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山东省早熟夏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山东省1981~1994年14年早熟组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共51个杂交种的产量与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产量在每公顷6000公斤以下时,起主主作用的是穗粒数、千粒重和穗长,其次是穗行数和双穗;当产量在每公顷6000公斤以上时,起主要作用的是千粒重、穗行数,其次是穗粒数和双穗.由此认为,在选育早熟高产(6000 kg/hm2以上)玉米杂交种时,需协调好千粒重、穗行数和穗拉教的关系,使千粒重保持在270g的前提下,应着重对穗行数和穗粒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68,自引:11,他引:68  
本试验选用本所选育和引进的17个玉米杂交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各杂交种的产量、生育期和综合农艺性状的分析,选出了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的杂交种CX-711、中单9409、CX-649、CX-712、CX-777、CX751等。经过对产量、千粒重、出籽率。穗长、穗粗等11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千粒重(r=0.5411*),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穗粗(r=0.4767),出籽率(r=0.4067)和穗长(r=0.14)与产量的关系呈正相关。性状之间株高与穗位高和茎粗(r=0.8222**,(r=0.7606**)、穗长与行粒数(r=0.7065**)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指出提高千粒重,增加穗粗和穗长,提高出籽率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夏玉米主要穗部性状结构分析和高产育种探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17个玉米杂交种通过对7个穗部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结实长、出籽率、穗长、行粒数、穗行数、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且较大;出籽率、结实长、千粒重、穗粗、穗长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也为正值且较大.因此,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出籽率、结实长和千粒重,提高出籽率和千粒重,增加结实长兼顾其它穗部性状是玉米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玉米杂交种主要性状的杂交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我所培育的10个杂交组合和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种以及亲本自交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了8个性状的(株高、穗位、茎粗、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杂种优势率和双亲平均值与F1各性状的相关系数的分析。明确了株高、穗位、穗长、行粒数、千粒重优势指数最大;穗行数、穗组为中等;茎粗为最小。双亲和双亲平均值与F1代的株高、穗长、行位数、千粒重等4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位性状呈显著正相关;茎粗、穗粗、穗行数三性状表现相关不显著,通过分析,为培育亲本,组配优势大,配合力高的杂交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年代主要玉米品种穗部性状演变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密度为主区(15 000、45 000、75 000株/hm2),品种为副区,对我国不同年代34个主要玉米品种穗部性状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更替,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千粒重显著增加,出籽率显著降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穗部性状对产量的作用依次为穗粗千粒重行粒数出籽率,穗粗、千粒重、行粒数的增加是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在玉米品种选育中应保持行粒数,着重改良穗粗、千粒重,提高出籽率,并协调出籽率与其他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密度压力下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对近40年25个玉米杂交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和偏向关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密度下其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个密度下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不同。在低密度下,千粒重>病株率>行粒数>穗行数>穗位高>空秆率;在中密度下,千粒重>株高>行粒数>空秆率>倒伏率>穗行数>出籽率;在高密度下,千粒重>空秆率>穗位高>行粒数>倒伏率>穗行数>出籽率。在华北地区玉米杂交种选育中,主攻方向是选育千粒重高、耐密、抗倒伏的品种。在保持株高、穗位高、生育期等性状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应重点强调在高密度压力下对倒伏株率和空秆率的选择,优先考虑千粒重的增加,其次是行粒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夏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7个玉米杂交种通过对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出籽率、千粒重、行粒数、穗长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且较大;出籽率、千粒重、穗行数、穗长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也为正值且较大,因此,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出籽率、千粒重、穗长。指出提高出籽率,增加穗长,提高千粒重并象顾其他农艺性状是玉米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利用灰色关联的分析方法,对恩施州2006年玉米区试A、B、C组参试的34个新组合及相应对照分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鄂西南玉米种植区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为:生育期、穗长、抗倒性、株高、行粒数、穗位高、出籽率、千粒重、穗行数。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是品种的生育期、穗长、抗倒性、株高、行粒数等。在选育玉米杂交种时,在保证适当的生育期和株高的前提下,要注重抗倒性、出籽率、长穗和多粒性状的选择,同时不要忽视千粒重和穗行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提出选育优良的玉米自交系,首先要确定适宜的生育期,对穗部性状应依此注重行粒数、千粒重和出籽率的选育,并做到穗长穗粗并举,对穗行数和秃尖率可以放宽选择要求。  相似文献   

10.
玉米穗部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穗部性状与单株粒重遗传相关通径分析及有关遗传参数的估计分析表明,穗部性状对单株粒重的贡献是由本身的直接效应和通过其它性状间接效应来实现的,是综合利用的结果。在选择这些性状时必须考虑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出籽率在影响单株籽粒产量诸因素中占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增加穗长、穗粗、提高穗重,并且协调好穗长与行数、穗粗,行数与行粒数、出籽率,出籽率与轴粗、轴重等相互制约关系,可望选出单株籽粒产量高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1.
玉米果穗主要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刘帆  石海春  余学杰 《玉米科学》2005,13(3):017-020
对玉米果穗主要性状与产量间进行了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等8个果穗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除秃尖外,其余均为正值.其中,穗行数对子粒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1.300 42,行粒数达到0.903 82.因此,为获得高产玉米品种,应着重注意穗行数和行粒数较多的基因型,同时要协调好穗行数与穗长、粒深、行粒数、百粒重和出籽率以及行粒数与秃尖和穗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骨干系法组配78个杂交组合,对玉米的5个产量构成因素与籽粒产量进行遗传相关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等5个产量构成因素与籽粒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均为正值,且均达到极显著标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5个产量构成因素与籽粒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其中穗长对产量的总体效应值最大(0.733),其次是穗粗(0.698)。选育高产玉米杂交种时,应高度重视选择果穗长而粗、行粒数多的类型,同时,保证一定的千粒重,对穗行数的选择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13.
玉米杂交种氮效率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过量施用氮肥可导致经济效益下降和硝酸盐向地下水淋失,因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选育氮高效杂交种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本试验选用8个玉米杂交种,在高氮(纯N 200 kg/hm2)、低氮(不施氮)条件下分析了农艺性状决定氮效率高低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氮高效杂交种选育中,高氮条件下选育高产品种,应注意对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吐丝期生物量、穗三叶面积的选择,而对其它性状的要求放宽;低氮条件下选育耐低氮的高效品种,更应注重选择大穗型、穗行数多,且有较大成熟期生物量、大的穗三叶叶面积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我国西南区的玉米育种者们在提高玉米籽粒产量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从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每更替一个年代,杂交种籽粒产量均在上一年代基础上提高5%左右。与籽粒产量有关的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良以株高、穗粗和生育期的改良效果最明显,其次为行粒数,而穗长、穗行数和千粒重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玉米地方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潜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三峡库区征集到72份玉米地方品种并分别与改良兰卡斯特和改良瑞德血缘自交系进行测配,利用测交结果对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潜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单株粒重、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在72份玉米地方品种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决定品种间遗传变异的主导因子是加性效应。在72份玉米地方品种中通过选择有可能获得单株粒重和百粒重较高、果穗较长、穗行数和行粒数较多的品种,通过遗传改良获得长穗大粒、穗行数和行粒数多的材料或自交系的可能性也较大。  相似文献   

16.
夏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岳尧海  周小辉  任军 《玉米科学》2006,14(6):059-061
选用30个玉米杂交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经过对产量、穗长、行粒数、穗行数、千粒重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粒数(r=0.5366),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穗长(r=0.4989)、千粒重(r=0.4512)与产量的关系呈正相关。提高行粒数和千粒重,增加穗长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西南及四川区试玉米组合主要性状分析及育种对策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对2005年西南及四川区试玉米组合主要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共有17个组合的小区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川单13,高产组合的株高、穗位高、穗长、行粒数、子粒深度、穗行数和出籽率与对照品种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除穗长和行粒数与单株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外,其余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均未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穗长、穗行数、子粒深度、行粒数、株高、穗位高和出籽率,其中穗长和穗行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分析表明,高产组合间各性状变异都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玉米突破性高产育种应加强种质的创新与改良,注重穗长、穗行数、子粒深度、行粒数和出籽率的选择,并把遗传改良的重点放在穗长上。  相似文献   

18.
主要对8个含非洲血缘的玉米杂交种主要穗部性状与其单株产量之间了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各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关系由大到小依次为百粒重、行粒数、穗长、穗行数、穗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穗部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百粒重、穗长、穗行数、穗粗、行粒数。因此,为了获得含非洲血缘的高产玉米杂交种,应着重选择百粒重较大、穗长较长和穗行数较多的基因型,而对于穗粗和行粒数的选择标准可以放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