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国内霍尔多巴吉鹅源小鹅瘟病毒分离株(GPV-H)的结构蛋白VP3基因进行扩增,将扩增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并测序.结果表明,GPV-H株VP3的核苷酸序列全长1 605 bp,编码534个氨基酸,与GenBank发表的13株小鹅瘟病毒VP3相比,核苷酸同源性在92.5%~98.9%之间.通过基因进化树分析可以看出,GPV-H株与波兰和匈牙利分离到的5株病毒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从疑似细小病毒感染的病死水貂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PCR鉴定、细胞培养、蛋白质电泳鉴定最终确定为水貂肠炎细小病毒(MEV),命名为MEV-WFD。对该分离病毒的衣壳蛋白VP2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此病毒VP2基因3处碱基发生点突变,其中一处的突变导致第328处氨基酸残基由疏水性丙氨酸(Ala)变为亲水性苏氨酸(Thr)。将此株病毒VP2基因与GenBank上公布的所有MEV的VP2基因碱基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及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与ZYL-1、MEV/LN/-10和Manzhouli的VP2基因同源率最高,为99.8%;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该病毒与6株已公布的病毒属于同一进化分支。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我国水貂肠炎病毒(MEV)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F81细胞从疑似患有肠炎的水貂粪便样品中分离出一株病毒,经形态学、血清学、动物回归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离的病毒为MEV,命名为LN-10。对该病毒主要结构蛋白VP2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基因进化分析表明,LN-10分离株VP2基因与GenBank中的其他18株MEV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均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99.3%~100%和99%~100%,其中核苷酸同源性与ZYL-1株为100%,而氨基酸同源性与ZYL-1株和Manzhouli株均为100%。本研究为ME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自行分离的PPVL株VP2基因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L株VP2基因片段与其他PPV毒株的VP2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同源性均在99.19%以上,氨基酸同源性在98.87%以上。表明L株与国内流行毒株之间同源性极为接近,其中与NADL-2(4973)株的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同源性为99.81%,氨基酸同源性为99.62%)。在决定毒株组织嗜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上(378,383及436),L株与NADL-2株相同,据此推测L株的毒性与组织嗜性可能与NADL-2相似。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6,(7):40-43
为明确番鸭细小病毒结构蛋白(VP1)基因的分子特征,本研究利用PCR方法从番鸭细小病毒(MDPV)黑龙江分离株YL08中扩增出VP1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克隆测序和分析。基因测序结果表明:MDPV YL08株VP1基因全长为2 199 bp,编码732个氨基酸;MDPV YL08株VP1基因与国内外其他已发表的MDPV分离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2.7%~95.8%;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MDPV各分离株在遗传进化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域性。本研究中MDPV YL08株与其他MDPV中国大陆分离株处于不同的分支,提示其可能具有独特的遗传起源。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应用RT—PCR方法从兔出血症病毒荣昌分离株(RHDV—RC)中扩增出衣壳蛋白VP60基因并测序,从GenBank下载已发表的16株RHDVVP60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表。结果表明。RC株的VP60基因大小为506bp,GC含量为56.35%.与其它16株RHDVVP60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较高,最高达98.2%;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7.
鸭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我国鸭病毒性肝炎(DH)的流行情况,本研究用标准DH病毒(DHV)Ⅰ型(DHV-1)抗血清和新型DHV(N-DHV)抗血清对国内分离的7株DHV进行了血清中和试验。结果表明,PLK株和YB3株为DHV-1;YB1、YB2、YB5、HY2和HY3株为N-DHV。同时,对国内分离的9株病毒的抗原相关VP1基因进行RT-PCR扩增和测序,对VP1基因的核苷酸与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3株DHV-1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左右,6株N-DHV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8%左右;DHV-1分离株与N-DHV分离株间氨基酸同源性为72%~77%。参照同属微RNA病毒的人肠病毒的血清型分型标准,通过对DHV VP1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判定9株病毒的血清型。依据VP1基因序列同源性进行的血清型分型结果与根据抗原性鉴定进行的血清型分型结果一致。同血清型病毒株间的VP1基因变异很小,表明DHV的抗原性稳定。同型不同毒株间VP1基因的差异可以导致病毒在致病力、细胞感染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存在DHV-1和N-DHV两种独立的血清型,但尚未见血清亚型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利用MDBK细胞从青海某养殖户发病羊唇部痂皮中分离获得一株病毒,通过临床症状、PCR检测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等方法对该株病毒进行了鉴定,证实分离株为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 Virus,ORFV),命名为ORFV-QHMH01。参照GenBank中ORFV F1L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对ORFV-QHMH01株F1L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F1L基因片段长987bp,编码328个氨基酸,与AF097215、AY040081、AY040082、AY040083、AY040084、AY040085、FJ808075、HM133903、HQ221964、JQ271535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7%,95.6%,96.1%,96.2%,97.5%,97.2%,96.5%,48.6%,95.3%,98.3%。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ORFV-QHMH01分离株与参考毒株JQ271535和AY040084的亲缘关系较近,这表明不同地区分离株的F1L基因具有较好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山东省犬细小病毒(CP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及其与犬细小病毒病的分子流行病学关系,对2013年分离到的12株山东CPV流行毒株进行了VP2基因克隆测序与同源性分析,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获得的VP2基因的全长为1 755 bp,编码584个氨基酸残基;各分离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率分别为98.9%~100.0%和98.8%~100.0%,与Gen Bank公布的国内外参考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率在98%以上,分离株VP2基因及其推导的氨基酸的变异主要以点突变为主,关键氨基酸位点未见明显改变。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有8株为New CPV-2a,4株为New CPV-2b,表明目前山东省所流行的CPV主要以New CPV-2a亚型为主。研究结果为山东犬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及RACE方法扩增得到鸭肝炎病毒(DHV)浙江分离株Z10的全基因(5',3'末端序列用RACE法扩增)及4株DHV分离株的VP1基因.结果表明,分离株Z10的全基因片段长7689 bp,有1个大的开放读码框(ORF),ORF位于626~7326位核苷酸,编码2249个氨基酸.Z10分离株全基因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6株具有代表性的DHV核苷酸序列比对,同源性94.5%~98.4%;所测得的DHV分离株的VP1基因的序列与目前GenBank上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DHv-Ⅰ VP1基因进行比对分析,结果4株Ⅰ型DHV的VP1基因cDNA长度均为714 bp,编码238个氨基酸.4株DHV-Ⅰ之间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9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0%~100%;与参考毒株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2.2%~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0%~100%;表明各分离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属于同一基因群.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患腹泻疾病的犊牛进行病原学鉴定,并进一步丰富我国牛轮状病毒(BRV)的流行病学数据,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8份腹泻犊牛的粪便样品进行BRV VP7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有1份样品为阳性。将该阳性病料样品接种Marc-145细胞。对产生细胞病变(CPE)的阳性样品连续传5代后,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从粪便样品中分离的病毒为BRV,命名为DZ株。对DZ株的11个基因节段进行RTPCR扩增、测序、拼接后对11个基因节段进行同源性及分型分析;构建分离病毒VP7、VP4基因进化树,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及其氨基酸序列的变异情况。结果显示,DZ株基因组10个基因节段分别与来源于牛(VP2、VP7、NSP1、NSP3)、犬(VP3、NSP5)、羔羊(NSP2)、马(VP6)、猕猴(VP1)、人(NSP4)以及人-牛基因重配(VP4)的轮状病毒株。其中VP1基因与猕猴轮状病毒(RRV)的同源性最高,为81.3%,但低于VP1基因分型的临界值83%,因此DZ株的VP1为新出现的基因型,命名为R17;分离株NSP3基因与法国RF株NSP3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8%,DZ株与RF株的NSP3属于同一基因型,命名为T18型。所以,本研究分离的BRV DZ株的基因型为G6-P5-I2-R17-C2-M2-A3-N2-T18-E2-H5。VP7和VP4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DZ株VP7基因来源于韩国KJ69-1株,VP4基因来源于美国疫苗株RotaTeq-SC2-9。与同源性最高的病毒株相比,DZ株VP4、VP7蛋白氨基酸序列分别发生了9处和8处突变。这些突变可能会引起VP7和VP4蛋白的抗原性和组织嗜性变化,进而影响病毒的免疫原性、宿主嗜性以及致病性。综上所述,DZ株是多宿主来源的基因重配病毒株,且主要抗原蛋白VP7和VP4发生了较大变异。本研究为我国BRV遗传进化及其分子流行病学和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利用鹅胚从广东地区一鹅场送检的病死鹅病料中分离到一株小鹅瘟病毒,命名为ZJF,对其进行动物回归,发现是一株强毒。对该毒株进行了全基因序列克隆测定,拼接后获得了ZJF株的全基因序列,ZJF株序列全长为5 046 bp。其中VP1基因与安徽2011年分离株Yan-1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最高为99.7%、99.3%,进化树显示处于同一小分支中,具有相同的进化祖先;与广东地区分离株GDaGPV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相对较低,为94.5%、97.4%,进化关系也相对较远。另外ZJF与GDaGPV相比在ITR区有两处14 bp碱基的缺失。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广东地区小鹅瘟的流行病学信息。  相似文献   

13.
对禽脑脊髓炎病毒(AEV)陕西分离株SX株VP1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了解VP1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根据发表的AEV VP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出AEVSX分离株的VP1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行序列测定后与已知的AEV毒株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AEV SX分离株VP1基因的全长为810bp,编码270个氨基酸残基;SX株与参考毒株VP1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1.5%~99.4%,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8.5%~98.9%;在1~7、19~25、149~155处有3个潜在抗原位点。系统进化树表明,SX株与1143、L2Z参考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4.
猪脑心肌炎病毒GXLC株VP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RT-PCR方法扩增猪脑心肌炎病毒GXLC株的VP1基因,扩增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后进行测序,对获得的VP1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序列分析表明,GXLC株VP1基因长度为831 bp,编码277 aa,含有2个潜在的N-糖基化基序和9个抗原表位。同源性分析表明,GXLC株与国内外其他26个EMCV分离株VP1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78.6%~99.6%之间、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5.1%~99.3%之间。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基于VP1基因序列绘制的系统进化树可以将所有EMCV分离株分成两个群,即Ⅰ群和Ⅱ群,Ⅰ群可再细分为Ⅰa亚群和Ⅰb亚群,其中猪源、鼠源EMCV在Ⅰ群和Ⅱ群中均有分布,人源EMCV则分布在Ⅱ群;GXLC株与其他中国分离株均属于Ⅰa亚群。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吉林省不同地区小鹅瘟流行情况,从吉林省磐石、白城、九台、德惠、辽源与镇赉地区鹅养殖场采集疑似小鹅瘟雏鹅的肠管,处理后接种SPF鹅胚成功分离到6株病毒(暂命名为PSH、BCH、JLJT、DH、LY与ZL株),经PCR鉴定为鹅细小病毒。VP3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6株鹅细小病毒VP3基因与近年来国内流行毒株同源性较高,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3.1%~99.6%与95.9%~99.4%。其中,BCH株、JLJT株与LY株属同一分支,与浙江和扬州等地区分离的鹅细小病毒相似性较高,达到99.4%~99.6%;ZL株、DH株与PSH株属同一分支,相似性较低。试验表明,吉林省流行的鹅细小病毒与我国南方地区流行毒株同源性较高,与其他地区流行毒株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鹅胚从广东地区一鹅场送检的病死鹅病料中分离到一株小鹅瘟病毒,命名为ZJF。对其进行动物回归,发现是一株强毒。对该毒株进行了全基因序列克隆测定,拼接后获得了ZJF株的全基因序列,序列全长为5 046 bp。VP1基因与安徽2011年分离株Yan-1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最高为99. 7%、99. 3%,进化树显示处于同一小分支中,具有相同的进化祖先;与早前广东地区分离株GDa GPV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相对较低为94. 5%、97. 4%,进化关系也相对较远。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广东地区小鹅瘟的流行病学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学报》2016,(10):1653-1657
为了解河南地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流行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2012-2014年14株河南PRV分离株的2个主要毒力基因gE和TK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4株河南分离株的gE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5.7%~99.8%,与2012年之前国内分离的毒株同源性较低(96.6%~98.9%),并在多个部位存在碱基的插入与替换,与2012年之后中国流行的毒株的同源性较高(除XX1外同源性为98.7%~99.5%);14株TK基因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8.1%~100.0%,与疫苗株Bartha株同源性为98.1%~99.4%,与2012年之后流行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8.4%~99.7%。进化树分析显示:PRV流行毒株gE基因和TK基因均可分为3个群,与国内分离的大多数毒株同处于基因1群。分析结果表明:14个分离株与ZJ-01株、TJ株亲缘关系较近,与Ea株、Min-A株、LA株次之,与Becker株、Kaplan株和P-Prv株亲缘关系较远。TK基因较为保守,gE基因存在很多点突变,提示可能是当前流行毒株毒力增强从而导致当前疫苗免疫保护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猪萨佩罗病毒(PSV)VP1蛋白是位于病毒粒子表面的结构蛋白,发挥主要的抗原效应。为了弄清PSV HNHB-01株VP1基因的表达与分子特征,本研究设计针对VP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获得VP1基因,并重组到真核表达载体pCAGGS上,经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鉴定,成功表达VP1蛋白。随后基于PSV HNHB-01株全基因序列以及VP1基因序列与其他参考毒株的基因序列构建遗传进化树,分析遗传进化关系。结果表明:实验室分离的HNHB-01株与2017年分离的HNXX-01株亲缘关系最近,与日本株JPSV-1315关系接近;HNHB-01 VP1基因与国内2016-2017年流行的毒株HNXX-01、PSV-A2、JXXY-a2的VP1基因高度同源,与国外2009年流行的日本毒株JPSV1315的VP1基因亲缘关系较近;HNHB-01株VP1氨基酸与HNXX-01株VP1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同源性为99.32%。三级结构分析表明,VP1蛋白存在3条位于蛋白结构外侧的抗原表位区,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为20~30 aa、90~100 aa和265~275 aa。本...  相似文献   

19.
从滨州地区某养鸡场疑似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初步分离到一株记为HSJ12分离株的IBDV毒株,从该分离株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VP4基因。结果表明,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报道的IBDV VP4序列同源性在95%~99%之间。将VP4基因测序序列与GenBank上报道的23个序列进行系统遗传进化树分析,证实其与ks株同源性最近,而与23-82、OH株同源性最远。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山西地区猪瘟病毒(CSF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采用RT-PCR方法,2013年从山西部分地区分离出5株CSFV流行毒株,并进行了E2全基因扩增、克隆与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分析软件对所测定的5株毒株与国内外参考毒株的相应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5株CSFV流行毒株之间E2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所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1.4%~100%和87.9%~100%,与CSFV石门毒株(Shimen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2.9%~94.8%和89.0%~94.9%,与CSFV兔化弱毒株(HCLV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1.6%~99.6%和87.9%~99.5%,与17株来自各国不同地区的CSFV参考毒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1.5%~99.6%和86.3%~99.7%。经系统发育关系分析,4株属于基因2群,且705、713、725、729、734和738位氨基酸发生置换,另外1株属于基因1群。本研究揭示了山西猪瘟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多样性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