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冻干重组脑钠肽联合米力农及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51例,随机分为A组(联合用药组)、B组(人冻干重组脑钠肽联合米力农组)、C组(人冻干重组脑钠肽联合多巴酚丁胺组),每组17例,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浆脑钠肽等指标。结果 A组的疗效明显高于B组和C组;与治疗前比较,3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浆脑钠肽均有改善,且A组效果最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3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冻干重组脑钠肽联合米力农及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以来,我院应用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212例,其中3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合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应用多巴酚丁胺不良反应计有出现休克1例,低血压3例,血压轻度升高6例,心慌10例,头痛3例,恶心12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临床应用的4种药物(硝普钠、多巴酚丁胺、硝酸甘油和卡托普利)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RHF)的疗效.方法将108例RHF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60例)和对照组(48例),分别予药物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记录患者心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指标及脑利钠肽(BN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心功能指标,包括射血分数(EF)、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值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联合组患者PaO2、SaO2及BNP水平均明显降低,PaCO2明显升高,且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均P<0.01),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Hc=28.7168,P<0.01),且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药物联合无创机械通气可有效缓解RHF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微量注射泵在高血压急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科2012年6-12月收治的85例高血压急症患者应用微量注射泵治疗期间,加强微泵注射护理,观察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全部高血压急症患者能按需、准确、安全输入降压药,治疗30 min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比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1 h后患者头晕、头疼、胸闷、气促、心悸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期间出现静脉炎、药物外渗各1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高血压急症患者在应用微量注射泵注药治疗期间,加强微泵注射管理及护理,可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静滴硝普钠治疗风心病心功能不全诱发心绞痛和室性心律失常3例李果明,夏小明(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湛江524001)硝普钠由于有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的药理作用,故临床用于治疗中、重度心功能不全。有关硝普钠的不良反应常见有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患者经休息、限制钠盐摄入、给予利尿剂、强心剂、血管扩张剂或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多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但较严重的患者时有对上述治疗均无良好反应,甚至骤然发生严重的左室排血不足或左房排血受阻引起肺静脉及肺毛细血管压力急剧升高,发生急性肺水s和本文在常现治疗下加用放血疗法治疗2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例1:男,61岁,因急性广泛性前壁及高侧壁心肌梗塞于1989年2月11日入院,患者反复左心衰,住院第28天发生急性肺水肿,经使用50%酒精湿化吸氧、吗啡、西地兰、速尿、氨茶路、地塞米松、硝酸甘油、硝普纳、多巴酚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即新活素(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患者的作用。方法对20例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分析和评分,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20例中有效17例,有效率为85.0%。经治疗与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率明显减慢,呼吸困难缓解,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血压、血肌酐则无明显改变。结论在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患者时,配合完善恰当的护理措施,能改善心衰症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复硝酚钠和芸苔素对牡丹微型盆栽春节催花的影响,选择牡丹品种‘紫二乔’,用复硝酚钠、芸苔素、复硝酚钠和芸苔素混合溶液分别进行灌根和喷施处理,观察测定‘紫二乔’的催花物候期、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98%复硝酚钠5000倍喷施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紫二乔’春节催花过程中的开花质量和缩短催花时间,建议在牡丹品种‘紫二乔’微型盆栽春节催花过程中使用复硝酚钠进行喷施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N端前脑钠肽(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功能的影响,并使用超声检查评价疗效。方法 8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依据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降血脂、利尿剂、抗血小板凝集、地高辛、洋地黄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应用左卡尼汀、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hs-cTnT、NT-proBNP、hs-CRP,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LVEDV、LVESV、LVEF、LVESD、LVEDD。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hs-cTnT、NT-proBNP、hs-CRP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LVEDV、LVESV、LVEDD、LVESD低于同期对照组,LVEF高于期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能够有效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抑制炎症反应,增加心肌血氧供应,有效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随机分为垂体后叶素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每组20例.垂体后叶素组:垂体后叶素剂量为0.1 U/min,之后不再调整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初始剂量为0.05μg/(kg·min);多巴酚丁胺初始剂量为5μg/(kg·min).去甲肾上腺素组:去甲肾上腺素初始剂量为0.5μg(kg·min);多巴酚丁胺初始剂量为5 μg/(kg·min).两组患者输液量、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酚丁胺用量根据中心静脉压和平均动脉压调整.记录两组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后6、12、18、24h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心率、平均动脉压、肌酐、尿量等数据.结果 在各个时间点,垂体后叶素组患者的心率、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均比去甲肾上腺素组低(P<0.01或0.05),而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肌酐值、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可明显升高血压,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减慢心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心内科住院的45例D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5例患者临床上多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本组17例误诊为冠心病,1例误诊为风湿性心脏病,1例误诊为急性心肌炎,误诊率达42.2%。明确诊断后给予控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预防血栓栓塞及改善心肌代谢的治疗。本组患者4例死亡,其余患者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DCM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其预后较差,早期的确诊及治疗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致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DCM致HF患者90例,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及联合组各45例,分别给予曲美他嗪及曲美他嗪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治疗1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及心功能预后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LVEDs、LVEDd较治疗前显著下降,LVEF及6MWD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联合组治疗后LVEDs、LVEDd显著低于曲美他嗪组,LVEF及6MWD显著高于曲美他嗪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显效率、有效率高于曲美他嗪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DCM致HF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外源物质复配对低温胁迫下棉花生长及生理特性的调控效应,以棉花幼苗为试验材料,叶面喷施外源物质α-萘乙酸+脱落酸、α-萘乙酸+硝普钠、脱落酸+硝普钠、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后,在4℃低温下进行处理,分别于处理0、24、48 h和恢复常温24 h测定棉花幼苗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各外源物质喷施处理在低温胁迫前均不同程度降低棉花幼苗丙二醛含量,经低温胁迫后,喷施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处理恢复常温24 h棉花幼苗鲜重较喷施蒸馏水对照显著提高了9.09%;在低温处理48 h时,喷施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处理叶片丙二醛含量与喷施蒸馏水对照相比显著降低5.60%;恢复常温24 h时,喷施脱落酸+硝普钠处理和喷施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处理叶片丙二醛含量较喷施蒸馏水对照分别降低了6.84%和8.17%,其中喷施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处理叶绿素含量较喷施蒸馏水对照增加了6.16%。综上所述,喷施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外源物质组合能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棉花幼苗造成的伤害,减轻大田生产中低温冷害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硝普钠对圣女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调控机制,以圣女果品种朱云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硝普钠处理对其碳氮代谢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圣女果种子萌发至幼苗期,淀粉、总氮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上升;硝普钠处理的淀粉、蔗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蒸馏水处理(CK);圣女果种子萌发至幼苗期,淀粉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呈下降趋势,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K和0.25 mmol/L硝普钠处理的蔗糖合成酶(SS)活性呈下降趋势,0.50、1.00 mmol/L硝普钠处理SS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硝普钠处理增强了淀粉酶活性;各处理碳含量逐渐下降,碳氮比除CK呈先上升后下降外,其他硝普钠处理均呈下降趋势;此外,硝普钠处理对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增加了幼苗生物量、根长和苗高。可见,硝普钠处理可影响淀粉的转化和糖的积累,延缓总氮和萌动期前可溶性蛋白质的分解,加速游离氨基酸的积累,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其中以0.50 mmol/L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闽北农业科技》2006,(1):23-23
1999年,商品名为春雨1号的复硝酚钠原粉,在农业部获首家合法登记并受行政保护。自问世以来,经过国内外专家深入研究和广大用户使用,证明复硝酚钠确实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16.
复硝酚钠水剂在妃子笑荔枝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妃子笑荔枝应用1.4%复硝酚钠的试验结果表明,1.4%的复硝酚钠水剂1500-3000倍液对妃子笑荔枝的挂果和单果重无影响,但可增加妃子笑荔枝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其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7.
复硝酚钠、DA-6配施对生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燕丛  徐坤 《山东农业科学》2011,(7):73-75,85
以莱芜大姜为试材,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了复硝酚钠、DA-6(胺鲜脂)配施对生姜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以复硝酚钠、DA-6施用量为变量因子,生姜产量为目标函数的二元二次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表明,复硝酚钠、DA-6均可显著提高生姜产量,但二者配施对生姜产量的交互效应为负值,表明复硝酚钠、DA-6不能混合施用。在本试验条件下,复硝酚钠、DA-6单施每666.7m2适宜用量分别为387g和303g,其生姜产量分别达3118.60kg和3092.95kg,比对照分别增产26.59%和25.5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7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血脂及血糖水平数据,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P<0.01).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血糖以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均呈负相关(r=-0.39、0.45,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呈正相关(r=0.41、0.43,P<0.05),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无明显相关性(r=0.21、0.11,P>0.05).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血脂水平异常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张琦  刘千  张智  罗锟  陈萍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7):1198-120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硝普钠对香蕉采后品质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为硝普钠作为保鲜剂应用于果蔬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巴西蕉为试验材料,设浸泡2.5、5.0和10.0 μmol/L硝普钠处理,以不作任何浸泡处理为对照(CK),置于温度25℃、湿度80%的恒温箱中贮藏,每2d测定1次果实的色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Vc)、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并计算果实的好果率和失重率.[结果]与CK相比,硝普钠保鲜剂对香蕉采后品质及生理指标均有明显影响,可有效缓解香蕉果皮的发黄腐烂及鲜重、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下降,抑制香蕉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色度及PPO活性的升高;贮藏至12d,以5.0μmol/L硝普钠处理的香蕉好果率最高,失重率最低,果实品质及生理指标含量变化幅度最小.[结论]硝普钠保鲜剂可保持香蕉采后品质,以5.0μmol/L硝普钠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新活素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观察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活素新型药物对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随机选择4例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另选4例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新活素药物治疗为治疗组。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结果:2组在治疗过程中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新活素作为抗心力衰竭的一种新药,具有均衡扩张动脉和静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迅速缓解呼吸困难和全身症状等作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