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富硒大豆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硒含量大豆制作豆腐乳过程中各阶段产物及其制品的硒含量。结果表明:当大豆中硒的含量分别为1.253mg/kg、0.015mg/kg、2.495 mg/kg时,生产的豆腐乳、豆渣、豆腐和黄浆水中的硒含量分别为0.246 mg/kg、0.236mg/kg、0.291mg/kg和0.347mg/kg;0.003mg/kg、0.003mg/kg、0.003mg/kg和0.005mg/kg;0.534mg/kg、0.526mg/kg、0.553mg/kg和0.622mg/kg。生产豆腐乳时,硒的回收率分别是80.71%、88.34%和88.80%;硒含量在黄浆水、豆渣和豆腐乳中占硒总回收的比例分别为20.22%~25.53%、27.35%~30.13%和44.36%~52.43%。  相似文献   

2.
为富硒水稻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对水稻品种陵两优179和米两优89进行不同硒肥处理,观测不同硒肥处理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及稻米中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肥中加施一定量的硒肥,对水稻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同时也显著增加了稻米中的硒含量。基肥中加施硒肥处理的陵两优179和米两优89有效穗数、千粒重、产量分别较只施基肥处理增加0.10万~0.19万穗/667m2和0.19万~0.62万穗/667m2、0.1~0.3 g和0.0~0.1 g、5.3~125.3 kg/667m2和97.3~108.3 kg/667m2,增产率分别为1.1%~26.0%和20.2%~22.5%。不同的硒肥处理对稻米的硒含量影响较大,能快速有效地提高稻米的硒含量。基肥中加施硒肥处理的陵两优179和米两优89水稻的稻米硒含量分别为0.04~0.16 mg/kg和0.03~0.15 mg/kg。在施用硒肥10 kg/667m2时,陵两优179和米两优89稻米的硒含量分别为0.16 mg/kg和0.15 mg/kg...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10个省(区)富硒大米的微量元素(Ca、Zn、Fe、Se)含量以及质构品质指标(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硒含量符合国家富硒大米标准的样品占比达76.74%以上,低于国家标准的样品占比为6.98%,超过国家标准上限的样品占比为16.28%;大米Se平均含量以江苏最高(0.383 mg/kg),以宁夏最低(0.029 mg/kg);各省(区)富硒样品中有机硒含量占总硒含量的比例为92.75%~100.00%;富硒大米钙含量范围为34.50~50.07 mg/kg,锌含量范围为9.52~13.70 mg/kg。  相似文献   

4.
参照豆腐乳传统生产工艺,通过优化工艺,提高产品硒含量,生产天然富硒豆腐乳。结果显示:在实际生产中,添加约大豆容量5倍的水进行泡豆,如果气温不足15℃。则需要泡豆8~16 h左右,如果气温介于15~25℃之间,则需要泡豆3~8 h左右,如果气温超出30℃,则泡豆时长可以缩短至约2~5 h,点浆温度80±2℃,pH 5.5~6.5,缓慢加入凝结剂,硒含量比较高且含量稳定。硒含量越高的大豆生产的天然富硒豆腐乳硒含量也越高,平均硒含量为0.24 mg·kg~(-1),符合《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5.
为紫阳县发展富硒产业及硒资源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对紫阳县双安镇、毛坝镇的土壤和岩石中的硒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双安镇硒含量在0.803 8~16.311 1mg/kg,均超过0.4mg/kg的富硒土壤标准,平均含量2.910 7mg/kg,接近极高硒土壤标准(3.00mg/kg),极高硒土壤占17.8%;毛坝镇硒含量在0.175 7~32.839 4mg/kg,平均4.885 9mg/kg,超过极高硒土壤标准,极高硒土壤占40.91%。岩石样品中,双安镇平均硒含量达18.507 8mg/kg,极高硒岩石占95%;毛坝镇岩石平均硒含量达4.756 1mg/kg,极高硒岩石占40%。  相似文献   

6.
为紫阳县富硒农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紫阳县3个乡镇生长的农作物硒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紫阳县的双安镇、高桥镇和蒿坪镇的农作物均含有天然硒元素,分别为0.37mg/kg、0.23mg/kg和0.21mg/kg,平均硒含量双安镇高桥镇蒿坪镇。农作物产品中以玉米的硒含量最高,平均为0.61mg/kg,其次为萝卜和水稻,分别为0.35mg/kg和0.32mg/kg;双安镇的双河口村、蒿坪镇的黄金树村和高桥镇的何家堡村硒含量较高,分别为0.51mg/kg、0.62mg/kg和0.83mg/kg。检测的以上农作物产品97%达陕西省的富硒食品与其相关产品硒含量标准(DB61/T 556—2012)。  相似文献   

7.
硒矿粉对早稻陵两优211富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湖北恩施出产的硒矿粉(含硒量83 mg/kg)在江西丰城(土壤含硒量0.430 6 mg/kg)进行不同硒矿粉施用量(0、10、20、30、40、50 kg/667m2)对早稻(Oryza sativa L.)陵两优211富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硒矿粉能够增加水稻子粒与茎秆的硒含量,施用10~50 kg/667 m2硒矿粉的水稻子粒硒含量为0.113 4~0.255 0 mg/kg,比对照0.108 0 mg/kg增加5.00%~136.11%,施用40、50 kg/667 m2硒矿粉的水稻子粒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硒矿粉能够增加水稻茎秆的硒含量,施用10~50 kg/667m2硒矿粉的茎秆硒含量为0.312 6~0.361 2 mg/kg,比对照0.291 9 mg/kg增加7.09%~23.74%,施用50 kg/667 m2硒矿粉的茎秆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子粒和茎秆的硒含量与硒矿粉施用量呈正相关;茎秆硒含量高于子粒,不同处理的茎秆硒含量比子粒硒含量高41.64%~175.66%。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喷施亚硒酸钠对大豆籽粒硒含量及单株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盛荚期喷施不同用量的亚硒酸钠,共5个处理(CK(清水):0 g/hm2,C1:30 g/hm2,C2: 60 g/hm2,C3: 90 g/hm2,C4: 120 g/hm2),副区为8个大豆品种。分析8个大豆品种在喷施5种用量亚硒酸钠处理中籽粒硒含量及单株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地土壤达到富硒水平,在CK处理中,不同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未达到富硒大豆标准,需要额外喷施硒肥。随着喷施亚硒酸钠用量的增加,8个大豆品种籽粒中硒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亚硒酸钠用量与大豆籽粒硒含量呈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8个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值随亚硒酸钠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CK相比,C1~C4处理均能极显著提高8个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值,提高了571.186 %~2 489.831%。亚硒酸钠用量对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大于大豆品种对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喷施亚硒酸钠用量(X)与每种用量下8个大豆籽粒硒含量均值(Y -均)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均=0.012X+0.003,r =0.986,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根据该方程,当大豆籽粒硒含量达到富硒大豆标准(0.1~1 mg/kg),喷施亚硒酸钠用量的范围为8.08~83.08 g/hm2。分析喷施亚硒酸钠用量与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回归方程发现,郑9525的回归方程斜率最大,C4处理中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大值1.997 mg/kg,籽粒富集硒能力最强;齐黄34斜率最小,C4处理中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小值1.133 mg/kg,籽粒富集硒能力最弱。在本试验条件下,喷施亚硒酸钠对大豆单株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大豆品种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大于亚硒酸钠用量对单株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青铜峡市6种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大豆、螺丝菜、白菜和葡萄)及其根系土壤硒含量的测定,分析了青铜峡市农作物硒元素含量及作物对硒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青铜峡市7个镇不同作物硒含量变幅在0.001~0.293 mg/kg,其中螺丝菜的硒平均含量最高,为0.103 mg/kg,其次为大豆和小麦,分别0.064 mg/kg和0.063 mg/kg;白菜的最低,为0.002 6 mg/kg。不同农作物类型对硒的富集能力表现为螺丝菜大豆小麦水稻葡萄白菜,同一地点不同作物及同一作物不同地点的平均硒含量及富硒能力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通过检测分析青海省东部富硒土壤中硒的含量、赋存形态和价态,旨在为正确评价青海省东部土壤的富硒状况,有效利用富硒土壤资源及富硒农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青海省东部富硒土壤全硒含量变幅为0.342~0.770 mg/kg,平均值为0.487 mg/kg,是我国土壤平均硒含量的1.68倍,远大于全国土壤硒含量的平均值,属于足硒到中等高硒水平。供试土壤中可溶态硒、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和残渣态硒分别占全硒含量的10.91%~21.35%、11.56%~23.52%、11.69%~23.98%,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含量最少,占全硒含量的3.52%~11.82%;而有机结合态硒占土壤全硒含量的比例高达27.49%~50.65%,平均值为36.55%,土壤中硒的赋存形态主要以有机结合态为主。对土壤硒价态的研究表明,可溶态硒和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中均存在Se~(4+)、Se~(6+),不存在Se~(2-),且以Se~(6+)为主要赋存形态。青海省东部富硒土壤分布集中,含量适宜,供硒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季节采摘原料及不同干燥方法对豆腐柴叶凝胶形成的影响。[方法]以5月(春)、7月(夏)、10月及以后(秋)不同季节采摘重庆市涪陵区义和镇豆腐柴试验基地的豆腐柴鲜叶为原料,采用微波干燥、普通热风干燥和自然干燥3种干燥方法,对豆腐柴叶凝胶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不同季节采摘的鲜叶,以5—10月采摘为宜;11月以后采摘的鲜叶难以形成凝胶;干燥方法以普通热风温度50~60℃合适;微波干燥次之,自然干燥最差;豆腐柴叶干粉料液比为1∶20~1∶25(g∶mL)较合适;添加盐离子浓度0.06%~0.08%Mg2+能形成凝胶强度适中的豆腐,Cl-、CO32-促凝作用较弱;豆腐柴叶滤汁的pH为5~6能够形成较好的凝胶。[结论]影响豆腐柴叶凝胶形成的主要因素有采摘原料、干燥方法、精粉料液比、盐离子及豆腐柴叶滤汁的pH。  相似文献   

12.
利用毛霉(Mucor)和红曲霉(Monascus)分别进行前发酵后,按合适比例混合进行后发酵制作霉豆渣。结果表明:毛霉与红曲霉产a-淀粉酶的能力均很弱,且毛霉的产蛋白酶能力高于红曲霉,毛霉与红曲霉发酵豆渣的氨基酸态氮及游离氨基酸含量都比较接近;霉豆渣经后发酵后,呈天然淡红色,具有独特的香味。  相似文献   

13.
为改变腐竹品种单一,丰富腐竹品种,试验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传统习惯,研发出以本地特有的青皮豆为原料的新型腐竹,具有蛋白质含量更高、豆香味更浓郁、口感更好的特点,一经上市即获得广大客户的喜爱。  相似文献   

14.
杨坚 《农业考古》2004,(1):217-226
豆腐,常见易得,又不同凡响。我国近代大豆专家李煜赢曾说:“中国之豆腐为食品之极良者,其性滋补,其价廉,其制造之法纯本乎科学。”“西人之牛乳与乳膏,皆为最普及之食品;中国之豆浆与豆腐亦为极普及之食品。就化学与生物化学之观之,豆腐与乳质无异,故不难以豆质代乳质也。  相似文献   

15.
以芦荟和大豆为原料 ,研制营养保健豆腐。其最佳制作工艺参数为 :豆乳浓度 1∶5 ,豆乳芦荟比 75∶2 5。该产品呈绿色 ,营养丰富 ,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豆腐的品质,试验探讨四种凝固剂对豆腐品质的影响。分别考察四种豆腐在不同的料液比、凝固剂添加量及点浆温度进行研究,并通过感官评分确定四种豆腐的最优工艺参数,进行出品率、含水率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盐卤豆腐的弹性为17.26 mm,含水率较高为82.43%。石膏豆腐具有较高的弹性18.44 mm,硬度大。酸奶豆腐胶黏性低,含水率74.26%为四种豆腐最低。葡萄糖酸内酯豆腐弹性差,咀嚼性为271.09 m J,含水率高达91.54%。试验采用不同凝固剂结合传统工艺能制得品质优良的豆腐,为豆腐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豆豉和黑豆豉在发酵过程中的抗氧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米曲霉发酵黄豆和黑豆,测定豆豉的抗氧化能力.选用米曲霉发酵产生黄豆豉和黑豆豉,在相同条件下以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总酚含量为指标,研究了黄豆豉和黑豆豉抗氧化性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黑豆豉比黄豆豉抗氧化性高.黄豆豉和黑豆豉在发酵第24 d时还原能力和总酚含量达到最高值,总酚含量分别为0.024 mg/mL,0.026 mg/mL.在发酵第27 d时黑豆豉和黄豆豉对(·OH)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最大,对(·O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0.12%、36.07%,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9.78%和64.86%.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黄豆豉还原力和羟自由基清除率与总酚含量之间相关性很高,而黑豆豉还原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总酚含量之间相关性都很高.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三偏磷酸钠、谷氨酰胺转胺酶、海藻酸钠食品添加剂对腐竹出品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腐竹揭皮最佳工艺条件为添加0.20%三偏磷酸钠、400 U/kg谷氨酰胺转胺酶、0.30%海藻酸钠,在此条件下,腐竹的出品率可达62.2%。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纯天然果蔬彩色豆腐的制作技术,包括原料、制作工艺、制作要点、感官品质、保存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发酵豆制品在其原料、加工、运输和贮藏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污染,对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而建立一套快速、准确的食品安全检测手段对保证食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发酵豆制品污染情况以及生物安全检测技术在豆豉、腐乳和酱油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发酵豆制品生物安全检测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