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掌握紫叶水东芥菜的遗传规律及品质特征,为高花青素芥菜品种选育提供研究方向,本试验构建了紫叶-绿叶水东芥菜遗传群体及近等基因系群体,开展了紫叶水东芥菜和绿叶水东芥菜的遗传规律以及农艺性状、色差、色素含量、营养品质指标等方面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水东芥菜紫叶性状的是1对显性基因;紫叶水东芥菜单株鲜质量显著低于绿叶水东芥...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紫叶生菜和绿叶生菜的营养价值,选取紫叶生菜和绿叶生菜品种各4个,分别测定、比较了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硝酸盐和花青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绿叶生菜(GT)品种可溶性糖含量整体均高于紫叶(VT)品种,平均高112.9%;整体上VT与GT的硝酸盐含量差异不大,其中VT中深紫色的VT_1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GT中深绿色的GT1硝酸盐含量高于其他品种;所有VT品种的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以及花青素含量均高于GT品种,其中VT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GT的高80.6%、33.4%。另外,只有紫叶生菜含有花青素,其中深紫色的VT1花青素含量最高,随叶色变浅而逐渐降低。以上结果说明绿叶生菜品种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紫叶品种,且较紫叶生菜口感好,但紫叶生菜的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以及花青素含量高于绿叶生菜。  相似文献   

3.
不同季节红叶桃、紫叶李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以绿叶桃和绿叶李品种为对照, 研究了田间条件下不同季节红叶桃、紫叶李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 (1) 红叶桃、紫叶李的净光合速率( Pn) 在春、夏季低于绿叶品种, 而秋季较为接近, 彩叶品种与绿叶品种间的差异随季节进程不断减小; ( 2) 红叶桃、紫叶李的表观量子效率(AQY) 和羧化效率(CE) 在春、夏季均显著低于对应的绿叶品种, 秋季时红叶桃和紫叶李的表观量子效率高于绿叶品种, 羧化效率与绿叶品种接近; (3) 红叶桃、紫叶李的光补偿点(LCP) 在春季和夏季显著高于绿叶品种, 秋季时则显著低于绿叶品种, 光饱和点(LSP) 始终高于或接近于绿叶品种; (4) 红叶桃、紫叶李的光合色素含量与绿叶品种差异较小, 但其花色素苷含量始终比绿叶品种高许多; (5) 红叶桃、紫叶李光呼吸(Rp)均低于绿叶桃和绿叶李。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高花青素含量的芥菜新品种——客家紫芥1号的广泛种植,对其进行试验和生产探索,挖掘客家紫芥1号的特征特性及保健优势,其表现为叶片颜色深紫、花青素含量高、纤维少、口感甘醇,667 m~2产量3 000~4 000 kg;并从播种育苗、整地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了一套高效栽培技术。客家紫芥1号具有普通(绿叶)叶用芥菜所不具备的营养保健功能及食品添加剂开发利用前景,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山楂果实中可溶性糖与果皮色素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大黄面楂、上口、左伏3号、星石榴、甜水5个山楂品种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持续下降。花青素含量除大黄面楂外,在果实着色期迅速上升。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在采收时逐渐上升,果皮花青素含量与不同种类糖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或极显著正相关。左伏3号果糖含量与花青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大黄面楂和星石榴呈显著正相关;甜水、上口、星石榴蔗糖含量与花青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甜水和星石榴葡萄糖含量与花青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大黄面楂、上口、左伏3号、星石榴、甜水5个山楂品种为试材,研究山楂果皮色泽形成与自身矿质元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持续下降,花青素含量除大黄面楂外,在果实着色期迅速上升。上口、左伏3号、大黄面楂N含量与果皮花青素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甜水和星石榴呈乘幂函数曲线极显著负相关;左伏3号和大黄面楂Ca含量与果皮花青素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甜水、星石榴、上口3个品种呈乘幂函数曲线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左伏3号、大黄面楂Fe含量与果皮花青素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甜水、星石榴、上口呈乘幂函数曲线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各个品种K元素含量和果皮花青素含量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遮荫和环剥对荔枝枝梢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2年生‘黑叶’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Heiye’)为研究材料,进行遮荫、环剥及遮荫 + 环剥处理,观测这些处理对新梢生长,以及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片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处理和环剥处理均能显著抑制枝梢生长,降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但两种处理抑制光合作用的机制各异。其中,环剥处理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产生永久性光抑制,显示光系统Ⅱ(PSⅡ)受到破坏,因此,环剥处理导致光合作用的降低与光反应系统的破坏有关;遮荫下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维持正常,淀粉含量降低,但即使在相同的人工光源下,光合作用速率同样低于对照,可能主要与暗反应系统活性减弱有关;而遮荫可显著缓解环剥对光反应系统的破坏效应。  相似文献   

8.
5种紫色蔬菜花青素含量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全红苋菜、紫色油菜、紫色油麦菜、紫叶生菜和紫色菜心5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其花青素,并建立标准曲线方程可用来计算其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全红苋菜的含量最高,为5.46mg/g FW;其次为紫色油菜,2.69 mg/g FW;最低是紫色油麦菜,0.21 mg/g FW;通过新复极差比较法分析得知,五种紫色蔬菜花青素的含量在P0.05的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花青素含量基本按照颜色越浅,含量越低,颜色越深紫,含量越高的规律变化。同时研究为紫色蔬菜花青素含量的快速测定提供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耗时短等优点的方法;为进一步开展紫色类植物花青素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菜豆突变体ylm 是用60Co-γ 射线诱变高代自交系A18-1 得到的黄化突变体,其叶色随叶片发育而变化。对ylm 不 同发育阶段的叶色变化、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及幼苗期和青熟期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突变体ylm 幼苗期的 单株鲜质量、叶面积、茎粗和主根长均低于野生型,青熟期的单株干鲜质量、单株荚数、鲜荚产量、单荚籽粒数和豆荚长度 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突变体总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随着叶色的加深而呈增加趋势。光合色素含量的降低抑制了光合速率, 进而影响叶片发育,也导致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发掘能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辣椒半矮秆新种质,以辣椒自交系6421和其EMS诱变获得的半矮秆突变体E483为试验材料,对突变体表型、生物量、光合特性、生理指标及遗传规律进行分析,明确其半矮秆突变特征。结果表明,突变体E483植株节间距缩短,各发育时期植株株高约为6421的一半;叶片变小,叶面积极显著低于6421,叶色深绿;花朵变小,花瓣长、花药长、柱头长和花丝长均极显著低于6421;果实变短变宽,单果鲜质量和单株坐果数极显著低于6421;根长变短,根深、根宽、根开展面积均极显著低于6421,根系活力极显著高于6421;幼苗鲜质量及干质量均极显著低于6421,鲜质量根冠比显著低于6421;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光合参数Pn、Gs、Ci、Tr均极显著高于6421;MDA含量极显著低于6421,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6421,SOD、POD、CAT、GR活性和SA极显著高于6421。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半矮化突变性状为隐性单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11.
莴苣花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青素为水溶性类黄酮化合物,具有保护植物免受紫外伤害、清除活性氧组分、抵抗逆境以及改变植物色泽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同时具有抗衰老、防肥胖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保健功效。少数莴苣品种表型为紫色,富含花青素。本文论述了莴苣花青素的生物合成与调控途径,以及影响莴苣花青素积累的因素,旨在为开发富含花青素的莴苣功能性食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主要农艺性状的表型评价是青萝卜育种的重要依据。对48 份青萝卜种质资源的33 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 个数量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单株质量变异系数最大,为32.46%,叶宽变异系数最小,为14.67%;以肉质根为主的典型农艺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相关性极显著的有29 对,相关性显著的有8 对;从33 个农艺性状提取出9 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8.937%,基本反映了青萝卜地上部和地下部重要农艺性状信息;在平方欧式距离系数为8.5 时,可将48 份供试青萝卜种质资源分为3 个组群,第Ⅰ组群包括33 份材料,主要特征是株高、开展度、叶长、叶宽和叶片数在3 组中最小,第Ⅱ组群包括14 份材料,主要特征为株型、叶片大小中等,第Ⅲ组群只有1份材料,其株高、开展度、单株质量和单根质量在3 组中最大。  相似文献   

13.
甬雪4号是以叶用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07-50A为母本,以上海金丝芥的自交系07-10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叶用芥菜新品种。播种至采收约105 d(天)。株型开展,生长势强,叶浅绿色,复锯齿,浅裂。平均有效蘖数27个,单株质量约1.4kg,每667 m2产量约5 000 kg。丰产性好,抗病毒病,加工后色泽黄亮,品质优良。适宜在长江流域秋冬季和春季种植。  相似文献   

14.
树莓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美国红树莓为试材,对其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莓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但光合速率变化与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变化并不完全同步;光合速率季节性变化也呈双峰曲线变化;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环境因子为光照强度和湿度;光合作用的饱和点和补偿点分别为750 μmol·m-2·S-1 和21.4 μmol·m-2·S-1 。  相似文献   

15.
黄瓜叶片光合作用的温度补偿点与光合启动时间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英国PP system公司生产的CIRAS-1型便携式光合仪并配置有关设备,在控温、控光条件下,对黄瓜叶片的光合起动时间、温度补偿点及其某些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瓜低温温度补偿点约为3.3 ℃ ,高温温度补偿点为48.9~50.7℃。日光温室品种新泰密刺的高温温度补偿点低于露地品种津研4号。低温下老叶的温度补偿点明显高于新叶。黄瓜功能叶的光合作用的起动时间一般在42~45 min,而老叶则相对较长,约54~60 min。  相似文献   

16.
以甜瓜品种西州蜜25 号为试材,以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2∶1∶1)为基础基质,将2 倍或4 倍Hoagland 营养液、 保水剂、枯草芽孢杆菌等混配成不同复合功能性基质,探究营养液浓度、保水剂和枯草芽孢杆菌混配对甜瓜生长发育及果实 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仅添加2 倍和4 倍营养液肥料的处理(T1、T5)相比,营养液、保水剂和枯草芽孢杆菌三者混 配的基质(T4、T8)均可显著增加甜瓜植株的生物量,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和单果质量,促进果实可溶性蛋白 和可溶性糖含量积累,降低果实硝态氮和可滴定酸含量。由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保水剂对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单果质量和果实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态氮含量效果最明显;枯草芽孢杆菌对增加植株生物量、促 进光合作用、提高果实可溶性蛋白及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效果最明显。所有处理中,4 倍营养液条件下与保水剂和枯草芽孢杆 菌混配(T8)的处理效果最优。为此,在甜瓜基质栽培生产中,推荐选用以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2∶1∶1)为基质, 混配含有4 倍营养液、保水剂(8 mL · L-1)和枯草芽孢杆菌(2 g · L-1)的复合功能性基质。  相似文献   

17.
辣椒不同紫色程度叶片的光合特性及光响应模型拟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英林  欧立军  邹学校 《园艺学报》2018,45(6):1101-1108
以紫色叶片辣椒‘CS3’与绿色叶片辣椒‘LS1’杂交F_2代分离群体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从浓紫到纯绿(Z-1、Z-2、Z-3、Z-4、Z-5、Z-6、Z-7)7个不同紫色程度辣椒的光合特性,同时运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方程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等4种模型进行光响应拟合,并通过比较拟合优度决定系数(R~2)、表观量子效率(α)、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及暗呼吸速率(R_d)等参数,分析了4个模型的差异。结果表明:(1)当光合有效辐射(PAR)达到1 200μmol·m~(-2)·s~(-1)以后,紫色程度较高的辣椒(Z-1、Z-2、Z-3、Z-4、Z-5)的净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P_n–PAR)仍然保持着上升趋势,没有出现光饱和或光抑制现象,且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迅速增大,胞间CO_2浓度(C_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在PAR为2 000μmol·m~(-2)·s~(-1)时,Z-4的P_n最高,为(20.16±0.58)μmol·m~(-2)·s~(-1),Z-5的WUE(CO_2/H_2O)最高,为(2.02±0.01)μmol·μmol~(-1)。(2)4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不同紫色程度辣椒叶片P_n的光响应曲线,决定系数(R~2)在0.964~1.000之间。比较R~2得出,拟合效果优劣顺序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方程模型,仅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获得了Z-2、Z-4、Z-5、Z-6、Z-7辣椒的LSP。根据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Z-4的LSP最大,为(2 958.41±923.48)μmol·m~(-2)·s~(-1)。得出结论,(1)紫色辣椒弱光利用能力属于中上水平,对强光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不容易出现光饱和或光抑制现象,光合潜力较大,且暗呼吸消耗较小,有利于积累有机物,在选育耐强光的高产品种方面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2)叶片紫色程度浅的辣椒有利于筛选节水型材料;(3)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的拟合结果与实测值更为接近,且能获得更多的光合参数信息,较适用于拟合紫色辣椒光响应曲线。  相似文献   

18.
绵紫豇1号是从龙豇24单株优选株系403-2和春秋红紫皮长豇豆优选株系2441的杂交后代中,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的紫色豇豆新品种。中熟,生育期71 d(天)左右。始花节位为第5~6节,花淡紫色,种子肾形,红褐色。商品荚长45~55 cm,单荚质量15 g左右,紫红色,肉厚,粗细均匀,顺直不弯曲,荚纤维含量少,鼠尾少。综合性状优良,花青素含量为0.97 mg·g~(-1)。春季栽培产量为1 800~2 100 kg·(667 m~2)~(-1),适宜四川豇豆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