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试验对3月龄半血野牦牛、横交牦牛、家牦牛8项生理指标进行测析.结果表明,3种类型牛犊在体温、心率、呼吸、白细胞分类、血沉值之间差异不显著.公母性别之间也无差异.而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半血野牦牛、横交牦牛显著高于家牦牛(P<0.05),说明了野牦牛后代从小自身所具有强有力生理调节机制,比家牦牛具有更强适应高原少氧的恶劣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野血牦犊牛生理指标测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进半血野牦牛投放到本地牦牛畜群中,对所产犊牛与本地牦牛各项生理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种牛在体温、心率、呼吸、白细胞分类、血沉值之间差异不显著,性别之间也无差异;而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野血牦牛显著高于家牦牛(P>0.05),说明野血牦牛从小自身所具有的生理调节机制比家牦牛更能适应高原少氧的恶劣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半血野牦牛,横交一世代牦牛及家牦牛血液红细胞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Cu Zn-SOD)、过氧化氢酶(简称CAT)二种抗氧化酶的活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半血野牦牛、横交一世代牦牛两种酶的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薯高于家牦牛,半血野牦牛和横交一世代牦牛之间、同一类型不同性别牦牛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并对抗氧化酶活性与牦牛抗逆性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解剖组织学、体视学方法及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半血野牦牛,横交半血野牦牛和家牦牛6~24月龄公牛睾丸组织进行了超微结构形态学观察,组织定量学参数、乳酸脱氢同工酶(LDH)及LDH-x活性及百分含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半血野牦牛、横交半血野牦牛和家牦牛睾丸组织的超微结构、生殖细胞发育程度相似.12月龄时公牛精细胞开始分化,第一批精子生成,睾丸开始迅速生长,应为牦公牛的初情期.睾丸的重量和曲细精管、生殖上皮的体积密度及生精上皮高度随月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和变厚.曲细精管的空腔体积密度及间质组织的体积密度随月龄增长而逐渐减小,睾丸和附睾LDH同工酶随月龄增长和睾丸组织生殖细胞发育,活性分布规律和电泳图谱特征表现出明显组织器官特异性.24月龄时,睾丸和附睾6条带俱全.LDH-x位于LDH4及LDH5之间,标志着牦公牛性成熟开始和睾丸发育及精子生成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人工授精技术,采用野牦牛颗粒冻精与家牦牛进行全、半血杂交方式,经后代生长发育观测,杂一代野血牛犊体尺、体重、剪毛量均高于本交家牦牛犊,尤以体重差异明显,全血野血牛犊体重比家牦牛犊增重3.4kg,增重率25.1%,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半血野血牛犊体重比家牦牛增犊重2.1kg,增重率15.6%,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野牦牛与家牦牛杂交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环湖型牦牛、高原型牦牛、半血野牦牛肉质中氨基酸、矿物质、重金属残留和药物残留含量.结果表明,胱氨酸含量在高原型与环湖型牦牛之间,高原型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但环湖型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不显著;牦牛(包括高原、环湖型)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组氨酸含量在高原型与环湖型牦牛之间差异显著,但两类型与半血野牦牛差异均不显著.高原型与环湖型牦牛镁差异显著,牦牛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高原型牦牛铜、锌、铁含量与环湖型牦牛、半血野牦牛差异显著,牦牛锌含量与半血野牦牛有极其显著的差异,牦牛铁含量与半血野牦牛有显著差异.牦牛钠含量与半血野牦牛有显著差异.高原型牦牛硫含量与环湖型牦牛、半血野牦牛有显著差异;牦牛与半血野牦牛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各项重金属含量均低于无环境污染产品标准.所有样品均未检出农药和药'物残留.结果表明,导入野牦牛血液未引起家牦牛后代肉质成分的显著变化,青藏高原生产的牦牛肉具有无污染、氨基酸丰富、矿物质齐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野牦牛杂交复壮家牦牛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野牦牛冻精和野血牦牛,改良当地牦牛所生产的野血后代,均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文章以野牦牛和家牦牛杂交后代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杂种牦牛和家牦牛公牛初生重、6月龄、18月龄、28月龄体重和体尺,同时进行了屠宰试验.结果1/2野血牦牛、1/4野血牦牛初生重、6月龄、18月龄和28月龄体重均极显著高于同龄家牦牛(P<0.01);6月龄、18月龄、28月龄体尺指标也是杂交牛极显著高于家牦牛(P<0.01);屠宰试验结果表明,18月龄、28月龄1/2野血牦牛和1/4野血牦牛比同龄家牦牛分别多产肉16.62 kg、24.70 kg和11.45kg、13.70 kg,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8.
家牦牛是半野生畜种,终年放牧,为验证野牦牛家养和育肥的可行性,本研究以野血牦牛为试验组,家牦牛为对照组,做了舍饲育肥试验,结果表明:2.5岁1/2野血牦牛、1/4野血牦牛比家牦牛多增重8.82 kg和6.21 kg,差异显著(P<0.05);1.5岁1/2野血牦牛、1/4野血牦牛比家牦牛多增重9.71 kg和5.13 kg,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野牦牛可以进行舍饲育肥.  相似文献   

9.
利用比色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对6、12、18、24月龄半血野牦牛、横交半血野牦牛和家牦牛睾丸、附睾组织LDH同工酶活性及谱带表达进行测析.结果表明睾九、附睾LDH在相同月龄其表达模式不同,6月龄睾丸LDH有4条酶谱,活性百分率依次(LDH1>LDH3>LDH2>LDH4),附睾只有3条酶谱(LDH1>LDH2>LDH3);到12、18月龄时,睾丸LDH有5条酶谱(LDH1>LDH3>LDH2>LDH2>LDH4>LDH5),附睾4条酶漕(LDH1>LDH2>LDH3>LDH4),睾丸和附睾LDH同工酶随月龄增长和睾丸组织发育,活性和酶谱表现出明显组织器官的特异性.3种类型牦牛LDH同工酶表达基本相似.24月龄时,睾丸、附睾LDH有6条谱带,LDH-X位于LDH4与LDH5之间,证明此时牦公牛睾丸中精子成熟.  相似文献   

10.
导入野牦牛血液对提高家牦牛后代生长发育效果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有效地防止牦牛退化,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利用野牦牛(精液)、半野血牦牛,采用人工控制本交和人工授精的方式与家牦牛杂交,对1/2,1/4野血牦牛的初生、6月龄、18月龄体尺、体重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其生长发育速度加快、体重增加,均显著高于同龄家牦牛的相应指标。利用野血牦牛复壮家牦牛群体效果显著,是目前提高牦牛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牦牛的生产性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使其达到生长发育快、体格大、产肉多,提高其经济效益的目的,我们从1983年开始用半血野牦牛对家牦牛进行冻配改良,使半血野牦牛后代(四分之一的野血牦牛)在体格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体重比家牦牛有一定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为验证利用野牦牛改良复壮家牦牛,提高生产性能的效果,于2012年11月对天峻县龙门乡18月龄野血牦牛、高原型牦牛进行了屠宰试验比较。结果 1/2野血牦牛屠宰前体重比同等饲管条件下家牦牛重18.84kg,胴体重前者较后者重17.51kg,龙门乡1/2野血牦牛的体重和胴体重均大于龙门乡高原型牦牛、大通牦牛、青藏高原型牦牛、羌塘型牦牛,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表明野牦牛是复壮家牦牛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引进野血种公牦牛改良当地牦牛可有效遏止牦牛退化,进一步巩固和改善我县牦牛品种质量,恢复其原有的优良生产性能和品种特征,提高经济效益.[方法]本文以野牦牛和家牦牛杂交后代与家牦牛后代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杂种牦牛和家牦牛的初生、6月龄、18月龄体尺、体重.[结果]显示,在同等条件下,1/4野血牦牛初生、6月龄、18月龄体尺、体重均显著高于同龄家牦牛,经t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用野血牦牛改良家牦牛,是目前更新复壮家牦牛群体的有效途径之一,能获得很强的杂种优势,对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课题系农业部牧-03-04"牦牛选育和改良利用的研究"项目的子课题. 野牦牛体型硕大、体质结实、粗犷,用其冻精杂交夏河县美仁、美武和牙利吉乡的家牦牛,是"利用野牦牛冻精及半血牦公牛提高家牦牛生产性能试验、课题的主要任务,目的在于利用野牦牛生长发育快,肉、毛产量高,能适应寒漠地带严酷的生态环境等优秀种质,提高当地牦牛品质,并通过扩散牛血野牦公牛,加速甘南牦牛本种选育进程.  相似文献   

15.
导入野血牦牛生长发育测定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导入1/2野牦牛血,复壮高寒牧区家牦牛群。结果表明: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1/4野血公、母牦犊牛比家牦犊牛初生重分别高8.56kg和8.76kg,6月龄体重分别高12.85kg和12.22kg,12月龄体重比家牦牛分别高11.76kg和13.06kg。经济效益显著,可以达到复壮牦牛群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野血牦牛复壮家牦牛的效果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提高野血牦牛的整体生产水平.[方法]对l/2野血牦牛和家牦牛的初牛犊牛和6月龄1/4野血犊牛进行了生长发育指标的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1/4野血初生牦犊牛体高、体斜长、胸围和体重比家牦牛初生犊增加1.80 cm、3.42 cm、2.28 cm和1.27 kg,分别提高了3.51%、7.33%、4.12%和11.05%.6月龄1/4野血牦牛体高、体斜长、胸围和体重比同龄家牦牛增加4.78 cm、5.10 cm、6.74 cm和7.94 kg,分别提高了6.70%、6.90%、7.58%和20.00%(P<0.01).[结论]家牦牛导入野牦牛血可促进牦牛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对生活在不同海拔地区的牦牛肺组织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在单位面积内,高海拔地区牦牛的肺泡数(34.62±5.15个/mm2)多于低海拔地区牦牛的肺泡数(27.19±4.37个/mm2)(P<0.01),肺泡隔厚度(3.52±0.58μm)大于低海拔牦牛(2.78±0.42μm)(P<0.01)。  相似文献   

18.
根据实地考察和查阅大量资料,对野牦牛的分布范围,数量及类型作了阐述.野牦牛仅分布于青藏高原4 500 m以上的高山寒漠,数量约2~4万头.野牦牛和家牦牛属于同种动物.论述了野牦牛的两个生态类型,祁连山型和昆仑山型.经八年试验研究证明,导入野牦牛血液明显提高了家牦牛生产性能.野血牦牛在活重、体格大小、增重速度、屠宰率、产奶量等方面,均比家牦牛高15%以上,为牦牛选育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严寒低氧高原还是在炎热干燥的西北内陆,都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在其中健康的生长.长期的进化使得他们在组织结构、生理结构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变化,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所生存的特殊环境.曾有资料证实,牦牛的胸腔、心、肺较普通牛发育好,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高于黄牛.本文以生活在高原地区的牦牛与普通的家畜为对象,对其肺组织中肺胸膜的厚度、肺泡管数量、气-血屏障等方面内容进行差异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利用透射电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1日龄、30日龄、180日龄和成年4个年龄组的高原牦牛肺泡超微结构进行观测,并与同日龄平原黄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高原牦牛和平原黄牛肺泡壁均由扁平的肺泡I型上皮细胞和立方的肺泡II型上皮细胞组成,气-血屏障均由肺泡I型上皮、基膜和肺泡隔毛细血管内皮3层结构组成,但高原牦牛肺泡I型上皮处可见一些凹陷和空泡状结构。此外,1日龄高原牦牛肺泡II型细胞明显多于同日龄黄牛;除1日龄外,其余年龄段高原牦牛的气-血屏障算术平均厚度和调和平均厚度均显著小于同日龄平原黄牛(P<0.05)。高原牦牛气-血屏障的算术平均厚度和调和平均厚度随年龄增加不断减小,这不同于平原黄牛随年龄增加不断增大的特点。结论:高原牦牛出生后肺泡迅速发育,在超微结构方面表现出较多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组织学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