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2011年4~6月,对黄河下游利津河段浮游植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并结合浮游植物种群特征,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该河段共有浮游植物5门114种,丰度为0.90×104~303.35×104ind/m3,平均丰度是27.20×104ind/m3;生物量为0.008~5.890 mg/m3,平均生物量0.641 mg/m3;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Simpson’s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59、0.36和0.55。SPSS数据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透明度,浮游植物丰度与透明度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393.8+115.5x-11.1x2+0.35x3(n=18,R2=0.952,F=92.665,P0.01)。[结论]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透明度是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
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优势种、指示种、细胞密度或生物量等指标和微生物检测新技术等方法分别进行水体营养状况和水体污染程度评价,调查分析了黔南州芒勇水库和绿茵湖水库浮游植物的物种种类、现存量及藻类多样性指数和水质现状。结果表明:芒勇水库共检出浮游植物33种,隶属于5门8纲10目18科23属;绿茵湖水库共检出浮游植物25种,隶属于5门5纲10目16科19属。芒勇水库和绿茵湖水库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分别为1.249×106 cell/L 和1.164×106 cell/L,生物量分别为2.992 mg/L和1.516 mg/L。芒勇水库的 Margalef 多样性指数为0.65,Shannon-Weaver 多样性指数为1.91,均匀度指数为0.83;绿茵湖水库的 Margalef 多样性指数为0.81,Shannon-Weaver 多样性指数为1.87,均匀度指数为0.75。芒勇水库和绿茵湖水库 TP 含量分别为0.16 mg/L 和0.10~0.13 mg/L,TN 含量分别为0.68~0.77 mg/L 和0.78~0.84 mg/L,NH+3-N 含量分别为0.19~0.13 mg/L 和0.12~0.10 mg/L。两水库水体营养水平为中-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3.
于2013年5月份对小兴凯湖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6门49种及变种,其中绿藻门种数最多,为19种;硅藻门次之1,8种;蓝藻门6种;金藻门3种;隐藻门2种;裸藻门1种。浮游植物丰度范围为(76.8~937.2)×104ind·L -1;生物量为(0.66~7.62)mg· L-1;Shannon-wiener指数为2.40~3.56; 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0~0.85。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评价小兴凯湖水质状况,结果表明:5#、6#、7#、8#、9#水质相对较好,其余7个样点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总磷、总氮和总有机碳是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氯离子、硝酸根离子、浊度、透明度和pH值对浮游植物分布也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2011年4~6月,对黄河下游利津河段浮游植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并结合浮游植物种群特征,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该河段共有浮游植物5门114种,丰度为0.90 × 104~303.35×104 ind/m3,平均丰度是27.20 × 104 ind/m3;生物量为0.008~5.890 mg/m3,平均生物量0.641 mg/m3;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Simpson’s多样性指教分别为1.59、0.36和0.55.SPSS数据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透明度,浮游植物丰度与透明度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393.8+ 115.5x- 11.1x2 +0.35x3(n=18,R2=0.952,F=92.655,P<0.01).[结论]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政变,透明度是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
初步研究了 1998年河口区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生态系中的浮游生物状况。各塘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幅较大 ,平均含量为 36 .33± 2 8.4 0mg/L ;浮游植物总密度均值为 3.0 5± 2 .18× 10 8cells/L ,水体已呈富营养化状态。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及种类数均以蓝藻占优势 ,其次是绿藻和硅藻 ,这与我国传统家鱼高产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各塘浮游动物丰度与组成变化较大 ,不如浮游植物稳定。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生物量之比平均为 0 .90 3:1,斑节对虾塘尚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河口区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浮游生物状况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初步研究了 1998年河口区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生态系中的浮游生物状况。各塘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幅较大 ,平均含量为 36 .33± 2 8.4 0mg/L ;浮游植物总密度均值为 3.0 5± 2 .18× 10 8cells/L ,水体已呈富营养化状态。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及种类数均以蓝藻占优势 ,其次是绿藻和硅藻 ,这与我国传统家鱼高产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各塘浮游动物丰度与组成变化较大 ,不如浮游植物稳定。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生物量之比平均为 0 .90 3:1,斑节对虾塘尚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尖峰岭秋季浮游生物群落状况.[方法]于2018年8月对尖峰岭天池浮游生物进行调查研究,设置7个采样点,分析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指数.[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39种及变种,其中绿藻门种数最多,为63种;硅藻门次之,42种;蓝藻门10种;裸藻门7种;黄藻门、金藻门、隐藻门各4种.浮游植物丰度为39.6×104~444.0×104个/L;生物量为0.630~9.865 mg/L;Shan-non-Wiener指数为4.321~5.780;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78~0.933.浮游动物共4类21种及变种,原生动物9种,轮虫7种,桡足类3种,枝角类2种.浮游动物丰度为0.001×104~0.109×104个/L;生物量为0.001~0.090 mg/L;Shannon-Wiener指数为1.522~3.057;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12~1.000.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评价尖峰岭天池水质状况,结果表明,7个采样点的水质均为轻污染或无污染状态.[结论]该研究结果丰富了尖峰岭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基础资料,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孙成贤  林雄平  李凤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1):142-147,165
为了解宁德金涵水库水质及浮游植物时空动态变化,于2019年四季分别在金涵水库的8个样点进行了取样调查.结果表明,鉴定出的浮游植物有6门24属32种,其中,绿藻门12种,蓝藻门7种,硅藻门5种,甲藻门3种,隐藻门3种,裸藻门2种.金涵水库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在2.9×106~2.4×107cells/L,平均值为9.86×106±4.8×106cells/L,春季较高,夏季达到最高水平,秋冬两季逐渐下降.其生物量范围为在3.64~50.14mg/L,平均值为16.30±11.25mg/L,四季变化趋势为春>夏>秋>冬,最高点出现在春季的4号点.金涵水库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1.36~2.87;分布均匀度平均值为0.859±0.056.各采集点四季溶氧量的平均值为10.1±1.01mg/L,硝酸盐氮的含量为0.002~0.202mg/L;总氮含量为0.067~2.745mg/L;总磷含量为0.01~0.059mg/L;氨氮含量为0.112~0.287mg/L,均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内,处于Ⅰ~Ⅱ类水源地.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驱动因子为氨氮和总磷,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与温度和TP、TN等呈现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安全饮用水水源地的水污染预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8月对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海域16个站位进行了综合调查,低氧区主要位于底层,溶解氧最低值为1.85 mg/L,核心低氧区面积约为1 028 km2。对采集的82个浮游植物样品采用Utermhl方法分析,鉴定出4门37属82种,硅藻占优势,优势种是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生态类型以温带近岸性和广盐性为主,细胞丰度介于6.31×103~7.80×106cells/L,平均值为7.59×105 cells/L,分布特征是从近岸到外海、表层到底层呈降低的趋势。发现核心低氧区、非核心低氧区和非低氧区内浮游植物种类无明显差异,但细胞丰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依次为核心低氧区〉非核心低氧区〉非低氧区,溶解氧的多寡对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没有显著影响。同时还发现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温度、化学需氧量、叶绿素a和硝酸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溶解氧、磷酸盐、悬浮物,氨氮有相关性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海州湾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3年2、7、10月和2004年2月对海州湾人工鱼礁投放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结果表明:已鉴定的浮游植物有2门16属36种,其中硅藻门占优势,有13属31种,甲藻门次之,有3属5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类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前3次以硅藻占绝对优势,第4次演变为甲藻占优势;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为0.98~10.60 mg/m3,鱼礁区和对照区的平均值分别为6.81、6.10 mg/m3;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为41.06~706.63 mg/m3,鱼礁区和对照区的平均值分别为252.95、123.69 mg/m3;初级生产力为27.02~1 222.78 mg C/(m2.d),鱼礁区和对照区的平均值分别为455.23、276.92 mg C/(m2.d);鱼礁区和对照区浮游植物的月均细胞密度最高分别为269.6×104、187.4×104cell/m3,最低分别为220.9×104、114.7×104cell/m3。被调查海区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同一季节中,鱼礁区的生物量、营养盐含量等比投礁前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1.
2009年6月至9月,对卡拉白鱼养殖池塘的水质,浮游生物种类、数量和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池水pH为9.01,盐度0.19%,碱度9.72 mmol/L,硬度9.99 mmol/L,化学耗氧量(COD) 14.99 nmg/L,总氮1.13 mg/L,总磷0.26 mg/L.水型为C1Mg水质,属于高pH、高碱水体.浮游植物5门10个种属中,蓝藻门(Cyanophyta)有4个种属,占40.07%,其中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优势种;绿藻门(Chlorophyta)和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出现2个种属,分别占33.50%和22.55%,绿藻门以新月藻(Closterium sp.)为主,其他2门2个种属共占4.35%.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范围为631.2×104 ~1 091.4× 104 ind/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6.124~41.325 mg/L.浮游动物9个种属中,原生动物(Protozoa)仅1个种属,占16.27%;轮虫(Rotipera)有3个种属,占45.55%;枝角类(Cladocere)3个种属,占22.99%;桡足类(Copepoda)有2个种属,占15.18%.浮游动物数量变化范围175~264 ind/L,生物量13.15 ~ 19.44 mg/L.浮游植物数量在6月份较高,7月逐渐下降,9月份较低;浮游动物群体6月至9月份变化不明显.水质和浮游植物指示物表明池水为重富营养化水体,生物量范围属于肥水高产鱼塘.  相似文献   

12.
在小兴凯湖采集水样,滤掉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进行为期12 d的实验室培养。试验设置了4个光照梯度和5个Fe浓度,分别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Fe浓度的增加,浮游植物对Fe的吸收量也相应的增加。在低光照强度下,浮游植物对Fe的吸收规律不明显。在光强为4000 lx时,浮游植物吸收Fe量为0的培养瓶中浮游植物丰度降低了63.6 ind· L-1。在光强为8000 lx条件下,浮游植物丰度与吸收Fe量呈正相关关系。在光强为12000 lx时,吸收Fe量为0.091 mg· L-1的培养瓶中浮游植物丰度增加了2791.2 ind· L-1,说明了光照强度对藻类生长的限制作用明显高于培养液中营养元素对藻类生长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过程中浮游植物的变动规律,有效管理水体环境质量,提高养殖效益,于2010年8月至11月,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rnei)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的高位池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试验设计3种不同循环处理量组,即20 m3·h-1(P1组)、40 m3·h-1(P2组)和60 m3·h-1(P3组),探讨不同的循环水处理量和养殖模式对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影响。结果表明,从循环塘中共鉴出浮游植物99种,隶属于5门49属,对照4号塘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08种,隶属于8门54属,种类最多的为绿藻门,占总数的39.8%,其次为硅藻门,占总数的21.1%,再次为裸藻门,占总数的16.3%,最后为蓝藻门,占总数的15.4%。循环塘的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绿藻和硅藻为主,而对照4号塘的浮游植物以蓝藻为优势种。循环塘和对照4号塘中浮游植物的密度分别为208.34~998.8(×104 ind·L-1)、324.58~1343.26(×104 ind·L-1),其生物量分别为2.96~10.19 mg·L-1,3.59~18.86 mg·L-1。循环塘中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低于对照4号塘,且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循环塘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1.03~2.18之间波动,对照塘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在1.01~1.56之间波动。  相似文献   

14.
2013年5~6月对泾河陕西段浮游植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种类为6门198种(属),平均密度为26.68×104个/L,平均生物量为314.4×10-3mg/L,各采样点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没有明确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菲律宾蛤仔育苗用水系统中浮游生物群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5年3月至2005年11月对庄河海洋村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育苗用水系统中浮游生物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检出浮游植物62种(属),优势种类为新月拟菱形藻、洛氏角毛藻、菱形藻、三角褐指藻、舟形藻、尖尾蓝隐藻、普通小球藻、绿裸藻等;浮游动物45种(属),优势种类为诺氏麻铃虫、咽拟斜管虫、旋回侠盗虫、刚毛幼虫、褶皱臂尾轮虫、椎尾水轮虫、小拟哲水蚤、近缘大眼水蚤和半球腺介形虫等。调查期间,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为2.90~30.91mg/L,沉淀池出口浮游植物的平均生物量最高,为16.78mg/L,沉淀池人口的次之,砂滤池出口的最低;浮游动物的密度为5.5~118个/L,生物量为0.01—5.97mg/L,外海浮游动物的平均生物量最高(2.48mg/L),砂滤池出口的最少。浮游植物硅藻门的种类占优势,而浮游动物生物量较大的主要是桡足类及其幼体。  相似文献   

16.
于2010年10月调查了草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群落结构、数量和生物量及其水平分布.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130种(含变种和变形),分属于5门7纲13目22科-44属,主要是绿藻门和硅藻门.浮游植物数量的平均值为0.494× 106个/L;生物量为0.448 mg/L;叶绿素a为3.72 mg/m3.认为草海水质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于2010年10月调查了草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群落结构、数量和生物量及其水平分布。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130种(含变种和变形),分属于5门7纲13目22科44属,主要是绿藻门和硅藻门。浮游植物数量的平均值为0.494×106个/L;生物量为0.448 mg/L;叶绿素a为3.72 mg/m3。认为草海水质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太湖竺山湖生物控藻围隔内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放养鲢鳙对富营养化水质改善的效果,于2013年6 ~ 10月对该水域进行5次采样调查,并对浮游植物进行种类鉴定与数量统计,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优势种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共鉴定浮游植物8门71种,绿藻门最多,共26种,其次是硅藻门18种,蓝藻门14种,裸藻门5种,隐藻门3种,甲藻门和金藻门均为2种,黄藻门1种.浮游植物数量为5.83×106~ 1.57×107 ind/L,平均数量为1.05×107 ind/L;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0.66 ~2.74 mg/L,平均生物量为1.63 mg/L.多样性指数H为1.40~2.55,平均值为1.82;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39 ~0.47,平均值为0.43.根据TLI(∑)并结合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水质评价,太湖竺山湖生物控藻围隔内水质属于轻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9.
液培条件下pH和镁锌硼对莴笋的营养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液培试验表明,镁、锌、硼对莴笋生物产量的正效应以Mg(100mg/L-200mg/L),Zn(20mg/L-50mg/L),B(10mg/L-20mg/L)为最显著,增量达30.8%-125.6%。在3个pH中,以pH6生物产量最高;3关於归中硼的增产幅度最大。不同pH条件下莴笋镁、锌、硼含量与施用水平呈显著或极在相关;氮、钾养分含量与生物量变化趋势一致,磷含量变化较小。高产莴笋植株N/P比为8.70-10.05;N/K比为0.66-0.86;K/P比为11.30-14.96。  相似文献   

20.
2012年7月和10月分别对白云湖中华鳖养殖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7月采集到浮游植物5门23种,10月采集到5门36种,种类组成上均以绿藻门种类最多,其次是蓝藻门或者硅藻门;7月池塘浮游植物优势种的优势度为0.02~0.32,优势种数共10种;10月份优势种的优势度为0.02~0.37,优势种数共13种;7月份池塘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4.70×107 ind/m3,变化范围为(0.75~12.5)×10^7 ind/m3,10月平均密度为13.16×107 ind/m3,变化范围为(2.88~18.2)×10^7 ind/m3;7月份浮游植物生物量8.10~90.70 mg/L,平均为35.57 mg/L,10月份生物量为23.10~295.86 mg/L,平均为165.55 mg/L,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种类种群、密度和生物量都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