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供英国市场上销售的主要有三种牡蛎;英国牡蛎或食用牡蛎(Ostrea edulis),太平洋牡蛎或称日本牡蛎(Crassosirea gigas)和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葡萄牙牡蛎的苗种于1970年停止进口。在市场上的正式称呼为英国牡蛎,太平洋牡蛎和葡萄牙牡蛎。  相似文献   

2.
近江牡蛎     
名称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 Gould),属软体幼物门、瓣鳃纲、异柱目、牡蛎科、牡蛎属。两广一带称蚝,福建叫做蚵、江浙一带称蛎黄,北方俗称海蛎子。是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中经济价值较大的种类之一。形态特征软体外表披两枚坚厚的贝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牡蛎又称长牡蛎,是我国海水养殖重要品种。作者就夏苗下海暂养的时期与运输、夏苗海区的选择、暂养设施、夏苗暂养的几种方法、暂养期间的管理工作、分苗与技术关键作扼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心率能反映牡蛎活力水平和生理状态,可作为生命特征指标,用于监测牡蛎的生理代谢水平,本研究为优化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保活流通过程中心率测定技术,探究牡蛎保活期间心率的变化,为牡蛎活体流通提供理论依据。以香港牡蛎为研究对象,依据线性数学模型确定牡蛎心脏位置,并基于红外传感器结合PowerLab装置优化红外心率测定技术,探讨了牡蛎活体流通过程暂养盐度波动、线性诱导休眠和贮藏期中对牡蛎心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经6 mm钻孔前处理后,在海水中暂养对牡蛎活力影响较小,第9天存活率仍达100%,且红外测定方法的第2~18 h内心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个体规格、干露、盐度、温度均显著影响牡蛎的心率(P<0.05),海水贮藏牡蛎经红外技术测定的心率随时间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干露贮藏牡蛎末期心率随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P<0.05),过度的非生物胁迫时会引起心脏停止搏动现象的产生,可能会对其造成不良影响。研究表明,红外测定技术适用于作为测定牡蛎心率技术,在保活期中心率变化有效反映了牡蛎的生理状态,可采用心率作为牡蛎无水保活...  相似文献   

5.
净化僧帽牡蛎肉低温保鲜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卫生安全并低温流通,对大肠菌数超标的僧帽牡蛎进行净化。大肠菌群数6 000 MPN/100 g贝肉以下的僧帽牡蛎经24 h的净化,可达到净化海水贝类标准(DB 35/575—2004)的要求(≤300 MPN/100 g贝肉);同时对净化蛎肉用注净化海水和未注净化海水两种包装,在-4-10℃各温度下进行保鲜试验,保鲜过程中两种包装牡蛎肉的挥发性盐基氮变化无显著差异,净化蛎肉在-4-0℃温度带微冻保鲜效果较好,在5℃以下贮藏比较安全。建议生产上将净化僧帽牡蛎注净化海水包装在0-4℃贮运。  相似文献   

6.
刘伟  鞠青  刘星辰 《河北渔业》2023,(1):1-4+29
为研究牡蛎对Pb2+富集和排出过程中生理代谢的变化,将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暴露于含有浓度为0.2 mg/L Pb2+的海水中,18 d后转入洁净海水中继续暂养18 d。实验结果表明,在牡蛎对Pb2+富集的过程中,其摄食率、滤水率、耗氧率和排氨率显著提高,转入洁净海水培养后,其摄食率、滤水率、耗氧率和排氨率迅速降低,6 d左右恢复正常水平。总体来说,在浓度为0.2 mg/L Pb2+海水胁迫下,牡蛎通过提升其生理代谢水平以抵御Pb2+的毒性影响,转入洁净海水后,Pb2+对牡蛎生理代谢产生的毒性影响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7.
利用海水陆基实验围隔优化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菊花江蓠(Gracilaria lichevoides)的混养结构。实验设6个处理组,分别为蟹-虾(CS)、蟹-虾-贝(CSB)、蟹-虾-贝-藻(CSBJ1、CSBJ2和CSBJ3),以梭子蟹单养为对照(C),每个处理组设置了4个重复。结果表明,各处理组梭子蟹个体规格差异不显著(P0.05),产量以CSBJ2处理组最高;CSBJ1和CSBJ2组凡纳滨对虾的平均体重、特定生长率以及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凡纳滨对虾产量以CSBJ2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混养江蓠处理组菲律宾蛤仔成活率显著提高,但产量与其它处理差异不显著;养殖期间,CSBJ2处理组亚硝氮含量总体上显著低于其它处理(P0.05),混养江蓠各处理水体氨氮浓度养殖后期均显著降低(P0.05),而CSBJ1和CSBJ2组总氮和总磷浓度在中后期显著低于其它处理(P0.05)。本研究表明,虾蟹贝混养系统中搭配适宜密度的菊花江蓠,可以有效改善水质,减少水体中总氮、总磷浓度以及氨氮、亚硝氮等有害物质含量,提高梭子蟹和对虾的产量和成活率及菲律宾蛤仔的成活率。在本研究条件下,虾、蟹、贝和江蓠混养的最佳配比为三疣梭子蟹6ind/m2,凡纳滨对虾45ind/m2,菲律宾蛤仔30ind/m2和菊花江蓠0.36kg/m2。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牡蛎具有广温、广盐及抗病能力强、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深受养殖业户的青睐。在其苗种生产中,由于水体的限制以及从生产成本考虑,多数育苗场家不进行亲贝的强化培育,或培育时间很短,而多采用反复刺激的方法(如流水、干露、药物等)强制进行采卵,结果给后期的幼体培育、附着、变态埋下隐患,导致出苗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影响了育苗及养殖生产。2001年春天笔者对其育苗及养殖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将试验的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亲贝室外暂养2001年1月5日由莱州购进亲贝50kg,放入我所大棚中暂养,水温6 1℃,p…  相似文献   

9.
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渤海湾天津海域采集的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脉红螺(Rapana venosa)、文蛤(Meretrix meretrix)、牡蛎(Ostrea cucullata)、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和扁玉螺(Neverita didyma)等常见贝类样品生物类、石油类、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及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化学污染因子石油烃、Cu、Zn、Pb、Cd、Hg、无机As均有残存,生物污染因子粪大肠菌群、腹泻性贝类毒素也均有检出,但含量值较低。总体来看渤海湾天津海域常见贝体没有受到明显污染。  相似文献   

10.
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 Born)隶属于牡蛎科(Ostreidae)、牡蛎属Ostrea),是我县贝类养殖主要种类之一。全县养殖面积36000多亩,养殖历史悠久,可供养殖的滩涂宽广,长期以来,传统的养殖方法以条石、块石为附着基质,以桥式、直立式等为主要养殖方式,养殖区多在潮间带中潮区,采用的附着基(条石、块石)材料虽经久耐用,但操作笨重,劳动强度大,成本高,附着基质老化快,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底物大小对牡蛎幼虫附着的诱导效应,设计底物大小和实验环境(室内和野外)的双因子随机区组实验,检验3种规格实验底物(A:5 cm长×5 cm宽×3 cm厚、B:10 cm长×10 cm宽×3 cm厚、C:15 cm长×15 cm宽×3 cm厚,以下简称A、B、C)、实验环境以及他们之间的互作对牡蛎幼虫(室内实验: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野外实验:熊本牡蛎C.sikamea)附着效果(密度和壳高)的影响。附着实验结果显示,室内实验A组附着稚贝的平均密度和平均壳高分别为1.06个·cm~(-2)和14.10 mm,B组为5.60个·cm~(-2)和8.69 mm,C组为12.01个·cm~(-2)和4.44 mm;野外实验A组附着稚贝的平均密度和壳高分别为2.41个·cm~(-2)和17.83 mm,B组为4.65个·cm~(-2)和11.61 mm,C组为6.90个·cm~(-2)和7.43 mm。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室内和野外实验中底物大小均显著影响附着稚贝的密度(P<0.001),即底物越大,稚贝附着密度越高,但壳高则相反,稚贝壳高和密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室内和野外的实验环境对附着稚贝密度影响不显著(P>0.05),对壳高影响显著(P<0.05)。双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环境和底物大小的交互作用对附着稚贝密度影响显著(P<0.05),对壳高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牡蛎礁生态修复中,选择适合的底物大小能显著提高牡蛎附着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监测渤海海域唐山贝类养殖区贝类毒素的污染情况,防止食用贝类中毒事件发生,于2019年10月—2020年9月间,每月持续在渤海海域唐山贝类养殖区采集四角蛤(Mactra veneriform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脉红螺(Rapana venosa)、牡蛎(Crassostrea gigas)、青蛤(Cyclina sinensis)、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 7种经济贝类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试了5种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 DSP)和14种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PSP)。结果显示,在7种经济贝类样品中均未检出DSP。检出的PSP成分包括石房蛤毒素(Saxitoxin, STX)、膝沟藻毒素1 (Gonyautoxin 1, GTX 1)、膝沟藻毒素2 (Gonyautoxin 2, GTX 2)和脱氨甲酰基膝沟藻毒素3 (Ddecarbamoy l gonyautoxin 3, dcGTX 3),其中,GTX 1含量最高且最高值为537.95 μg/kg。不同季节贝类毒素蓄积含量有一定差异,PSP主要集中在4月检出。菲律宾蛤仔、牡蛎、文蛤和硬壳蛤中PSP的检出率分别为11.76%、47.06%、5.90%和8.82%,其他贝类均未检出。PSP总量均低于欧盟及中国的食用安全限量标准800 μg STXeq/kg。应用风险熵值法和点评估法进行食用安全风险评估,显示风险熵值和暴露风险指数均在安全范围内,结果表明,渤海海域唐山贝类养殖区7种经济贝类不存在食用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3.
日本是研究制定海洋水产品种食用卫生标准值较早的国家之一。最初于1948年在爱知县发现居民因食菲律宾蛤仔中毒。至1989年在岩手县、京都府宫津、山口县、鹿儿岛县、青森县、三重县等地又陆续发现因食华贵栉孔扇贝、长牡蛎、紫贻贝中毒。后经公共卫生部门确认,贝类毒化而引发人体中毒的症状主要有:麻痹性贝毒(PSP)、痢疾性贝毒(DSP)、缺记忆性贝毒(ASP)及神经性贝毒(NSP)。其中,属麻痹性中毒的贝类近年在沿海蔓延最快,为此日本农林水产省水产厅作了全国调查。从表1看出,麻痹性中毒的贝类已达12种,发生地也有增加。其次,属痢  相似文献   

14.
由于水体的有限以及对生产成本的考虑,一般的育苗场家在太平洋牡蛎的人工育苗生产中,往往是不进行亲贝的强化培育或者培育的时间太短,而采用反复刺激的方法进行采卵(如流水、干露、药物等),结果给后期幼体的培育、附着、变态埋下隐患,从而导致出苗数量不多,出苗质量不高,进而影响了育苗生产及养殖生产。对此,我们于2001年春天将其育苗及养殖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将试验的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亲贝室外暂养2001年1月5日由莱州购进亲贝50千克,放入我所大棚中暂养,当时水温6.1℃。水质…  相似文献   

15.
同一批初始壳高(3.90±0.96)mm的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分成四份,每份10串,分别放在四个不同的养殖地点,采用浮筏养殖进行中培。每周测量一次稚贝的生长、养殖海水的温度、盐度和饵料密度,分析不同中期培育模式下香港牡蛎稚贝的中间培育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四个中培地点的水温相近且均呈下降趋势,无显著差异(P>0.05);四个地点盐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青菜头、亚公山、沙井港和海边池塘,青菜头和亚公山盐度显著高于沙井港和海边池塘(P<0.05),实验期间四个地点盐度均呈上升趋势。池塘饵料密度较高且含量稳定,沙井港饵料密度也较高但波动较大,青菜头和亚公山饵料密度较低。池塘生态中培的牡蛎稚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壳高增长(16.34±2.56)mm,存活率为93.60%;其次为沙井港、亚公山,青菜头稚贝生长最慢,平均壳高增长(6.23±1.44)mm,存活率为80.68%。池塘生态中培的牡蛎稚贝的生长率显著高于海上间的稚贝(P<0.05),效果最好,盐度和饵料密度显著影响中间培育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香港牡蛎养殖提供理论指导及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9年4月、6月和8月进行的连江县东南部贝类生产区域类别划分调查资料,着重对黑鲍、紫贻贝、僧帽牡蛎、太平洋牡蛎、缢蛏、菲律宾蛤仔、文蛤等养殖贝类体中有毒有害物质( Cu、Pb、Cd、总汞、无机砷、石油烃、滴滴涕、多氯联苯、大肠杆菌、腹泻性贝类毒素(DSP)、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连...  相似文献   

17.
<正> 前言条石养蛎,是我国南方沿海普遍采用的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 L.)养殖技术。采用水泥板代替条石作蛎苗附着基,是对传统养蛎技术的一项革新。水泥板比条石具有价格便宜,结实耐用,附苗牢固,操作方便等优点。在我国北方,特别是辽宁沿海,历来都是采捕野生牡蛎。由于只捕不养,产量逐年下降;目前,蛎肉已成为市场上的中高档水产品。为了提高牡蛎产量,有必要在辽宁南部冬冻较轻的海涂,开展人工养殖牡蛎的实验,建立牡蛎商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8.
一般的育苗场家在太平洋牡蛎的人工育苗生产中,往往不进行亲贝的强化培育或者培育的时间太短,而采用反复刺激的方法进行采卵(如流水、干露、药物等),结果给后期幼体的培育、附着、变态埋下隐患,导致出苗数量不多,质量不高,进而影响了育苗生产及养殖生产。对此,我们于2001年春天对育苗及养殖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1.1亲贝室外暂养2001年1月5日由莱州购进亲贝50kg,放入大棚中暂养,水温6.1℃,水质新鲜,pH8.2,盐度30‰,饵料充足,其中有金藻、硅藻、少量的扁藻等;定期捡…  相似文献   

19.
<正>烟台市是山东省唯一跨黄海、渤海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肥沃的水质、丰富的矿物质及适宜的水温给牡蛎的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据不完全统计,2014-2020年,烟台市牡蛎养殖产量由全市海水贝类养殖产量的不足5%上升到22.3%,占山东省牡蛎产量的18.7%,是烟台市贝类海水养殖的支柱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食水产品消费量逐渐增加,如何有效控制其食用风险隐患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摸清市售常见生食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情况,于2017年5—10月在上海、浙江和福建等地的4家水产品市场,采集市面常见的三文鱼(Oncorhynchus)、金枪鱼(Thunnus)、牡蛎(Ostrea gigas thunberg)、北极贝(Pseudocardium sachalinense)、扇贝(Pectinidae)、甜虾(Pandalus borealis)、寿司虾(Penaeus chinensis)、海胆(Echinoidea)和兰花蚌(Pseudocardium sachalinense)9种共60个生食水产品样品,采用国标方法测定了样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简称Vp)污染情况,并分别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法和HPLC-ICPMS法重点对牡蛎的肠道菌群和金枪鱼的汞含量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共检出7个Vp阳性样品,检出率为11.7%;对阳性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判定,只有5株菌株含有tdh毒力基因。2)对7个牡蛎肠道中微生物群落分布分析发现,5种优势菌群中有拟杆菌、假单胞菌2种腐败菌和孤菌1种致病菌。3)7个金枪鱼样品汞含量分析结果表明,2个总汞含量超标,但经测定甲基汞含量均未超标。综上说明,Vp仍是常见生食水产品的主要生物危害因子,金枪鱼中甲基汞含量未见超标,建议引导人们改变食用方式,确实需要生食时,厨房用品应注重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以牡蛎为主的冰鲜零售生食水产品的监管,同时对生食水产品全产业链条展开监测,结合测序技术准确找到关键控制点及污染来源,确保生食水产品的食用安全。本研究评估了影响生食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生物及化学危害因子,回应了行业关切热点,对后续风险评估工作有借鉴意义。[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0, 10(1):52-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