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讨南方不同季节使用发酵床养猪技术饲养保育猪的效果,试验分2个阶段进行,每一试验阶段分别选择20kg左右的杜长大杂种猪23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3头猪,其中1个组采用发酵床技术饲养,另1个组采用高床漏缝栏饲养。第1阶段试验在高温季节(2008年8—9月)进行,结果表明,高床漏缝栏组在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呼吸道病发病率、腹泻率方面均好于发酵床组,但差异不显著;发酵床组死亡率3.48%,比高床漏缝栏组死亡率1.30%高2.18个百分点。第2阶段试验在低温季节(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进行,结果表明,高床漏缝栏组在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呼吸道病发病率方面均好于发酵床组,但差异不显著;高床漏缝栏组腹泻率低于发酵床组,差异显著;发酵床组死亡率为5.21%,比高床漏缝栏组死亡率3.04%高2.17个百分点。高温与低温季节使用发酵床饲养20妇保育猪的对比结果显示,高温季节的采食量高于低温季节,差异极显著;不同季节在日增重方面差异不显著;低温季节保育猪的料重比低于高温季节,差异极显著;呼吸道病发病率,高温季节与低温季节差异不显著;低温季节腹泻率比高温季节高,差异极显著;高温季节猪的死亡率是3.48%,比低温季节保育猪的死亡率5.21%低1.7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夏季发酵床与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保育猪和生长猪饲养效果,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的杜×长×大三元配套系商品猪,初始体重分别为(9.59±0.81)kg保育猪88头和(18.43±1.32)kg生长猪64头,随机分成发酵床模式组和改进水泥地面模式组。保育猪饲养期为31d,生长猪饲养期为57d。全程记录饲养期间每天猪舍内温度、湿度、地面温度。结果表明,改进水泥地面模式舍内温度、地面温度和相对湿度均低于发酵床模式。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与发酵床模式相比,保育猪日增重提高14.6%、料重比降低11.7%;生长猪日增重无显著差异,但料重比降低9.8%。夏季保育猪和生长猪在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下的饲养效果优于发酵床模式,建议南方地区发酵床只用于夏季以外季节的保育猪饲养。  相似文献   

3.
夏季发酵床模式与改进水泥地面模式生猪饲养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比较夏季发酵床与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保育猪和生长猪饲养效果,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的杜×长×大三元配套系商品猪,初始体重分别为(9.59±0.81) kg保育猪88头和(18.43±1.32) kg生长猪64头,随机分成发酵床模式组和改进水泥地面模式组.保育猪饲养期为31 d,生长猪饲养期为57 d.全程记录饲养期...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是近年来我国各地探索的一种新型的养猪模式。目前,国内有关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对育肥猪生长发育的效果已有大量研究,而对保育猪生产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就发酵床养猪技术对保育猪生产性能、猪舍环境、抗病力、猪肉品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发酵床养猪技术在保育猪阶段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发酵床零排放绿色生态养猪技术适合哪些猪群? 发酵床零排放绿色生态养猪技术对猪群没有要求,适用于公猪、后备母猪、怀孕母猪、产房、保育猪、育成猪、野猪、小香猪、藏香猪等各阶段猪群猪类。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是近年来我国各地探索的一种新型养猪模式,与常规养猪模式相比,有一些优点。目前,国内有关微生物发酵菌床养猪模式对育肥猪生长发育的效果已有大量研究,而对保育猪生产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就发酵床养猪技术对保育猪生产性能、猪舍环境、抗病力和猪肉品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阐述,旨在为发酵床养猪技术在保育猪阶段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是近年来我国各地探索的一种新型的养猪模式,与常规养猪模式相比,有其特定优点。目前,国内有关微生物发酵菌床养猪模式对育肥猪生长发育的效果已有大量研究,而对保育猪生产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就发酵床养猪技术对保育猪生产性能、猪舍环境、抗病力和猪肉品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发酵床养猪技术在保育猪阶段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不同饲养管理方式对保育猪饲料利用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216头三元保育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猪。A组保育猪饲养于普通漏缝板高架床中,B组保育猪饲养于楼房养猪舍内,C组保育猪饲养于发酵床中,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C组保育猪的能量与蛋白利用率显著高于A组(P0.05);C组保育猪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A、B组(P0.05),C组保育猪料重比显著低于A、B组(P0.05);各组试验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 (IgA)和免疫球蛋白G (IgG)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C组保育猪血清中IgA和IgG含量最高,A组最低;C组保育猪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A、B组(P0.05),C组保育猪血清MDA含量最低。研究表明,土地资源稀缺、猪群健康情况较好时可以适时推广楼房养猪,但猪群面临健康问题时可使用发酵床养猪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发酵床饲养保育仔猪的实际效果,试验选取日龄和体重接近的60头DLY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2组,分别在同一猪舍发酵床圈栏和普通猪舍圈栏用相同的日粮进行饲养,以比较两种圈栏对猪生长保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圈栏饲养的生长保育猪,其70日龄结束实测体重、试验期日增重和料重比分别为(26.96±3.51)kg、(485±75)g和1.55∶1,分别比普通猪舍圈栏饲养的生长保育仔猪增0.17 kg(P>0.05)、提高8 g(P>0.05)和降低0.01 kg,节水效果和经济效益不明显。因此,发酵床圈栏可替代普通圈栏并推广。  相似文献   

10.
张志德 《中国猪业》2011,6(10):44-45
本文分析比较了发酵床养殖育肥猪、母猪和保育猪的经济效益,发现发酵床最适合养保育猪,并介绍了保育猪发酵床猪舍的设计和垫料的选用。  相似文献   

11.
如何科学利用发酵床养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法是指在养猪棚内根据保育、中大猪等不同类型猪群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谷壳,锯末和"发酵床专用益生菌"等混合物,猪饲养在上面,其所排出的粪尿在猪棚内经微生物完全被发酵迅速降解、消化,从而达到免冲洗猪栏、零排放,源头实现环保、无公害养殖目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蓬勃发展,对养殖新技术也在不断地探索。对此,笔者随机选取了西川养猪专业合作社、定西西泰养殖有限公司的猪只进行了生物发酵床技术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的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对比显示,应用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饲养保育仔猪较水泥地面圈舍生产效果显著,在养猪生产中可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保育猪是指断乳至70日龄的仔猪。目前,我国保育猪的饲养有网床饲养和地面饲养两种模式。网床上饲养保育猪采取暖气供热方法,虽可满足断乳仔猪对温度的要求,但地风(网床底部仍有贼风)易使保育猪腹部受凉,发生腹泻现象,影响保育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地面饲养保育猪虽没有地风,但仔猪腹部直接接触水泥地面,易受凉发生腹泻现象。经过对泌乳母猪应用地热取暖(详见本刊2003年第10期《北方地炕式采暖养猪法》文——编者)获得成功后,笔者于2004~2005年在辽宁省康平霄雷种猪场和黑龙江省宝泉岭共青农场天香种猪场,对保育猪在网床上铺地热管取暖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具体制作方法和应用效果介绍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谢实勇  陈余  张鹏 《猪业科学》2012,29(9):86-87
主要研究生态发酵床养殖模式下对种猪蹄健康和仔猪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对降低妊娠母猪在妊娠期间发生蹄病,减少无损淘汰具有一定的作用,种猪的淘汰率降低1个百分点;发酵床模式的饲养改善了妊娠母猪生活环境和体况,增加窝产活仔数,平均每头母猪提高1头窝产活仔猪;发酵床养殖对提供保育猪成活率效果显著,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在提供育成猪成活率方面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发酵床与传统模式的饲养效果,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的杜×长×大三元配套系商品猪分为小猪组和大猪组。小猪组36头,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头;大猪组32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头,分别在发酵床和传统模式两种环境中生长。结果表明:发酵床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小猪和大猪的试验组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4.52%、16.73%;料重比分别降低3.16%、7.43%;传统模式舍内环境与发酵床模式差异不显著。总体分析采用发酵床技术饲养育肥猪,每头可多获利126.24元。发酵床养猪模式的饲养效果优于传统养猪模式的饲养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发酵床养猪法是在猪舍中铺设一层厚垫料并在垫料中加入复合活性有益菌的饲养方法。发酵床分地上式、半地下式和地下式三种,可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选择建设。应选择含粗纤维和木质素较高农副产品经粉碎后作垫料,所使用的有益菌主要有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菌等。利用发酵床饲养保育猪,在转群前只需对发酵床简单翻动即可;转入时要进行应激预防,转入第一周应让猪养成"随地排粪"的习惯,要严格控制饲喂量以防止仔猪拉稀;一周之后,每天进行常规喂料和观察,控制好发酵床的温度和湿度。发酵床养猪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猪群混合、减少饲养空间对猪生产性能有不利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大多数研究饲养空间对生长肥育猪的影响都是从生长肥育阶段开始的。这类研究结果表明,减少饲养空间将导致猪日采食量和日增重降低,对饲料效率的影响则较难估测。研究者们已提出,这种与日采食量减少相联系的日增重降低不能通过提高饲粮养分浓度解决。最近的研究多注重生长肥育阶段饲养空间的经济效果,但有关保育期空间限制与生长肥育猪的空间限制反应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研究还未见报道。M.C.Brumm,M.Elliis,L.J.Johnson,D.W.Roseboom和D.R.Zimmerman(NCR-89养猪管理协会的成员)进行两个试验,研究了猪在保育期…  相似文献   

18.
保育猪又称为断奶仔猪,是指仔猪从断奶至70日龄左右的仔猪,这一时期的猪由于断奶应激,转舍应激以及换料应激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引起保育猪生病或者死亡。因此,在这一时期的猪要做好详细且周到的饲养管理才能保证保育猪的健康生长。保育猪在生长速度上较为迅速,采食量也会加大。保育猪是养猪阶段最为重要的阶段,因此在饲养管理上要做好周全的饲养管理。本文主要从保育猪的断奶方法和转舍、保育猪的营养管理、保育猪的环境控制以及提高保育猪免疫能力措施来综述保育猪的饲养管理,以期为养猪企业在保育猪这一特殊时期的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提高保育猪成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保育猪成活率的研究是一项以提高保育仔猪成活率,提高饲料报酬,降低养猪成本,实现养猪增收为目标的科研工作。主要是根据保育仔猪生理特点和对饲养管理的特殊要求,通过规范管理、统一饲养标准,特别是通过加强对哺乳母猪、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提高仔猪初生重、断奶重和健康水平。并通过加强对保育期猪的饲养管理,进一步提高保育猪的生长速度、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生物发酵床保育猪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方案的要求,在项目区内开展了"生物发酵床保育猪寄生虫驱治效果观察"的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多拉菌素注射液由甘肃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规格50 mL:0.5 g,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11101。选用定西市安定区西川国家农业示范园区某猪场的经粪便虫卵检查感染虫卵的40头保育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头,设发酵床舍组和传统水泥地面舍组。试验猪饮食欲正常,饲料、免疫状况基本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