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白菜主要营养品质及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乡6个小白菜品种为试材,测定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并对单株产量、叶片数、叶宽,叶长等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叶柄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叶片,品种间差异性显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品种间差异显著,叶片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叶柄;叶片的维生素C含量高于叶柄;不同品种小白菜的单株产量、叶片数、叶宽、叶长等主要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与叶片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二十二份小白菜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提供的22个小白菜为试材,对小白菜的叶数、叶长、叶宽、叶柄长、叶厚、叶绿素含量、单株鲜重等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以掌握小白菜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特点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小白菜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在10.59%~65.53%,叶数变异系数最小,单株鲜重变异系数最大;遗传力范围在57.91%~97.44%,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力较高,叶数遗传力较低;在8个杂交组合中,叶厚和叶绿素含量的超亲优势不明显,其它性状的超中优势与超亲优势都比较明显;在小白菜7个农艺性状中,单株鲜重与叶数、叶长、叶宽和叶柄长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石榴品种发育期果实品质和叶片指标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为有效调控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石榴品种‘泰山红’和‘泰山三白甜’为试材,利用滴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对其发育期果实品质和叶片指标进行测定。【结果】2个品种发育期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两个品种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和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P0.05)。两个品种维生素C含量随果实发育均逐渐增加,‘泰山红’发育后期(9月15日后)维生素C含量迅速升高,高于‘泰山三白甜’,与其差异极显著(P0.01)。‘泰山红’发育期花青苷含量逐渐升高,9月5日后进入迅速增长期,一直高于‘泰山三白甜’,后者花青苷含量变化幅度较小。两个品种总黄酮含量均在幼果期(7月15日)和成熟期(10月5日)出现峰值。两个品种发育期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可溶性糖、花青苷和总黄酮含量整体上逐渐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发育后期逐渐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两个品种果实中可溶性糖与花青苷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与花青苷、总黄酮呈显著正相关,花青苷与总黄酮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花青苷与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呈显著负相关,叶片总黄酮含量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不同石榴品种发育期果实品质和叶片指标差异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有利于果实中花青苷的合成。叶绿素含量增加有利于叶片中花青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形成。不同石榴品种果实品质和叶片指标相关程度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10种不同品系萝卜的主要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与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其关联程度,为萝卜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加快萝卜育种进程。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数、木质部厚、叶绿素a及叶绿素(a+b)含量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地上部质量、地上部高、根头长度、根颈长、韧皮部厚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综合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和交互作用综合对单株产量产生影响,使得直接通径系数和遗传相关系数的大小不完全相同。本试验认为,木质部厚对萝卜单株产量的贡献最大,且呈显著相关,叶片数对单株产量存在一定的正向影响,根头长度对单株产量有较大的负效应值,且根头长度与单株产量有显著遗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脱毒大蒜的田间农艺性状和提质增产效果,采用脱毒民乐紫皮大蒜为试验材料,与未脱毒常规大蒜进行田间比较试验,比较分析了大蒜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与常规大蒜相比较,脱毒大蒜物候期提前3~12 d,生育期缩短了9 d,易形成壮苗;株高、株幅、假茎高、假茎粗、叶长、叶宽、蒜薹长、蒜薹粗、单薹质量等9个农艺数量性状指标增长极显著,增长率分别为19.28%、18.44%、17.77%、18.97%、22.42%、11.52%、33.80%、27.45%、77.90%,叶片数增长显著,增长率为8.80%。蒜薹、鳞茎增产率分别达到136.0%、55.5%,一级鳞茎直径和单鳞茎质量最高达91.21%和90.81%,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分别增加19.05%、18.84%、18.99%,鳞茎总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大蒜素含量分别增加59.45%、19.86%、23.08%、49.41%,各指标均极显著增加。脱毒有利于提高大蒜生长势,增强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相关性,提升商品率和品质,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喷施磷酸二氢钾对桃叶片和果实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靖  王政  庞振亚  方庆  李成斌 《果树学报》2007,24(4):533-536
以不同成熟期的桃品种豫甜、豫香、秋甜、秋蜜红为试材,研究了喷施磷酸二氢钾对其叶片叶绿素含量、干鲜质量比及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磷酸二氢钾能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干鲜质量比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对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影响不明显;叶片喷施不同浓度和次数的磷酸二氢钾均可推迟桃果实成熟期;喷施清水和对照处理间叶片性状和果实品质差异不明显;喷施磷酸二氢钾浓度和次数以500mg/L3次效果最显著,以300mg/L3次最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7.
四种秋色叶树种转色期叶色变化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秋色叶变黄的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银杏(Ginkgo biloba)和秋色叶变红的元宝枫(Acer truncatum Bunge)、火炬树(Rhus typhina Nutt)为试验材料,测定观察其9月22日到10月20日秋冬转色期色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叶色变化情况,探讨其秋冬转色期叶色变化的生理特性,并确定其最佳的观赏时期。结果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含量均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在不同叶色的树种间差异较大,但整个变色期变化趋势较平缓。叶绿素含量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比值变化均呈下降趋势。秋色叶变红树种中花色素苷的含量显著高于秋色叶变黄树种。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单峰曲线,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可以促进花色素苷的合成。花色素苷与叶绿素含量之比均呈上升趋势。秋色叶变黄的白蜡和银杏在10月13日左右为最佳的观赏时期,秋色叶变红的元宝枫和火炬树分别在10月6日左右和10月下旬呈现出最佳的观赏效果。  相似文献   

8.
乌塌菜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菇渣、锯木屑、珍珠岩、鸡粪及饼肥组成有机基质,同时以土壤栽培作为对照,研究有机基质无土栽培对乌塌菜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土壤栽培方法相比,有机基质无土栽培能显著提高单株重、最大展幅、单株叶片重与叶柄重,但对单株叶片数则影响不明显;同时,还能显著提高乌塌菜产量,显著增加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因而,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技术在乌塌菜增产增收、改良品质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播种期的2个菠菜品种入冬前的生长特性比较分析,为北疆地区越冬菠菜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最适的播种期和科学依据。以"绿冠369"和"美国大叶"2个菠菜品种为试材,分别于2018年8月15日、8月25日、9月15日进行播种,并于10月16日测定相关形态指标。结果表明:2个不同的菠菜品种在3个播种期均可正常生长,"美国大叶"菠菜的单株叶片数和单株鲜质量随播期的推迟逐渐降低,且各播期有显著差异,而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等指标8月15日和8月25日播种时无显著差异;"绿冠369"菠菜随播期的推迟单株叶片数逐渐降低,前2个播期的单株高、单株鲜质量、叶绿素相对含量等指标无显著差异。9月15日播种的"美国大叶"菠菜单株叶片数为5片,"绿冠369"菠菜单株叶片数为6.67片,均符合菠菜安全越冬的要求。北疆地区秋季平均温度20~25℃时播种的菠菜品种入冬前可以供应市场或假植储藏。平均温度15℃左右时播种的2个菠菜品种入冬前的生长指标最适合越冬。  相似文献   

10.
苹果二倍体和三倍体几个生理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不同倍性苹果品种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比值及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比较 ,结果表明 :1)倍性对苹果叶绿素总量影响不大 ,但对叶绿素a/b比值影响相当显著 ;2 )同一栽培条件下 ,倍性对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较大 ,三倍体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总高于二倍体 ,但栽培条件不同 ,苹果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也相当显著  相似文献   

11.
乌塌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17个安徽乌塌菜地方品种,对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叶片宽、叶柄厚、叶柄长及叶片长具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6674**、0.5479*、 0.5478*、0.4899*.单株产量与叶柄宽、叶片数的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宽、叶片数、叶柄长是影响乌塌菜产量的关键因素,其中叶片宽、叶片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昭通苹果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叶片和果实的生理响应特征,以18年生红富士苹果树为试材,分析测定了各处理下叶片中叶绿体色素、果实和叶片中的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总量。结果表明,化学肥料和沼肥配合施用的处理,叶绿体色素、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单施化学肥料或沼肥的处理。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在各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叶片中的含量。叶片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在各处理下均显著高于果实中的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各指标间均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性,其中叶绿素总量与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的相关性系数为0.994,果实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叶片游离氨基酸总量的相关系数为0.984。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农艺性状、品质、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明确和完善有机肥ZH-2在辣椒上的施用效果,同时为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辣椒作为研究对象,施以不同肥料处理,分别测定辣椒农艺性状、品质、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施有机肥ZH-2后,除根长与不施肥处理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外,辣椒植株其他农艺性状和果实农艺性状指标都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中一级侧根数与椒肉厚两指标最高,同施国产无机复混肥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较各处理可分别提高10.00%~57.14%和1.38%~27.75%,其他农艺性状与两个施肥处理间未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其叶绿素b含量与叶绿素总量最高,叶色为深绿色;还原糖与维生素C含量较其他施肥处理提高2.27%~38.46%、5.72%~21.27%;产量指标极显著高于对照,与两个施肥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单株产量、小区总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133.33%、131.49%。此外,施有机肥ZH-2后,土壤的理化性状也得到改善,土壤含水量、总孔度最大,容重、水气比最小,同时土壤团聚体含量、土壤有机质、全N、全K含量均为最高。有机肥ZH-2在提高辣椒品质和产量的同时,也兼具极佳的改土培肥效果,是一种值得在辣椒栽培上推广应用的新型肥料。  相似文献   

14.
钾肥对黄花梨叶片物质代谢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黄花梨产量与品质,以5 a生黄花梨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钾肥水平对黄花梨叶片物质代谢、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株施K2SO40.27~0.81 kg能显著提高黄花梨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总量,不同程度提高叶片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降低丙二醛含量;黄花梨产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和总酸含量分别提高10.57%~9.09%、4.0%~16.2%、6.9%~11.3%、1.8%~11.4%和5.0%~15.5%,硝酸盐含量降低0.4%~3.6%.以中钾处理(株施K2SO40.54kg)效果最好,显著提高了黄花梨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果实硬度、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酸量,显著降低了叶片丙二醛和果实硝酸盐含量.适宜的钾能促进黄花梨生长发育,提高果实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农艺性状、品质、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明确和完善有机肥ZH-2在辣椒上的施用效果,同时为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辣椒作为研究对象,施以不同肥料处理,分别测定辣椒农艺性状、品质、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施有机肥ZH-2后,除根长与不施肥处理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外,辣椒植株其他农艺性状和果实农艺性状指标都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中一级侧根数与椒肉厚两指标最高,同施国产无机复混肥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较各处理可分别提高10.00%~57.14%和1.38%~27.75%,其他农艺性状与两个施肥处理间未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其叶绿素b含量与叶绿素总量最高,叶色为深绿色;还原糖与维生素C含量较其他施肥处理提高2.27%~38.46%、5.72%~21.27%;产量指标极显著高于对照,与两个施肥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单株产量、小区总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133.33%、131.49%。此外,施有机肥ZH-2后,土壤的理化性状也得到改善,土壤含水量、总孔度最大,容重、水气比最小,同时土壤团聚体含量、土壤有机质、全N、全K含量均为最高。有机肥ZH-2在提高辣椒品质和产量的同时,也兼具极佳的改土培肥效果,是一种值得在辣椒栽培上推广应用的新型肥料。  相似文献   

16.
糖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能量,也是形态建成的物质基础。但培养基的蔗糖浓度对葡萄试管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较少,以‘黑比诺’葡萄试管苗为试材,以GS为基本培养基、蔗糖浓度30g/L为对照,分别研究蔗糖浓度0、60g/L对‘黑比诺’葡萄试管苗生理指标和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浓度为30g/L试管苗生长状况最佳,试管苗干鲜重、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总糖含量无显著差异;蔗糖浓度60 g/L处理试管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在高糖及无糖处理下,试管苗叶片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与净光合速率(Pn)均显著低于正常浓度处理;叶绿素a、叶绿素b、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最大量子产量(Fv/Fm)在蔗糖浓度30 g/L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叶片中不同激素受蔗糖浓度的影响各不相同。综上,蔗糖浓度能够影响葡萄试管苗生物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总糖含量变化,培养基蔗糖浓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进而影响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赤霉素对6年生东魁杨梅花芽分化期间生理生化特征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浓度为100~200 mg.L-1时,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叶片光合能力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3个花椰菜品种幼苗期叶片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花椰菜幼苗期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总体上都表现为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呈现波动性变化,但还原糖含量的值都显著低于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19.
以生长良好的37株‘长鸡心枣’实生后代单株为试材,调查其物候期及叶、枝、花、果等器官的相关性状指标,分析其后代群体性状变异分离情况。结果表明:实生后代中叶面积、叶柄长、叶柄面积、枣吊长度、果实形状、黄酮含量、淀粉含量、单果重变异幅度较大,叶长、叶型指数、花径、蜜盘直径、果实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性状变异幅度较小;全部后代单株叶片形状、叶尖形状及叶缘形状与母本性状表现相同;实生后代物候期变异程度较大的为完熟期、白熟期、末花期,变异程度较小的为初花期、盛花期及萌芽期。后代群体的叶面积与叶周长,果实横径与单果重、叶宽、叶型指数,叶长与叶宽、叶长与叶型指数等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横径与叶长、叶型指数与叶宽、单果重与叶宽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并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2个实生后代单株。  相似文献   

20.
西葫芦银叶病发病叶片叶绿素代谢及其荧光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西葫芦银叶病发病叶片和叶柄叶绿素代谢特性和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与对照相比,发病叶片和叶柄叶绿素总量(Chl.a+b),叶绿素a (Chl.a),叶绿素b (Chl.b)含量均下降;轻度与重度发病叶片叶绿素a/b增加,中度发病叶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叶柄比对照降低。西葫芦银叶病对叶片Chl.b的影响比Chl.a大,而对叶柄Chl.a的影响比Chl.b大。发病叶片和叶柄叶绿素酶活性升高,从而使叶绿素降解加速,叶绿素合成中间产物Protoporphyrin IX (Proto IX),Magnesium protoporphyrin IX (Mg-Proto IX),Protochlorophyllide (Pchlide)含量降低,Uroporphyrinogen Ⅲ (Uro Ⅲ)含量增加,表明叶绿素合成在 Uro Ⅲ到 Proto Ⅸ受阻。发病叶片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系统Ⅱ(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增加。试验结果表明,西葫芦银叶病破坏了叶绿素合成和降解的动态平衡,叶绿素合成受阻和叶绿素降解加速是导致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的原因;发病叶片叶绿体PSⅡ活性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