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掌握吊罗山薹草在生境适宜性中对光照及水分的需求特性,采用人工控制光照强度和土壤含水量的方法(设置4个光照和3个水分水平的双因素实验),研究光照强度和土壤含水量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水分条件抑制吊罗山薹草的生长,但40%(L3)光照和30%(W3)水分的互作下各项指标表现相对较好,说明适当的遮荫有助于减少水分亏缺对其造成的伤害;全光照(L1)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生长受到抑制,而40%(L3)光照条件下,Pn值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均出现最高值;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40%(L3)光照和10%(L4)光照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与全光照(L1)和70%(L2)光照条件下的差异显著,说明吊罗山薹草对高光敏感。综上,吊罗山薹草在生境选择上不适宜低郁闭度和低水分,40%光照和70%土壤水分是其最佳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2.
研究白天遮荫及晚上补光对香蕉假植大苗培育的影响,为确定最佳育苗光照条件提供理论依据。以巴西品种香蕉组培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香蕉假植大苗的假株高、假茎粗等生长指标以及叶绿素、丙二醛、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适当的遮荫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抗逆性;而白天遮荫60%,晚上补光4 h,可以弥补白天遮荫导致的光照不足,使假植大苗保持较好的长势,且其叶绿素含量较全光照(CK)提高15.48%,还能显著降低香蕉假植大苗丙二醛含量,较CK处理降低22.25%,脯氨酸含量较CK提高41.80%,明显促进抗性酶POD和SOD活性增加,分别为CK的1.48及1.30倍。为本试验条件下得出较适宜香蕉大苗生长的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3.
东非狼尾草(Pennisetum clandestinum)是城市绿化和水土保持的优良资源,遮荫却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利用。本试验以遮荫和全光照下生长的东非狼尾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光照不足对叶片形态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光照下的植株相比,遮荫下生长的东非狼尾草叶片长度和含水量明显提高,叶片叶绿素a和b含量则提高了50%以上(p0.05)。而叶片宽度下降、最大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显著降低(p0.05),其中最大光合速率下降了50.9%,光补偿点则由17.6μmol/(m~2·s)降低至6.56μmol/(m~2·s)。可以看出,东非狼尾草叶片在低光照条件下可塑性强,可通过提高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等方式增强对散射光的利用,可在适度遮荫下利用。  相似文献   

4.
瑞丽山龙眼幼苗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高黎贡山南段2种环境(野外、大棚)下生长的我国特有种植物瑞丽山龙眼幼苗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1)2种环境下生长的幼苗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出现"双峰"曲线,有"午休"现象,但峰值出现的时刻与大小不同,野外幼苗在10:00、16:00出现高峰值,分别为4.608、2.118μmol/(m~2·s),大棚幼苗在11:00、15:00出现2个高峰值,分别为4.102、3.982μmol/(m~2·s);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一致,也有"午休"现象;水分利用率(WUE)无明显变化规律;胞间CO_2浓度(Ci)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相反。(2)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偏相关性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CO_2浓度(Ca)、空气温度(Ta)、相对湿度(RH)对幼苗PN值影响均为:PARCaTaRH;(3)两地幼苗光饱和点(LSP)均较高,野外为2 674.995μmol/(m~2·s)、大棚幼苗为2 228.754μmol/(m~2·s),光补偿点(LCP)分别为38.250、8.322μmol/(m~2·s)。  相似文献   

5.
乙烯利对不同甘蔗品种气体交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4个熟性不同的甘蔗品种桂糖11号、桂糖17号、新台糖10号、新台糖20号作为供试材料,在甘蔗生长前期以100mg/L乙烯利进行叶面喷施,研究乙烯利处理对几个甘蔗品种气体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1.乙烯利处理可以提高甘蔗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但对不同品种的效应不同,尤以对桂糖11号和新台糖10号的效应最显著;2.甘蔗的净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曲线表明,乙烯利处理可以提高净光合速率对光强响应曲线的斜率,说明乙烯利处理有利于蔗株对光强的利用,从而提高甘蔗的净光合速率;3.甘蔗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为单峰曲线,其净光合速率最大值出现在大约上午11:00左右,乙烯利处理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的峰形不变,但处理的峰值提高的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6.
薇甘菊在不同光环境下的生理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薇甘菊在不同光环境下(相对光强100%,25%,10%)的生理生态研究,系统研究了不同遮荫生长下的薇甘菊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叶面积和比叶重(SLW)。结果表明:100%相对光强下薇甘菊在12 : 00~14 : 00时表现出短暂的光抑制现象;在高光强下薇甘菊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Pn)、比叶重(SLW)、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比值来维持其正常生长和避免午间高光强对光合系统的破坏;25%和10% 2个光环境下生长的薇甘菊各测定指标无显著差异,其通过提高叶面积捕捉更多的光能以维持自身的生长。喜光植物薇甘菊能够在不同光环境下正常生长,推测薇甘菊生理和形态在不同光环境下,光系统调节作用和表型可塑性是其较强入侵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弱光胁迫及光照转换后烟株生理生化的动态适应性变化反映了烟草的光生态适应性,对烟草种植区划、品质提升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大田试验条件下,用遮荫网在烟草不同生育阶段(伸根期和旺长期)营造不同的光照强度(自然光,透光率58.3%,透光率25.6%),研究了弱光环境对烟株生理特性和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弱光条件下叶片叶绿素、脯氨酸含量增加,丙二醛对遮荫处理的响应存在生育阶段差异。伸根期遮荫处理,叶绿素和脯氨酸平均增加了57.1%,51.4%;旺长期为23.2%,52.8%。(2)遮荫增加了烤后烟叶总氮、烟碱和钾含量,而总糖和还原糖略有下降,伸根期遮荫分别增加1.83%,1.57%,-0.77%,-2.00%,-2.6%;旺长期遮荫分别增加28.9%,29.2%,21.1%,-5.73%,-7.6%。可见,弱光胁迫对烟草生长和品质形成有重要影响,生育中期弱光胁迫比前期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苏打盐碱胁迫下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影响因子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各因子对剑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非盐碱和盐碱胁迫下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明显双峰曲线,第1次峰值分别出现在上午9:00~10:00和上午9:00,第2次峰值均在下午14:00,中午均出现光合的“午睡”现象,但盐碱胁迫显著降低一天中的净光合速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9:00~13:00时非盐碱和盐碱胁迫下的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与各影响因子的相关性质和相关程度有所不同;在非盐碱胁迫下,对净光合速率影响最大的是气孔导度,其次是气孔限制值,气孔因素是影响净光合速率变化的主要因子;在盐碱胁迫下,对净光合速率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光强,其次是空气温度,非气孔因素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进一步提升多花黄精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仪,对2层遮阴网环境下的多花黄精光合特性日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多花黄精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存在午休现象,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和16:00;多花黄精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气光量子密度是影响多花黄精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光照条件(透光率73%、52%、28%和全光照)对鹧鸪茶叶生物量、叶片数、叶面积、株高、叶净光合速率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探索适合鹧鸪茶驯化栽培的光照条件。结果表明:光照强度为52%、73%时,鹧鸪茶叶生物量、叶片数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光照强度28%时,鹧鸪茶叶获得最大的叶面积,但叶片数显著下降;全光照时,鹧鸪茶叶片数和叶面积显著下降,脱叶现象频繁。此外,适度遮阴有利于提高鹧鸪茶的净光合速、叶绿素荧光Fv/Fm值,且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鹧鸪茶茎高增量出现增长的趋势,但过低的光照强度不利于生产性能的提高。该研究结果初步确定鹧鸪茶的需光生理特性,为驯化栽培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花后持续弱光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弱光条件下小麦持续高产及耐荫性筛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济麦22和济核916为试验材料,于花后设置3个不同的遮光处理(不遮光、遮光30%和遮光60%),分析花后持续弱光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济麦22和济核916旗叶叶绿素a、b含量在花后0~25d保持较高水平,之后迅速降低。遮光后两品种旗叶的净光合速率下降,济麦22的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前贮存干物质在花后向籽粒的转运量及两品种的经济系数显著降低。花后遮光改变了小麦籽粒灌浆进程,显著降低了两品种的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延长了济麦22的渐增期和快增期持续时间,减少了缓增期的持续天数,遮光60%处理显著降低了济核916渐增期持续时间,推迟了其灌浆高峰的来临时间。遮光30%和60%条件下济麦22分别减产27.7%和35.4%,济核916分别减产29.49%和64.39%。遮光后冬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随遮光强度的增加而降低。说明花后弱光会降低小麦光合能力,不利于植株干物质积累和籽粒灌浆,最终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2.
设施繁育茶苗适宜光照强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研究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光强分别为自然光的8%、15%、35%、42%、50%及75%)生长的茶树扦插苗的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茶树扦插苗的光合速率(Pn)、最大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均在自然光强的75%时达到最大值; 叶绿素含量随光强的增加而降低,叶绿素a/b则随光强增加而增加; 新生物量与最大光合速率一致,在自然光强的75%时达到最大值; 其植株生根率、出现愈伤组织的比率、根条比及根生物量比(RMR)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死亡率、SLA及LAR随光强的增加而降低。根据实验结果,适当提高大棚透光率及在阴天对大棚中的茶苗进行加光处理,对快速繁育茶苗有利。  相似文献   

13.
林魁  黄枝  徐永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8):1483-1492
为保证设施叶用莴苣周年生产的供给,研究了人工气候条件下不同光照模式对叶用莴苣生长期生长特性的影响,以确定叶用莴苣生长的最优光环境,实验以‘意大利’全年耐抽薹叶用莴苣(Lactuca sativa L.)为试材,设计 LED 红蓝配比(7:3、5:5、3:7)、光周期(12L/12D、16L/8D、20L/4D)及光照强度[100 μmol/(m2·s)、150 μmol/(m2·s)、200 μmol/(m2·s)]的 3 因素 3 水平正交实验,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不同光照模式对生长期叶用莴苣植株的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叶用莴苣生长期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不同。相比于其他光环境条件,处理 9[红蓝配比 3:7,光周期 20L/4D,光强 150 μmol/(m2·s)]更有利于光合色素的积累。红蓝配比 3:7 的光照模式较其他处理更有利于蛋白质合成;处理 3[红蓝配比 7:3,光周期 20L/4D,光强 200 μmol/(m2·s)]有利于降低生长期叶用莴苣叶片硝态氮含量,促进可溶性糖的积累。综合分析得出 3 个光照因子对水培叶用莴苣生长及品质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光强、光质配比、光周期,最适的光照模式组合为:红蓝配比 7:3、光强 200 μmol/(m2·s)、光周期 20L/4D。本研究结果可为叶用莴苣生长的最适光环境提供参考,同时为 LED 灯具在植物照明领域的设计提供 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水稻适应广幅光强的光合特性及品种间差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自然条件下,水稻总是生活在一个开放变动的环境系统中,而强光和弱光都会使其光合受到抑制。近年来的研究指出,水稻品种间对光强的适应性存在明显差异。有关耐光氧化、耐荫特性及其鉴定技术也有大量报道。另外,还初步研究了水稻品种适应广幅光强的光合特性。在上述基础上,本文比较了籼粳杂交稻和籼型杂交稻的耐光氧化和耐荫特性,探讨了杂种F_1和亲本的关系及适应广幅光强品种的筛选技术和鉴定指标,为杂交稻抗逆稳产育种提供生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由美国水稻Lemont和中国华南水稻七桂早所组配成的杂种稻Le/Qi,既具有较高的光能截获能力,又具有较高的光能转化效率,其整体光合能力和亲本相比,得到了明显的改进。不论是在美国阿肯色州,还是在中国广州,Le/Qi较之Lemont及七桂早,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了53%~62%及8%~15%,比美国亲本具有明显为高的产量,比中国亲本明显提高了品质,增加了经济产值。利用由美国水稻和中国华南水稻所组配成的12对杂种组合进行扩大试验的结果表明,几乎所有杂种都显示了整体光合能力的明显改进,比美国亲本具有明显为快的叶面积发展能力,表现在明显为高的生物学产量上;比中国华南亲本具有明显增强了清除有害自由基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在高光强下的光合作用光能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在人工气候箱控温条件下比较了杂种稻Lemont/七桂早(Lee/七)及其亲本Lemont和七桂早对短期高温中浊处理条件下的光合适应性和光合生产力。当早稻试验植株从室外平均高温29.4℃移至箱内经41℃处理3 h后,七桂早及Lemont两个亲本的单叶净光合速率下降80%左右,而杂种稻L3/七只下降了约50%,表现了较强的抗“高温+中等强光”所引起的光抑制伤害。Le/七的作物生长率(CGR)及总生物量,无论在早季或晚季,无论在高温或中温条件下,都比双亲明显为高。结合以前关于高低光强适应性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可以认为由于光合作用的杂种优势,Le/七在光合适应性及光合生产力方面均比亲本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随着作物设施栽培技术的发展,遮荫与补光栽培成为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胡椒扦插苗为材料,采用室内营养液浇灌法培养,研究不同光照强度环境对胡椒扦插苗抽穗生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35 μmol/(m 2·s)光强环境下胡椒叶片的光合速率相对较低,植株同化的生物量较少,花芽抽生少,叶片厚且单叶面积较大;270 μmol/(m 2·s)光强环境下,胡椒的光合速率维持较高水平;405 μmol/(m 2·s)光照强度下,胡椒扦插苗成熟叶片中可溶性糖、蔗糖、淀粉等糖类物质含量与赤霉素水平较高,叶片抽生数多,净增生物量最大,胡椒成花数多;540 μmol/(m 2·s)光照环境下,胡椒扦插苗生长发育受到轻微抑制;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溶性糖、果糖、GA3含量与胡椒抽穗量成显著相关。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胡椒扦插苗在405 μmol/(m 2·s)光强环境下糖类物质含量与赤霉素水平相对较高,最有利于胡椒多抽穗。本研究可以为我国胡椒控光栽培技术的改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We examined variation in the flowering phenology of Sacha Inchi (Plukenetia volubilis) plants monitored during an 8-month period with reference to a light gradient (20%, 52%, 75% and 100% of full sunlight), and related these results to photosynthetic features, growth and fruit yield. With strong phenotypically plastic response to light, relative growth rate and photosynthetic capability continuall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rradiance and their maximum values were much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pioneer species. Shade did not increase the apparent quantum yield and reduce the light saturation point and respiration rate. Thus, it was suggested that P. volubilis is a high-light demanding species. Shade delayed initial flowering date and decreased flower and fruit parts. An earlier initiation of flowering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flower biomass and plant total biomass, in turn; the latter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ruit biomass across light gradient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n optimized crop management practice should be adopted to ensure that P. volubilis be grown under conditions with minimal sha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