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业的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需要绿色、安全、高效的新型策略来缓解耐药问题。群体感应作为一种通讯机制,根据细菌细胞间的密度来调节其行为和生理反应,其中许多活性物质能通过群体感应系统在不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情况下影响病原菌的致病性,同时减缓耐药的产生。因此,近年来抑制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抑制剂成为研究热点。嗜水气单胞菌作为水产养殖业中的主要条件病原菌,严重危害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笔者介绍了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作用机制,对细菌生物被膜的调节,以及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中草药和益生菌在防控嗜水气单胞菌中的应用,旨在分析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抑制在未来的发展潜力,为水产养殖业中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群体感应是指细菌产生可扩散的化学信号分子(自诱导物),当化学信号分子到达一定浓度时引起的感应现象,目前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相关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在综合分析群体感应系统及其信号分子的种类基础上,讨论了鱼类腐败的原因及群体感应系统对鱼类腐败的影响,旨在为鱼类贮藏保鲜,延长货架期及寻求新的防腐剂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控制着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毒力因子的表达和耐药性的产生等过程,群体感应抑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细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给临床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带来福音。中药群体感应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菌信号分子的合成、促进信号分子的降解以及抑制信号分子与受体蛋白相结合,对细菌群体感应系统起到抑制作用。文章综述了中药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革兰氏阳性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抑制作用,以期为新型抗菌药物的筛选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群体感应最早在细菌中发现,近年来也陆续发现存在于真菌中。群体感应中的关键信号分子被称为群体感应分子,是由微生物自身所分泌、感知、响应并作用于其自身,在引起反应的浓度时对其自身没有毒性的一类物质。法尼醇是白色念珠菌的群体感应分子,影响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性、菌丝形成、黏附力和凋亡;影响白色念珠菌宿主机体的免疫及宿主细胞的凋亡。此外,白色念珠菌对法尼醇具有高于其他真菌的耐受性,但这种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对群体感应分子法尼醇的作用机制缺乏了解,本文就群体感应分子法尼醇与白色念珠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细胞交流的方式——群体感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细菌和真菌中普遍存在着被称为群体感应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交流.介绍了群体感应概念、机制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细菌的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效应为存在于细菌中,通过响应细菌细胞的密度变化而调节基因表达的机制。随着细菌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菌通过QS的作用产生、释放类激素分子-自诱导物(Autoinducers,AI)并积聚在细菌细胞的外环境中,细菌就是通过这种被称作AI的信号分子的浓度变化来进行信息交流[1]。AI是随着细菌细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的,当AI积聚达到一定的阈值时,  相似文献   

7.
冉涛  谭支良 《动物营养学报》2012,24(7):1207-1215
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QS)是一种微生物细胞间的通讯机制,微生物通过分泌信号分子来感知细胞(群体)密度,并在信号分子达到一定浓度时,通过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来调控群体内微生物众多生理生化过程的行为.研究发现群体感应广泛存在于微生物界,并在调控微生物间的共生或竞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反刍家畜瘤胃适宜的环境(如恒定的温度、pH及充足的养分)为众多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这些瘤胃微生物在对营养物质进行降解时存在着复杂的共生、竞争关系.目前,研究人员经研究证实反刍家畜瘤胃微生物同样具有群体感应,本文对反刍家畜瘤胃微生物群体感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群体感应是一种微生物细胞间的通讯机制,它在细菌毒力因子表达、生物发光、孢子形成、生物膜形成等方面起关键调控作用。近年来陆续发现畜禽消化道菌群同样存在有群体感应现象。鉴于消化道菌群对畜禽消化、生理代谢、免疫功能等的重要作用,针对畜禽消化道细菌群体感应进行研究及调控对于提高畜禽生产水平及保障畜禽健康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述了细菌群体感应的分类及作用,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畜禽消化道中细菌群体感应的研究发现,归纳并总结了当前细菌群体感应相关的调控手段及其可能机制,以期为畜禽养殖中消化道细菌群体感应的研究及相关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细菌群体感应(QS)是细菌用来调节集体行为的细胞间通讯过程。QS依赖于细胞外信号分子动态调节多种代谢和生理活动。研究发现,细菌QS在调控肠道微生物及肠道对营养素的吸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是营养素主要的吸收器官,也是微生物菌群的聚集地,肠道内的营养素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动物机体的健康。有害细菌会通过QS分泌的毒力因子威胁宿主的健康,而益生菌会通过抑制有害细菌QS的发生而达到保护宿主的目的。因此,本文对细菌QS、肠道微生物、营养素三者之间的联系及抑制QS促进肠道健康的对策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条件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PA)是一种能形成生物膜的革兰氏阴性菌,作者综述了PA生物膜形成的生物学机制,包括菌体黏附、胞外多糖Psl和Pel、藻朊酸盐等参与细菌生物膜成熟的过程及群体感应系统调节相关因子表达,从而调控细菌形成生物膜应对不良环境。此外还概括了将生物膜作为靶点开发的药物等生物膜相关的研究进展。生物膜是菌体逃避有害刺激的护盾,研究其结构、形成及致病机理,了解PA产生耐药性的分子机制,对于通过调节生物膜形成或调控生物膜相关因子的表达进而优化PA的抗感染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