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水产养殖中的增氧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溶解氧的问题在传统养殖中,并没用表现得那样突出。但是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溶解氧的矛盾就突显出来。随着水体中鱼虾数量的增多,其对溶解氧的需求量就会大大增加,同时排泄物、残饵等也会随之增加。这样一来,耗氧量将大大增加,打破了原有水体中溶解氧的供求平衡。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沿海滩涂养殖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006~2007年对江苏射阳盐场滩涂养殖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与养殖环境中其它因子的关系作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养殖区溶解氧的含量显著低于非养殖区,夏、秋季溶解氧的含量显著低于春、冬季。相关分析表明,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与水体中pH值、盐度、叶绿素a、硝酸氮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水体中温度、铵氮、亚硝酸氮、无机磷,底质中硫化物、无机磷都呈显著的负相关。研究结果证实了滩涂大规模的养殖生产是影响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沿海滩涂养殖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沿海滩涂养殖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006~2007年对江苏射阳盐场滩涂养殖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与养殖环境中其它因子的关系作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养殖区溶解氧的含量显著低于非养殖区,夏、秋季溶解氧的含量显著低于春、冬季.相关分析表明,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与水体中pH值、盐度、叶绿素a、硝酸氮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水体中温度、铵氮、亚硝酸氮、无机磷,底质中硫化物、无机磷都呈显著的负相关.研究结果证实了滩涂大规模的养殖生产是影响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利用气泵将空气中的氧与池水充分混合,养殖池与水处理池通过微孔曝气管道提高溶氧量。结果表明:一台8.5kw的气泵可以保障7个养殖池(1540 m3水体、52.5 t鲟鱼)溶解氧稳定在5.7mg/L以上,单个养殖池每小时耗电量为1.21kw,每吨鱼平均每天耗电成本为3.80元。  相似文献   

5.
地衣芽孢杆菌De在优质草鱼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综合对比分析法探讨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De在优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养殖中的应用效果,其评价指标分别为成活率、水体pH、透明度、溶解氧及水中氨氮、硝酸盐浓度等。结果表明,施用地衣芽孢杆菌De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水体环境和养殖生产性能得到优化,提高养殖草鱼的成活率,显著降低水体透明度及水中氨氮、硝酸盐含量(P〈0.05),使水体pH、溶解氧有利于草鱼的生长。其中施菌组较对照组的成活率、水体pH、溶解氧分别提高了3.2%、3.9%、25.5%,而水体透明度、氨氮及亚硝氮浓度则分别降低了38.5%、74.6%、69.3%。  相似文献   

6.
池塘是一个封闭的养殖水体,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养鱼、养虾先要养水。优化池塘的养殖环境,必须从培水期做起,对水质进行综合调控,定向培育天然饵料,活化水体底质,提高水体的载氧量,充分利用池塘的条件,使水体不间断流动运转,消除溶解氧、温度分层,均匀混合水体,为鱼虾苗早期生长营造一个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池塘的主要环境因子及相关调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主要环境因子 1、溶解氧(DO) 溶解氧是养殖动物及其他动植物、细菌的生命活动和有机质的降解转化所必需的关键因子,养殖水体中溶解氧需保持≥3.0mg/L,最好能保持5mg/L。  相似文献   

8.
微孔增氧技术在淡水池塘养殖中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溶解氧是鱼类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而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决定着水体容纳生物的密度,传统的水车式、叶轮式增氧机只能提高池塘上层水体溶解氧,却难以为池底提供充足氧气。2009年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下达了三元区微孔增氧技  相似文献   

9.
<正>在投喂配合饲料的池塘养殖生产方式下使用投饲机进行饲料的投喂,养殖鱼集中在投饲区摄食饲料。在摄食过程中,养殖鱼类在局部区域高度集中,会导致该区域水体溶解氧显著下降,到投饲时间点后期就会出现溶解氧不足而影响鱼类摄食,鱼体出现短时间的缺氧应激;同时,由于局部区域水体溶解氧的不足,也会影响该区域水体浮游生物、水体理化因子的变化。本试验选择江苏大丰华港养殖区、华辰水产养殖公司的池塘,在池塘投饲区底部增加了压缩空气底部增氧设施,在饲料  相似文献   

10.
养殖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及收支平衡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控制养殖水体中溶解氧(DO)是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的主要技术之一。概述了养殖水体中DO对养殖生物的影响,养殖水体中DO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以及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比较了各种氧收支及平衡研究模式和测定方法。展望了上述技术在工厂化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池塘网箱养殖水体网箱区,非网箱及网箱内外溶解氧的变化特点。在第d上午10:00到午夜02:00,非网箱区溶解氧一般高于网箱区溶解氧2-3mg/L,网箱养殖区内,网箱内溶氧量常高于网箱外;各网箱内溶解氧因养殖品种不同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池塘养殖试验证实微生态制剂能有效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调节水中三氮和有效磷的含量以及水体pH值,并降低水中BOD5,并且能显著增强养殖对象的免疫力,降低其发病率,具有提高养殖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耕水机的性能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耕水机是水产养殖机械中的新型设备。本文通过3项试验,即耕水机增氧能力、溶氧垂直分布和与传统水车式增氧机水质变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耕水机增氧能力为0.11 kgO2/h,本身增氧能力较弱,其机械作用主要是搅拌与曝气,搅拌时产生水体环流效应,使上下水层水体进行交换,从而达到水体溶解氧的均匀合理分布,打破水体溶氧分层的现象,这有助于构建鱼塘底部良好的微生物结构,加快有害物质的氧化分解过程,使水体恢复正常机能,为耕水机这一种节能水产养殖设备的推广使用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于2019年7-10月采用底部层流曝气+硅藻促生+微生态菌剂联合应用的方法对白洋淀沟壕水体进行了修复,测定并比较了修复前后水体理化指标和藻类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底部层流曝气+硅藻促生+微生态菌剂联合应用的修复技术可以减小水体表层和底层间的pH、水温、DO差异,并增加水体pH、透明度、底层溶解氧.8月份开始,...  相似文献   

15.
增氧机开机时间的长短不仅影响水体溶解氧的多少,往往还与养殖利润的高低直接挂钩。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大多数仍然依靠手动控制增氧机开关来实现水体的增氧。有些养殖户在对池塘溶解氧含量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之前,要么盲目地开增氧机,造成电能的极大浪费,要么“不见浮头不开机”,导致鱼虾缺氧浮头甚至出现大面积泛塘。  相似文献   

16.
高效水质净化剂对池塘河蟹养殖水体的化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自行研制的高效水质净化剂应用于河蟹池塘养殖,结果表明,该水质净化剂可明显地降低三态氮,有机耗氧量及水中的致病菌数量,可明显提高溶解氧和水体透明度,说明所研制的高效水质净化剂有良好的净化水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产》2014,(2):42-44
<正>技术概述:1.技术提出的背景水体是水生动物生活的环境,水中的溶解氧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之一。在鱼、虾高密度养殖中,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决定着水体容纳生物的密度,即使水质良好,但由于投喂饲料和动物排泄物带来的大量营养和有机物质,池塘也会出现低溶氧。因此,增氧显得尤为重要。使用增氧机可以有效补充池塘中的溶解氧,但传统的水车式、叶轮式增氧机只能提高池塘上层水体溶氧,却难以为池底提供充足氧气。  相似文献   

18.
《水产科技》2006,(4):10-10
1、对虾的活力和游泳能力减弱 健康无病的对虾通常栖息于养殖水体的中、下层或近于底部,一般不易看见;有时在池堤上可发现一些虾群,但运动活泼,游泳迅速,弹跳力强。  相似文献   

19.
<正> 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是对虾赖以生存繁殖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水中溶氧量对于对虾生长速度、肥满度,饵料系数以及其他有害气体等的影响,多数养殖者了解不多、重视不够.本文就上述有关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作一分析、讨论和研究.一、概述水产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繁殖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主要的工作之一是水质的管理,其中包括:水色(池塘浮游生物)控制、水体理化因子稳定、有毒有害物消除等工作,其核心是水体溶解氧的管理,而人为提高溶解氧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正确配备和使用增氧机。利用增氧机提高溶解氧具有快速、低成本和无副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