全草,别名苁蓉、大芸、察干高要(蒙语),主要寄生在荒漠植物梭梭和红柳的根部,肉质茎肥厚,所以称为肉苁蓉,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燥通肠等功效。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地处干旱荒漠区,目前人工梭梭林保存面积2.1万公顷。从2009年开始研究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栽培技术,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技术得到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方萍 《新疆林业》2012,(2):16-17
肉苁蓉是荒漠地区生长的特有的寄生性药用植物,是名贵的滋补药材,享有"沙漠人参"的美称。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技术在推动准噶尔盆地荒漠区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防沙治沙造林工程建设中得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梭梭生长期沙丘含水量的基础上,适时观测降雨情况,分别在降小雨、中雨和大雨后种植肉苁蓉,充分依靠自然降水,探索无人工灌溉梭梭接种肉苁蓉技术。  相似文献   

8.
梭梭,属于藜科,灌木或小乔木,高1~4米,有的高近10米。梭梭种植3年后即可接种苁蓉,从而产生巨大的生态型经济效益,梭梭产业化在沙产业中发展势头强劲。传统意义的人工造林需要在春季人工栽植苗木后进行人工浇水,其中在西北干旱及沙漠地区栽植后的浇水尤为重要。在干旱沙漠地区大面积进行人工造林的过程中,水是决定造林成活率和成本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针对民勤绿洲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接种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接种率低,接种后出土年限长的情况,通过进行不同接种方法、肉苁蓉种子不同处理方法、不同接种深度、不同施肥量对梭梭接种成功率和产量的影响等试验,总结出了民勤县梭梭接种肉苁蓉接种最佳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浅谈人工栽培肉苁蓉和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介绍乌拉特后旗的天然梭梭林资源和对野生肉苁蓉的管理情况以及近年来开展的人工种植梭梭、肉苁蓉试验研究成果,提出了今后发展肉苁蓉产业的想法,通过加大天然梭梭林资源保护,大力种植人工肉苁蓉,引进肉苁蓉加工企业,推进肉苁蓉产业化发展,实现治沙、致富两不误,生态、经济效益兼赢。  相似文献   

11.
肉苁蓉为列当科肉苁蓉属,别名:苁蓉、大芸。该多年生草本寄生植物适生在荒漠地区的沙漠和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等地。肉苁蓉是珍贵的药用植物,在抗衰老、延年益寿方剂中,用途仅次于人参,有"沙漠人参"之美称。其人工栽培技术如下: 肉苁蓉有两种接种方式: (1)利用天然寄主接种:盐碱地、沙地生长着大量的梭梭、红柳、碱蓬等肉苁蓉寄主,利用天然生长的寄主人工接种肉苁蓉,省去了播种寄主及管理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但由于天然寄主已生长几十年,根系老化,萌发力弱,肉苁蓉接种出土比人工种植寄主接种肉苁…  相似文献   

12.
寄生植物肉苁蓉对寄主梭梭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新疆吉木萨尔林木良种试验站肉苁蓉繁育基地,以接种肉苁蓉并采收肉苁蓉种子的寄主梭梭(处理A)和未接种成功的即没有被肉苁蓉寄生的梭梭(CK)为调查对象,分别测定其树高、地径、冠幅、生物量和根系;同时,对处理A和CK以及接种成功但肉苁蓉尚未出土的梭梭(处理B)当年生枝的生长量进行定期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处理A的梭梭树高、地径和冠幅,普遍小于CK,且个体间差异较大;总生物量比CK减少了49.29%,其中当年生枝、2年生以上活枝、主干、根系分别降低了22.6%、9.6%、2.2%、15.6%,但枯枝的生物量却高出1倍之多,表现出衰弱的态势;梭梭被肉苁蓉寄生以后,细根所占比例较高,这可能是梭梭为了维持生存和供给肉苁蓉营养采取的一种生态对策,当年生枝的生长却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磴口县不断加大对乌兰布和沙漠的防治力度,全县生态环境呈现出"整体扭转,局部好转"的局面。全县紧紧围绕"防、治、用"三大内容,总结出了包括沙障固定流沙、沙地飞播造林、冷藏苗避风造林、梭梭接种肉苁蓉等十几项林业实用技术,形成了以防为主、固阻结合,生物技术为主、多种措施并用的防沙治沙技术体系,有力地推进了全县防沙治沙进程。据统计,自2000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沙漠治理面积达168万亩,完成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4700多亩,截至2006年底全县林业产值达5802万元。  相似文献   

14.
梭梭被肉苁蓉寄生后的生理代谢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新疆吉木萨尔县林木良种试验站肉苁蓉良种繁育基地内,选择立地条件、梭梭树龄、林分密度、林木株行距、接种肉苁蓉方式以及管理措施等基本一致的梭梭人工林为试验地,以被肉苁蓉寄生、未被肉苁蓉寄生和曾被肉苁蓉寄生但已解除寄生关系的梭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梭梭同化枝的相对含水量、束缚水/自由水、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等水分代谢和生化指标的测定,研究梭梭被肉苁蓉寄生以后的生理代谢反应.结果表明:与未被肉苁蓉寄生的以及曾被肉苁蓉寄生但采收了肉苁蓉种子的梭梭比较,被肉苁蓉寄生的梭梭同化枝的相对含水量有所降低,而束缚水/自由水的比值有所提高;与此同时,被肉苁蓉寄生的梭梭同化枝的叶绿素含量降低,而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有所提高.三者之间的各项测定指标的差异达到显著程度.梭梭被肉苁蓉寄生以后引发的一系列生理代谢反应,既是梭梭被肉苁蓉寄生以后的一种生理代谢适应,也是引起被肉苁蓉寄生的梭梭生长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肉苁蓉是沙漠地区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被誉为"沙漠人参"。巴彦淖尔市是肉苁蓉的原产地,梭梭是该市乌兰布和沙区和乌拉特高平原区天然生长的优良防风固沙乡土树种,具有很强的抗旱性,肉苁蓉就寄生在梭梭根部,通过利用现代技术人工种植培育肉苁蓉,并大面积在沙漠中推广,能够使巴彦淖尔市变沙害为宝,并使肉苁蓉产业成为带动全市生态与经济腾飞的特色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6.
新疆伊犁地区图开沙漠盐生肉苁蓉的天然寄生植物有滨藜、刺沙蓬、假木贼、猪毛菜、驼绒藜、白梭梭等。以白梭梭为寄主所做试验表明,盐生肉苁蓉不仅能够人工寄生,其产量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无灌溉条件下,对梭梭、柽柳分别接种荒漠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o Y.C.Ma)和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Schenk)R.Wight]试验、研究,为腾格里沙漠防风固沙林区沙产业开发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探索出了"粘土泥浆粘贴接种技术"、全生长季接种等技术要领,以便为该区沙产业开发助力。  相似文献   

18.
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梭梭是民勤沙区分布最广、保存面积最大的人工培育林,以其较强的抗旱性表现出适应沙区环境的生长优势,对维护民勤脆弱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肉苁蓉为列当科属多年寄生性草本植物,寄生于梭梭根部,以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入药,为传统的正品补益中药,具滋肝养肾、益经血、润肠通便等强体补身之功效。因生长在沙漠环境中,素有"沙漠人参"的美誉。肉苁蓉是我国西部地区的名贵中药材,已被列为国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沙障-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相结合的栽植模式,以及"稻草-塑料网"复合沙障模式的研究,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建立试验点,探索新型生态防沙技术,该技术一方面解决肉苁蓉资源的紧缺问题,实现肉苁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提高了沙区梭梭的覆盖率,形成高效的防沙治沙屏障,达到治沙效果,改善了我区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荒漠肉苁蓉的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肉苁蓉。别名大芸、寸芸、苁蓉、查干告亚(蒙语)。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梭梭、红柳根部的寄生植物,对土壤、水分要求不高,不占用耕地,还可以恢复荒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和沙区农牧民的生活条件,是一项前景良好的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