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胭脂鱼仔鱼开口饵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全人工繁殖的胭脂鱼仔鱼为试验鱼 ,随机分为蛋黄、轮虫、丰年虫三个饵料组。结果表明 :仔鱼体长增长差异显著 ,体长和体重的增长为轮虫组 >丰年虫组 >蛋黄组。可以认为 :用天然饵料轮虫作为胭脂鱼仔鱼开口饵料能够提高仔鱼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海水皱褶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淡水臂尾轮虫(Bruchionus sp.)(维持有小球藻(Chlorella sp.))、超微粒子饵料、水丝蚓(Tubifex sp.)肉糜、摇蚊幼虫(Chironomus sp.)肉糜五组不同饵料进行江鳕仔鱼开口饵料选择试验。经15 d培育,结果表明:淡水轮虫是江鳕仔鱼最佳开口饵料,生长速度最快,成活率最高(95.42%)。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解决秦岭细鳞鲑规模化人工繁育苗种培育的鱼苗开口问题,笔者在秦岭细鳞鲑人工繁育试验基地开展了开口饵料的集约化高密度培育方法的研究。通过不断优化枝角类的培养环境和培育方式,每个缸体可连续供应枝角类30d~50d,可累计供应枝角类10kg~25kg,解决了秦岭细鳞鲑开口饵料的供应问题,也避免了传统粗放式的土池肥水培育枝角类可能带来的病原菌感染,也便于秦岭细鳞鲑苗种的强化培育,提高了鱼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取脱膜 4d的鲇仔鱼进行开口试验 ,分别喂以轮虫、枝角类、蛋黄、豆浆等饵料 ,结果发现 ,鲇仔鱼开口时口裂宽为 0 90~ 1 0 0mm ,开口摄食枝角类的机会最多。分组喂养 10d的结果显示 ,使用枝角类喂养的鲇仔鱼 ,其生长速度、养殖成活率均高于其他饵料组。  相似文献   

5.
采用赤虫、轮虫+藻类、枝角类、蛋黄和人工配合饲料投喂云南光唇鱼仔鱼21d,研究其对云南光唇鱼仔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轮虫+藻类、枝角类两组的成活率分别为91.33%、88.67%,显著高于其他三组;轮虫+藻类组生长速度最快,体长为12.32 mm,体质量为7.2 mg,其次为枝角类组,体长为12.15 mm,体质量为6.8 mg,优于其他组。结果表明轮虫+藻类是云南光唇鱼仔鱼的最适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6.
不同饵料对细鳞鱼仔鱼开口驯化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采用4种不同的饵料进行42d的养殖试验,比较不同营养成份饵料对细鳞仔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饵料对细鳞仔鱼开口驯化和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开口阶段,各组间的生长模式方程都能得到比较好的拟合;且仔鱼日增重和瞬时生长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进口饲料组最终的生长情况最好,其次是水蚯蚓、国产饲料组和混合饵料组。  相似文献   

7.
不同开口饵料对半刺厚唇鱼仔鱼摄食、生长与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23~25℃下,将刚开口摄食的5日龄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仔鱼饲养在60cm×50cm×50cm玻璃缸中,密度为300尾/缸,投喂淡水轮虫(10ind./mL)、水蚯蚓浆(过150μm筛网)、蛋黄(250μm纱布揉洗)、鱼苗开口料和虾奶粉,以筛选半刺厚唇鱼仔鱼的适宜开口饵料。22d的饲养结果表明:摄食不同饵料的半刺厚唇鱼仔鱼的初次摄食率、生长速率和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淡水轮虫组初次摄食率最高(98.89%),生长速率最快(日增全长0.43mm),存活率97.33%;水蚯蚓浆组初次摄食率亦达到95.56%,平均日增全长为0.36mm,存活率为85.44%;蛋黄组虽然初次摄食率(90.00%)较高,但其生长速率(日增全长0.13mm)和成活率(57.00%)均较低,显著低于淡水轮虫组和水蚯蚓浆组(P0.05);而开口饲料组和虾奶粉组的初次摄食率和成活率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总之,淡水轮虫是半刺厚唇鱼仔鱼的最适开口饵料;水蚯蚓浆为适宜开口饵料,缺乏淡水轮虫时可用其替代作为半刺厚唇鱼仔鱼的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8.
鸭绿江斑鳜开口饵料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团头鲂仔鱼、枝角类、丰年虫幼体、鱼苗宝A1和鱼苗宝C2作为开口饵料投喂斑鳜仔鱼,经7d培育,结果表明团头鲂组生长最快,平均体长达11.25mm,平均体重达14.85mg.其成活率达52%,和其它组有极显著差异;丰年虫幼体组成活率最高达54%,但生长缓慢.五种开口饵料中,以团头鲂仔鱼最好,丰年虫幼体次之,其均好于枝角类、鱼苗宝A1和鱼苗宝C2.丰年虫幼体可作短时间替代饵料.  相似文献   

9.
家化暗纹东方鱼屯仔鱼开口饵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人工繁殖的家化暗纹东方鱼屯仔鱼为试验鱼,随机分为A1、A2、A3、A4、A5五个试验组,分别为光合细菌液500mg/L;光合细菌液200mg/L +投喂轮虫25ml/d;投喂光合细菌液50ml/d;投喂轮虫50ml/d;投喂豆浆+奶粉+蛋黄共1-2g/d.F检验表明,五组仔鱼体长增长差异显著,新复极差多重比较表明,体长净增长A2>A4>A1>A3>A5,试验还发现平均体重结果:A2>A4>A1>A3>A5,采用光合细菌和轮虫对初孵仔鱼进行开口能提高仔鱼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0.
以全人工繁殖的家化暗纹东方鱼屯仔鱼为试验鱼 ,随机分为A1、A2、A3、A4、A5五个试验组 ,分别为光合细菌液 50 0mg/L ;光合细菌液 2 0 0mg/L +投喂轮虫 2 5ml/d ;投喂光合细菌液 50ml/d ;投喂轮虫50ml/d ;投喂豆浆 +奶粉 +蛋黄共 1 - 2 g/d。F检验表明 ,五组仔鱼体长增长差异显著 ,新复极差多重比较表明 ,体长净增长A2 >A4 >A1 >A3 >A5 ,试验还发现平均体重结果 :A2 >A4 >A1 >A3 >A5 ,采用光合细菌和轮虫对初孵仔鱼进行开口能提高仔鱼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1.
不同开口饵料对四川裂腹鱼仔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丰年虫、冰冻轮虫、水蚯蚓、人工配合饲料4种开口饵料投喂四川裂腹鱼( Schizothorax kozlovi Nikol-sky)仔鱼30 d,研究其对四川裂腹鱼仔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投喂水蚯蚓和丰年虫能保证四川裂腹鱼仔鱼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成活率。而人工配合饲料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他组,且成活率最低。结果表明,4种开口饵料中,丰年虫是四川裂腹鱼仔鱼最适宜的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12.
在水温(25±0.5)℃下,将10 000尾4日龄的体长(0.25±0.004)cm的全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仔鱼放入长2m×宽1.4m×水深30cm的孵化槽中,投喂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蝇蛆三种开口饵料,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黄颡鱼仔鱼生长、存活率以及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养3d时,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组仔鱼的体质量显著大于轮虫组(P0.05),而投喂蝇蛆组仔鱼的体质量介于二者之间,且与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7d后,投喂蝇蛆组仔鱼体质量最大,显著大于后两组(P0.05),卤虫无节幼体组次之,轮虫组最小;投喂蝇蛆组仔鱼的存活率最高,投喂蝇蛆组仔鱼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ZM)活力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其他两组仔鱼这三种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认为与轮虫、卤虫无节幼体相比,蝇蛆是一种更适宜黄颡鱼仔鱼培育的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用小型浮游动物、鱼浆、蛋黄和鳗鱼配合饲料等4种饵料作为黑莓鲈仔鱼的开口饵料,经20 d培育,结果显示,在不同饵料条件下,黑莓鲈仔鱼的开口摄食率、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小型浮游动物组开口摄食率最高,为94.44%,生长速度较快,平均日增全长为0.43 mm,最终存活率为56.03%;鱼浆、蛋黄和鳗鱼饲料组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均较低,平均日增全长分别为0.22、0.14、0.11mm,成活率分别为15.24%、12.80%、8.05%。4种开口饵料中,小型浮游动物是黑莓鲈仔鱼的适宜开口饵料。Logistic生长模型能较好地拟合不同开口饵料黑莓鲈仔鱼的生长曲线(R2≥0.96)。  相似文献   

14.
在饵料构成完全相同,培育水温在适宜范围,日常管理方法完全一致的前提下,不同温度变化和密度对细鳞鲑苗种培育成活率存在差异。结果显示:在水温每天趋于恒定,放养密度为上浮仔鱼至体长2~2.5cm鱼苗,密度3万尾/m~3水体,鱼苗体长2.5~3.5cm,密度1.5万尾/m~3水体,3.5cm以上移入水泥池进行培养,密度1 000尾/m~2时,苗种培育成活率最高可达80%。  相似文献   

15.
黄颡鱼仔鱼食性及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人工孵化的黄颡鱼仔鱼为材料 ,对孵化 2 0d内的仔鱼的食性和生长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黄颡鱼仔鱼 2日龄开始开口摄食 ,5日龄全部开口摄食 ,混合营养期为 1~ 4d。仔鱼的开口饵料以轮虫、枝角类为主。体长 8~ 2 2mm的仔鱼由轮虫、枝角类等浮游生物为主转变为以寡毛类、摇蚊幼虫、水蚯蚓等底栖生物为主 ,仔鱼昼夜摄食节率变化明显。仔鱼随着体长的增长肠胃饱满指数也逐渐增加。仔鱼的体长生长前期较快 ,后期减慢。体长与日龄的相关式为 :L=0 95 2 8d+4 97(r=0 992 0 )。体重与体长的回归曲线为W =6 4× 10 -4L2 2 56(r=0 9797)。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浮游动物、蛋黄、水丝蚓、鳗鱼饲料对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仔鱼进行投喂,探讨这4种开口饵料对其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试验开始时,黑斑原鮡仔鱼全长为(10.60±0.34)mm,体重为(0.025±0.003)g,试验周期共计21 d。结果显示:鳗鱼饲料组和浮游动物组成活率最高,仔鱼的平均全长体重增长率也均高于其他两组。水丝蚓组存活率上明显低于其他组,且生长速度也最低。结果表明,4种开口饵料效果比较,推荐浮游动物和鳗鱼饲料作为黑斑原鮡仔鱼最适宜的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17.
光照条件和开口饵料对点带石斑鱼仔鱼培育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000lux以上和500lux以下两种光照条件和原生动物、牡蛎受精卵、轮虫三种海水鱼苗常用开口饵料对点带石斑鱼(Epinephela malabaricus)仔鱼培育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0lux以上光照条件试验组13日龄仔鱼成活率分别比500lux以下光照条件试验组高36.7%、23.7%和21.7%,其中尤以对6日龄仔鱼成活率影响最为明显,此阶段500lux以下光照强度条件试验组的死亡率为61.6%,比同样饵料条件的1000lux以上光照条件试验组高32.7%;不同开口饵料对点带石斑鱼仔鱼成活率的影响表现为:1000lux光照条件下,以原生动物作为开口饵料试验组13日龄仔鱼的成活率达到54.3%,分别比同样光照条件下以牡蛎受精卵和轮虫作为开口饵料的试验组提高23.1%和26.1%,呈显著差异;以牡蛎受精卵作为开口饵料试验组13日龄仔鱼成活率略优于以小个体轮虫(200目筛网筛选)作为开口饵料的试验组,两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在池塘进行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人工育苗研究,通过解剖消化肠道以确定仔鱼开口的生物饵料种类。结果显示,个体较大的桡足类无节幼体比轮虫更适合作为军曹鱼仔鱼的开口饵料;对体长和体重进行测定,军曹鱼在鱼塘进行人工育苗,鱼苗生长迅速,7日龄的仔鱼体长达1cm,30d的鱼苗可长至15cm。  相似文献   

19.
三种饵料培育珍珠马甲仔鱼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振宁 《淡水渔业》2004,34(2):45-46
利用轮虫、草履虫或蛋黄作为开口饵料 ,分别在玻璃缸培育珍珠马甲仔鱼 ,进行生长效果对比试验 ,从成活率、生长速度及个体生长差异三方面来看 ,认为用轮虫投喂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20.
通过激素诱导催熟、同步干导受精、溴硝丙二醇消毒、平列槽及玻璃钢环形池养殖,对5+龄的细鳞鲑进行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细鳞鲑在水温8~11℃下,激素诱导生殖成熟效应期为6天,发眼积温154.2~163.9℃·d,出苗积温192.8~231.2℃·d,仔鱼上浮积温332℃·d,完全平游积温373.4℃·d;受精率73%,发眼率65%,稚鱼养殖成活率91%,幼鱼养殖成活率93%;共催产330组亲鱼,获得体重0.43 g的幼鱼33万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