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正真蛸俗称章鱼、八爪鱼、红章等,为暖水性种,广泛分布于日本以南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地中海海域,是我国南方近海的重要经济蛸类。真蛸肉嫩味美,蛋白质丰富,是海味佳品和滋补品,在日本、韩国有很大的市场,为重要的出口水产品,是一种很有养殖潜力的水产经济品种。但由于过渡捕捞,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自然资源明显衰退。随着人们对真蛸这一优质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发展真蛸养殖业势在  相似文献   

2.
王朝新 《水产养殖》2007,28(6):22-23
真蛸(Ooctopus ocellatus),俗名真章、章鱼、红章,是一种很有养殖潜力的水产经济品种。但养殖周期不易过长,因真蛸寿命很短,只有12 ̄18个月当体重超过3kg时,死亡开始增加,养殖就导致减产。从2006年6月份开始对真蛸养殖进行试验,现将海水网箱养殖试验结果做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3.
真蛸(Octopus vulgaris)又名章鱼、八爪鱼等,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日、蛸科、蛸属,广泛分布于日本以南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地中海及我剧大部海域。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市场追捧。由于海洋资源日益贫乏,真蛸增养殖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蛸类人工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蛸类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类蛸科动物的总称,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海洋软体动物,其肉质肥厚鲜美,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可食用部分达90%以上。蛸类对养殖环境有高度的适应性,生长迅速、养殖周期短、营养价值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章鱼别称“蛸”,俗称“八爪鱼”、“石柜”等,其种类繁多,最常见的有短蛸、长蛸、真蛸等。章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可食部分极高,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现将章鱼海水网箱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真蛸幼体培育的现状、难点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蛸是蛸类动物中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也是世界上研究最多、知名度最高的头足类之一,在地中海、拉丁美洲和亚洲均有广阔的市场。真蛸具有以下适于养殖的特点:1)食物转化率高,它可以转化消化食物的40%~60%;2)生长率高,它的生长率每天大约为3%;3)蛋白含量高,占干重的70%~90%;4)怀卵量高,每个成熟个体怀卵量在10万~50万粒。由于其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优良的生物学性状,多年来众多学者对其生态、生理、行为、繁殖、生长和养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为开展真蛸养殖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国外在真蛸幼体培育方面的研究情况,以期为国内蛸类动物的人工育苗和人工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长蛸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蛸(Octopus variabilis)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蛸科、蛸属,俗称马蛸、长腿蛸、大蛸、长脚章鱼 [1].长蛸为我国沿海蛸类中的主要经济种,捕获量较大,分布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其中黄、渤海产量较大.长蛸为沿岸底栖头足类,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小型蟹类、贝类为食.长蛸肉质幼嫩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补血益气,收敛生肌等功效[1].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江苏赣榆、山东烟台和青岛等地积极开展真蛸养殖繁育研究,养殖面积不断扩大,然而真蛸运输方式和运输成活率制约了行业发展,为此笔者探讨不同运输模式对真蛸成活率的影响,以期为真蛸运输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运输模式。一、材料与方法1.真蛸来源2009―2016年山东烟台、江苏赣榆真蛸养殖、繁育所用个体均来源于福建省连江、霞浦沿海海域。真蛸采捕后放入海上网箱进  相似文献   

9.
《水产养殖》2013,(9):46-46
2013年7月西班牙农业部宣布,在用于产业规模养殖育肥真蛸(Octopus vulgaris)(章鱼的一种)的配方饲料的研发上取得了进展。该配方饲料有望给章鱼的生长和饲料转化带来最佳产出,并确保养殖废物产生最少。西班牙穆尔西亚农业与食品开发研究所(Imida)负责人指出,真蛸是水产养殖界极感兴趣的养殖品种,因为它是适合开发用于商业规模养殖生产的一个优秀的候选品种。  相似文献   

10.
正真蛸(Octopus vulgaris)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蛸科、蛸属,世界广布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由于真蛸具有对环境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饵料来源广及转化率高等特点,养殖开发潜力巨大。近些年,随着国际上真蛸消费量不断增加,其野生资源逐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我国南北沿海陆续开展了有关真蛸网箱暂养和室内养殖等相关研究。笔者于2015-2017年自福建省连江引进真蛸野生捕获苗种,通过网  相似文献   

11.
科技信息     
《中国水产》2011,(5):68-69
"真蛸(章鱼)苗种繁育与养殖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2月20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真蛸(章鱼)苗种繁育与养殖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了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专家的验收。该项目研究了真蛸繁殖生物学特性,查明了粤东海域每年6月~8月和10月~12月为其繁殖高峰期;研究了真蛸亲体催熟的最佳环境条件和营养需求,培育出成熟亲体176个;研制出真蛸亲体高效产卵附着设施,建立了真蛸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我国近海蛸亚科(Octopodinae)动物的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通过PCR扩增得到了东海区蛸亚科2属12种蛸类的线粒体COⅡ基因部分序列。纯化后测序,利用多个生物软件对序列变异和碱基组成进行分析。Kimura双参数法计算遗传距离,并结合GenBank上相关头足类同源序列构建NJ、UPGMA系统树。结果表明,蛸类COⅡ基因符合一般线粒体基因A+T含量较高的特点,有较为明显的反G偏倚。其变异位点较多的集中在第三位,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变异位点较少。遗传距离分析表明,所得物种的遗传距离介于0.000与0.232 3之间,且大多位于0.140 0~0.200 0之间。聚类分析表明,所研究蛸类被明显地聚为两大类,即以真蛸为代表的长腕类和以砂蛸为代表的短腕类,证明了蛸属的非单系性。探讨了部分蛸类的分类地位,并就COⅡ基因在头足类系统进化研究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3.
长蛸(Octopus variabilis)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蛸科,俗称马蛸、长腿蛸、大蛸、长脚章鱼,是我国沿海蛸类中的主要经济种。长蛸分布广、生长快、养殖周期短、营养价值高,另外,由于长蛸具有补血养气、收敛生肌、催乳等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几年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养殖品种。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大规模的捕捉,自然海区中的长蛸数量正在逐年减少,自然海区中的苗种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真蛸(Octopus vulgaris)长期摄食鱼类后拒食的原因,本研究进行了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和锐齿蟳(Charybdis acuta)喂养真蛸试验,观察了蓝圆鲹喂养的真蛸停止摄食的时间,测定了试验组与对照组(野生真蛸)真蛸消化腺的蛋白质、氨基酸及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蓝圆鲹组真蛸消化腺中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和脯氨酸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缬草氨酸、亮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精氨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锐齿蟳组真蛸消化腺中缬草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试验组必需氨基酸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蓝圆鲹组真蛸消化腺中酪氨酸显著低于锐齿蟳组。蓝圆鲹组真蛸消化腺中C14∶0、C18∶3n3c和C22∶6n3c极显著高于对照组,C18∶0、C20∶0、C22∶0、C18∶1n9c和C20∶4n6c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C14∶0、C16∶0和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锐齿蟳组;锐齿蟳组真蛸消化腺中C18∶0极显著低于对照组,C22∶0、C18∶1n9c显著低于对照组,C18∶3n3c、C20∶3n6c极显著高于对照组,C20∶5n3c和C22∶6n3c显著高于对照组;蓝圆鲹组真蛸消化腺中C14∶0、C16∶0和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锐齿蟳组。以上结果表明造成真蛸摄食鱼类过久最后拒食的原因不是饲料中氨基酸组成而是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试验结果将为真蛸配合饲料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真蛸人工繁殖初步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5年春、秋两季在福建省大成水产良种繁育试验中心开展了真蛸(Dctopus vulgaris)人工繁殖初步试验.引进本地海区真蛸亲体48头,获得受精卵216万粒,孵化出幼体139万头,在春季成功培育着底幼蛸121头.开口饵料配置试验表明,卤虫无节幼体、轮虫、桡足类可作为真蛸幼体的开口饵料,以卤虫无节幼体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养殖条件下真蛸的生物学特性及胚胎发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人工养殖条件下真蛸(Octopus vulgaris)的生物学特性和胚胎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真蛸喜栖息于阴暗的场所,隐居,主要捕食一些活体甲壳类和贝类,也能很好的适应死鱼、蟹和贝类等饵料,夜间或傍晚摄食较为活跃.繁殖季节,雌、雄个体间存在交配行为,临产时亲蛸(♀)藏入巢穴,受精卵分批产出,呈穗状悬挂于巢穴顶部或四壁,亲蛸(♀)具有护卵行为.人工养殖条件下亲蛸不能全部产出其所怀的卵,产卵量为7×104~20×104粒,单位体重产卵量为42~71粒·g-1.受精卵为盘状卵裂,经过肉眼可见的红珠期、黑珠期、胚胎的逆转,水温18.2~22.1℃时,真蛸幼体经过35~42 d孵化出膜;22.3~26.9℃时,真蛸幼体经过24~37 d孵化出膜;24.6~28.3℃时,真蛸幼体经过23~33 d孵化出膜.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产章鱼的研究和增养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中国海域共8种分布,经济价值较大真蛸、短蛸和长蛸的分类、分布、生态习性及人工繁殖和养成等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8.
真蛸(Octopus vulgaris)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亚热带、温带水域以及地中海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对真蛸的自然资源、种群结构及生理和生态等研究甚多,对人工繁殖亦有研究报道.但以我国沿海真蛸为原种进行人工条件下的繁殖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9.
以东海沿海捕获的野生真蛸(Octopus sinensis)为实验材料,用含秋水仙素终浓度为0.005%的海水活体暂养的方法,取鳃和肾脏细胞,利用热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真蛸的二倍体染色体条数为60条,核型公式为2n=14 m+26 sm+12 st+8 t,其染色体臂数(NF)为100。未发现带有随体和次溢痕的染色体和异型染色体,推断真蛸可能为常染色体性别决定类型。本研究可为蛸属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及真蛸种质鉴定和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东海沿海捕获的野生真蛸(Octopus sinensis)为实验材料,用含秋水仙素终浓度为0.005%的海水活体暂养的方法,取鳃和肾脏细胞,利用热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真蛸的二倍体染色体条数为60条,核型公式为2n=14 m+26 sm+12 st+8 t,其染色体臂数(NF)为100。未发现带有随体和次溢痕的染色体和异型染色体,推断真蛸可能为常染色体性别决定类型。本研究可为蛸属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及真蛸种质鉴定和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